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與茶文化解析:金萱茶

2021-02-23 茶葉知識文化


金萱茶,分布海拔從1000至1600公尺之間,根據茶業改良場多年研究調查全世界最優良的茶園集中在北回歸線附近約50公裡以內山區,阿里山茶區即在北緯23度半附近嘉義縣境內。

中文名:金萱茶

分布海拔:1000至1600公尺之間

試驗所代號為:2027

培育人:吳振鐸


目錄概述功效鑑別特徵特性

金萱是以硬枝紅心作父本,臺農八號作母本,人工培育而成的第一代。試驗所的代號為2027,也就是茶改場成功育種的排列順序第12號。做成半發酵茶,滋味甘醇濃厚,具有特殊的品種香,是類似桂花香或牛奶香,而其中又以牛奶香,最受大眾喜愛。目前金萱的種植面積,僅次於青心烏龍,佔全臺第二,位於海拔1,600公尺以下的茶區多有栽植。

臺茶12號 ,由臺灣茶葉之父吳振鐸培育而成, 為了紀念, 將此茶以其祖母之閨名命名為金萱茶,樹型橫張,葉厚呈橢圓形,葉色濃綠富光澤,幼苗綠中帶紫,密生茸毛,適制包種茶及烏龍茶。

以金萱茶樹採制的半球形包種茶,就叫金萱茶。產自臺灣南部,嘉義縣,南投縣境內,分布海拔從1000至1600公尺之間,受到濃霧籠罩,按古法培制,擁有甘美光亮之茶湯,其茶湯呈清澈蜜綠色,具獨特天然牛奶香和桂花香氣,品茗口感奇特,其中以牛奶香最為上品,滋味甘醇濃鬱,喉韻甚佳。

「金萱茶」對於多數的茶友來說,應該是一個相當熟悉的臺灣茗品。金萱茶在臺灣種植面積相當廣,在高山上也有種類,因此也有人把它歸類為臺灣高山茶的一種。金萱茶為茶樹品種名稱,主要產地在南投及嘉義縣阿里山鄉境內,是臺灣茶葉改良場經過四十多年的培育,1980年代成功培育排列第十二號的新品種,命名臺茶十二號,這是金萱茶學名由來,其後又命名為「金萱」,此後,以臺茶十二號茶菁製作之部份發酵茶則稱作金萱茶,俗稱27仔。金萱茶葉子肥厚、鮮嫩,茶葉色澤翠綠有光澤,滋味清純滑潤,帶有淡淡奶香及花香,風味獨特,深受女性及年輕消費者喜愛。

金萱茶最大的品質特徵即俱一股濃濃的天然「奶香」,這種天然的奶香很少茶類可以做得出來,只有金萱茶有此特徵,消費者如果喜歡嘗試這種「奶香」選購或金萱茶試試看

成份含量(乾物中) 生理作用兒茶素類及其氧化縮合物 10~30% 抗氧化。.抗突然變異。.防癌、降低膽固醇。.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抑制血壓上升。.抑制血糖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食物過敏。.腸內微生物相改善、消臭。黃酮醇類 0.6~0.7%.強化微血管。.抗氧化。.降血壓、消臭。咖啡因 2~4%.中樞神經興奮。.提神、強心。.利尿、抗喘息、代謝亢進。雜鍵多醣類約0.6%抑制血糖上升(抗糖尿)維生素C150~250ppm%抗壞血病、抗氧化、防癌維生素E 25~70ppm%抗氧化、防癌、抗不妊胡蘿蔔素 13~29ppm%抗氧化、防癌鋅30~75ppm.止味覺異常、防止皮膚炎。.防止免疫力低下。硒 1.0~1.8ppm抗氧化、防癌、防止心肌障害錳 400~2000ppm.抗氧化。

