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mini帶客流,老菜場攢煙火氣,新老菜場交融相映成輝

2021-01-09 騰訊網

2020年12月29日,離新年只剩兩天。清晨,一串滷味的香氣從門口飄了出來,兩米多寬的華高菜場門口,已經被堵住一半,大家都在滷味的攤位前排隊。

16歲的華高菜場變樣了,時尚光鮮的盒馬mini剛在這掛牌開張,以前的傳統菜場也騰出一大塊地方,新零售的熙來攘往,老菜場的家長裡短,生活裡的煙火氣,在這個總計1300平方米的相映成輝、共榮共生。

附近居民從四面八方趕來,人們聽從味蕾的召喚,鑽進琳琅滿目的菜場裡,也鑽進對更好生活的嚮往。

逛完盒馬去菜市

網兜伸進池底,波士頓龍蝦豎起須子,兩隻大蟹鉗伸展開來,像抻了個懶腰。基圍蝦也想來蹭身價,從隔壁的玻璃缸躍出水面,直接蹦到網兜裡。

一位上海阿姨把選中的龍蝦遞給服務員,轉身抽了個塑膠袋,直奔旁邊的基圍蝦魚缸,一網只撈一隻,專挑「淘氣」的,轉眼間,塑膠袋裡活蹦亂跳。

推著嬰兒車年輕母親喊著「讓下路」,但聲音已經淹沒在盒馬mini店的肉攤前,當天,冰鮮豬棒骨19.9元一斤,吸引了大批顧客。

在周邊居民的印象中,華高菜場很久沒有這麼熱鬧了。

新變化帶來了客流量——1300平方米的華高菜場,原有的老菜場騰出約800平方米的空間,請來了新鄰居盒馬mini進駐。

新鄰居進駐之後,也帶來了龐大的客流量,華高菜場呈現出節日般的火爆。盒馬mini數據顯示,開業頭三天,進店顧客達8856人。日均近3000人。

「逛完盒馬轉身就去老菜市,多方便!」60歲的胡阿姨高興壞了,她在盒馬的冬筍攤前挑揀著,自言自語道:「就得選這種根部不大的,煲湯划算。」買了三袋新鮮的冬筍,胡阿姨轉身又去了隔壁的傳統菜場,在肉攤前買了三個豬蹄膀,278元。

「呀,錢沒帶夠。」付錢時胡阿姨才發現,早上出門,口袋裡揣了不到200塊錢。

「沒關係,下次來再給。」肉攤的方大姐怕胡阿姨拎不動,還囑咐老公給她送到家門口。

這是方大姐肉攤16年裡給顧客帶來的信任感。每位顧客到來,她總能寒暄幾句,「你家兒子研究生考上了嗎?」「大爺,您的腿腳好點了沒?」「您喜歡吃紅燒肉,這塊適合。」

錯位經營 煙火氣更盛

上海浦東新區華高菜場,地處上海東部,此前動遷戶較多。在華高一村、二村,華高苑南區、北區,東源名都、春江花悅園等眾多的社區包圍之中。

華高菜場也是附近最大的一家集貿市場,有16年的歷史。最多時菜場裡曾有近百戶商販。

盒馬mini的進駐,也是第一次將新零售與老菜場融合的嘗試。

盒馬mini究竟給老菜場帶來了什麼?

市場業主方上海悅聖商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建美介紹:「盒馬mini和傳統菜場的客戶群體不一樣,也帶來了更豐富的商品。比如水產區,絕大部分海鮮是傳統菜場裡沒有的。」

「為了讓新零售和老菜場和諧共生,我們主打錯位經營,傳統菜場裡賣的菜,有些儘管很暢銷,但我們也儘量不賣,這樣,不但給傳統菜場拉客流,也能讓他們擁有從商品到價格的核心競爭力。」 盒馬mini店店長孫敏說。

