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者」號總設計師:「不是終點,我們剛剛打開了深海的一個門縫」

2020-12-09 中國青年網

  11月28日,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順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中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

  海底1萬米的世界有多大魅力?

  中國的深潛勇士們經歷了怎樣的艱險?

  載人深潛精神如何助力中國 勇攀深海科技高峰?

  聽「奮鬥者」號總設計師葉聰、主航員張偉,講述萬米深潛背後的故事。

  世界唯一 超強的深海到達和作業能力

  上岸之後,團隊把「奮鬥者」號潛水器重新拆卸,把每一個經歷過海試的部件都做了一次詳細的檢查,類似於對「奮鬥者」號進行了一次「體檢」。「體檢」結果表明,完成海試的「奮鬥者」號技術狀態一切正常。

  

  葉聰,曾擔任「蛟龍」號首席潛航員和「深海勇士」號副總設計師,被任命為「奮鬥者」號總設計師。

  「奮鬥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 「奮鬥者」號目前是乘載人數最多使用最頻繁深度最大 的潛水器。這樣的深海到達和作業能力是全世界唯一的。

  如同幾千頭大象踩後背 載人艙承受巨大水壓

  2016年,作為國家「十三五」計劃中「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的核心任務,「奮鬥者」號立項,目標就是挑戰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難以企及的萬米深度。

  海洋中深度大於6000米的海域被稱為「深淵」,只佔海洋總面積的1.2%,想要通過深海載人潛水器抵達那裡,首先要打造足以對抗深海高壓的鎧甲。

  

  「奮鬥者」號需要承載的水壓是112兆帕,通俗來講,相當於每平方米的面積承受著11000多噸的重量,或者是幾千頭大象踩在一個人的後背上,如此巨大的壓力,無比考驗深潛器的抗壓能力。

  經過多年上千次的優化測試,「奮鬥者」號選擇了中國自主研發的全新高強高韌鈦合金作為外殼的材料。

  

  「奮鬥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 最關鍵的載人艙,從選材到安裝各個環節,我陪著跑了全國各個地方。設計圖紙完成以後,從瀋陽拿到材料,去陝西做軋板,到四川加工,到江蘇成型,到河南焊接,最後到海南做試驗,再回到無錫安裝。安裝的時候,一兩毫米的差距我們調整了半個月,球殼被吊上來吊下去,不斷調整、不斷優化,讓測量結果達到我們圖紙的要求。

  千名科研人員齊攻關 國產化率達96.5%

  「奮鬥者」號項目由中國船舶集團七〇二所牽頭,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等3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60餘家企業,近千名科研人員參與了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

  在所有科研人員和各方力量的全力推動下,「奮鬥者」號進入了超常而有序的研製節奏,觀察窗、艙蓋等開孔位置的設計和加工備受重視。

  

  「奮鬥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 這個潛器一共有六個開孔,都是球殼的重點部位。因為它要開孔,所以局部還要加強,越是開孔的地方越要做得厚實,玻璃的厚度是球殼厚度的近三倍。而且觀察窗是活動的,它提供了變形的裕度,當外面有海水的時候,整個窗戶是往後退的。對於這種關鍵部件,我們一定要做到均衡。

  兩年時間完成設計,兩年時間完成建造、總裝、聯調和水池試驗,在多個關鍵技術和重要材料領域擁有國產化核心技術,國產化率96.5%。「奮鬥者」號代表了當前深海工程技術領域的頂級水平。

  「雙船雙潛」 打造科學家的兩個工作室

  2020年7月,「奮鬥者」號正式出海,開始了第一階段的海試。

  「奮鬥者」號共有三個潛航班組,三組輪流作業。曾經參加「深海勇士」號試航的張偉成為「奮鬥者」號的一個潛航班組的主航員,主要負責對各種設備和儀器進行操作,對海底的突發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保證人員和設備的安全。

  

  「奮鬥者」號主航員 張偉: 目前人類到達萬米深度的次數非常少,我們對海底深淵的底質情況也不是非常了解,面臨的未知因素會更多,在超高壓力下面潛水器表現出來的性能可能沒有太大的底氣,對潛航員來說,一定要確保我們的人員和設備安全,沉著應對突發情況。

  「雙船雙潛」,是「奮鬥者」號海試任務的關鍵詞。「 雙船」,是為「奮鬥者」號深潛護航的雙母船——「探索一號」和「探索二號」;「雙潛」指的是雙潛水器:一個是主角,即「奮鬥者」號,另一個則是主角的「御用攝影師」——「滄海」號。

  