乾燥是否良好

以手輕握茶葉微感刺手,用姆指與食指輕捏會碎的,表示乾燥程度良好,茶葉含水量在5%以下;如用力重捏不易碎,則是金萱茶葉已受潮回軟,品質會受到影響。

葉片整齊度

葉片形狀、色澤整齊均勻的較好,茶梗、簧片、茶角、茶末和雜質含量比例高者,大多會影響茶湯品質,以少為佳。

外觀色澤

各種茶葉成品都有其標準的色澤,金萱茶的幹茶茶葉色澤翠綠有光澤。

聞香氣

這是決定茶葉品質的主要條件之一,各類茶由於製法及發酵程度(Degree of fermentation)不同,幹茶的香氣也不一樣。

嘗滋味

由於各類茶之不同,其滋味亦異,有的須清香醇和,有的重在入口要刺激而稍帶苦澀,有的則講究甘潤而有回味,總之,以少苦澀、帶有甘滑醇味,能讓口腔有充足的香味或喉韻者為好茶。若苦澀味重、陳舊味或火味重者則非佳品。金萱茶滋味清純滑潤,帶有淡淡奶香及花香。

觀湯色

茶葉因發酵程度重而呈現不同的水色,金萱茶湯色綠黃清澈,香顯,湯中有香、醇厚、滑口。

無性系,灌木型,中葉類,中生種。在福建福安春茶一芽一葉初展期三年平均比對照種黃旦遲6天,一芽三葉初展期比黃旦遲12天,烏龍茶開採期在4月中旬。植株中等,樹姿開張,生長勢強;發芽整齊,密度較高,持嫩性較強;節間短;葉色淡綠、具光澤,茸毛較多,葉近橢圓形,葉面較平,葉尖鈍尖。一芽三葉百芽重67克左右。適制烏龍茶,兼制綠茶。烏龍茶樣品經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福建省茶葉質量監督檢驗站審評,幹茶色澤深綠潤,湯色綠黃清澈,香顯,湯中有香、醇厚、滑口,內質總分均明顯超過黃旦。綠茶慄香顯,滋味鮮醇。種植成活率高,抗病蟲害和抗旱能力中等,抗寒能力強,適應性較強。

