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 讓孩子在遊樂中忘記對醫生了恐懼

2020-12-10 川北在線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 讓孩子在遊樂中忘記對醫生了恐懼 近日,湖南長沙,湖南婦女兒童醫院為了舒緩孩子去醫院的抗拒心理,居然把遊樂園搬進了醫院。 原來由於醫院日常接診中孩子是比較多的,為了緩解等待時的枯燥和讓孩子不再害怕醫院才這樣做的。據湖南

  原標題: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 讓孩子在遊樂中忘記對醫生了恐懼

  近日,湖南長沙,湖南婦女兒童醫院為了舒緩孩子去醫院的抗拒心理,居然把遊樂園「搬進」了醫院。

  原來由於醫院日常接診中孩子是比較多的,為了緩解等待時的枯燥和讓孩子不再害怕醫院才這樣做的。據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兒科主任介紹說:「醫院裡面只要是遊樂園能夠搬的進來的設施這裡都有,我知道的有火車、有進手術室的小汽車,有的孩子不停醫護人員的指揮,開著車在醫院裡到處轉,他們並不按照醫院規劃的線路在走,醫護人員感覺還挺好玩的。醫院是小孩子最害怕的地方,因為要吃藥和打針,如果打造成樂園一樣的話,孩子可能會放鬆很多。這樣能夠給家長和小孩的情緒舒緩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時也減輕了等待時的焦慮情緒。」

  家長們都是非常認可醫院這樣的做法,在醫院等待的時候可以先帶小孩子坐著小火車,同時熟悉一下醫院的環境,覺得這個醫院很有親和力,對於醫生和護士也沒什麼抗拒性,感覺自己不是來看病的,好像是帶孩子一起在逛遊樂園。

  孩子難免會生個小病,有些疾病可以自愈,但是有些需要治療才能好轉,看醫生是小孩成長必然的經驗之一。我們都知道,孩子天生對醫院是非常的抗拒的,孩子生病了父母又不得不帶孩子去看病。但是對於小朋友來說,去醫院就是一場噩夢,總是覺得穿白大褂的醫生們要傷害他們。特別是打針吃藥的時候那個哭聲,大人們看著都心疼。

  近日,湖南長沙,湖南婦女兒童醫院為了舒緩孩子去醫院的抗拒心理,居然把遊樂園「搬進」了醫院。

  原來由於醫院日常接診中孩子是比較多的,為了緩解等待時的枯燥和讓孩子不再害怕醫院才這樣做的。

  據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兒科主任介紹說:「醫院裡面只要是遊樂園能夠搬的進來的設施這裡都有,我知道的有火車、有進手術室的小汽車,有的孩子不停醫護人員的指揮,開著車在醫院裡到處轉,他們並不按照醫院規劃的線路在走,醫護人員感覺還挺好玩的。醫院是小孩子最害怕的地方,因為要吃藥和打針,如果打造成樂園一樣的話,孩子可能會放鬆很多。這樣能夠給家長和小孩的情緒舒緩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時也減輕了等待時的焦慮情緒。」

 

  家長們都是非常認可醫院這樣的做法,在醫院等待的時候可以先帶小孩子坐著小火車,同時熟悉一下醫院的環境,覺得這個醫院很有親和力,對於醫生和護士也沒什麼抗拒性,感覺自己不是來看病的,好像是帶孩子一起在逛遊樂園。

孩子為何害怕去醫院看醫生?

  理由1:環境噪音。

  幼小的嬰兒內心更加脆弱,對比我們成人,心智不成熟,抗壓能力幾乎為零,去一個非常陌生的環境,對幼小的嬰兒來說, 是個挑戰,更不用說去醫院這種環境比較喧鬧的地方了,不時的叫喊,會讓嬰兒感到害怕。

  理由2:太多陌生人。

  每日到醫院看病的人多得不計其數,寶寶不只是年紀小,膽子也比較小,來來去去的醫生、護士、家屬,每一張臉都是寶寶沒有見過的,看完後自然會感到驚慌,對於寶寶不想與陌生人接觸,心理上是極度抗拒的。

  理由3:缺乏安全感。

  除了在小床裡的寶寶,每天都是乖乖地依偎在媽媽的懷裡,這對寶寶來說,溫暖的懷抱 是心中最安全的地方,但到了醫院,看醫生的時候,不是摸兩下,而是和醫生的肢體有更多的接觸。

  此時寶寶的狀態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最後內心崩潰導致嗷嗷大哭,更多的感覺是離開了母親的懷抱,瞬間失去了以往的安全感,建議寶爸寶媽們在此時多在身邊陪伴寶寶。