  「奮鬥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 「探索一號」和「探索二號」是科考船,「奮鬥者」號只是船上的一個工具,一個能夠讓科學家到深海去的運載器,船上有各種裝置和科考工具。科學家到船上搭乘「奮鬥者」號到海底去完成他們海底的作業,取回海底的樣品,拿到海底的一些數據,「探索一號」和「探索二號」是科學家的海面工作室,「奮鬥者」號是科學家的海底工作室。

  由淺到深 「五步走」到達萬米深度

  海試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下潛深度是4500米,下潛次數是17次。第二階段,「奮鬥者」號逐步挑戰萬米深淵。

  「奮鬥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 由淺到深,逐漸推進,至少分成五步走,2000米如果有問題,就要把它解決,再下潛,確認沒問題了,我再下到4000米。我們從4000多米,到9000多米,用了5天,一天1000米,就要把性能做得扎紮實實的,考評的結果硬邦邦的,要做充分的驗證。

  

  位於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 被稱為「地球第四極」 ,水壓高、完全黑暗、溫度低,是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海域之一。10月27日,「奮鬥者」號在這裡成功挑戰1萬米的深度。

  深海中的異響 如何破解?

  11月初,深潛任務繼續進行,當天,「奮鬥者」號按照預定計劃下潛到8850米左右,張偉忽然聽到了潛水器身上發出的一聲悶響。

  

  「奮鬥者」號主航員 張偉: 海底非常安靜,整個潛水器發出的聲音我們都非常熟悉,突然聽到非常大的、我們沒有聽過的聲音,我們很緊張。因為當時無法判斷聲音是艙內還是艙外發出的,我們就把艙內的設備都檢查一遍,沒有發現異常,所以我們心裏面放鬆一點。

  因為異響,「奮鬥者」號提前拋掉壓載鐵做好了隨時上浮的準備,所幸各項指標顯示正常,海底試驗得以繼續。等結束任務後上升到水面,科研人員對各種零部件進行了詳細檢查,查找異響來源。

  

  「奮鬥者」號主航員 張偉: 我們發現潛水器尾部有一塊浮力材,浮力材是通過螺栓跟框架連接的,它就相當於強度非常高的物體,跟一個沒有那麼高的物體連接。在這種高壓力作用下,浮力材在連接處有個很小的裂紋,破裂的聲音傳到艙內,聽到的聲音是很大的。

  經過評估,出現裂紋的浮力材料並沒有給「奮鬥者」號帶來致命傷,在修復之後,海試工作繼續推進。下一個目標是坐底,所謂坐底是指可下潛的航行器,完全降落至海床上,可以理解為主動、安全地擱淺。

  克服疲憊挑戰 寒冷 潛航員深海 連創奇蹟

  11月10日,「奮鬥者」號再次出發,向挑戰者深淵發起挑戰,那裡是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處,也是世界海洋的最深處。8時12分,「奮鬥者」號成功坐底,深度為10909米,這是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完成坐底之後,「奮鬥者」號要進行六個小時的作業和巡航,這也是目前世界上的萬米深潛中持續最長的作業時間。

  

  「奮鬥者」號主航員 張偉: 空間比較狹窄,我們腿部和腰部會比較難受,這幾個小時身體會很疲憊。另外,隨著我們在裡面待的時間越長,艙內的溫度和溼度也會降到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從最開始的三十多度,到最後也就是一二十度。那時外面海水的溫度實際上是一兩度左右,會傳到艙內,在貼近艙壁的位置我們會放一個墊子,也會穿著毛巾襪給腳部保暖。

  自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之後的10天之內,「奮鬥者」號又進行了四次探洋底的海試工作。

  11月13日,「奮鬥者」號與「滄海」號著陸器聯合作業,全球首次實現萬米洋底4K電視信號直播。

  11月16日,「奮鬥者」號僅用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就找回了此前布放在海底的3個取樣器,作業難度堪比「大海撈針」。

  

  「奮鬥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 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個潛航員的隊伍,三班潛航員輪流,大家現在對下潛沒有那麼緊張了,都搶著下潛。國內有大概上百名科學家都通過「蛟龍」號和「深海勇士」號下潛過。我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科學家乘坐我們的潛水器到深海區,肯定給他們帶來驚喜。

  「我們剛剛打開了深海的一個門縫」

  11月19日,「奮鬥者」號完成最後一次深潛,至此,本次海上試驗圓滿完成。不久之後,「奮鬥者」號將交付給使用單位投入日常的科考工作,然而,對於參與研製的科研人員來說,這遠遠不是終點。

  

