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放生」為名賣野生鳥 成都一鳥市被查(組圖)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4月13日,成都黃田壩花鳥市場,警方將查收的本地野生成年暗綠繡眼鳥現場放生。

  警方呼籲:市民不要購買野生鳥類,盲目放生危害生態環境

  每年三四月是野生鳥類繁殖的關鍵時刻,然而也是各家野鳥販子蠢蠢欲動之時。

  近日,有微博網帖舉報稱「成都黃田壩鳥市囤積幾萬隻野鳥,救鳥無望的人只有通過買賣放生!」

  針對網絡反映的販賣野生鳥類的情況,13日上午10點,四川省森林公安局、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成都市森林公安局,對成都黃田壩鳥市進行聯合檢查。

  當場查收近600隻野生鳥類,包括暗綠繡眼鳥、紅尾水鴝、喜鵲、白頭鵯等。現場放飛本地成年鳥,而幼鳥、省外的鳥類暫時由鳥市市場管理方保管,等鳥兒長大後再適時放生。

  等待出售的野生幼鳥。

  A

  現場執法突查鳥市,查獲受保護野生鳥類

  近日,有微博舉報稱「成都黃田壩鳥市囤積幾萬隻野鳥。」12日下午,四川省森林公安刑偵治安處先在黃田壩鳥市進行了暗訪。

  警方暗訪發現,整個市場主要以出售馴養的畫眉鳥為主,但仍有相思鳥、白頭鵯等體形較小的野生鳥類。「這和網上說的幾萬隻野鳥有出入。我們想周三恰逢趕集,可能會有更多野鳥出來。」該處處長姚宏波說。

  4月13日,星期三,這是成都黃田壩鳥市趕集的日子,再加上三四月是野生鳥類繁殖的關鍵時刻,市場的人流量比平常更多了一些。超過30家售鳥商鋪開門營業,來逛集市的大多數是中老年人,各自拎個鳥籠穿梭其間。

  當天上午10點,華西都市報記者跟隨警方一道,對黃田壩市場中非法銷售野生鳥類進行聯合調查執法。警方十幾人挨著商鋪檢查,一旦發現現場有未經馴養許可的野生鳥類,就立即查收。

  執法過程中,一位店老闆稱售賣合法,並拿出一份《關於成都市青羊鳥市申請經營利用人工養殖野生動物的批覆》,文中稱同意其銷售從合法養殖單位購進的畫眉、八哥、鷯哥等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

  但實際上,該店鋪所販賣的鳥類遠超出其執照允許範圍,「這個是暗綠繡眼鳥,這個是相思鳥,都不在文件上允許售賣範圍內。」警方現場將裝有禁售鳥類的鳥籠收走。

  野生鳥在籠子裡上躥下跳。

  價格便宜,「多會被人買去放生」

  當日上午,執法人員一共搜查出4間違法違規的鳥鋪,查收共計近600隻野生鳥類,包括暗綠繡眼鳥、紅尾水鴝、喜鵲、白頭鵯、白頸鴉、紅嘴相思鳥等。一位鳥鋪老闆告訴記者,鳥兒是從農民那收購的,「相思鳥收1元一隻,賣3元一隻。」

  經過一上午的調查,超過10個長方形鳥箱放在手拖車上,重疊起來比人還高。

  紅嘴巴、綠羽毛,小腦袋靈活地轉動,相思鳥們擁擠在一起,在鳥箱中上躥下跳。記者在現場發現,幾乎每一個鳥箱中都躺著至少一隻死去的鳥。

  「那隻鳥已經死了。」愛鳥人士關先生也參與了當天行動,他說這些便宜的小鳥,大多數會被人買去「放生」,價格低廉、數量巨大,放生時看起來很壯觀。「但是這些鳥都是從野外抓捕回來的,更多的鳥會在捕捉、運輸、儲存乃至放生的諸環節中死去。」他說。

  最後,執法人員將十幾箱鳥送到了附近一塊菜地旁,統一放歸自然。

  在鳥籠打開的一瞬間,鳥兒像箭一樣地衝出籠子,飛向天空。有的停留在樹上,有的直接飛得更高更遠,也有的揮動了幾下翅膀,卻一直無法飛翔。

  「它已經飛不起來了。」關先生說,鳥兒一是太幼小就被賣入市場,重回自然無法自食其力,二是人工餵養的舒適環境,已經讓它喪失了獨自捕食和生存的能力。

  被查收的白頸鴉。

  B

  多方觀點販鳥商家激辯愛鳥人士

  鳥兒到底能不能賣?