  如何幫孩子克服就醫時的恐懼?學會了這幾點,在生病時打針也不怕

  首先要幫孩子做好就醫前的心理準備。在平常的時候,可以先灌輸孩子們生病就該到醫院看醫生的重要性,或是通過說故事等有趣方式,告訴他們醫生是打擊疾病、趕走疼痛的大英雄,這樣當他們第一次看到穿著白袍的醫生、護士時,比較不會產生距離感或感到陌生害怕。

  有些父母在孩子不聽話、做錯事的時候,會說出:「你不聽話,我就帶你去醫院打針!」做為要脅,這樣的做法,常常會增加孩子們對醫院的恐懼,甚至以後會誤解,去看醫生就是一種懲罰,因而產生抗拒心理。

  第一次的就醫經驗很重要,當孩子第一次來到像醫院這樣陌生的環境,面對醫生和各種檢查儀器時,不免會產生恐懼的心理,這時有經驗的小兒科醫生都會先和孩子們說說話,讓他們慢慢習慣和醫生的互動,接著從比較不會不舒服的地方開始檢查,如聽診或摸肚子。家長的態度也很重要,除非是病情很緊急,不然可以多花一點時間,儘量鼓勵孩子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講出自己覺得哪裡不舒服,通過和醫生的對話交流,增加孩子的參與感,較能獲得孩子們對醫生的信任。

  看醫生時,最令孩子們感到害怕的4件事情有哪些呢?首先就是打針、抽血:這一類會造成疼痛感的侵入性治療或檢查方式,別說是孩子了,就連不少大人也會感到害怕。這時我們可以儘量轉移孩子們的注意,像是和孩子說說話、唱唱歌、握著他們的手,都可以安撫穩定他們的情緒。不要讓孩子看到針頭,也千萬別當孩子在打針哭鬧時,父母也在一旁跟著一起哭,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深恐懼感。而醫生在打針之前,也可以儘量多按摩一下要施打的部位,以降低疼痛感。

  其次是點藥水:像是點眼藥或是鼻子噴劑,身體會因突然有異物感而覺得不舒服,帶給孩子突如其來的驚嚇,但只要醫生的動作迅速確實,加上家長稍微的安撫,這個過程通常很快就能結束。以及吃藥:通常12歲以下的孩童,因為在吞嚥方面的控制還不是那麼熟練,醫生開的藥物多半是以藥粉或藥水為主,要讓孩子不討厭吃藥,可以從改善藥物調味著手,例如:請醫生在藥粉或藥水中,加入糖粉或果汁味道的糖漿,另外也可以通過和布偶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方式,讓孩子餵生病的布偶吃藥,這樣當孩子生病時,就會將吃藥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情。

  各項儀器檢查:平常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醫生護士的遊戲,利用醫療玩具模擬當醫生聽診看病這一類的小遊戲,試著引導孩子對於醫院的儀器產生好奇心,反而會讓他們覺得檢查是一件新奇有趣的事情。除了通過上述的遊戲和安撫,讓孩子做好就醫前和就醫時的心理準備外,當他們完成以上的檢查和治療後,也別忘了給予讚賞和鼓勵,像是很多醫院就會準備貼紙,送給勇敢看病不哭鬧的小朋友。

