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鳥籠200萬? 西南第一鳥市見證川派籠鳥文化發展

2020-12-11 封面新聞

《鶯賦》曹丕

堂前有籠鶯,晨夜哀鳴,悽若有懷,憐而賦之曰:怨羅人之我困,痛密網而在身。顧窮悲而無告,知時命之將泯。升華堂而進御,奉明後之威神。唯今日之僥倖,得去死而就生。託幽籠以棲息,厲清風而哀鳴。

成都錦江邊懸掛的鳥籠 劉陳平攝

《莊子.至樂》云: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候御而殤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這恐怕是中國最早關於養鳥的記載。

從周代至先秦時期,鳥兒都不是在籠中的。人們對鳥的借喻和讚美,僅僅都只針對野鳥。到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作《鶯賦》:「堂前有籠鶯,晨夜哀鳴,悽若有懷。」自此,或為目前可查到的最早針對籠中鳥而的吟誦,也以此可推測,也就是說,中國籠鳥的發源,很可能是在18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

從清代以降,籠鳥文化日漸興盛,到今日,中國已經幾乎找不到一個沒有籠養鳥的城市。東南西北,時間賦予養鳥這一「閒人愛好」以沉澱,現在,籠鳥文化的主流方向,可分為京派、粵派、海派,以及年輕的川派。

以成都青羊鳥市,亦即黃田壩鳥市為一個交點,川渝地區籠鳥文化的前世今生,幾乎都從這裡開始。而籠鳥之「籠」,成為解構這一文化現象的一個切面。籠中窺鳥,可觀川派養鳥文化之一角。

故事1:閔大爺和26隻鳥

成都日月大道一段附近的一處小區裡,住著資深「鳥奴」閔大爺。

閔大爺愛鳥,10多歲開始入了這個門道,到現在,玩鳥已有41年,現在家裡有26隻「鳥祖宗」,大多是他最愛的「繡眼兒」。鳥愛熱鬧,家裡只要一來人,一屋子的鳥兒就跟著你一句我一句唱起來,夫人最開始覺得煩,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倒也有趣」。

家中空間不大,一個小陽臺幾乎全被大爺的「鳥祖宗」佔據,繡眼、四喜、白燕……陽臺左側專門打了個4層鐵架子,用來安置鳥籠、鳥食和各種工具,天花板上掛了6隻罩著籠衣的空籠。加上地面立著的、門口擺著的,數一數,鳥籠倒是比鳥多,一共得有27隻。

每天早上起來侍弄侍弄鳥兒,送孫子上了學就逛逛鳥市,下午,閔大爺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洗籠子這一活計上。「幾乎天天都在洗,一洗就是三四個小時。」閔大爺說,這還只能每次幾個籠子輪流來,一天洗不完,「27個吶,你算算,不這麼天天伺候著,怎麼倒騰開?」

故事2:趕場西南第一鳥市

11月6日一早,扒了兩口飯,閔大爺便出門了。一手提過三隻鳥籠,一手拉著孫兒。小三輪突突突,待乖孫進了幼兒園,一轉彎他就拐進了附近的青羊鳥市。今兒他準備補些鳥食,再逛逛籠子。

這裡是成都市區西側,位於黃田壩的青羊鳥市在老玩家的嘴裡,還一直沿襲著它的老稱呼——黃田壩鳥市。正逢周日「大場日」,鳥市從門口小巷子入口處就熙熙攘攘,車水馬龍。

在黃田壩鳥市最輝煌的1990年代,桌子板凳,人和鳥,一條街上滿滿當當,連帶著場內的茶鋪生意也跟著風生水起。成都,乃至整個四川稍微有點「追求」的籠鳥玩家,都經過了黃田壩鳥市的洗禮。

伴隨整個養鳥圈的繁盛,相關的上下遊產業也在逐步壯大。閔大爺輕車熟路停了車,託著小巧的鳥籠子進了鳥市大門。除了兩邊一順溜兒的「坐商」,散戶們也都齊刷刷地出動了。擺著的攤兒上,三四塊錢的青剛蟲、幾十隻一板的地黃牛、自家做的鳥食……最常見的,還有方的圓的竹鳥籠。大的裝畫眉、八哥,小的養秀眼、伯勞,各得其所。