2020年12月29日,記者在盒馬mini店看到,蔬菜專櫃的菜品種類明顯比其他盒馬店要少,且以「日日鮮」為主。

孫敏介紹,mini店和老菜場僅一牆之隔,為了讓煙火氣和客流量能夠更好地流動,近期,就準備將這道牆的大門打開。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大龍蝦報到,豬肉攤紅火,盒馬mini抱團傳統菜場打造煙火氣
    清晨,一串滷味的香氣從門口飄了出來,兩米多寬的華高菜場門口,已經被堵住一半,大家都在滷味的攤位前排隊。16歲的華高菜場變樣了,時尚光鮮的盒馬mini剛在這掛牌開張,以前的傳統菜場也騰出一大塊地方,新零售的熙來攘往,老菜場的家長裡短,生活裡的煙火氣,在這個總計1300平方米的相映成輝、共榮共生。
  • 盒馬開到了菜場裡!浦東這家菜場滬上開「先河」
    與上海已有的其他盒馬mini有所不同,這是一家開在菜市場裡的門店。華高店的「貼隔壁」,就是最有煙火氣的傳統菜場,碧綠蔥蘢的時鮮蔬菜分類擺放,透著勃勃生機。為什麼要在傳統菜場裡引進這樣的新物種?華高菜市場項目總負責人吳建美認為,未來買菜的趨勢是線上線下融合,年輕人的買菜頻率相對比較低,如何對傳統菜場進行補充就很重要,代表新零售的盒馬mini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盒馬開進老菜場 新舊交融飄出「精緻煙火氣」
    近日,新零售代表盒馬更是將旗下新業態店盒馬mini開進了華高菜市場,與傳統商販們毗鄰而居,打造出一派共生共榮的新生活氣象。 華高菜市場是一家有16年歷史的老菜場,改造後,約800平方米提供給盒馬mini,留出500平方米留給傳統菜場。
  • 弄堂裡人間煙火氣,馬當菜場
    弄堂裡人間煙火氣,馬當菜場 2020-11-07 13: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充滿煙火氣的老菜場 乾淨整潔的新菜場 您喜歡逛哪個? - 寧波晚報...
    「最近茭白陸續上市了,聽說那裡的茭白好,去買一些,順便買些那裡老農民種的瓜果蔬菜。」陳大媽說,雖然路程遠,一來一回加起來要2個小時,但這一次採購的食物,差不多能吃三四天,關鍵是蔬菜新鮮又便宜,順便看看路途的風景挺好的。    老年朋友喜歡去傳統菜場,不過,其他零售業態的出現正在讓傳統菜市場失去競爭力。不僅年輕的客戶來的少了,連買菜的主要群體中年婦女們也正在流失。這裡面有環境的因素。
  • 從《裝臺》看西安老菜場市井生活
    由張嘉益、閆妮主演的「陝派電視劇」《裝臺》是一群西北「裝臺人」粗糲生活的描寫,拍攝場景也是人間煙火氣的西安老街巷和老菜場。 老菜場聯合傳統民俗秦腔演藝和年輕後浪們聯合在老菜場玩起了「快閃」,在信義巷,在蔬菜區,在老菜場天台,在這個冬天裡上演了一場人間煙火與詩情畫意的完美結合。
  • 焦點分析丨盒馬開出菜市場,拿什麼從街坊菜場搶生意?
    「現買現制」,盒馬菜市的模式是「鮮制現售」,這和傳統的菜場相同——店內所有生鮮製品不會直接加工為堂食,不具備餐廳的功能,而是強調「回到家庭餐桌」。地下負一層入口總體來看,同盒馬鮮生相比,盒馬菜場擁有更小的門店、離社區更近的距離和更加集中的品類展示。
  • 盒馬開菜市:讓老年人也拋棄家樂福?
    自創立起就被貼上零售新物種標籤的盒馬鮮生一直是年輕人或新中產非常青睞的購物場所:新物種和新消費群體的組合讓盒馬鮮生總處在一直「朝氣蓬勃」的狀態。但【商業街探案】日前在上海新開的盒馬菜市探店時發現:老年用戶居然很多。從下午到晚上營業結束,老年用戶基本都沒斷過,尤其是促銷臺,經常被大媽們圍得水洩不通。
  • 隱匿在西安老菜場裡的城市煙火氣 探秘被遺忘的市井生活
    ② 建國門老菜場的前世今生始建於1939年的建國門內有一座歷史悠久的老菜場,它的前身是西北地區最大的一座平絨廠,2000年停產才被改造成&34;。當時的廠房大多保留下來,外立面的牆壁和車間的高窗還在,內部被改造成了菜市場,距今,也已有將近20多年的歷史。
  • 菜場好不好,百姓說了算——20萬市民評出2020年度浦東「最美菜場」,建言獻策不斷
    (上鋼集貿市場)浦東新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浦東有近200個菜場,雖然「十三五」期間近半數已進行了二次改造,但是在硬體建設和管理水平上仍存在著不小的差異。此次評選和展示,為各菜場經營主體提供了取長補短、比學趕超的平臺,也為「十四五」推進新一輪市場改建工作奠定了基礎。
