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以人民的名義爭奪流量入口

2020-12-21 36氪

編者按: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作者黃紹麟。36氪經授權發布。「數位之牆」(ID:digitalwallcom)

不產生大流量的共享經濟都是耍流氓

流量,是網際網路商業發展永恆不變的主題。當我們以為誰已是流量 入口,是不可撼動的巨頭,其他人再無機會時,往往從角落裡冒出新 的競爭者取而代之。搜尋引擎分食門戶網站流量,社交網絡再分食搜尋引擎流量,然後整個移動網際網路分食以PC為基礎的網際網路流量。

其中,以人民的名義發動的信息流量入口爭奪戰的典型,是社交網絡 。人人直連,分享信息,去中心化……回想搜尋引擎和門戶網站壟斷流量的年代,創業者只能挖掘人與人之間的流量,就靠發動群眾參與,彼此共享。當參與的群眾夠多,便足以跟巨頭抗衡,取得天下。

共享經濟也一樣,本質上是創業者為了繞開既有商業巨頭,另闢管道取得流量成為入口而發起的戰爭。它的套路千年不變:向參與者許諾 一個美好未來,透過老參與者帶入新參與者以至於獲客成本很低。等流量夠大,成為可跟傳統商業巨頭嗆聲的新勢力,甚至取而代之。

試想一下,如果Airbnb就是個傳統訂房網站,其功能就是幫旅客訂星級飯店,那它就只能去跟傳統飯店業打交道以便取得房源,而身為後來者是完全沒優勢的。如果Uber就是一家計程車公司,在計程車公司 已經林立的商業環境裡,後來的小老弟又要怎麼出頭?

回想一下Airbnb給人們多美好的承諾:他們對房東說你可以出租家裡 的沙發換取報酬;對旅客說別再住飯店了住民宿更有人味。Uber則對司機說,用你的車子可以兼職賺外快;對乘客說你乘坐的不是計程車而是人生(網上傳說的各種稀奇古怪的Uber乘車奇遇不用我說了吧)。

共享經濟,就是以人民的名義發動的流量入口爭奪戰。

私有財產共享只是共享經濟早期階段

信息流量入口,由社交網絡發動爭奪戰;而訂單流量入口,則先後從 C2C電子商務(美國EBay,中國淘寶等),團購 O2O,到共享經濟, 出現過三次爭奪戰。 C2C電子商務網站就是最早期以人民的名義創建的網上商場,個人對個人交易,人人可上網賣貨,買家啥都能買到。

當實體商品的流量入口被佔據,服務的流量入口又引起爭奪。隨之而來的團購與 O2O發展到後期,各種專業服務人員(從會計師到按摩師甚至廚師)只要在網上透過平臺接受用戶訂單即可,無須再受僱於任何企業組織。不少人預言以後企業組織會瓦解,被平臺取代。

繞開大企業組織,訴求人與人之間的直連,是以人民的名義進行流量入口爭奪戰的特徵。要說 O2O有很大一部份在於人與人之間共享技能的話,共享經濟就更徹底了,這次是共享私人財產。而革命的終極目標,就是向傳統企業爭奪用戶的消費,以共享的名義。

然而,訴求從個人對個人之間直連與交易的共享經濟,其終點卻不一 定是這種 C2C的型態。舉個相近的例子,就拿美國的EBay來說好了, 一開始是人人把家裡的舊貨放到網上交易,很快就發展出以賣新貨為主的小型商家(簡稱小B ),最後這種小B 反而成為主流賣家。

就連Uber這種共享經濟也是如此。一開始是個人以自己的私人用車兼職開專車,到後來就出現了自己買車全職開Uber的司機。Airbnb原本是出租自己家裡空閒的房間給旅客,很快就發展出職業的房東,購買或承租專用的房子,裝修之後只為租給Airbnb上的旅客。