除了周日,每周三黃田壩鳥市還有個「小場日」。

「這個『小場日』,是有說法的。」78歲的李興田是黃田壩鳥市的「開市元老」,在這兒生意一做就是45年,也是鳥市裡經營時間最長、資格最老的商家之一。說起這些個門門道道,他很是來勁:「周三明明是上班日,為啥子這天還要趕場?你曉得啵?」

傳統得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成都東門上的大廠子些,每周三停電。」李興田抿了一口茶,「工人休息,那兒年生又沒得幾個去處,黃田壩鳥市就在周三增設了一個『小場日』。生意嘛也做了,買家嘛也有得耍。」

張大興展示精緻的鳥籠

故事3:天價鳥籠的誕生

進鳥市左轉再右轉,閔大爺路過了李興田的門口。斜對面就是家看起來裝潢精良的鳥籠店。店裡、門口掛著的海報裡頻繁地提到一個名字——張大興。海報的背後、玻璃的櫥窗裡,一個敦實漢子正在簡單的製作臺後做一隻竹製鳥籠。

這個店看起來不出奇,但是從這個店裡的一隻籠子說起,就是「川派」鳥籠的發展史。

標價200萬的鳥籠,每道籠圈鑲嵌百年老竹、金絲,上頂棚用蜀錦

這隻籠子的名字叫「華興A88」。11月17日,第五屆四川農博會啟幕。成都中國西部博覽城9號館多功能廳門口,「華興A88」靜靜擺在一堆手工藝品中間,乍看並不奇特,標價卻令人咂舌——200萬元。

「這個籠子是在百年老竹上面鑲嵌金絲打造的,工藝上用的是全鑲竹青——嵌絲工藝。」張大興個頭不高,雙手粗糙布滿了老繭——這一雙鳥籠手藝人的門面,一亮出來,行家就知道有沒有。「我做這個籠子用了兩年,這個工藝也是全國首創的。」

「全鑲竹青——嵌絲工藝」聽起來複雜,簡單說來,就是鳥籠內外所有設計都是一致的。一隻竹鳥籠,選3年以上的老竹來制,以前的籠子基本都是樸樸素素一隻,除了雕刻外沒有什麼大的花頭,2004年,川派鳥籠迎來一次工藝上的演進。

「那時候,市面上的鳥籠大多開始半貼青,就是籠子向外的一面都貼上竹青。」張大興突發奇想——既然有半貼青,那也可以全貼青呀,「所有人都覺得我瘋了。籠絲那麼細,要內外貼青,太困難。」

從那以後,張大興幾乎全身投入到全貼青工藝研發中。半年後,他成功兌現自己的諾言,川派鳥籠又多了一種製作工藝。目前,川派制籠主要有五種工藝,除了傳統制籠工藝、還有半貼青工藝、全貼青工藝、全鑲竹青工藝、嵌(百年老竹、黃金)絲工藝。

2014年,他開始做自己一生心血之作。兩年後,這隻鑲金絲全貼青鳥籠完成,主體籠絲42根,露水籤41根,門7根,底絲11根。普通麵條寬窄的籠絲上,除了貼青,還鑲嵌著金絲。每一根籠絲的整體結構就由八個散件組成,直徑在2.3毫米左右,而籠絲上又開4根0.1毫米左右的槽用於鑲嵌4根金絲。整隻鳥籠,重達1085克。

1085克的竹鳥籠,在第五屆四川農博會上標出了200萬元的高價。折算下來,這隻鳥籠幾乎要以克數計價——一克高達1800多元,遠超黃金。

故事4:鳥籠也是收藏品

在黃田壩鳥市所售賣的鳥籠,從數百到上萬價格不等。鳥籠也和文玩一樣,成為了玩家們的心頭好。黃田壩鳥市的吳師傅師承自己的父親,耳濡目染中,27歲的他已經成為了一名製作鳥籠的手藝人。