  「奮鬥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 我覺得不能用這五年來講深潛的故事,應該用二十年甚至更長一些。我們從沒有深海裝備到有深海裝備,從無人的到有人的,從簡單的到複雜作業的,將來我們可能還會有載人的、無人的、固定的、移動的設備來做系統化深海的探測。所以,「奮鬥者」號遠遠不是終點,應該說,我們剛剛打開了深海的一個門縫。

相關焦點

  • 「奮鬥者」號總設計師:「不是終點,我們剛剛打開了深海的一個門縫」
    「奮鬥者」號總設計師:「不是終點,我們剛剛打開了深海的一個門縫」  11月28日,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順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中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  海底1萬米的世界有多大魅力?
  • 「奮鬥者」號總設計師:「不是終點,我們剛剛打開了深海的...
    葉聰,曾擔任「蛟龍」號首席潛航員和「深海勇士」號副總設計師,被任命為「奮鬥者」號總設計師。「奮鬥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奮鬥者」號目前是乘載人數最多、使用最頻繁、深度最大的潛水器。這樣的深海到達和作業能力是全世界唯一的。
  • 「奮鬥者」號總設計師:「不是終點,我們剛剛打開...
    葉聰,曾擔任「蛟龍」號首席潛航員和「深海勇士」號副總設計師,被任命為「奮鬥者」號總設計師。「奮鬥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探索一號」和「探索二號」是科考船,「奮鬥者」號只是船上的一個工具,一個能夠讓科學家到深海去的運載器,船上有各種裝置和科考工具。
  • 「奮鬥者」號上岸「體檢」 潛航員帶你進艙體驗
    「奮鬥者」號上岸「體檢」   帶著我們近距離了解「奮鬥者」號的這位,是它的總設計師葉聰。葉聰也曾經是「蛟龍號」的首席潛航員和「深海勇士」號副總設計師。從外觀看,「奮鬥者」號更像是一條綠色的大頭魚。  中國船舶集團702所「奮鬥者」號總設計師葉聰:「奮鬥者」號目前是人數最多,使用最頻繁,深度也是最大的,能夠提供這樣的一個深海到達的能力,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 「奮鬥者」號載人深潛團隊——萬米海底,妙不可言!(我們的2020)
    作為「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主駕,張偉說:「這輩子都難忘那份痛快。」這不僅是個人的新紀錄,也是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18天後,「奮鬥者」號完成海試勝利返航。一個多月中,它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標誌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 「奮鬥者」號!傳來喜訊!
    也標誌著「奮鬥者」號由試驗性應用階段向業務化階段轉變中國船舶七〇二所「奮鬥者」號副總設計師李豔青:「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設計的安全性,達到了設計指標要求,以後潛航員和科學家可以搭乘「奮鬥者」號反覆、頻繁地進入萬米深海,進行科學考察和海底作業。
  • 獨家|深海超級戰隊,向萬米海底出徵……|奮鬥者|蛟龍號|海洋|馬裡...
    此刻,深海超級戰隊正向海底萬米出徵,中國之聲獨家帶來他們的聲音,聽……「奮鬥者」號總設計師、萬米海試總指揮葉聰他是「蛟龍」號載人作業潛水器首席潛航員、「深海勇士」號載人作業潛水器副總設計師、全海深載人作業潛水器總設計師,始終奮戰在深潛領域第一線,屢創我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 「奮鬥者」號下潛10909米:我們為什麼要做深海探索?
    馬裡亞納海溝的底部,黑暗無邊,壓力極大,根本也沒有什麼生物可以存活,但這裡卻是所有深海探索者心目中的聖地,也是各個海洋大國展示深海探索實力的終極目標。11月10日,我國最新一代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成功在馬裡亞納海溝坐底,最終抵達的深度是10909米。
  • 「奮鬥者」號載人深潛團隊:萬米海底,妙不可言
    「奮鬥者」號載人深潛團隊——  萬米海底,妙不可言!作為「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主駕,張偉說:「這輩子都難忘那份痛快。」  這不僅是個人的新紀錄,也是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18天後,「奮鬥者」號完成海試勝利返航。一個多月中,它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標誌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 「奮鬥者」號,了不起
    「奮鬥者」號啟航以來,在馬裡亞納海溝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創造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不斷刷新的數字背後,是抗壓、控制、通信、浮力等多個關鍵領域的技術攻關,體現著我國自主研發深海裝備技術的突破和進步。11月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順利返回海南三亞。
