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三省首例小兒下頜骨牽張成骨術在哈成功 12天新生兒獲救治

2020-12-15 東北網

東北網8月7日訊(魏然 記者 杜筱) 8月6日,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口腔頜面外科主任田素寶帶領團隊攜手南京兒童醫院整形燒傷科沈衛民主任為一名新生女嬰成功實施小兒下頜骨牽張成骨術治療,此項技術填補了東三省該項技術的空白。

東三省首例小兒下頜骨牽張成骨術在哈成功。

據口腔頜面外科田素寶主任介紹,接受手術的該患兒出生後7小時送到哈市兒童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進行救治,診斷為皮羅症候群又稱小下頜-舌下垂症候群,即小頜和舌根後墜,是顎裂的一種,屬於先天性疾病。此綜合症患者發病率為0.5‰,以新生兒、嬰兒時期的先天性小頜畸形、舌後墜、顎裂及吸氣性呼吸道阻塞為特徵,主要臨床症狀為新生兒期的先天性下頜過小、舌下垂、舌根後墜、顎裂等。患兒出生後往往出現吸氣性呼吸困難,發紺,常因誤吸而並發肺炎。多因呼吸道的聲門上段受阻,出現吸氣性喉喘鳴,但無聲音嘶啞。患兒常有餵養困難,不易吸吮吞咽,易咳嗆,由此而致營養不良,體重不增,生長緩慢。本病可伴有眼部病變、骨骼畸形、耳郭畸形,中耳、內耳結構異常引起的耳聾,增殖體肥大、先天性心臟病與智力低下等。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8月6日上午,沈衛民主任和田素寶主任通力協作,術中採用了先進的超聲骨刀切斷下頜骨,並成功植入下頜骨牽張器,歷時近兩個小時。術後,患兒又返回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進行監護治療。在接下來的半個月內,還將每天為患者調整放置在下頜骨裡面的牽張器,以達到下頜骨向前拉伸15mm的治療目標。

