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智通財經網
2018年3月1日,信義玻璃(00868)股價上漲10.25%創上市新高,同時也為其長達兩年半的上漲走勢畫上圓滿句號。此後,公司股價開啟長達5個月的震蕩下跌走勢,截至7月31日,股價已經較歷史最高價跌去近3成。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好在,作為全球領先的綜合玻璃製造商以及亞洲最大的浮法玻璃生產商,信義玻璃還可以用出色的業績表現為公司股價帶來支撐。
多因素助力,中期業績大幅增長
智通財經APP獲悉,信義玻璃於7月30日發布2018年上半年業績。財報顯示,公司實現收益77.47億港元(單位下同),同比增長16.0%;淨利潤20.07億元,同比增長22.7%。
信義玻璃表示,公司中期業績卓越,主要是由於控制生產成本、人民幣升值、浮法玻璃更優質的產品組合與馬來西亞營運業務新的海外貢獻以及建築玻璃與汽車玻璃分部更有效的推廣策略所致。
具體來看,玻璃製造主要原材料純鹼價格自2017年12月開始不斷下滑,2018年6月末純鹼價格再次加速下跌。純鹼價格下降較大緩解了信義玻璃成本壓力。
資料來源:生意社
財報顯示,公司中期銷售成本為48.3億元,同比增加13.72%,低於營收增速;由於成本控制得當公司產品毛利率同比增長20.13%,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36.4%增至37.7%。
在產品端,公司三大業務繼續保持技術和產品性能領先。在浮法玻璃領域,信義是行業極少數能掌握0.3mm至25mm厚度的超薄、超厚和超長等高端浮法玻璃生產技術的廠家之一。
汽車玻璃業務方面,公司為客戶提供眾多品種,同時不斷推出新品,如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HUD 抬頭顯示器、隔音設備、遮陽棚頂等。而在建築玻璃領域,公司Low-E玻璃佔全國Low-E玻璃市場16%的份額,是中國最大的高檔Low-E節能玻璃生產商之一。
這些優勢的疊加,使得信義玻璃浮法玻璃在上半年實現營收41.38億元同比增長14.34,汽車玻璃實現營收21.16億元,同比增長13.09%,建築玻璃實現營收14.93億元,同比增長25.88%。
與此同時,信義玻璃上半年於海外市場21.7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8.79億元增長15.91%。
由此看來,信義玻璃在上半年給投資者交出了一份非常不錯的答卷,在公司股價前期遭遇接連下挫的背景下,其股價似乎沒有理由不迎來一輪新的行情。
可是事與願違,7月31日信義玻璃股價全天僅有上漲0.98%的表現,難以匹配公司強勁的中期業績表現。
下半年業績存隱憂
在智通財經APP看來,信義玻璃業績大增但卻沒有引起市場強烈共鳴,或許是市場對公司下半年的業績變現存在擔憂。
眾所周知,中國玻璃行業的發展受貨幣政策影響較大,尤其是像信義玻璃這樣海外銷售規模佔比已經接近3成的企業。
在中國貨幣政策保持寬鬆的背景下,美元自2018年4月開始對人民幣保持強勢,三個月時間已經收復此前大部分「失地」。
此外,歐元對人民幣匯率也從6月份開始走強,截至7月31日,歐元對人民幣匯率已經超過1:8。
除了人民幣貶值之外,信義玻璃在下半年還可能面臨產品漲價壓力。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國內5mm浮法玻璃價格自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6個月期間累計上漲超過20%,但進入2018年浮法玻璃價格漲勢明顯放緩,並在今年5月創下年內最大單月跌幅,這對於信義玻璃來說並不是一個有利信號。
擴大產能攫取規模效益
展望下半年,匯率和產品價格,確實是信義玻璃要面對的兩大棘手的問題。不過,在智通財經APP看來,信義玻璃可以通過擴大生產規模,通過推升規模經濟效益來對衝上述不利因素。
在國內市場,2017年底,信義玻璃已經計劃在北海投資20億元以上,建設年產量400萬片汽車前擋夾層玻璃及四條日熔化量共約3000噸的特種玻璃基片生產線。此外,於江蘇省張家港收購浮法玻璃生產資產及產能可進一步增強本集團於中國東部的市場覆蓋。
海外市場方面,信義玻璃在馬來西亞的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於2017年5月開始營運,該項目為信義第一個海外項目。據悉,公司於馬來西亞馬六甲第二期項目兩條優質浮法玻璃生產線的其中一條已於2018年6月底開始運作。另一條浮法玻璃新生產線預計於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運作。
公司還計劃於馬來西亞建設第三期項目。未來的新生產線使本集團能夠通過優惠進口稅務待遇及適當定價策略,更好地服務於東協以及印度、韓國及臺灣客戶,而更短的運輸距離也有利於亞洲其他地區的客戶。
不僅僅是在亞洲,信義玻璃還正計劃在北美建設新的優質浮法玻璃生產線,以擴大公司在該地區的產品覆蓋範圍。
從估值上看,信義玻璃當前9倍的靜態PE和不到2倍的PB在港股工業器材板塊並不算高估,同樣也不虛於在今年一季度淨利潤下滑近2成的福耀玻璃(03606)。
綜合而言,當前即使不看好信義玻璃,也不必太過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