  不知從何時起,現場放生鳥類、魚類成了不少現場活動的最後一個「流行節目」,主持人一聲令下,從市場買來的「放生鳥」、「放生魚」自由奔赴自然,周圍一圈人拍手叫好,一條「放生產業鏈」也由此慢慢形成。

  一方面是愛鳥和環保人士的指責,另一方確實存在可以在市場經營的鳥類。在13日上午的聯合執法之後,緊接著林業森警、市場方、第三方協會開始展開座談。座談會上,雙方進行了激烈爭辯。

  愛鳥環保人士:放生鳥大多野外捕捉,不應買賣

  愛鳥和環保人士認為,鳥類就應該屬於大自然,並不應該被人工飼養。更有人願意花錢從鳥市買來鳥兒放歸自然,這些「放生鳥」大多則是從野外捕捉回來的。有研究稱每放生一隻鳥,就會有20隻鳥在捕捉、運輸、儲存乃至放生的諸環節中死去。市場的需求催生了這個新型產業鏈條,而不少商家把野鳥混在正規售賣的觀賞鳥中售賣,這也加劇了鳥市在監管禁售野鳥的難度。

  鳥市老闆:放生鳥大多是受傷鳥,不養就不能活

  黃田壩鳥市一位管理人員代表各鳥鋪老闆出席座談,他說市場上的野鳥大多數是農民送來的受傷鳥,要麼被風吹下來了,要麼是中老年人送來交換的鳥,「如果人不養著,它們就不能活。」他說自己也反對大批量賣野鳥,「但是從樹上掉下來的三五個,還是可以養吧。」他說,「放生鳥」有市場需要,這些撿回來的鳥經過人工養好再賣出去放生,也可以支持一部分人在鳥市就業。

  監管部門呼籲:市民儘可能不要買鳥,不要形成產業鏈

  一方面是市場需求,一方面是對鳥類的傷害,四川省和成都市兩級森林公安作為其中的執法部門,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四川省森林公安局刑偵治安處處長姚宏波說,真正的管理就是常態化,而不是突擊性檢查。他建議市場管理方可以在每家店鋪門口貼出牌子,標明林業部門允許經營的鳥類品種,除此之外一概不準銷售。

  除此之外,對於市場方提到「有大爺大媽提著野生鳥來賣的」,可以登記備案。並且對於總是銷售違規鳥類的商家記錄在案,嚴重的次年就通不過審批,不準再經營了。

  成都市森林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說,管理好鳥類市場需經過多方努力。對鳥鋪老闆來說,要遵紀守法,不收購和販賣野生鳥類。對市場管理方來說,要加大對經營戶的宣傳教育,嚴格管理和控制違規行為。林業職能部門要加強監管,執法者也要對此加大巡查和打擊力度。他說,「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我們呼籲,請大家不要為了放生而放生。尊重自然本身,也是尊重我們自己。」

  13日,警方在黃田壩鳥市查獲近600隻野生鳥類。

  C

  新聞觀察

  放生還是殺生?

  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或構成犯罪

  近日,北京懷柔、安徽黃山驚現大規模放生狐狸事件,引發公眾關注。一方面,那些人工飼養的狐狸,根本沒有野外生存能力;另一方面,放生的狐狸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危害。而成都黃田壩鳥市那些以「放生」為名而出售的鳥類,也面臨著同樣的情況。業內人士認為,盲目放生無異於殺生,相關法律空白亟待填補,引導公眾科學放生。

  因此,根據成都市林業部門規定,按照經營批准的人工馴養繁殖野生動物種類,比如畫眉、八哥、鷯哥等,其他未經批准的,則禁止在市場流通。

  放生鳥類,誰在獲利?