「買籠子的人除了要看整體做工,選擇手藝師傅外,還會注重年份。」採訪時,小吳師傅一邊維修一隻竹籠的「大圈」,一邊不停口地介紹,「放置年份越久的籠子,價值越高,升值空間也越大。」

2007年,巴黎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掐絲琺瑯鸚鵡連雀籠拍出204.8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050萬元),2009年保利四季拍賣會中,一件「清景泰藍鳥籠」以無底價起拍,最終以70.56萬元拔得此場拍賣頭籌。

製作一個鳥籠,從選材、下料、刮青,到切割、晾曬、火爐、庫房沉澱,就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材料沉澱達到可使用標準後,製作一個鳥籠又需要諸多步驟。每一個部件都是純手工完成,前前後後,百條工序是常見的,製作精良的鳥籠,甚至需要上千道工序。

「華興A88這款鳥籠是目前川籠結構最複雜的一款。我們川派有了能夠匹配現在鳥籠工藝的相關配套配件及自己的品牌,包括籠衣、籠鉤、上下頂棚、鳥杯。」如今,張大興被評選為四川28位「四川省首屆農村手工藝大師」之一。

「 事實上,對比起南籠和北籠,川派鳥籠在國內的名氣並不大。」張大興說,選擇這份職業的時候是迫於生計,做到現在才發現,川派鳥籠是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價值的。