據了解,通過開展此項技術可以極大地減少小下頜-舌下垂症候群患者就診的頻率,降低患兒誤吸窒息的危險,以增加新生兒的成活率。

相關焦點

  • 中國國內首例鈦合金3D列印下頜骨植入成功(圖)
    原標題:中國國內首例鈦合金3D列印下頜骨植入成功(圖) 411醫院全軍口腔中心劉國勤主任與專家們來病房為病人進行術後查房  原標題:中國國內首例鈦合金3D列印下頜骨植入成功(圖)  「沒想到我的面貌還能和以前一樣,現在的科技發展太快了。」1月3日,來自江蘇的孫女士從解放軍第411醫院全軍口腔中心出院,擺脫了糾纏她5年的陰霾和病痛,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 什麼是水蜜桃截骨術?哪裡可以做?
    而寬大、稜角分明的下面部輪廓,多數是天生骨體寬大造成,也是導致臉大的主要原因,可以採用水蜜桃截骨術減少下頜骨體積,以達到改善輪廓的目的!什麼是水蜜桃截骨術?水蜜桃截骨術的由來:水蜜桃截骨術是韓嘯醫生發明的顱頜面整形微創骨處理技術。
  • 廣東醫院成功救治5例跨境轉運澳門危重「先心」新生兒
    廣東醫院成功救治5例跨境轉運澳門危重「先心」新生兒 2020-09-24 19:30:35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廣東省人民醫院成功救治
  • 韓嘯水蜜桃下頜骨手術的臨床案例分析
    忽視了下頜骨的整體觀,因此下頜骨角、體、頦區整體相結合的截骨整形術尚未引起醫生的足夠認識,同樣目前整形學術界對於醫生的藝術審美尚沒有定論,造成很多機構盲目跟風,術後結果與求美者審美有較大差異。本文針對單純的頦成形術及單純的下頜角截骨術出現的一些缺陷進行分析,結合典形病例討論水蜜桃下頜骨截骨術的臨床效果。
  • 創新| 華中地區首例3D列印鈦合金 「下頜骨」移植成功
    3D列印鈦合金「下頜骨」近日被成功植入李先生面部,李先生術後恢復良好。這也標誌著華中地區第一例3D列印鈦合金「下頜骨」移植手術獲得成功。3D列印鈦合金「下頜骨」及假牙。通訊員蔣楚劍提供2017年,李先生在武漢大學口腔醫院被檢查出右下牙齦細胞癌,隨即接受了右下頜骨部分切除手術。術後,老人身體恢復得比較好。
  • 平邑縣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首例小兒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
    日前,山東省平邑縣人民醫院兒科順利開展小兒支氣管鏡診療術,並成功應用於呼吸系統疑難重症患兒的診療,取得顯著成果。11月11日,平邑縣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首例小兒電子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標誌著該院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的診療方法有了新的突破,填補了全縣及周邊區域兒童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的空白。
  • 下頜骨惡性腫瘤不懼毀容 3D數字雕塑還患者完美面容
    最後,在湖南省腫瘤醫院頭頸外二科專家的努力下,不僅成功切除了腫瘤,還通過3D立體數位化雕塑技術,使他頭面部外形及咬合關係完美「保留」。這項技術也為那些渴望保留完美面部的「下頜骨惡性腫瘤」患者帶來了福音。    羅先生來自湖南婁底,2015年底,他在長沙被確診為「下頜骨惡性腫瘤」,在多家醫院表示手術難度大之後,他通過打聽來到湖南省腫瘤醫院頭頸外二科。
  • 花季少女笑了——河北省眼科醫院完成首例下頜骨缺損數位化重建術
    長城網訊(記者 劉昆鵬 靳曉丹)近日,河北省眼科醫院口腔種植科為巨大下頜骨缺損患者小麗(化名)進行了數位化功能重建手術,不僅恢復了口腔功能還解決了面部美觀問題,這也是河北省眼科醫院首例巨大下頜骨缺損數位化功能重建手術。
  • 成功救治惠州首例圓斑蝰咬傷病例
    夏秋之交,天氣燥熱,近段時間,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一院」)接診被蛇咬傷患者呈上升趨勢,今年以來,已接診了108名「蛇咬傷」患者,咬傷這些患者的毒蛇種類甚多,其中毒性很強的有竹葉青、眼鏡蛇、金環蛇、銀環蛇等,日前又成功救治了全市首例圓斑蝰蛇咬傷患者。
  • 早產兒多器官衰竭命懸一線 一日內兩次手術成功救治
    圖為患兒在甘肅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重症救護中心進行治療。(資料圖) 田健 攝中新網蘭州7月15日電 (南如卓瑪 田健)近日,在甘肅省婦幼保健院,一名胎齡33周、患有急性腸扭轉,且出生後發生巨大肺動脈栓塞的早產兒命懸一線。
  • 「骨相」下頜骨,揭秘楊冪臉型調整之路
    成年後的楊冪骨骼發育顯然沒有按照預期的發展,短寬的額部和逐漸橫向發育得壯大的下頜骨,讓她的面部輪廓鈍重感明顯,整個氣質偏男性顯得比較土氣。今天我們主要分析楊冪下頜存在的問題。整體來說她是屬於複合型問題下頜骨。她的下頜骨寬大稍外擴,下頜角的位置也偏低且轉角窄,下巴寬平,這些都是比較麻煩的問題。
  • 華西醫院小兒外科奠基人迎來90大壽 胡廷澤教授和他的一生醫學情緣
    一份特殊的禮物——胡老曾救治過的連體嬰兒一對10歲雙胞胎的出現,讓胡廷澤欣喜萬分。10年前,一對命懸一線的連體嬰兒被送往華西醫院,包括他在內的眾多華西大咖們,從死神的手中將這對雙胞胎搶了回來。經過十二個小時左右的手術,心臟分離手術成功。兩個抱在一起41天的聯體嬰兒,成功「分身」。在此後的一段時間,這對姐妹順利闖過了切口感染、肝功能恢復、呼吸機撤離、重症感染等關口,入院後160天,她們終於出院。為了感謝華西醫院,父母給兩姐妹取名叫「華華」和「西西」。當時為華華和西西實施麻醉的,是胡廷澤的大兒媳婦——華西醫院麻醉科副主任左雲霞教授。
  • 曲靖又一早產袖珍寶寶救治成功
    掌上曲靖訊正值國慶中秋雙節來臨之際,孕25周就提前降臨人世早產的0.68kg的袖珍寶寶,在經過112天的住院治療,回到了父母的懷抱。一大早,寶寶父母難掩心中的激動與感謝,給曲靖市婦幼保健院南苑新生兒科全體醫護人員送來了錦旗和月餅,表達對醫院及醫務人員的感激之情。
  • 廣東省人民醫院成功救治5例跨境轉運澳門危重先心...
    小冀是今年8月、9月以來,廣東省人民醫院成功救治的第 經與家屬反覆商量,也憑藉著心外小兒科屢屢手術成功的經歷,家屬選擇信任我們,在入院半個月後,體重增長至3kg時給寶寶做了根治性手術,成功矯治了肺動脈閉鎖,修補了室間隔缺損和房間隔缺損,結紮了動脈導管未閉,也就是說,寶寶的心臟重新接近正常結構。」主任醫師溫樹生介紹到。 「當初在澳門輾轉了2家醫院,住了1個月多,後來病情突然加重,有人告訴我們還是需要到國外或者香港救治,當時好迷茫。
  • 僅11天嬰兒照藍光慘死!新生兒黃疸必須照藍光?別被忽悠了
    黃疸為什麼要照藍光新生兒黃疸採用藍光療法是非常簡單而又有效的方法之一。治療機理是這樣的:新生兒黃疸的原因就在於血清中膽紅素濃度過高,在體內積聚到一定水平之後造成了皮膚黃染的一種現象。血清中的膽紅素大部分是以非結合膽紅素為主,非結合膽紅素可以在光的作用下轉變成水溶性的異構體,然後經過膽汁和尿液排出,這就是光照療法治療新生兒黃疸一種機理。光療主要是作用於皮膚的淺層組織,幫助皮膚黃疸快速消退,但是真正的源頭還是血清中的未結合膽紅素,因此光療即使發現皮膚黃疸消退,也不一定表明血清中未結合膽紅素已經降到正常,可能會出現反彈。
  • 當年鼠疫肆虐東三省,被稱為「國士無雙」的伍連德,是如何防控的
    1910年10月12日,天寒地凍的滿洲裡,兩個從沙俄歸來的礦工離奇死去。短短十幾天之後,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瘟疫,橫掃了整個東三省,來勢洶洶,不可阻擋。頃刻間,東三省成為疫情重災區。多個城市爆發流行,疫情連連告急,疫死人數急劇上升。窮途末路的清政府一籌莫展,急切尋找一位優秀的醫學專家,全權處理急劇擴散的東北疫情。
  • 華西醫院小兒外科成立60周年了 10年前獲救聯體女嬰到場共同慶祝
    張林副校長、張偉書記分别致辭,向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小兒外科成立60周年暨胡廷澤教授90壽辰表示衷心祝賀。對小兒外科成立以來取得的各項成果予以高度評價,希望華西小兒外科與院校共同成長,繼續前進,創造輝煌!張林說:「提起華西的小兒外科,我們首先要向華西小兒外科的創始人、華西醫院終身教授胡廷澤教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