相關焦點

  • 茶道與茶文化解析:阿里山高山茶
    阿里山茶是臺灣高山茶的濫觴,茶園海拔在800公尺到1400公尺之間。它的正山茶區,主要在阿里山鄉。 長按二維碼 加翁老師預留名額點擊查看精選茶道文章茶道商城 | 茶藝培訓 | 購買茶具茶學知識 | 陶瓷文化 | 紫砂知識醫道茶道 | 佛禪茶緣 | 古琴文化茶經書院 | 人才招聘 | 茶企入駐
  • 茶道與茶文化解析:阿波番茶
    據說制茶歷史長達800年,在當地是頗受喜愛的日常茶飲,與一般番茶不同,使用第一批茶製作是特色之一,不過,不是在新芽期間摘取,而是等到夏天茶葉成熟後再割下。因此,有時會用「晚茶」稱呼這種茶。制茶法也很獨特。摘取的茶蒸過或燙過後進行揉搓,變軟的茶葉置於木桶中發酵一到兩個星期,再經暴曬乾燥完成。
  • 茶道與茶文化解析:宇治茶
    現在的宇治茶,以生產碾茶和玉露為主,且市外的山間地區也生產煎茶。其中極為知名的,是以碾茶為原料的抹茶,當地一直堅持「品質至上」的原則,因此用來製造高級碾茶或玉露的原料,全都使用手工採摘第一批茶。紫云:創立於日本江戶時代中期的丸久小山園,曾在日本全國茶品評會榮獲第一名,品質出眾。玉露使用甘甜味豐富的新芽製成,有濃鬱的覆香與熟成的甘甜味。
  • 【茶文化】金萱茶
    金萱茶金萱茶,分布海拔從1000至1600公尺之間,根據茶業改良場多年研究調查全世界最優良的茶園集中在北回歸線附近約50公裡以內山區,阿里山茶區即在北緯23度半附近嘉義縣境內。做成半發酵茶,滋味甘醇濃厚,具有特殊的品種香,是類似桂花香或牛奶香,而其中又以牛奶香,最受大眾喜愛。目前金萱的種植面積,僅次於青心烏龍,佔全臺第二,位於海拔1,600公尺以下的茶區多有栽植。臺茶12號 ,由臺灣茶葉之父吳振鐸培育而成, 為了紀念, 將此茶以其祖母之閨名命名為金萱茶,樹型橫張,葉厚呈橢圓形,葉色濃綠富光澤,幼苗綠中帶紫,密生茸毛,適制包種茶及烏龍茶。
  • 茶道與茶文化解析:半發酵茶
    半發酵茶、全發酵茶;按商品分類為六大類,即紅茶、綠茶、白茶、黃茶、黑茶、烏龍茶(青茶)。 長按二維碼 加翁老師預留名額點擊查看精選茶道文章茶道商城 | 茶藝培訓 | 購買茶具茶學知識 | 陶瓷文化 | 紫砂知識醫道茶道 | 佛禪茶緣 | 古琴文化茶經書院 | 人才招聘 | 茶企入駐
  • 茶道與茶文化解析:耶馬溪茶
    耶馬溪茶:在海拔400米、除了農務工作的車子外無其他車輛進入的綠色環境中精心栽培,覆蓋寒冷紗、溫和生長的茶,帶有溫潤的甜味。茶道商城 | 茶藝培訓 | 購買茶具茶學知識 | 陶瓷文化 | 紫砂知識醫道茶道 | 佛禪茶緣 | 古琴文化茶經書院 | 人才招聘 | 茶企入駐
  • 漢合茶道高級課直播茶發布!
    自漢合茶道初級課直播茶發布後,深受廣大學員一致好評,在家看漢合茶道直播課學茶,拿出直播學習茶及漢合茶道教材,與漢合茶道老師同步,親身體驗到,喝到、聞到、品到,這讓學茶效果得到了大大提升!為了深入學習漢合茶道高級課直播,漢合茶道推出了高級課直播茶。由於漢合茶道高級課涉及到更多的茶類品種,我們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中,親自體驗到茶,才能在品鑑上得到提升,對茶文化深入學習。
  • 茶道與茶文化解析:西尾抹茶
    日本明治時代,從京都宇治傳來抹茶的製作方法,這裡正式展開抹茶的生產,現在茶的生產量幾乎由抹茶佔據,這裡也成為知名的高級抹茶產地。而原料碾茶的生產量,在全日本也是首屈一指,在生長出新芽的20天前用寒冷紗覆蓋茶園,以遮蔽陽光的被覆栽培法讓茶樹生長,此種栽培方法也是當地的主流,這樣能長出柔嫩的新芽,茶葉會有柔和的香味。
  • 奶香烏龍——金萱有機烏龍茶
    金萱有機烏龍茶,在烏龍茶種中堪稱上品,屬輕發酵茶品,並經適度烘焙,其原始品種是臺茶12號。臺茶12號 ,由臺灣茶葉之父吳振鐸培育而成,為了紀念,將此茶以其祖母之閨名命名為「金萱茶」,樹型橫張,葉厚呈橢圓形,葉色濃綠富光澤,幼苗綠中帶紫,密生茸毛,適制包種茶及烏龍茶。Jin Xuan Organic Oolong Tea, is the top one in the oolong tea.
  • 中國的茶文化是茶之道,而日本則是與法緊密相連的茶道
    中國的茶文化是茶之道,而日本則是與法緊密相連的茶道日本「茶道」定型於明清時期,具有濃鬱的日本民族特色,也體現著日本民族心理和價值觀、世界觀,它的絕大部分文化內涵和中國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也是有區別的。
  • 中國的茶文化是茶之道,而日本則是與法緊密相連的茶道
    中國的茶文化是茶之道,而日本則是與法緊密相連的茶道日本「茶道」定型於明清時期,具有濃鬱的日本民族特色,也體現著日本民族心理和價值觀、世界觀,它的絕大部分文化內涵和中國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也是有區別的。
  •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藝與茶道