看來, C2C只是共享經濟的早期階段。

共享經濟的財產質量不能保障導致轉向自營

不少人說,共享經濟快變成租賃經濟了。從共享單車開始,所共享的財產已不是個人拿出來的,而是由平臺方統一採購,統一安排,依使用時間或用量出租給個人使用。這種結果是可以預見的,說不定接下 去Airbnb就會開始有自營的飯店,Uber也會有自營的車隊。

從結果來說,這就是從 C2C向 B2C演化。以人民的名義發起的流量入口爭奪戰,最終會讓發起戰爭者跟他要革命的對象越來越近似。最關鍵的因素是, C2C無法保障財產質量。共享單車如果是人人都拿自己 的單車出來共享給人,車子本身的質量狀態,都不一定讓人放心。

也有人說,拼車才是共享經濟,專車不是共享經濟。這樣的分辨其實都沒有必要,只要認識到它們其實就是創業者在向傳統商業巨頭要分一杯羹的過程中,不同的階段的手段罷了。起於 C2C,進而發展扶植 小B ,最終可能為了控制質量設立自營而變成 B2C。

另一方面,並不是什麼都能做成共享經濟,如前所述,不以流量入口爭奪為前提的共享經濟都是耍流氓。其次,關鍵在於私有財產的流通速度與持有成本。只有人向資產移動(如Airbnb旅客找住宿)或資產向人移動(如Uber車子找乘客)的效率不佳時,共享經濟才有空間。

因此,流通的意願是否強烈,流通的頻率如何,以及單次流通所創造的經濟價值高低,決定了一個財產能否被共享。簡單來說,總持有成本高的財產可以被共享,例如:奢侈品,高級俱樂部會員等。總持有 成本低的,例如雨傘,充電寶,或許就不那麼合適了。

關於作者:

黃紹麟,原名黃彥達,1998年 4月創立數位之牆,以觀察科技趨勢為終身職。曾任職新浪網,臺灣大哥大,3G威寶電信。2006年後於大陸工作,曾任職51.com擔任總裁助理兼管營銷部門,湖南衛視快樂購旗下電子商務子公司擔任營運長 ,阿里巴巴旗下第三方支付支付寶擔任運營總監,天使投資嘉豐資本擔任投資合伙人

