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風起雲湧,打通了線上與線下的「任督二脈」,各大巨頭紛紛布局,變革無處不在。2017年,被稱為新零售的元年,這對於旅遊業來講是十分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中,攜程、途牛等OTA企業紛紛加大線下店的鋪設力度,傳統旅遊企業也在加快對門店的升級改造,資本相繼入局。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旅遊新零售的幾個案例。
1、故宮在三裡屯開起了快閃店
今年2月2日,10歲的三裡屯太古裡開展深度跨界合作快閃店,店鋪首面大旗是以「百年故宮穿越潮流聖地」的創意,把自己和年近600歲的故宮聯繫在了一起。
快閃店「朕的心意」是以「朕偷溜出宮」為主題,以故宮太和殿為基礎進行了富有創新的再設計,在三裡屯太古裡展現出一個年輕的太和殿,用年輕的方式傳承中國文化。
快閃店內的產品更是飽含「朕的心意」,春節時期推出了限量版「皇家御用」十二章紋定製紅包和故宮三裡屯太古裡開門見禮福盒,特別採用了帝制時代的服飾上具有豐富象徵的「十二章紋」造型,象徵著日、月、星辰、群山、龍、華蟲、宗彝等十二個意象的圖案,分別蘊含了「照臨」、「鎮定」、「神異」、「文採」和「孝養」等美好寓意。
此外,快閃店內還印有「朕實在不知道怎麼疼你」字樣的水杯、「奉旨旅行」行李牌、金麒麟手鍊等……這種古今融合的創意設計,巧妙的將傳統與潮流結合,更有效的傳播中國文化。
除了文創產品,朕的心意快閃店還帶來限量版新年點心禮盒「歲朝迎新」、「金玉滿堂」,設計上均取材於故宮藏品,製作上傳承古法同時結合創新工藝,打造出更適合現代人口味的中式點心。
2、攜程線下門店落戶
攜程門店主要提供國內外跟團遊、自由行、定製遊、當地玩樂等度假產品。得益於差異化產品和服務上的優勢,攜程旅遊門店銷售額和人均消費,大幅超過傳統門店。
為了讓旅遊者隨時隨地找到攜程,也為各線下門店引流提升轉化,在攜程APP旅遊板塊上線了「附近門店」功能,讓開業的攜程旅遊門店,通過下載量高達30億的手機端與移動網際網路大潮相連接,真正實現了「線上線下打通」的新零售新模式。
截至2018年1月,攜程旅遊門店已經籤約超過700,開業350多家,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等重點城市。同時攜程旅遊、旅遊百事通、去哪兒三大品牌的門店數量,已超過6500家,覆蓋全國200多個城市。
攜程預測,今年將在北京開通100個品牌門店,與去哪兒、百事通形成多樣化布局,藉助百事通已有的門店服務基礎,將實現2018年全國開設門店數1500家左右。
3、星巴克開啟線下臻選烘焙工坊店
2017年12月星巴克全球第二家烘焙工坊Roastery落戶上海,這家規模全球最大(2700平方米)的星巴克如同一個奇幻的咖啡樂園,一邊是開放的咖啡豆現場烘焙區,另一邊是開闊的顧客體驗區,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消費甚至是學習咖啡文化的體驗。
烘焙工坊提供了如同景區導覽手冊的《探索攻略》,手冊裡有場館平面圖、咖啡生產工藝流程、工坊十景簡介、「十大奇幻時刻」簡介,菜單也是緊貼主題,以「探味之旅」為標題,將咖啡、融合飲品、茶品按照「發現者」、「挑戰者」、「探險者」進行了分類,店員會主動幫大家拍照、介紹咖啡的烘焙工藝、果茶的製作工藝。各商品堆頭旁都設有收銀和包裝點,解決了排隊買單的問題,大大提高了購物體驗感。
4、中青旅與盒馬鮮生合作開啟新零售
2017年9月28日,盒馬在上海新開的上海星寶店被稱作「老克勒體驗店」,在設計上有著滿滿的老上海風情。「老克勒」來自於「old clerk」的音譯,指那些20世紀20、30年代生活在老上海的白領階層,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也願意為西方文化消費。盒馬鮮生上海老克勒體驗店設計上邀請了全球頂尖設計師漢斯·范達倫(Hans Van Dalen)操刀,通過設計,使得盒馬鮮生不僅是一個超市,更是懷舊的所在,一個體驗上海文化的場所,一個旅遊文化休閒的景觀。中青旅也把盒馬鮮生作為一個旅遊景點地標進行推廣,促成了「新零售一日遊」的國慶爆款項目。
5、誠品書店的「書+零售」模式
臺灣的誠品從傳統書店的「以書而書」轉為如今的「書+零售」的模式,在沒有借用電商渠道的時代,把誠品書店開遍各地。
實際上誠品在臺灣的註冊分類是百貨零售,其賣書盈利只佔總營收的30%左右,其他全部依靠售賣文具和咖啡等盈利。誠品是在構建一個生活場景。在這裡,顧客進行的是一種體驗式消費,可以在這裡買書、購物、喝咖啡、吃飯,也可以聽音樂會、看展覽。
臺北誠品敦南店、信義店幾乎是去臺灣旅遊的文藝青年們的打卡聖地;臺中勤美誠品綠園道,幾近成為城市地標,它不僅是觀光客的必遊地,也是當地人吃飯、逛街、集市、跑步、休閒的去處。
新零售不是一種技術革命,也不是一個消費趨勢,它其實就是在供給方做的一些調整。旅遊新零售的「新」應該體現在新業態、新人群、新品牌、新技術,本質是以網際網路和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為驅動,面向全客戶群體,提供全渠道、全品類、全時段、全體驗的新興零售模式,應該以塑造某類生活方式為目標,致力於極致化的場景空間與場景內容的設計營造,不是單純的線下店做個網際網路+,或者開個線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