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琴在馳援湖北時,因患感冒咳嗽了一個月,沒有哭過;連續十多個小時高強度工作,累得站著都能睡著的時候,沒有哭過;而結婚15年後第一次換上婚紗,聽見同為醫護人員的丈夫無意中的告白時,卻哭了,哭得像個孩子。
簾幕外等待她換裝的愛人這樣對別人說:「對這個家和她,我很虧欠。平時老說她不漂亮,其實,她在我心裏面,就像是個天使……」
△譚丹和女兒等待曾小琴穿好婚紗那一刻
「5.12」護士節前夕,在上遊新聞牽線下,援鄂的新橋醫院呼吸科護士曾小琴收到了同院急診科醫生,曾參加「5.12」汶川地震醫療救援的譚丹的一份特殊禮物:這對結婚15年的醫護工作者,實現了補拍婚紗照的心願。
妻子不在家的70天 很煎熬
今年1月,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作為各自崗位上的骨幹,夫妻倆都不約而同向組織遞交了支援武漢的申請。新橋醫院考慮到譚丹在發熱門診承擔著防控任務,這是整個醫院防疫的重要「前線」,因此只批准了曾小琴奔赴武漢的申請。
曾小琴在武漢投入緊張的工作,譚丹在重慶的發熱門診也承擔著抗疫任務,同時還要照顧一對兒女。
曾小琴去湖北的頭幾天,小女兒雯雯抱著媽媽的衣服一直哭,凌晨三點都無法入睡,最後捏著媽媽的照片才含著淚睡著。3月8日是雯雯四歲的生日,媽媽答應給她買的生日蛋糕並沒有兌現,她問爸爸,「媽媽什麼時候回來呀,好想她抱抱雯雯……」
譚丹這個參加過汶川抗震救災的「硬漢」,不曾對妻子說過一句想念的話,然而,在上遊新聞在「婦女節」對他進行採訪時,提到妻子卻落淚了。「平時她在家不覺得,這次她去了武漢這麼久,心裡很牽掛她,也意識到妻子為這個家付出了太多太多。」
譚丹無意中透露出一件讓他遺憾多年的事:15年前他倆結婚時,因為工作忙等各種原因,兩人沒拍過婚紗照。
2008年「5.12」汶川地震,他隨隊參加醫療救援,一去就是兩個多月。餘震不斷,道路坍塌,有一次,他所乘坐的運輸車差一點就被崩塌的山體埋沒。經歷過生死的譚丹暗下決定,回家後補上婚紗照。
然而,很快又面臨訓練、調崗,新的任務接踵而來,這個願望又被擱置到一邊。兩人都是醫護工作者,平時工作又忙又累,拍婚紗照這個計劃,也就一拖再拖,變得遙遙無期。
每次兩人去參加婚禮,妻子都會跑到靠近舞臺的位置,近距離望著新娘,譚丹看在眼裡:「雖然她嘴上不說,但我能體會到,沒穿過婚紗的妻子心裡很羨慕盛裝的新娘。」
直到曾小琴這次馳援武漢,兩人來了一次「角色互換」,那種生死一線的感覺,又重回到他們的身上。「這次是妻子上了第一線。我獨自在家裡,真切體會到,妻子沒有我可能一樣好好地生活,但是,我的生活中不能沒有她。15年了,我虧欠她太多,我想等她抗疫歸來,補拍一套婚紗照。」
拍一套婚紗照,這對於普通的家庭來說,似乎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可對於這對生死患難的夫妻而言,竟變成了一種奢望。上遊新聞幫忙聯繫了「木棉紀」攝影工作室和「克拉新娘」婚紗館,他們都非常樂意為這一對可敬的醫護人員盡一份力。
這一次,不能再錯過了。
她被婚紗試衣間外的告白打動落淚
從武漢回到重慶後,曾小琴得知會去拍攝婚紗照,雖然口裡說,別去麻煩了,實則高興了好幾天。「她前一晚敷了很久的面膜,一直在為第二天的拍攝做準備,能感覺到內心的期盼和渴望。」譚丹為「看穿」了妻子的喜悅感到有點得意。