  • 盒馬mini:500-1000m?店型,50%蔬菜散賣,熟食佔比10%,下沉市場...
    海鮮品類,砍掉了盒馬鮮生大店擅長的大海鮮品類,但保留了自營海鮮吧,海鮮吧保留了代客加工的需求。mini店的海鮮吧也是會更多售賣預製品類,讓顧客帶回家作為家庭「一日三餐」中的一部分。挑戰則是客群會相對單一,比如可能做的都是社區商業客群,盒馬mini需要基於此去做更多特質化的配置。但整體盒馬mini店會兼具線下客流高和線上佔比高的雙流量特點。盒馬mini店客流顯示,50歲以上的年齡段人群有大幅放大。同時因為盒馬mini傾向開社區街邊店,更加醒目,能給盒馬App帶來巨大的線下流量的反哺。
  • 上海的菜場形態發生了新一輪變化 已到重新定義時
    有些菜場經設計改造,和社區的鄰裡中心「合二為一」,作為情感發生器和社區營造的新抓手。同時,一大批新的生鮮超市和電商在上海遍地開花,滿足了年輕一代對菜場的新需求。  而浦東新區,過去買菜難、買菜貴是一個老問題。近幾年,借著菜場升級潮,開始率先探索新型菜場模式。
  • 盒馬下「神壇」
    從選址上看,盒馬mini黃寺店靠近一條煙火氣很足的街,和平裡店臨著一個正在繁忙運行的十字路口;往店裡面看,盒馬得以起家的大海鮮變得少了,生鮮蔬菜、糧油醬醋卻多了,臨街還都開出了老北京面點外帶窗口。盒馬mini和平裡店從購物中心到忙碌嘈雜的老舊小區,從高端化到臨街小店,盒馬終於走下了新零售的神壇。
  • 盒馬進駐菜市場 調和客群習慣
    盒馬進駐菜市場 調和客群習慣 出處:北京商報
  • 菜場角落裡的那家杭州老底子青團!今年照著這份買,就夠了!
    # 除了老底子的傳統豆沙芝麻口味,等待每一年青團的新口味上市是攝影師P兒最期待的事情啦!今年歡牛推出了四拼口味(紅豆/椰奶凍/蛋黃肉鬆/芋泥)👇這個餡真的愛了,但是這個青團皮我真的無力吐槽...雖然看得見艾葉,可我真的嘗不出一點艾草味(攤手)# 今年盒馬聯名杏花樓推出3款現蒸青團(鹹蛋黃流沙爆珠、醃篤鮮、筍乾菜三種口味)和1款芥末魚鬆青團。
  • 雙塔菜場,你還能紅多久?
    一提起菜場,我們耳邊就會響起叫賣與討價還價的喧鬧聲。不管是老蘇州還是90後、00後的年輕朋友都應該對那樣的場景非常熟悉,葑門橫街、新民橋市場、婁門菜場……我們家門口都會有這樣一個雞毛蒜皮與菜葉子齊舞的地方。
  • 細數老菜場改造痛點,讓農貿市場改造對症下藥!
    一些老菜場儘管已完成一輪升級改造,但只解決了內部硬體設施的基本提升,從根本上未徹底改變,不完全符合新的建設標準,若要全面拆除升級改造,實施難度大,改造成本高,市場經營也會受到影響,導致改造的投入收益率較低。
  • 盒馬侯毅:聽起來很幸福的味道在盒馬裡
    文/李宏達編輯/斯問在南方能吃到正宗的羊蠍子火鍋,在北方能吃到正宗的潮汕牛肉火鍋,盒馬通過新零售,把各個區域的美食都運輸到全國各地,滿足吃貨們不安的心。侯毅:盒馬雙11對盒馬來說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在盒馬門店,我們給消費者準備了大量包括標品、生鮮、餐飲等好的商品,希望給他們最好的體驗。主持人:盒馬通過新零售,把各個區域的美食都運輸到全國各地,形成了一條「高速公路」,對嗎?
  • 盒馬、美團、餓了麼擠進小菜場:賣菜比外賣市場更大
    差不多的時間,盒馬的第一家菜市在上海開業。盒馬、美團、餓了麼巨頭的闖入,打破了過去2年生鮮領域的生態平衡。在3萬億的生鮮市場中,目前線上生鮮零售的滲透率僅為3%,大多數市場份額仍然掌握在傳統菜場那邊。巨頭試水一直以來被視為新零售模仿對象的盒馬鮮生,關閉了位於崑山的一家門店,這是盒馬鮮生成立以來的首次閉店。盒馬CEO侯毅曾表示,此前盒馬鮮生捨命狂奔,肯定會有開過頭的情況,開過頭就調整。目前盒馬鮮生在全國已有150家門店。巨頭試水生鮮首先是從大店開始的。
  • 菜場改造,哪個是令你心動的煙火?
    來源: 奇點商業創新匯有人說:菜場,是平凡生活裡煙火氣最為濃鬱的地方。活蹦亂跳的魚蝦海鮮;五顏六色的瓜果蔬菜;小販清亮的吆喝叫賣……隨處都沾染著人間煙火氣。從臺灣士東菜場到上海蒙西菜場再到臺灣另一家新富—東三水街市場還有深圳的羅湖樂園肉菜街市、北京的三源裡菜市場等等等…每一個爆改都成了年輕人們的打卡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