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於高行鎮的盒馬mini華高店正式開業,等候許久的消費者們迫不及待走進門店,開啟大採購模式。
與上海已有的其他盒馬mini有所不同,這是一家開在菜市場裡的門店。華高店的「貼隔壁」,就是最有煙火氣的傳統菜場,碧綠蔥蘢的時鮮蔬菜分類擺放,透著勃勃生機。
新零售時代中菜場何去何從,一直是熱議的話題。改造升級後全新亮相的華高菜市場則將另一種可能落地——兩者取長補短,共同服務好社區居民。
華高菜市場是一家有16年歷史的老菜場,改造前一樓菜場區域約1300平方米,改造期間,劃出約800平方米提供給盒馬mini。
為什麼要在傳統菜場裡引進這樣的新物種?華高菜市場項目總負責人吳建美認為,未來買菜的趨勢是線上線下融合,年輕人的買菜頻率相對比較低,如何對傳統菜場進行補充就很重要,代表新零售的盒馬mini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作為盒馬貼近社區消費的一種業態,盒馬mini雖然面積比標準盒馬門店小,但功能完備,水果、蔬菜、調味料、日用品、水產肉禽、乳製品等一應俱全。此前,盒馬mini的選址多位於社區型購物中心內,進入菜場還是頭一回。
盒馬mini業務負責人倪曉俊告訴小布,盒馬mini一直在探索和菜場項目合作的可能,政府牽頭加上對高行鎮商圈中居民數量和消費能力的考量,共同促成了這次合作。
在他看來,盒馬的特色之一——大龍蝦、帝王蟹等鮮活大海鮮,就是傳統菜市場鮮少售賣的品類,在即將到來的新年春節,這些商品能夠滿足消費者升級家中餐桌的需求。開業當天,鮮活水產區意料之中成為最熱鬧的區域之一。消費者們圍站在品種多樣的水產前,仔細挑選,一次性下手好幾樣的不在少數。
「盒馬還提供線上配送,點點手機就能最快30分鐘送貨上門,這將同時擴大華高菜市場的輻射半徑。」倪曉俊說。
因為升級改造,華高菜市場原菜場區域,擇優保留了40%的攤位。用吳建美的話說,「個個都是精兵強將。」
正對著市場入口的蔬菜攤頭,賣的都是崇明、南匯田頭直供的蔬菜,顏色鮮亮,透著不同於包裝商品的生活氣息。一旁的肉攤,自華高菜市場開業起就在這營業,每單結完帳,攤主熱心地幫著顧客切肉絲、剔排骨、斬大骨,眼下正是灌香腸的高峰期,小攤不收取額外服務費,僅收一點腸衣和調料費,攢了不少老客戶。轉角處的麵條店,雖然門店不大,但顧客不少,餛飩皮、餃子皮,要多少稱多少。這些,都是傳統菜市場裡動人的煙火氣和人情味。
「傳統菜場和盒馬mini的客戶群體不一樣,今天吃的可以來傳統菜場享受挑挑揀揀的樂趣,準備放幾天的可以選擇盒馬的淨菜、包裝菜,完全不衝突。」在吳建美看來,兩者在品類、服務、價格上都有差異。
事實上,華高菜市場重新開業後,這裡的菜價、肉價不升反降,市場積極幫助經營戶對接種植基地,一起努力把菜價做低,把停業改造幾個月空檔爭取回來,無形中又鞏固了價格優勢。
吳建美透露,待盒馬mini度過開業期後,目前令門店和傳統菜場雙方各自經營的那扇過道門也將取消,屆時,一個真正將傳統與新零售融合的菜場將出現在消費者的生活中。
小布還獲悉,未來,更多浦東居民也將享受到這樣的便利。「在浦東範圍內,我們會尋求與更多網點的合作,尤其是與外環內外的近郊鎮級菜場的合作,嘗試在傳統菜場旁邊植入盒馬mini,或者對傳統菜場進行升級。」倪曉俊說。
充滿無限可能的菜場改造浪潮
在浦東持續進行中,
你期待什麼樣的菜場?
快來留言告訴小布吧!
文字/攝影:張詩歡
編輯:張紫薇
* 轉載請註明來自浦東發布官方微信
* 地鐵18號線一期南段試運營!開放式駕駛室,你打卡了嗎?
* 玩嗨冬天!陸家嘴這裡搭了個戶外「滑冰場」,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