一走進婚紗館,面對各式華美的婚紗,曾小琴的眼睛發亮了,「這件好漂亮,那件也好美……可以試下這件嗎?」她壓抑住興奮的聲音問婚紗搭配師。而譚丹則拉著妻子的手,笑眯眯的一副「你說了算」的神情,儼然一對甜蜜的新婚夫婦。
她選了一件拖尾長裙,譚丹在試衣間的簾幕外等待換裝。工作人員打趣說道,「先生看起來有些緊張呢,是不是像新婚一樣的感覺?」
「比當年新婚還緊張。這是一份遲到的愛……」 這個平日裡鎮定、無畏的漢子譚丹不經意間流露出另一面,有點落寞地說,「都說真愛不會缺席,但在我們這裡,是真的缺席了……」
15年的遺憾,直到現在才實現。譚丹突然覺得自己對妻子,對這個家虧欠很多。
這時,他們四歲的小女兒雯雯穿著公主裙跑過來,被爸爸一把摟在懷裡,「想不想看看最美的媽媽是什麼樣啊?」小姑娘使勁點點頭。
譚丹輕輕吐出一口氣,壓低了聲音說,「結婚這麼多年來,平時我都沒怎麼讚美過她,老說她長得一般。其實啊,說句心裡話,她在我心中絕對是很漂亮的,穿上婚紗肯定會更美!不一定像我們平時說的天使,但應該和天使不相上下……」
裡面的曾小琴換好了衣服。譚丹拉著女兒說,「我們去找最漂亮的媽媽,來,一起數1、2、3。」自動簾幕緩緩打開,裡面身著雪白婚紗的曾小琴已是淚流滿面。
其實,剛才譚丹的一番內心告白,在帘子的另外一邊,曾小琴聽得真真切切。
她不顧周圍的工作人員和攝影師,望著丈夫,邊說邊啜泣,「我真的很愛家裡每一個人,在湖北的每一天,都特別想念你們。以前都是你一個人衝在前面,我也是家裡的一員,應該分擔起所有的一切……」
他因妻子眼角有了皺紋感到心酸
在譚丹看來,可能跟很多中國傳統夫婦一樣,平時忽略了儀式感,生活被柴米油鹽醬醋茶等平淡的事情填滿。「她最開心的,可能就是我回家後能分擔一些家務吧,帶帶孩子、洗衣服、洗碗。」
譚丹「檢討」說,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是一個比較嚴肅的人,平時兩人也會有摩擦,有鬥嘴,他很少讚美妻子,希望多鞭策她,指出她工作中的不足,讓她加以改正,成為更出色的醫護工作者。曾小琴卻一點沒有埋怨丈夫的「不解風情」,她說,平時工作很忙,但家裡人都給與了最大的理解和支持。遇到什麼業務上的問題,也都會向經驗豐富的丈夫請教。他們不僅僅是生活中的伴侶,也是工作上的戰友。
第一次穿婚紗的曾小琴起初有些拘謹,但她很快適應了身著耀眼的拖尾長裙,看著鏡子裡的自己,美美地轉了一個圈。「平時在醫院裡不怎麼化妝,今天也算過足了癮。」初邁入中年的曾小琴平時把精力都放在了醫院和家庭上,很少打理自己。作為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她在武漢泰康同濟醫院的隔離病房裡為新冠肺炎患者們忙碌著,每天早上6點起床,經常要忙到晚上8點過才能休息,但從沒喊過累。而這一天,她成為當之無愧的閃亮的女主角,一個柔情的妻子。
第一眼看到妻子穿上婚紗的那一刻,譚丹竟然說不出話來,凝望著眼前相處了15年的愛人。四目相對的兩人,臉上都在放著光。
不過,當她穿上婚紗時,譚丹也感到了內心的酸楚,「在婚紗映襯下,可以明顯看出她額頭上的皺紋。她為這個家付出了太多。」
在聚光燈前,譚丹和曾小琴笑盈盈地拍攝了一張又一張照片,他們深情凝望著彼此,仿佛又回到了15年前。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話,就是最長久的浪漫。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紀文伶 李化 畢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