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對野生鳥類的保護越來越嚴苛了,很多鳥友無鳥可養,轉而玩起了籠具。真正做到了籠中無鳥,心中有鳥的至高境界。
國內製作鳥籠的地方非常多,可以說是有養鳥的地方,就有做鳥籠的。北到黑龍江,南到香港,東到山東西到陝西,皆有出品。改天有空,單獨聊聊南北西東鳥籠的形制區別。今天以盛行於京津一帶的北籠(京籠)來談談鳥籠配置。
北籠產地河北涿州的手藝人最多,出品量也最大。天津鳥籠製作名家最多,除此之外河北三河的三河喬家也獨樹一幟,反而是北京四九城基本沒有做鳥籠的了。原來的北營房張俊祥還做一些,現在也不怎麼做了,而是研究起了漆籠,出品量少之又少。鳥圈裡知名的還有一位劉子元老先生,家住南城,以微型鳥籠製作著稱,偶爾也做高端材料的標準籠,所用材料從紅木到牙都有,基本不做竹籠。
鳥籠分養籠和遛籠,家裡養鳥,怎麼方便怎麼來,鳥住的舒服就行。鳥食罐多放一個少放一個都沒關係,保證食、水充足且衛生既可。而且為了鳥的健康,會讓鳥經常水浴,免不得把籠子也搞溼,所以髒亂差很正常,和女生宿舍一樣,邋遢是常態。而一旦帶鳥出門,講究的鳥友就會把鳥串到精心配置養護的遛籠中,這樣才不會錦衣夜行,才會覺得倍兒有面子。往往得到周遭人等的稱讚和羨慕,更會覺得心情無比的愉悅。
鳥籠的配置無外乎鉤子、蓋板、鳥槓、鳥罐,這幾項是主要配置,顏值擔當馬虎不得。還有些輔助配件,諸如罐託門花、內頂(可以是銅製也可以是絹本畫)、擋板、籠罩、籠墊、扁擔(一對籠出門時才會用到);這些輔助配件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東西配齊了,都是名家的東西,是否就能配置出一套令人賞心悅目的鳥籠吶?很抱歉,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些媒體給明星著裝進行點評,很多明星著裝的評價並不高,要麼是搭配不對,要麼是風格和個人不符,在鳥籠配置上道理亦然。不是東西全了,裝上了就一定會合適。有幾個因素要考慮。
1、 是否合規矩
2、 配置風格是否一致
先來說說第一條也是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條,是否合規矩。什麼是規矩,長期以來約定俗成的習慣做法就是規矩。在這裡我們不談創新,創新是在知道規矩的前提下做出的改變而不是什麼也不知道不懂還以創新做冠冕堂皇的理由。因為隨著養鳥玩籠隊伍的擴大,隨著網絡信息的傳遞,玩籠已經破除了原來空間上的限制,南籠北裝和北籠南裝的情況越來越多,但這麼裝配的玩家自己也很清楚,這麼裝配是一種調劑,是一種嘗試,好比現在時尚屆流行西裝配耐克鞋一樣,潮流歸潮流,正式場合還是西裝皮鞋。扯的有點遠了,言歸正傳。遛籠以靛頦籠和小鳥籠為主。畫眉、百靈的遛籠先不說了。
靛頦籠和小鳥籠(養紅子、貝兒、繡眼等形體的鳥)配置上的最大不同就是鳥槓和鳥罐的數量。靛頦鳥喜歡下底,所以配一根鳥槓;山雀類鳥下底是不好的習性,所以配兩根鳥槓,讓鳥可以在兩根槓上跳來跳去。所以明眼人離著老遠一看籠的配置,大概就能知道是養什麼鳥的。現在的靛頦籠基本配三個罐,也就是行話套三的罐,小鳥籠配套五的罐;以前的靛頦籠是兩個罐,一罐一淺兒;以前的小鳥罐有套四的,沒有淺兒。這個是基本的常識了,看槓看罐就知道養什麼鳥的。除此之外還有鉤子的大小,這個大小說的是製作鉤子的銅絲(鋼絲)的直徑,諸如4.0、3.8之類的。直徑4.0毫米的鉤子是可以通用的,靛頦籠可用、小鳥籠也勉強可以,理論上大於這個數值的應用到靛頦籠,小於這個數值的應用到小鳥籠。還有一個規矩是籠罩的顏色,一般靛頦籠用藍色、小鳥籠用白色。懂得這個,基本只看罩子的顏色也大概知道籠裡是什麼鳥。這些就是規矩。
再說說配置風格問題,簡單說就是素搭素配、高搭高配、舊搭舊配、新搭新配。
先說素,鳥槓有藤槓、竹槓、木槓、雕花槓、魚皮槓等等,如果用天然紫藤槓這種素槓,配的罐託自然要素一些,普通的竹罐託、木罐託即可,體現返璞歸真的風格;如果是魚皮槓,尤其是牙槓頭的高端貨色,最好也用牙罐託以烘顯富貴,甚至配牙罐鼻亦不為過;所謂舊搭舊配、新搭新配是值鳥籠配置最好年代感一致,舉例來說,一張上了皮色的老籠最好配相同時期的老鉤老闆老罐,新籠腔就上全新的配置,這樣整體才會協調。
除了上述兩個重要因素外,還有一些小細節,篇幅所限,今天先聊到這其它的改日再敘,諸位看官姑妄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