  • 新聞調查丨「奮鬥者」號的萬米深潛之路
    中國船舶集團七〇二所「奮鬥者」號副總設計師 李豔青:兩個半球,焊在一起,形成一個整球。最核心的就是這些焊縫,包括孔座焊縫,還有最核心的赤道焊縫。 保證焊縫位置的韌性滿足要求,是焊接技術面臨的世界性難題,而實現超大尺寸與厚度材料的全電子束一次焊接,更是難上加難。
  • 10909米深海「撈針」!「奮鬥者」號凱旋 我國大深度載人深潛世界領先
    「奮鬥者」號憑什麼這麼牛11月10日8時12分,「奮鬥者」號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誌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奮鬥者」號到底穿著什麼樣的裝備,才能不懼海底高壓、高腐蝕的極端環境?在深潛地球最深處時,3位潛航員還實時向觀眾直播,又是怎樣做到的?
  • 載人深潛「奮鬥者」號成功坐底「挑戰者深淵」創深度紀錄
    「蛟龍號」的定位是7000米級載人潛器,但是其海試經歷了循序漸進的過程,大體上分為4個深度階段完成,並且在每個深度的海試階段,也是通過多次下潛來實現該階段目標,如此一步一個腳印探索,最終成功挑戰設計的7000米級下潛深度。「奮鬥者」號海試則完全不同,大有幾分「首戰」即是「終戰」、畢其功於一役的意味,乾脆利落直接挑戰設計的萬米級深度。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下潛突破萬米 曾抵達三亞與「深海勇士號...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0日消息(記者 譚琦)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據了解,「奮鬥者」號於今年6月28日與「探索二號」船保障母船共同抵達三亞,匯同「深海勇士號」與船舶進行適配工作。
  •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完成萬米海試 勝利返航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是「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支持的深海重大科技裝備。如今,它探索萬米海底的奧秘,獲取了大量生物、地質等深淵海底樣品,載譽而歸。「奮鬥者」號給人們帶來了怎樣的海底世界?完成萬米深潛紀錄的過程中,攻克了哪些技術難題?
  • 揭秘「奮鬥者」號:為一道焊縫,研發團隊忙活八九個月
    >2020年7月起,「奮鬥者」號累計完成30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海試呈現「加速度」「蛟龍」號從立項到海試用了10年,「深海勇士」號用了8年,「奮鬥者」號用了4年。「奮鬥者」號最核心的載人艙由兩個半球焊接而成,半球球殼的一體衝壓、將半球焊成一個整體等工作,都是由無錫本地企業完成的。同時,焊接完成後,要對焊縫部位進行殘餘應力檢測和無損探傷等,確保焊接能達到要求,敲定「合格章」的機構也是無錫的。與此前的「蛟龍」號、「深海勇士」號一樣,「奮鬥者」號的關鍵組件也是在無錫安裝完成的。
  • 來自深海的捷報!揭秘-10909米的「奮鬥」故事
    以及捷報背後-10909米的「奮鬥」故事——11月10日上午8時12分,中國船舶集團研製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奮鬥者」號此次下潛深度達到10909米,創下新紀錄。  中國工程院院士、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7000米載人深海潛水器立項了,我們想來想去,這個總師非你老徐來當不可!」
  • 西安硬科技助力「奮鬥者」號逐夢深海
    11月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返回三亞。此次任務中,西安光機所兩個科研團隊參與其中,成功助力「奮鬥者」號創下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並實現萬米載人深潛電視直播。自10月10日起,「奮鬥者」號遠赴馬裡亞納海溝開展第二階段萬米海試,成功完成了13次下潛,10月27日下潛首次突破萬米,並於11月10日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11月13日,「奮鬥者」號和「滄海」號深海視頻著陸器開展聯合作業,並在全球首次實現在萬米深海的電視直播。
  • 探索|揭秘「奮鬥者」號:挺進萬米,給海洋探索穩穩的信心
    中國船舶集團首席專家、七〇二所「奮鬥者」號副總設計師胡震表示,有了眾多關鍵技術的「護航」,「奮鬥者」號整個設計定位和技術方面有了很大改進,鋰電池能量密度進一步提升、海水泵總效率達到世界領先、潛浮速度及球殼應力實時在線監測……「奮鬥者」號的機動性、作業能力、舒適度及安全性大幅提升,成為國際唯一能同時攜帶3人多次往返全海深作業的載人深潛裝備。
  • 「奮鬥者」號,了不起(科技自立自強)
    「奮鬥者」號啟航以來,在馬裡亞納海溝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創造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不斷刷新的數字背後,是抗壓、控制、通信、浮力等多個關鍵領域的技術攻關,體現著我國自主研發深海裝備技術的突破和進步。11月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順利返回海南三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