  人們買鳥來放生,表面上看來是鼓勵鳥類回歸大自然,而事實上這也催生著捕鳥行業,產生了「放生鳥」販賣利益鏈條。

  相關環保人士透露,其實市面上的放生鳥大多數都屬於野生鳥類,從野外通過鳥網等違法手段獲得,在捕捉、運輸、儲存乃至放生期間,不斷會有鳥兒死去。有環保人士提出,「放生」事實上卻是「殺生」行為。

  在整個產業鏈條中,一部分人心理得到安慰,一部分人從中賺取利益,而最終受罪的還是鳥兒。

  「三有動物」,捕售違法

  記者查詢相關資料了解到,根據國家林業局頒布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三有動物」即:有益,有重要經濟價值,有科學研究價值。

  目前,1700多種「三有動物」進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其中,獸類88種;鳥類707種;兩棲類291種;爬行類395種;昆蟲類120屬所有種和另外110種。

  此前就有相關媒體報導,有市民私自捕屬於國家「三有」陸生野生動物的壁虎獲刑。同時河南市民逮87隻癩蛤蟆被拘役3個月,因為癩蛤蟆同樣屬於「三有動物」,受法律保護。

  森林公安指出,據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實施辦法規定,每年三至七月為全省禁獵期,其間違反規定非法獵捕「三有」野生動物,一隻就構成非法狩獵罪。同時,根據最新法規,收購非法狩獵的「三有」野生動物50隻以上的,則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此外,在非禁獵區和禁獵期私自捕抓「三有動物」的,公安機關根據具體情況對其進行行政處罰或教育。華西都市報記者 何艾琳攝影呂甲

