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0歲到82歲 毛主席究竟怎樣過生日?
50歲生日:拒絕做壽
59歲生日:請來一個人,同吃清湯麵
60歲生日:過了兩次
69歲生日:作詩設家宴
70歲生日:辦了一次「像樣」的家庭壽宴
71歲生日:規模最隆重的一次生日
最後一個生日:麵條全碎在鍋裡
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出生於湖南湘潭縣韶山沖。1910年秋,17歲的毛澤東立志走出鄉關,並聲言「學不成名誓不還」。在隨後的革命生涯中,毛澤東和其他老一輩革命家一樣,無暇於個人生活,更不必談過生日了。
延安時期,毛澤東為許多人祝過壽,可是卻拒絕別人為他做壽。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生活相對穩定下來,人們這時候想為毛澤東祝壽,但他依然堅持不過生日,還說:「不做壽。做壽不會使人長壽。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步入老年後,毛澤東似乎開始注意自己的生日,但他仍舊不接受別人的宴請,只是在每年12月26日這一天,邀請一些友人聚一聚,餐桌上沒有珍饈美味,更沒有壽星端坐、接受別人跪拜祝壽之類的舊俗。而毛澤東的生日也不是年年都過,過法也不同,一切由他自己決定,具有鮮明的「毛氏」特徵,既有趣又耐人尋味。
50歲生日:拒絕做壽
1943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50歲生日。按照中國的習俗,50歲是大壽,理應好好慶賀一番。於是黨內一些同志提議為他做壽,藉以宣傳毛澤東思想。這年4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凱豐致信毛澤東,報告了這一計劃。這是毛澤東1910年離開故鄉以來,第一次遇到「生日問題」。
然而,當毛澤東看了凱豐來信後,他的第一反應是拒絕。經過認真考慮,毛澤東在4月22日給凱豐回信說:「生日決定不做。做生日的太多了會生出不良影響。目前是內外困難的時候,時機也不好。」在這封信中,針對凱豐所言「宣傳毛澤東思想」問題,他說:「我的思想(馬列)自覺沒有成熟,還是學習時候不是鼓吹時候;要鼓吹只宜以某些片斷去鼓吹(例如整風文件中的幾件),不宜當作體系去鼓吹,因我的體系尚沒有成熟。」
毛澤東對做壽之事明確拒絕,所以到了12月26日,延安各界都沒有什麼祝壽之類的舉動。
作為革命領袖,毛澤東拒絕為自己做壽,但他對許多老同志的生辰卻記掛在心,如對吳玉章、林伯渠、朱德、徐特立等,都用書信、題詞和其它形式熱情祝壽。他還邀請住地棗園村24位年過60的老人赴宴,為他們集體祝壽。
59歲生日:請來一個人,同吃清湯麵
1952年12月26日上午,毛澤東一醒來就吩咐衛士叫來他的保健醫生和行政秘書王鶴濱陪他吃飯。紫雲軒的過廳是毛澤東用餐的地方。王鶴濱到時,八仙桌上已擺了幾碟小菜,有醬菜、辣椒、腐乳和醬牛肉,都是廚師廖炳福按照湖南口味製作的。桌上沒有毛澤東經常吃的米飯和炒菜,卻多了清湯白麵條,兩隻中號高腳玻璃杯裡,已斟好了半杯葡萄酒。這種吃法,王鶴濱很少見,不免有些詫異。毛澤東從臥室走出,招呼王鶴濱入座。他舉起酒杯微笑著說:「王醫生,來,乾杯!今天是我的生日。」說完,一飲而盡。王鶴濱這時才知道毛澤東請他吃飯的因由,心中十分激動,趕緊說:「祝主席身體健康!長壽!」說完也一飲而盡。毛澤東又喝了一口酒說:「王醫生,咱們不祝壽,但是可以吃清湯麵,是吧?」說著,就要拿碗給王鶴濱盛麵條。王鶴濱急忙接過毛澤東手裡的碗,先給毛澤東盛了一碗麵條。
毛澤東拌著小菜吃得很香,高興地對王鶴濱說:「做壽是不會使人長壽的,對吧?人活百歲就不得了嘍!」這話是針對一位工作人員前幾天的話說的。當時,毛澤東聽了「祝您萬壽無疆」的話後說:「這是屁話,哪有活一萬歲的?」稍停,又說:「哪裡有什麼萬壽呀,人是不會活到萬歲的!」這時,王鶴濱想起前幾天毛澤東的秘書葉子龍曾請示:「主席,兄弟黨和外國首腦發來的祝壽電報怎麼辦?」毛澤東當即明確回答:「收下來,都不見報。」還補充說:「如果人家要問,為什麼沒有在報上發表他們的電文,就說這是我們國家的習慣。」
毛澤東的59歲壽辰,就這樣與身邊的工作人員簡單吃了一頓清湯麵度過了。
劉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