相關焦點

  • 麥當勞、肯德基等餐飲品牌賣咖啡背後:流量爭奪
    此波咖啡新潮,並非簡單的新聞連讀,更像是一場流量爭奪的前哨戰,在拓展方式與數位化層面有了大不同!   回想當年的共享單車之戰,阿里、美團、騰訊紛紛下場,扶持各自的單車品牌。看似為了抓住風口,實則是看重了價值巨大的行動支付場景。   回看2017年共享單車大戰時的討論,都繞不開「流量」一詞:   共享單車冰火兩重天:關門大吉還是世界級線下流量入口?
  • 爭奪患者流量:騰訊、健趣網等老將新兵的玩法
    在網際網路行業,一直以來有流量為王的說法。無論是在PC端還是移動端,不管是對BAT這樣的巨頭,還是各個領域的初創公司,流量從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而與其他領域不同,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產業的流量之爭實質上是對患者的爭奪。
  • 《人民的名義》第二部低調開播,不靠流量,靠實力
    2020-12-14 09:50:12 來源: 飛翔的斯圖卡 舉報   《人民的名義
  • 2019的共享經濟 衝破補貼的天花板就是贏家?
    共享經濟行業似乎逐漸歸於理性,不再瘋狂「燒錢」補貼消費者、爭奪市場。在經過三五年的市場競爭後,消費者已經在補貼下形成消費習慣。對於共享經濟企業來說,收割的季節已經到來。共享經濟在2019年,有人開始盈利,如哈囉單車已在200多個城市實現盈利;而有人卻倒在收割季前,如OFO,雖然在2019年多次推出償還押金方案,仍在苟延殘喘,卻已經逐漸被行業忘卻。
  • 男子被餐車撞以人民名義猛懟列車長
    #男子被餐車撞以人民名義猛懟列車長# 近日,在拉薩開往上海的Z166列車上,列車工作人員推的餐車無意間碰到了一名男子的腳上,列車員趕緊說對不起並當場道歉。沒想到該男子卻沒完了,不但不接受道歉,還特地把列車長叫過來,還開了直播當著所有網友的面,當著全列車乘客的面,對該工作人員一頓狂批,稱:我是以人民的名義對你教育的。這個男子張口閉口就是人民,什麼「人民的列車」、「以人民的名義教育你」、「為人民做好服務」等等,說實話,的確有些過分了,他憑什麼代表人民?
  • 《人民的名義》劇情錯綜複雜 分集劇情介紹 《人民的名義》最全...
    原標題:《人民的名義》劇情錯綜複雜 分集劇情介紹 《人民的名義》最全演員表介紹 原標題:《人民的名義》劇情錯綜複雜 分集劇情介紹 《人民的名義》最全演員表介紹 原標題:《人民的名義》劇情錯綜複雜 分集劇情介紹 《人民的名義》最全演員表介紹 原標題:《人民的名義》劇情錯綜複雜 分集劇情介紹 《人民的名義》最全演員表介紹
  • 《人民的名義》第二部悄然上線,老戲骨雲集,拒絕粗製濫造
    終於等到《人民的名義2》上線了,不過這部劇在經過重重審核最終改名為《巡迴檢查組》零宣傳的悄悄開播了。2017年大尺度劇《人民的名義》一上線就火了,成為一整年的熱議電視劇,可以說是名利雙收。如今時隔三年,《人民的名義》第二部《巡迴檢察組》原班團隊,原班人馬再創經典!這部劇其實一開始準備以《人民的正義》為名上線的,但在開播前突然改名,不過依舊不影響他的品質。
  • 一文詳解共享經濟如何「破風」:單車吸金 陳歐的共享充電寶被看好
    共享單車一別舊日的無序擴張,行業迎來新氣象。作為共享經濟領域的另一架馬車,共享充電寶也同步呈現了向好態勢。五一期間,餐飲、商場等本地生活場景消費規模穩步增長,以聚美集團旗下共享充電寶品牌街電為例,其日均訂單量較2月增長812%,帶動整個行業步入復甦軌道。
  • 人民的名義2《巡迴檢查組》和《人民的名義》區別在哪裡?
    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以全新的視角,老戲骨精湛的演技、扣人心弦的劇情引人入勝,給觀眾強烈的震撼,於是,在萬眾期待下拍了人民的名義第二部,可以第二部讓許多觀眾大失所望。 一、官場開會的氛圍
  • 悅多米共享經濟電商平臺發布會在廣州召開
    此番發布會中,悅多米創始人兼董事長徐維林從風口論出發,闡述了傳統電商和共享經濟新電商的區別。徐維林首先列舉了在過去十年裡網際網路的變遷,說明了很多網際網路項目的紅利期已經過去,剛需、高頻的生活消費領域在"共享經濟"時代卻仍然是一片藍海。  接著,徐維林介紹了悅多米成立的緣由。
  • 《巡迴檢察組》不想沾光《人民的名義》
    時隔三年,由《人民的名義》原班人馬拍攝的《巡迴檢察組》於12月13日登陸湖南衛視和優酷。近日,該劇總製片人李學政接受媒體採訪,首次透露創作幕後,並強調《巡迴檢察組》不是《人民的名義》「姊妹篇」,不想沾《人民的名義》的「光」,「一個作品一個特色,我們不想做成系列劇,在商業上創造更大的利潤。我們只是想踏踏實實地拍攝一部反映現實的作品,以感恩這個時代。」
  • 《人民的名義》亂入鬥魚《一炮打響》,終極炮王花落誰家
