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兩岸,骨肉天親同枝相連。遠古時期,臺灣和大陸相連,後來地殼運動,臺灣島與大陸分離。人類誕生後,大陸這邊的原始人越過臺灣海峽,移居臺灣島,成為了最早開發臺灣的原住民。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那麼臺灣在傳說中和歷史上有哪些叫法?從這些叫法中我們發現徐福東渡有可能到達了臺灣。
一種叫法,臺灣就是傳說中的瀛洲。歷史記載,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再次來到青島琅琊山。此地方士徐福上書告訴秦始皇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於是秦始皇派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從琅琊登船入海,前往仙山求取長生不老仙藥。但是秦始皇沒能等來徐福的仙藥就死在了巡遊的路上。
而徐福一去不復返,傳說他到達的蓬萊和方丈實則是琉球群島、衝繩至日本本州之間的這些島嶼,而瀛洲就是臺灣。歷史記載,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出發時間為十月初四,如此推算,徐福出海時間正是我國北向冬季季風盛行的時候,受季風影響沿岸流由北向南最強。秦時,航海技術沒那麼先進,所以徐福的船隊是隨著沿岸流到達了琉球、臺灣。臺灣和琉球,鼎立東海,地理氣候相近,同樣是山川秀美,茫茫大海遠遠望去,若隱若現,不正是一個仙境嗎?
還有一種叫法,臺灣為夷洲。《後漢書·東夷傳》也有關於徐福求取仙藥的記載:會稽海外有東鯷人,分為二十餘國。又有夷洲和澶洲。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帶領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仙。徐福沒有完成使命,非常害怕,不敢返回,於是就在夷洲定居,世代繁衍了下來。直到三國時期,臺灣才有了明確的文字記載歷史:孫權曾派軍隊到達了夷洲;成書於同時期的《臨海水土志》所記的夷洲方位、地勢、氣候、風俗和後來的臺灣非常相似。看來,徐福東渡到達的地方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夷洲,今天的臺灣。
另外一種叫法,臺灣為流求。這裡說的「流求」和後來的「琉球群島」是兩個地方。《隋書·流求傳》記載:流求國在海中,當建安郡東,水行五日而至。土多山洞。「建安郡」就是今天的福建省。流求在建安郡的東面,很明確地說明了臺灣就是流求。《隋書·陳稜傳》則進一步記載了隋煬帝派遣武將,發兵上萬人,徵討流求,虜獲數千流求原住民回到大陸中原。至於「臺灣」這種叫法,則始於明朝萬曆年間,一直沿用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