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鋼集貿市場)
浦東新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浦東有近200個菜場,雖然「十三五」期間近半數已進行了二次改造,但是在硬體建設和管理水平上仍存在著不小的差異。此次評選和展示,為各菜場經營主體提供了取長補短、比學趕超的平臺,也為「十四五」推進新一輪市場改建工作奠定了基礎。
據悉,此次「最美菜場」評選結果,與2020年浦東標準化菜市場年度考核評估結果基本吻合。在新零售和社區團購衝擊的背景下,活動也為菜市場行業進行了全方位的宣傳推廣,讓更多浦東居民了解這些年家門口菜場的變化和發展。
(華高菜市場)
廣泛的動員參與,更為百姓評議、群眾監督提供了切入點。在活動發布平臺「浦東發布」微信公眾號留言區,「希望浦東大道建設好後造一家菜市場」「希望價位平民化,物價穩定」等建言獻策不斷。
「十三五」期間,新區商務委牽頭相關部門、各街鎮,在做好保供穩價基礎上,著力推進菜場建設、菜場管理、轉型升級、功能完善,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浦商菜市場-航月店)
據悉,獲評「最美菜場」的10家菜場中,有9家是近兩年新建或改建的菜場,多家打破了市民對傳統菜場的既有印象,在票數上獲得廣泛支持。
位於花木街道的米蘅集社,前身是經營十餘年的東建路菜市場,經過為期半年的建設,於今年3月重新亮相。改造後的米蘅集社,將一樓近1000平方米的傳統菜場重新劃分為餐飲區和菜場區,滿足周邊居民一日三餐需求。原先沒有被充分利用的二樓,也有了新面貌,舞蹈學院、拳擊教室、英語培訓、邏輯思維課堂等業態先後入駐,使米蘅集社更像是一個「社區一站式便民綜合體」。
高行鎮華高菜市場近日創新地把盒馬貼近社區消費的業態——盒馬mini引入市場,將新零售的創新意識、服務能力與傳統菜場的煙火氣、人情味融合,取長補短,共同服務好社區居民。
傳統菜場代表——上鋼新村街道上鋼集貿市場也在不斷加強菜場建設管理,用情用心做好「菜籃子」這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上鋼新村街道老年人口比重已達40%左右,對很多老年人來說,「走不了、拎不動」令買菜成了一件煩心事。作為新區最大的零售菜場,上鋼集貿市場內設立了470餘個攤位,菜品供應豐富。去年3月份,市場推出「預約送菜上門」服務,幫助社區內年老體弱、行動不便及沒時間買菜的居民解決「買菜難」,不收取配送費,在服務居民的同時也為經營戶打開銷路。
不難發現,獲評「最美菜場」的10家菜場中,有6家名稱中帶有「浦商」二字。實際上,在41家入圍名單中,帶有「浦商」二字的菜場共有13家,佔比超過30%。
「浦商」,代表的是區屬國企浦商集團。2017年,根據區委、區政府關於國資向民生傾斜、讓菜場回歸公益的工作要求,浦商集團掛牌成立。成立以來,浦商集團通過對國有、集體菜場資源整合,在保價穩供的基礎上,融入其他社區服務功能,打造浦東地區品牌菜場。
目前,浦商集團共有40家,預計2021年增加10家,旗下劃分為浦商菜市場、浦商生鮮、浦商鄰裡薈三個系列,為社區消費升級需求提供更多選擇。
(浦商生鮮-航陽店)
據悉,下一步,新區商務委將根據《浦東新區創建複評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區行動計劃》和菜場建設管理要求,在「十四五」期間繼續開展「最美菜場」評選活動,並以「最美菜場」評選為切入點,通過各方努力,為人民建設更美更好菜場,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