相關焦點

  • 成都黃田壩鳥市賣野生鳥被查 相思鳥賣3元一隻被人買去放生
    警方呼籲:市民不要購買野生鳥類,盲目放生危害生態環境每年三四月是野生鳥類繁殖的關鍵時刻,然而也是各家野鳥販子蠢蠢欲動之時。近日,有微博網帖舉報稱「成都黃田壩鳥市囤積幾萬隻野鳥,救鳥無望的人只有通過買賣放生!」
  • 鳥市「放生鳥」:專家稱隨意放生成變相殺戮(圖)
    ,一處攤位前待售的鳥。記者隨後在鳥市外的馬路市場看到還有一些有手拎網兜和鳥籠的賣鳥者,他們準備出售的麻雀通常放在網兜內,而布穀鳥和小雲雀則是擠在鳥籠內,賣鳥者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不用寫牌子,路過的人一看到網兜裡的小鳥就會主動買下來放飛,從早上到現在,已經賣了十幾隻,你要是想買,麻雀兩塊錢一隻賣給你。」  這些「放生鳥」都是從哪裡弄來的呢?
  • 河北邢臺自發「鳥市」 待售賣鳥多在保護名錄內
    冬日早晨,邢臺市開元路南頭西行100米處的寵物市場外卻並不冷清,幾位商販身前的籠子裡,大量被捕野生鳥以無奈的鳴叫,抗議著即將被買賣的命運。11月18日,記者走進由買賣者自發匯聚進行交易的「鳥市」,探訪野生鳥類的「灰色生意」。  自發「鳥市」逢周日開集  每個星期天,是自髮式「鳥市」開集的日子。
  • 勞動公園附近有人賣鳥有人吃鳥 野生鳥出了市場進飯店(圖)
    勞動公園附近有人賣鳥有人吃鳥 野生鳥出了市場進飯店(圖) 4月12日,記者前往鳥市採訪,目睹了燕雀、竄鳥等野生鳥類淪為食客盤中餐的悲慘一幕。  燕雀批發:1元1隻  上午10時許,勞動公園南側一條胡同裡的鳥市,一名40歲左右的男子推著輛自行車走進市場,自行車的車筐和後架子上都綁著鳥籠子。  「今天怎麼就這幾隻鳥?」一個30多歲的男子問他。  「天氣冷,風大,不好抓。我這還不錯呢!
  • 男子在大集上明目張胆賣野生鳥 活體鳥類已放生
    昨天,黃島區林業局發布消息稱,近日,該區林業公安部門連續查獲兩起非法獵捕販賣野生動物案,查獲野生動物死體66隻,其中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7隻;另外,還查獲「三有」保護鳥類活體26隻,目前被查獲的活體鳥類已全部放飛
  • 成都黃田壩鳥市,大爺們曾經的天堂
    成都專門的鳥市,要算青羊區黃田壩的鳥市最為特別。規模夠大,也夠傳統。每到趕場天,尤其周日上午,選鳥、選鳥食,順便喝茶,絡繹不絕的人。逛鳥市是大爺們為數不多的愛好。別看黃田壩鳥市其貌不詳,在成飛賓館斜對面的一條小路盡頭。位置不那麼優越,商鋪也只是瓦屋捲簾門,據說黃田壩鳥市很早前就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鳥市。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青羊鳥市算起,幾經搬遷,黃田壩鳥市一直是個熱鬧的鳥市。成都平原的籠養鳥文化的盛行,也和這個市場的興盛息息相關。
  • 成都禁售畫眉八哥鷯哥鳥市蕭瑟,預計兩年後人工繁育產業成熟
    9月12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一位遛鳥市民正在遛鳥。華西都市報 圖提籠遛鳥已有數千年文化史,坊間愛好者無數,成都鳥市也在這幾十年裡興起、繁盛。由此而來的野生鳥類非法捕捉販賣,以及非人工養殖鳥類混賣等問題一直讓相關管理部門十分頭疼。
  • 濟南鳥市一天交易上萬隻 天價鸚鵡數萬野生雀鳥幾元
    為期一周的愛鳥、護鳥活動,將持續到29日。據了解,保守估計,目前濟南鳥市一天的交易能達上萬隻。除了火爆的觀賞鳥交易外,也有野生鳥交易混雜其間。  愛鳥者眾:  濟南遛鳥習俗仍在傳承  24日一大早,英雄山風景區西麓半山腰的一片空地上放了成排的鳥籠。籠中多是畫眉鳥和百靈鳥,此起彼伏地歡唱著。遛鳥人坐在樹蔭下,圍著圓桌喝茶,有說有笑。
  • 北京十裡河現非法鳥市 售賣野生保護鳥類
    昨日下午,記者再次回訪此地,鳥販表示,售賣的鳥類主要是自行捕捉或是從外地進貨,售價從幾十元直至過千元。  爆料  十裡河非法鳥市售賣保護動物  10月7日,公益組織「讓候鳥飛」在官方微博上發布了當天對十裡河一非法鳥市的探訪通報,稱在這裡有多種在保護動物之列的鳥類被公然售賣。
  • 成都全面禁售畫眉八哥鷯哥3個月後:鳥市蕭瑟 過半商家停業
    9月12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一位遛鳥市民正在遛鳥。 本文圖均為 華西都市報 圖提籠遛鳥已有數千年文化史,坊間愛好者無數,成都鳥市也在這幾十年裡興起、繁盛。由此而來的野生鳥類非法捕捉販賣,以及非人工養殖鳥類混賣等問題一直讓相關管理部門十分頭疼。8月1日到9月1日,成都市全面禁止售賣畫眉、八哥、鷯哥三種鳥類。專項行動結束後,9月1日起,鳥市商家引進和銷售畫眉、八哥和鷯哥,需確保能溯源人工繁殖種群後依法審批。
  • 北京森林公安突擊檢查鳥市!抓獲兩人,收繳野生保護鳥類18隻!
