日前,記者在廣西貴港市港南區八塘街道的紅蜂物業經濟產業園看到,該產業園引入租憑廠房的企業為史丹利化肥(貴港)有限公司等多家市江南工業園區龍頭企業供應密封桶及塑制用品,與園區企業形成了穩定、便利的供應鏈。
「我們公司進駐紅峰物業主要是看中這裡的投資環境良好,交通比較便利,進來後八塘街道辦、湴村村委幹部對我們公司在生產線安裝等各方面都給予大力支持,所以目前我們的生產一切正常、順利。」貴港市茂源塑料製品廠負責人鄭敏全介紹。
據了解,2019年來,為摸清底數,加快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港南區由組織部門牽頭,自然資源局、農村農業局等各部門參與,對各村「三資」進行了全面清查,並指導各鎮(街道)制定盤活之策,讓閒置和低效的村集體資源活起來。
港南區八塘街道利用靠近城郊,各村地處工業園區周邊,環城一級路和324國道貫穿轄區,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優勢,盤活各種閒置土地資源,整合村級集體經濟扶持資金,大力發展物業產業,打造物業集體經濟產業園,幫助19個村集體經濟收入持續穩定達標,並提供就業崗位2000多個,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村集體經濟的新路子。
八塘街道黨委、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各村工作隊員、掛村幹部及村「兩委」班子開展「三資」清查,發現不少村有部分村集體土地被私人侵佔,一直沒有發揮效益。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八塘街道整合蘇灣村、湴村等4個村集體經濟啟動資金120多萬元,回收村10畝村集體建設用地,啟動紅蜂物業一期項目建設,建成標準廠房5000平方,租賃給企業後每年收穫租金達36萬元。
「為了發展村集體經濟,把村集體閒置的土地利用起來,我們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把園區這一塊土地收回來,收回來之後我們再通過村民大會,討論決定把這一塊土地進行一個廠房建設,自行出租。在政府的引導下,我們整合了新陸、八塘、蘇灣四個社區的資金120多萬進行建設這個廠房,現在已經完工,出租之後我們每年的收入達到了36萬元。」八塘街道湴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李紹雄說。
該項目二期由高新村通過流轉該村工礦用地8畝,與高北村、高嶺村(貧困村)聯合投資80萬元搭建5000平方米的辦公區及廠房,其中廠房3700平方米。目前,村集體已經與廣西博森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達成租賃協議,該公司主要經營生物質新能源,對木糠、木屑、秸稈等進行加工及生產銷售,與港南區的支柱產業木業形成上下遊產業鏈。廠房按每平方米月租金6元,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27萬元以上,並逐年遞增。
在成功實施一期、二期項目的基礎上,2020年,港南區採取「土地股份+合作聯社+社會資本」模式,指導八塘街道振新村、東津鎮鄭村等6個鎮(街道)14個村(社區),投入資金700萬元,在新陸社區48.2畝村集體建設用地上打造三期聯創項目,利用其中2畝,建設2棟總面積3200多平方米的商住樓。同時,出租其餘土地,撬動社會資本5000多萬元,打造總建築面積4.6萬平方米的工業園區商貿綜合體。三期項目定位為貴港市江南工業園區生活、生產設施配套服務中心,為園區2萬多名務工人員提供購物、飲食等休閒服務,實現優化工業園區營商環境和村極集體經濟增收的雙贏。
「我們利用江南工業園的優勢,大力發展木業產業經濟,目前我們主要是整合村集體經濟的閒置土地、各個村的資金,建成了3期的紅峰木業產業園。其中一期帶動了四個村的發展,二期帶動了3個村的發展,三期帶動了4個鎮、14個村的發展。這3期的物業產業園年收益都達到百分之三十以上,可以解決村集體經濟的穩定增收問題,解決他們的產業選擇難題,也解決了他們的管理難題。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挖掘村裡面的閒置資源,還有挖掘各村的經濟,把資金把資源再次整合,做大做強我們的村集體經濟,把物業產業經濟的質量進一步提升,提高我們的經濟效益。」港南區八塘街道黨工委書記施盛才說。(記者 朱柳蓉)
【來源:中國縣域經濟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