  除了各種專業的檢查之外,醫師更仰賴父母提供孩子所出現的症狀,才能對病情判斷更加準確,重點包括哪天開始生病、發燒?有沒有合併其他症狀?例如:咳嗽、嘔吐、腹瀉…各種症狀的嚴重程度以及持續多久?還有孩子最近的食慾、精神狀況以及睡眠時間等…家中是否有其他成員也有同樣的狀況?敘述的越仔細,就越能幫助醫生正確診斷及治療。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 希望他們不害怕醫院
    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 希望他們不害怕醫院時間:2020-12-01 23:5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 希望他們不害怕醫院 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因為日常接診患者中孩子居多,於是增加了各種緩解孩子情緒的設施:坐小火車代替排隊,讓小丑為病床上的孩子表演
  • 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就醫時的恐懼還需家長幫助克服
    孩子難免會生個小病,有些疾病可以自愈,但是有些需要治療才能好轉,看醫生是小孩成長必然的經驗之一。我們都知道,孩子天生對醫院是非常的抗拒的,孩子生病了父母又不得不帶孩子去看病。但是對於小朋友來說,去醫院就是一場噩夢,總是覺得穿白大褂的醫生們要傷害他們。
  • 湖南長沙一醫院出現暖心一幕,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
    我們都知道很多小孩子都很牴觸去醫院,害怕吃藥打針。據12月2日報導,湖南長沙一幼婦醫院出現暖心一幕,醫院為緩解孩子抗拒心理,讓孩子坐火車排隊、開小車看病。據了解,因為醫院大部分病人都是小孩子,而有時候小孩子因為十分抗拒,讓治療變得很困難,醫院為了緩解這一問題,讓小孩子坐小火車排隊,開著玩具跑車接孩子去做手術,病床前更有搞笑小丑為孩子進行表演。據醫生介紹,孩子不像大人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做能讓孩子來到醫院看病就像玩耍一樣,很方便治療。
  • 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看病:你知道孩子就醫時有多恐懼嗎?
    1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長沙某醫院讓孩子們坐小火車看病,希望他們不再害怕醫院。 醫院的這個做法真的很暖心。這大大減輕了孩子們和家長的焦慮。 上次我去醫院找一個醫生朋友。在電梯裡,一個小寶寶衝她笑,她還很開心的說,你好勇敢啊,你不怕我呀?寶寶們都一般都怕穿白大衣的呢。 我們經常講童年陰影,為什麼小孩子會害怕? 你想啊,每次去醫院,都是穿著白大衣的人,拿著針逼向你。這對孩子來說是多恐怖的事情。
  • 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幼師教你四招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
    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因為日常接診患者中孩子居多,於是增加了各種緩解孩子情緒的設施:坐小火車代替排隊,讓小丑為病床上的孩子表演。小朋友最怕去醫院了,一想到白大褂、細針頭、體溫計、白窗簾就害怕。湖南婦女兒童醫院這項舉措可真好,小朋友本來去醫院就害怕,坐上小火車以後,他會覺得自己在遊樂場。躺在病床上很無聊,會有小丑進來表演,一掃心中的陰霾。可是有的家長說了:這醫院真好,可惜我們不生活在長沙,我們的孩子如果需要去醫院,可怎麼辦呢?怎麼緩解孩子的焦慮和恐懼呢?
  • 讓孩子看病不緊張 坐上小火車開心去診療
    中國消費者報長沙訊 (記者餘知都) 印象中的兒科診室,看見穿白大褂的醫生和尖尖的針頭,前來就診的兒童不是一臉驚恐躲進媽媽的懷裡,就是哭聲震天把整個診室抬起來一樣。可如今,在湖南長沙一家醫院裡,這樣的就診場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來這裡看病的孩子們淡定中還帶著幾分歡喜。
  • 醫院變身「遊樂園」,娃娃看病不哭了
    坐小火車排隊就診、開玩具跑車進手術室,還有小丑表演…… 醫院變身「遊樂園」,娃娃看病不哭了 記者 劉品貝 攝 華聲在線12月2日訊 小火車、小丑表演、玩具車……這些原本存在於遊樂園中的設置與表演,卻出現在了醫院內,孩子們坐小火車代替排隊,開玩具跑車進手術室。 與印象中哭聲震天的兒童就診場景不同,來這裡看病的孩子們淡定中帶著一點歡喜。今日,三湘都市報記者來到湖南婦女兒童醫院,一探這個看似遊樂園的醫院。
  • 孩子去三甲醫院看病,為何醫保不報?