封面新聞記者 楊雪 戴竺芯 圖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農村鳥市價格便宜,大叔強勢掃貨:賣主提鳥追趕
    近日「草根生活」有空到這個鳥市上轉了一圈,發現市場上人來人往非常熱鬧,其中有一位穿綠色上衣、頭戴黑色帽子的大叔非常有意思,只見他一手提著鳥籠,一邊瞅著兩邊的鳥兒,時不時地停下來詢問一下價格,買賣時出手顯得很是大方。
  • 濟南鳥市一天交易上萬隻 天價鸚鵡數萬野生雀鳥幾元
    為期一周的愛鳥、護鳥活動,將持續到29日。據了解,保守估計,目前濟南鳥市一天的交易能達上萬隻。除了火爆的觀賞鳥交易外,也有野生鳥交易混雜其間。  愛鳥者眾:  濟南遛鳥習俗仍在傳承  24日一大早,英雄山風景區西麓半山腰的一片空地上放了成排的鳥籠。籠中多是畫眉鳥和百靈鳥,此起彼伏地歡唱著。遛鳥人坐在樹蔭下,圍著圓桌喝茶,有說有笑。
  • 貝勒三寶之一籠中鳥的鳥籠講究
    中國養鳥的風氣古已有之,玩籠之氣最盛在清。央視曾說『王爺貝勒有三寶,扳指核桃籠中鳥』,由此可見清代人們對養鳥這一活動的鐘愛程度。鳥籠對於養鳥的人來說重要性可能還要高於鳥,畢竟大家都是養鳥的,想要一較高下的話就只有在籠子上下功夫了。
  • 提籠架鳥聊閒天:侃侃北京「鳥市」變遷
    其實,您別忘了,還有一撥北京的大爺,喜歡提籠架鳥聊閒天呢。他們把鳥籠掛在樹杈上,掀開籠罩,聽著那清脆婉轉的鳥鳴, 看著鳥兒那翻騰跳躍的身姿,喜笑顏開。鳥友們曬著老陽兒,在一起交流養鳥的經驗,也藉機會聊聊家長裡短、微信帖子、國內國際的旅遊見聞。我前些日子去方莊公園遊玩,看到一位70多歲的老爺子,手託一隻裝有紅子鳥的籠子,聽著鳥的鳴叫,老爺子的喜悅溢於言表。
  • 「文化傳承、工匠精神「北方鳥籠鳥具展在涿州舉辦
    近日,由涿州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主辦,範陽文化園和涿州鳥籠協會承辦的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暨北方鳥籠鳥具展在範陽文化園隆重開幕。保定市文化體制改革辦處長侯燚,涿州市領導劉丹、王保國出席開幕儀式。侯燚宣布非物質文化遺產暨北方鳥籠鳥具展開幕。並與劉丹一起為範陽文化園「北方鳥籠基地」授牌。
  • 成都黃田壩鳥市,大爺們曾經的天堂
    門口堆放著不少遺棄之物,有破舊的沙發,老式的邊櫃,無人問津的鳥籠……鳥杯大處理的廣告還掛在一條通道之上,四周空空,路人稀少,更是顯得醒目。也看得出來,那是鳥市關停之前的最後掙扎。市場上幾家只需三塊五塊的茶鋪,也空了。
  • 開封鳥市,周末好去處
    開封人愛鳥,玩鳥,賞鳥有深厚的淵源,追溯歷史,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說:「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大三門上皆是飛禽貓犬之類,珍禽奇獸,無所不有。第二、三門皆動用什物,庭中設絛幞、露屋……」。到了清代,開封的養鳥達到鼎盛時期。
  • 鳥市「放生鳥」:專家稱隨意放生成變相殺戮(圖)
    ,一隻被關在籠子裡等待出售的鳥向外張望。記者觀察到,賣鳥男子的店約有10平方米,裡面摞滿了裝鳥的木籠和鐵籠,與住「單間」的高檔小鳥相比,住在長方形鐵籠內的麻雀的空間擁擠不堪,一個長約兩米的鐵籠內至少裝了四五十隻麻雀,一些麻雀被別的鳥兒擠倒在爪下,不得不把頭努力地向上伸,有些麻雀則互相啄著,鳥籠邊羽毛亂飛。
  • 成都黃田壩鳥市賣野生鳥被查 相思鳥賣3元一隻被人買去放生
    執法過程中,一位店老闆稱售賣合法,並拿出一份《關於成都市青羊鳥市申請經營利用人工養殖野生動物的批覆》,文中稱同意其銷售從合法養殖單位購進的畫眉、八哥、鷯哥等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但實際上,該店鋪所販賣的鳥類遠超出其執照允許範圍,「這個是暗綠繡眼鳥,這個是相思鳥,都不在文件上允許售賣範圍內。」警方現場將裝有禁售鳥類的鳥籠收走。
  • 十裡河鳥市護鳥人每天都在和違法者博弈
    森警在十裡河嚴查販鳥,當天查處了3名鳥販,救下了200多隻野生雛鳥。「雛子公,一隻150元。馬上有人來查,收攤了便宜賣嘍!」早上7點,女鳥販推起挎著鳥籠的自行車,向路人吆喝道。這是上周末清晨發生在分鐘寺橋下的一幕。距離上次本報報導十裡河鳥市非法販賣野生鳥類,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
  • 鳥友匯- 繡眼秀南京
