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傳統「七夕」黯然不敵洋節
今日是農曆七月初七。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一個傳誦千古的愛情神話讓「七夕」散發著別樣光彩。記者昨日走訪深圳各大商場發現,七夕這個中國本土情人節卻不敵外來節日,商家及市民對它的熱度遠不及「2·14」情人節,同時由於七夕缺乏節日載體,把中國節過成了洋節,傳統味已消失殆盡。
商家大多不作專門促銷
近年來,市民會因為某個節日或者某個話題產生購買行為,因此商家挖空心思「有節過節,沒節造節」。但記者走訪發現,面對七夕這一傳統節日,商家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記者在華強北、東門、福田中心區商圈一帶購物中心看到,大多數店鋪並沒有推出相應的七夕節活動。
在星河coco park ,記者僅在商場首飾區的一些專櫃看到了七夕節的活動方案及宣傳語,服飾等其他區域商品則並沒有推出相應活動。在京基KK mall的ZARA服裝店,店員告訴記者,到現在為止都沒有接到七夕節的活動方案。
記者走訪市內大多數的超市,除了巧克力貨架上會增添一些包裝好的禮盒之外,絲毫沒有感受到中國「情人節」的氣氛。在記者走訪的十多家麵包店與咖啡館中,唯有一家麵包店針對七夕節推出了一款心形蛋糕特價活動。一些影樓裡面冷冷清清,沒有做七夕節的任何促銷活動。
「中國式情人節」無「中國味」
相比七夕節,西方情人節的「符號」日益被商家們放大,並賦予更加深刻的意義。而「七夕」這個中國式情人節,商家卻沒有總結出被大眾認可的標誌性「符號」。
「逢節必火」的鮮花可以說是節日火熱程度的「晴雨表」。記者走訪多家花店,看到店主沒有針對七夕節進行促銷,因此也沒有引起來往顧客的關注。
「平日裡玫瑰一般五塊錢一枝,七夕節前後,玫瑰花的花價普遍漲到了十塊錢一枝,雖然有一定的漲幅,但每年西方情人節,玫瑰甚至能賣到15至20元一枝。」 一位花店店主告訴記者,如果說七夕的花價比平日略漲,那麼「2·14」情人節則是用火爆來形容。
在星河coco park看到,有個別商家也在打著七夕的旗號促銷,但沒有節日的特色。一樓首飾區的多個專櫃打出了七夕節的活動方案,但促銷方法和過西方情人節、母親節的手法,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和七夕沒什麼關係,也沒有文化內涵可言。
傳統節日氛圍需營造
儘管牛郎織女的故事美麗浪漫,具有強烈的中國色彩,儘管有人一再提倡「不過洋節,要過就過中國節」,但想用七夕節來抵禦西方情人節,顯然並非易事。
七夕節被商家「冷落」,市民又是如何看待這一節日的呢?記者就此在東門商業街隨機採訪了多位市民,發現年輕人對七夕的參與度很低。大多市民稱,沒有聽到關於七夕節的宣傳,所以也不會在意。
深圳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七夕節之所以熱鬧不起來,是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適合年輕人的活動作為「節日載體」。而且七夕節傳統活動,各地不一。所以,想讓七夕節受到都市人的寵愛,其活動內容需要一番革新才行。
有關專家表示,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七夕節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是對人類最普遍的兩情相悅過程的文化升華,具有生命本原的意義。商家應該多挖掘七夕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如根據七夕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諸多習俗,推出屬於傳統特色的商品和營銷方法,讓年輕人能感受到中國傳統節日的魅力,使現代人對其從 「無所謂」轉化成由衷的 「情感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