    茶文化的核心是有形的茶藝與無形的茶道相結合而構成。茶藝有形看得見,說得清,它包括了採茶,制茶,泡茶,敬茶,飲茶一系列茶事活動中的技術,技巧,技藝。茶藝是茶文化的形骸,是茶道的載體,無藝則難以示道,茶道無形,它看不見,摸不著,也說不清,茶道是茶文化的靈魂,無道則茶藝無精神,無靈氣。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則,本源,本質,雖看不見摸不著,但你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感受去體會。
  • 茶道、茶藝、茶文化之間的關係
    身邊大多都是喜歡喝茶的朋友,都知道些皮毛的茶道茶文化以及茶藝,有幾個真正了解這裡面的含義呢?對於剛接觸茶的小萌新,其實就是知道花茶能美容養顏,綠茶清熱解毒,大紅袍貴,也許你只是知道了表面,正真含義的茶道、茶藝 、茶文化你真的了解到了嗎?
  • 日本茶道與中國茶文化
    周圍一片寂靜,對面兩或三人,說著茶事,可話裡話外,早已在茶之外。說是茶道現場,還不如說是佛家淨地。無論品茶之人,還是烹茶之主,既把情感注入茶事小盞當中,又借茶題發揮於千裡長空之外。似乎一旦進入到這個場景,雙方都成了高深莫測之人,即使非「得道」,起碼也是「悟道」階段。一句話,這茶道一上來,雙方便進入了「道」的覺悟,而不是糾纏於「茶」的好壞。
  •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藝與茶道
    茶文化的核心是有形的茶藝與無形的茶道相結合而構成。茶藝有形看得見,說得清,它包括了採茶,制茶,泡茶,敬茶,飲茶一系列茶事活動中的技術,技巧,技藝。茶藝是茶文化的形骸,是茶道的載體,無藝則難以示道,茶道無形,它看不見,摸不著,也說不清,茶道是茶文化的靈魂,無道則茶藝無精神,無靈氣。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則,本源,本質,雖看不見摸不著,但你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感受去體會。
  • 茶道、茶藝、茶文化之間的關係
    茶有一道 茶道,猶如人生之道.,都知道些皮毛的茶道茶文化以及茶藝,有幾個真正了解這裡面的含義呢?,其實就是知道花茶能美容養顏,綠茶清熱解毒,大紅袍貴,也許你只是知道了表面,正真含義的茶道、茶藝 、茶文化你真的了解到了嗎?
  • 茶文化|香若茶兮解人心,什麼是中國茶道?是茶藝,還是茶修
    什麼是中國茶道?茶道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國茶文化精神價值的集中體現。中國的茶道有著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不是草草幾百字就能講明白的,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概述一下。茶道,就是以茶修道,是通過品飲鑑賞茶的美感之道。是以修身養生為主的飲茶藝術,是提高人文修養或修道者道德修養,追求人性的真、善、美的精神修道。「茶道」一詞最早見於中唐。
  • 茶書精選丨茶藝與茶道 能簡要快速了解茶文化精髓的圖書。
    中國人最早發明飲茶,茶藝、茶道、茶文化皆由中國人率先創造出來。 隨著茶文化的流傳,飲茶之風傳遍全世界。從古代的絲綢之路,到今天的「一帶一路」,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當今全世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種茶,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億人飲茶,形成了蔚為大觀的世界茶文化。中國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之源,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
  • 日本茶道與中國茶文化
    周圍一片寂靜,對面兩或三人,說著茶事,可話裡話外,早已在茶之外。說是茶道現場,還不如說是佛家淨地。無論品茶之人,還是烹茶之主,既把情感注入茶事小盞當中,又借茶題發揮於千裡長空之外。似乎一旦進入到這個場景,雙方都成了高深莫測之人,即使非「得道」,起碼也是「悟道」階段。一句話,這茶道一上來,雙方便進入了「道」的覺悟,而不是糾纏於「茶」的好壞。
  • 談中國茶文化「泛化」現象及對茶藝、茶道、茶文化概念的思考
    由於部分社會人士、學者、研究人員缺乏對茶文化的相關學理、內涵界限、基本特徵與特質的清晰而準確的認識,憑藉其對茶文化的主觀認識,因時因事因需而論,出現將「茶之道」與「茶道」、「茶道」與「茶文化」等同,以茶藝來論述茶道或以茶道來代指茶文化,任意誇大茶道的內涵,將茶道凌駕於茶文化之上,將茶道視為的茶文化的代名詞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