    自3月14日開播以來好評如潮,更是有萬合天宜旗下叫獸易小星、白客化身酋長、海盜,鬥魚人氣主播狗哥、寅子也加入爭奪「炮王」之列!   遊戲通過轉盤和荷官手上的炮彈基數,決定每單談判的角色和分配的炮彈總數,玩家每人輪流當老大,並且由老大組織談判以及決定最終分配。8單談判後,累計獲得炮彈最多的即是「炮王」。
  • 青島啤酒節:從「流量入口」到「流量引擎」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限流」並沒有影響消費熱情,這一入口的流量卻比以往更為「擁堵」。而在青島西海岸啤酒城,記者看到滿城酒香、萬人狂歡,節日的城市,到處都瀰漫著歡樂的氣氛。不分國籍、不分膚色、不分文化背景,萬人舉杯,共享激情!從「一座難求」到「萬人狂歡」,其背後是消費的強大動力。「消費」是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已連續6年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第一引擎。
  • 各執一詞,《人民的名義》與《暗箱》究竟是否相似?
    原標題:各執一詞,《人民的名義》與《暗箱》究竟是否相似? 曾在全國掀起收視熱潮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近期陷入一場版權糾紛中。因認為從結構、情節、人設到地名人名與自己創作的長篇小說《暗箱》相似,電視劇及長篇小說《人民的名義》構成著作權侵權,作家劉三田將《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以及電視劇出品公司等訴至法院,要求判令被告停止侵權行為;停止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一切播出、複製、發行、信息網絡傳播的行為;停止小說《人民的名義》出版、銷售;刊登致歉聲明,賠償其經濟損失1800萬元等。11月1日,該案已在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立案。
  • 《人民的名義》刷屏海外,外國人感興趣的卻是它背後這個機構
    這是美國CNBC新聞網對於近期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評價。你是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粉絲嗎?如果10天前提出這個問題,恐怕你會一頭霧水,但隨著這部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牽頭創作的電視劇從3月28日起在湖南衛視開播,如今用「全民追劇」來形容已毫不為過——該劇自開播以來收視率一直排在第一,豆瓣評分一度高達9.1。而4月4日的數據顯示,《人民的名義》市場佔有率達到近21%。
  • 線上「種草」+線下「拔草」 在線旅遊平臺爭奪升級
    原標題:線上「種草」+線下「拔草」 在線旅遊平臺爭奪升級 摘要 【線上「種草」+線下「拔草」 在線旅遊平臺爭奪升級】新一代的旅行玩樂消費市場已經到來。
  • 人民的名義55集全劇透 高玉良老婆張凱麗真實身份究竟是啥
    ­   上月29號由最高人民檢查院組織創作的當代檢查反腐題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在湖南衛視播出,反腐劇沉寂多時,一朝歸來燃爆銀屏。­  本來觀眾認為這部劇形態可觸及點處處敏感,會像多年前的同類劇那樣雷聲大雨點小,或者不痛不癢。然而,讓廣大觀眾驚訝的是,本劇對反腐現狀大尺度、深層次的描繪,可謂是前無古人,創下中國電視劇史新記錄。
  • 旺利寶共享充電寶開創共享經濟藍海市場!邀你共同創造輝煌
    原標題:旺利寶共享充電寶開創共享經濟藍海市場!邀你共同創造輝煌雖然充電寶是每個人都會用的產品,但它也是每個人都能買得起的產品,或者是一種容易買到的產品,並不是一個巨大的痛點。這樣,投資共享充電寶投放項目能成為爆點嗎?
  • 彩電企業加快轉型爭奪「客廳」經濟
    日前,創維發布了「新硬體」戰略,利用創維硬體和酷開系統生態融合,爭奪「大屏」經濟,而康佳則積極開拓境外市場。業內表示,隨著消費升級的到來,以電視為主要入口的「客廳經濟」正迎來新機遇,有數據顯示,到2020年,中國客廳經濟的整體商業價值總量將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
  • 小說《人民的名義》被訴侵權 法院判定沒有抄襲
    小說《人民的名義》被訴侵權 法院判定沒有抄襲 原標題:   本報訊(記者 李鐵柱)去年,根據作家周梅森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熱播,曾引起全民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