    提籠架鳥可以說是很多老北京的一個愛好,但現在我國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是越來越嚴格。而目前也正值野生候鳥過境北京和野生動物集群活動的活躍期,每到這一時期,一些不法分子就會打這些野生動物的注意,而一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愛好,也不惜違法!
  • 提籠架鳥聊閒天:侃侃北京「鳥市」變遷
    那年代,龍潭湖附近、宣武藝園附近和西便門附近,廣安門大橋的東北角和廣安門北濱河西岸,也有自發的鳥市和有人管理的鳥市。長長的北濱河東西岸邊,遍布著各類地攤,賣鳥籠的、賣鳥食的、賣各種鳥的,還夾雜著賣各種工藝品和家裡不用的物品的,足有幾百個攤位。賣畫眉鳥、百靈鳥、「黃雀」等野生鳥,都是整拍子的讓人們挑選,所謂「拍子」,就是大約長80釐米、寬50釐米、高15釐米能裝幾十隻鳥的扁籠子。
  • 十裡河鳥市護鳥人每天都在和違法者博弈
    森警在十裡河嚴查販鳥,當天查處了3名鳥販,救下了200多隻野生雛鳥。「雛子公,一隻150元。馬上有人來查,收攤了便宜賣嘍!」早上7點,女鳥販推起挎著鳥籠的自行車,向路人吆喝道。這是上周末清晨發生在分鐘寺橋下的一幕。距離上次本報報導十裡河鳥市非法販賣野生鳥類,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
  • 籠鳥現狀:每在市面上出售1隻鳥,就會有10隻鳥死去
    到了清代,隨著八旗子弟入關,提籠架鳥風氣日盛;道光年間,北京通州人士楊靜亭介紹京城文娛的《都門紀略》一書中記載了當時鳥市的情形:「市陳隆福鳥堪娛,奇異難將名字呼。細自鷦鷯大自鶴,買來除卻鳳凰無。」這首竹枝詞生動地描寫了當時鳥市上鳥類種類之多,貿易之盛。
  • 西南第一鳥市見證川派籠鳥文化發展
    自此,或為目前可查到的最早針對籠中鳥而的吟誦,也以此可推測,也就是說,中國籠鳥的發源,很可能是在18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從清代以降,籠鳥文化日漸興盛,到今日,中國已經幾乎找不到一個沒有籠養鳥的城市。東南西北,時間賦予養鳥這一「閒人愛好」以沉澱,現在,籠鳥文化的主流方向,可分為京派、粵派、海派,以及年輕的川派。
  • 淘寶網上捕鳥工具敞開賣 四川野保協會要出頭!
    不僅有鳥頭,還有鳥的殘翅,一地的鳥羽……鳥網的存在已經很大程度上威脅了鳥類的生存。」  網友們認為,現在捕鳥,尤其鳩鴿類、雉科、猛禽、秧雞類是重災區,銷售捕鳥工具的網店顯然起到了「助紂為虐」的作用,「當網上購物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當這種服務更加迅捷的時候,千萬不要讓它變成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交易平臺啊!」
  • 鳥市上的鳥,為什麼有的明明看起好,卻餵來要不得?
    鳥市買的鳥,絕大部分飼養成熟起性的時間要偏長。或者根本就餵不出來。有的鳥明明看起很不錯,買回家餵養始終不順心不順手。這裡面道理其實很簡單。1.鳥市的鳥,從地方到上面來,一層一層的過濾,很多已經被頻繁照鳥,無數次的手抓,早就被驚嚇過度,魂都落了,它怎麼還會伏籠,怎麼起性?
  • 800隻野生鳥公開擺賣據稱該鳥市是遼南最大的野生鳥類交易批發中心
    大連瓦房店鬧市區的一條小街上,暗藏著遼南地區最大的野生鳥類及捕鳥網具批發交易中心,大量省級、市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在店中公開擺放出售。  一隻鷯哥要價1500元  昨天,按照舉報人陶先生提供的線索,記者來到瓦房店市內,在集貿大廈北側的一條小街上找到了這個花鳥魚市場。
  • 農村鳥市價格便宜,大叔強勢掃貨:賣主提鳥追趕
    在皖北地區有一個農村鳥市,由於鳥兒價格便宜,品種繁多,每逢開市之日就會有很多養鳥愛好者光顧,圖為一位大叔僅花了20元就購置了一對鵪鶉,正興高採烈地走出鳥市。近日「草根生活」有空到這個鳥市上轉了一圈,發現市場上人來人往非常熱鬧,其中有一位穿綠色上衣、頭戴黑色帽子的大叔非常有意思,只見他一手提著鳥籠,一邊瞅著兩邊的鳥兒,時不時地停下來詢問一下價格,買賣時出手顯得很是大方。
  • 禁漁期非法捕魚、鳥市賣鳥!望有關部門及時採取有效行動!
    志願者認為,「早在2016年,中央就提出政務要公開、透明化,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邳州市漁業監督大隊該公開的違法捕魚工具標準和禁漁期不公開,違法捕撈難以斷定,也因此造成京杭大運河邳州市段天天都有違法捕魚和其它破壞水生態的行為」。6月15日傍晚,志願者一行又來到京杭大運河龔渡口巡護,發現還有下地籠網捕魚現象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