    近兩個月裡,幾乎每周我們一家都要去醫院打卡。排隊,掛號,排隊,看醫生,排隊,驗血化驗,排隊,找醫生看結果開藥,排隊,拿藥。周而復始,沒完沒了。孩子生病難受,口袋裡的銀子也譁譁往外流。我算了算,這倆月光給娃看病真是花了不少錢:到醫院來回打車800元、掛幾次號320元、驗血化驗1040元、藥費2640元,再加上其他一些零碎的花銷,零零總總加在一起,輕鬆突破5000元。對於我等普通人來說,五千可不是個小數目。
  • 家長讓醫生半小時給孩子退燒,兒醫消失,誰給孩子看病「爸媽營」
    究竟是做一名好媽媽,還是堅守在醫院崗位上?這成了範醫生真正陷入兩難的問題。是的,作為一名兒科醫生,查病房、坐門診看病是日常工作,經常還要值夜班,承擔的工作量更不是一般的大,要想兼顧家庭和工作,幾乎就是不可能。
  • 孩子害怕看醫生?家長引導是關鍵!這六個小妙招值得收藏!
    您可以購買一些醫生包、白大褂和一些聽診檢查裝置的玩具,陪著孩子做醫生給病人看病的遊戲。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向他演示醫生通常情況下會如何給病人檢查喉嚨、聽心跳,以及模擬一些其他常規檢查的具體做法。同時還可以教給孩子如何使用體重秤等等醫院中常能見到的測量設備,幫他學習非常多的小技能。
  • 排隊3小時看病2分鐘,兒童醫院為何總是人滿為患?不是孩子體質差
    自兒子出生以來,我去過5次兒童醫院,第一次因為沒有經驗,早上7點半就準時到醫院掛號、排隊,然而卻被告知需要網絡預約,現場掛號會排到最後,這一次,11:40才輪到我們。後面有經驗了,寶媽便提前一天在網上預約。
  • 兒子高燒醫院排隊800多號,寶媽崩潰投訴,醫生:自「作」自受
    而且好的兒科醫院排隊就能排到父母崩潰,那麼為什麼醫院不在兒科多安排點值班醫生呢? 到醫院半個小時候,兒子的高燒又燒起來,看著孩子難受的樣子,王女士抱著孩子衝到兒科醫生的門口,非要讓醫生先給自己的兒子看病。 醫生表示:需要排隊。 王女士則表示:孩子高燒不退,容易燒壞腦子,希望醫生通融通融。
  • 孩子怕打針,每次打針都哭鬧、恐懼怎麼辦?醫生教你三招從容應對
    一名10歲的小男孩因為害怕打針從醫院裡「逃」走,竟然一路跑了有50多公裡,從安徽一直跑到了河南,直接跨省了!而這件事情的起因,則是因為孩子在學校被狗給咬了,孩子的奶奶便帶他去衛生院注射狂犬疫苗,沒想到孩子因為怕打針,直接從醫院裡跑出來了,孩子的奶奶在後面找了好久都不到他,便哭著到派出所裡報警求助。
  • 崔玉濤:帶孩子看病的7條建議
    孩子生病了,家長們總是心疼又著急,火急火燎的帶著孩子上醫院,但常常忙著出錯,忘記帶病曆本,不記得孩子吃過什麼藥
  • 泰國這家兒童醫院,設計的像個遊樂場,讓孩子不再害怕看病!
    兒童醫院 EKH Children's Hospital 常規的醫院環境對於每一個成年人來說幾乎都是可怕的存在,更別提孩子們了,冷冰冰的燈光、毫無生氣的色調,加上揮散不去的消毒水味,每次去醫院都感覺無比心累
  • 醫生和小病患互相看診,模樣認真,醫生:第一次有人掛號給我看病
    「本文為小賢爸爸育兒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在醫院裡常看到一些家長帶著孩子掛號看病,沒有哪個孩子是喜歡醫院的,因為醫院不僅有痛痛的針還有苦苦的藥。但有一位小朋友,帶著自己的「醫療工具」來到醫院。醫生和小病患互相看診,模樣認真,醫生:第一次有人掛號給我看病在網上看到一段視頻,是一位寶媽帶寶寶去醫院看病的片段,視頻裡寶寶認真短小的模樣萌翻了大批網友。這天寶寶生病了,寶媽要帶寶寶去醫院看病。
  • 長沙家長,孩子最愛的遊樂項目或暗藏危險
    其實,遊玩中因為遊樂設施造成的兒童意外傷害並不少見。記者在百度搜索框裡輸入「蹦床、骨折」關鍵詞時,出現了900多條相關信息。 「許多意外發生在一瞬間。」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骨科副教授朱威宏介紹,鋼架蹦極的彈簧繩拉力主要集中在小孩子的腰跟背部,因為彈跳更高,所以在降落的時候需要承受更大的重力。
  • 排隊3小時,看病3分鐘,孩子看病難背後的真相
    每到流感高發季節,「兒科醫生荒」的難題總會引起熱議。三天前,我陪朋友帶孩子急診,在一家市兒童醫院,九點掛上號,下午一點才進診室。據說,這還是幸運的,因為畢竟掛到了號。至於就醫體驗差,則從「候診3小時,看病3分鐘」的俗語中即可明曉。這一點,在三天前,我即體會到了。當時我們九點掛上號,排在之前的已有191個人。
  • 泰國設計太溫柔 兒童醫院竟比遊樂場更讓孩子喜歡
    說起醫院,大家會想到什麼?冰冷的白牆、毫無生氣的白綠藍配色、慘白的燈光,還有必不可少的消毒水味兒,是不是想到就會打個哆嗦?大多數醫院的環境對成年人來說都是一種折磨,就更不要說敏感的孩子了,每次帶孩子去醫院都會感覺像是一場心理+生理的雙重折磨。
  • 積極體驗讓孩子告別看牙恐懼
    補第一顆牙時,因為有演練,所以糖糖主動躺在治療椅上張大嘴巴,讓醫生檢查。醫生先讓糖糖咬住一個橡膠固定器保持張嘴狀態,然後開始補牙。兩分鐘後,口水流進了糖糖的嗓子裡,他開始哭。醫生讓我按住他,他哭著補完那顆牙。之後醫生說,孩子太小,配合度差,建議全麻補牙或束縛式補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