    我偶然間闖入南京這道全民寵鳥,以鳥怡情的壯闊人文景觀。當天,我從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到市區住地走了近兩小時,因路經市區一條街道時沿街成群圍攏的人群只能緩行,司機卻不以為然,在我不解追問下說了句「都是鳥引來的客兒」!入住後我急忙背起相機,往回搜尋到了這位於夫子廟附近的鳥市。在這裡,來自南京內外種類繁多的籠養鳥,吸引我拍得酣暢淋漓。
  • 以「放生」為名賣野生鳥 成都一鳥市被查(組圖)
    執法過程中,一位店老闆稱售賣合法,並拿出一份《關於成都市青羊鳥市申請經營利用人工養殖野生動物的批覆》,文中稱同意其銷售從合法養殖單位購進的畫眉、八哥、鷯哥等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  但實際上,該店鋪所販賣的鳥類遠超出其執照允許範圍,「這個是暗綠繡眼鳥,這個是相思鳥,都不在文件上允許售賣範圍內。」警方現場將裝有禁售鳥類的鳥籠收走。
  • 大師20年製作16隻宮廷鳥籠 一隻賣出豪車價(圖)
    只宮廷鳥籠 其中一隻拍出120萬 第3頁 :他是復原宮廷鳥籠第一人  作為非遺文化,王玉生的鳥籠製作不以換取金錢為目的。因此,年輕人從事這個行業,要承受一定的經濟壓力,必須有奉獻精神。而對於王玉生而言,家人的支持是他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的重要成因。王玉生的老伴向記者「吐槽」稱:「因為老王喜愛鳥籠製作,家裡原來上好的紅木家具,也被他鋸了,拿去當做鳥籠的材料。
  • 河北邢臺自發「鳥市」 待售賣鳥多在保護名錄內
    11月18日,記者走進由買賣者自發匯聚進行交易的「鳥市」,探訪野生鳥類的「灰色生意」。  自發「鳥市」逢周日開集  每個星期天,是自髮式「鳥市」開集的日子。冬季早晨7時,天剛亮,賣鳥商販們紛紛聚集到邢臺市開元路南頭寵物市場附近。有人告訴記者,夏天暖和時買鳥和賣鳥的來得還早。
  • 北京森林公安突擊檢查鳥市!抓獲兩人,收繳野生保護鳥類18隻!
    提籠架鳥可以說是很多老北京的一個愛好,但現在我國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是越來越嚴格。而目前也正值野生候鳥過境北京和野生動物集群活動的活躍期,每到這一時期,一些不法分子就會打這些野生動物的注意,而一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愛好,也不惜違法!
  • 說一說北籠(京籠)鳥籠的配置
    現在對野生鳥類的保護越來越嚴苛了,很多鳥友無鳥可養,轉而玩起了籠具。真正做到了籠中無鳥,心中有鳥的至高境界。國內製作鳥籠的地方非常多,可以說是有養鳥的地方,就有做鳥籠的。北到黑龍江,南到香港,東到山東西到陝西,皆有出品。
  • 鳥籠中的「愛馬仕」 ——廣式雕花籠
    還會把毛竹放置於通風乾燥的地方存放幾年才可以用來製作上好的鳥籠。據說好材料做的籠子不僅不會發黴,而且還上手後變色快。有的再經過1-2年的精心使用後,籠子包漿老辣。這些經驗豐富的制籠師父,最終通過自己據說不外傳的祖傳秘方,將這些好材料組合成一隻上檔次、值得收藏的繡眼籠。
  • 亮亮是八哥,是我豢養的一隻鳥,八哥亮亮叫我大哥
    我叫亮亮為八弟,其實亮亮是八哥,是我豢養的一隻鳥。八哥亮亮叫我大哥。亮亮堪稱鳥中的帥哥一枚。他個頭大,羽毛黑中透綠,頗有質感。喙和足呈鮮黃色,好像千足金鍛成。翅尖和尾巴上有一縷白羽。每次我帶著亮亮,一進入鳥市的八哥區,鳥市就像炸了鍋。雌八哥們一個個美目流盼,爭相向亮亮搭訕獻媚,「你好」、「阿拉屋油」的聲音此起彼伏。
  • 四川非遺體驗之旅|成都古城鳥籠技藝體驗基地
    ,古城竹編鳥籠更是全國川派、北派、蘇派、廣派四大派系中川派鳥籠的經典代表。按養鳥分主要有:畫眉籠、百靈籠、子燕籠、白燕籠、四雀籠、石燕籠、鷯哥籠、紅嘴鳥籠;按籠型分主要有:四方籠、八方籠、圓籠、異型籠、拱頂籠、平頂籠;
  • 80後小夥10年收藏數十張鳥籠 最好鳥籠可換輛寶馬
    小葉紫檀鑲金絲繡眼籠整體  ■記者 屠明娟  核心提示  揚州早茶中一向有提籠遛鳥的休閒文化,當年教場曾有一條雀籠巷,養鳥、馴鳥、逗鳥、遛鳥、喚鳥、賣鳥見人拿鳥換籠  上海無意接觸「南籠大師」  家住西區的趙先生告訴記者,他從小就常逛花鳥市場,開始只是玩,後因父親喜養鳥,他就跟著一起養,十幾年間,家裡的繡眼鳥都是他飼養。  20歲那年,在上海花鳥市場看到有人拿鳥跟別人換了一個鳥籠,「就覺得很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