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數字網際網路已經在人們的社會中成為了生活支付的方式,行動支付已經大到買車、小到買菜甚至街邊"流浪漢"都可能向你伸出帶有二維碼的卡片收款,可見如今的移動數字支付是多麼的普遍。
而現在為了人們生活的方便,使用的應用程式快捷登錄大部分的應用程式也不再完全依賴自己獨立的帳號登錄,如今授權登錄成為了人們普遍使用的登錄方式,而選擇大多為微信和支付寶這兩款平臺軟體。
總有人說 "如果你看我微信裡面的錢沒有了那可能是暫時性的,如果你看到我支付寶裡面的錢沒有了那可能是真的沒有了"。
雖然這是一句網絡上的調侃話,但是在現實中真的如此嗎?
支付寶作為國內首款移動數字支付平臺,也是國內最大的行動支付錢包,隨著支付寶日益強大,騰訊也同時推出了自己的行動支付錢包"財付通",也是當前微信支付的主要錢包平臺。
馬雲的支付寶
支付寶作為國內最大的行動支付錢包,2004年從淘寶平臺獨立出來,成為了單獨的一家網絡科技公司,完成了對於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轉型。支付寶對於數位化移動信息領域中,也是下了很多的功夫,對於社會幫助也是做了許多的貢獻,慈善平臺、醫療保險、投資基金等各種社會活動也都會在支付寶上看到並參與其中,我們也不難看得出,馬雲在慈善事業也做著巨大的貢獻。
馬云為了更加方便這個社會的出行,推出了數字身份也在部分城市實行了應用,出門儘管忘記攜帶身份證、駕駛證等其他相關證件的話,只需要打開支付寶的卡包裡的證件就可以出示個人身份證明信息,所以對於支付寶的社會生活功能也是非常的廣。
支付寶在2010年與各大銀行籤署支付認證後,逐漸開始在人們的生活中拋頭露面,並讓網際網路金融名聲大作,在支付寶對於大額交易的限制有了提升,也讓許多應用程式的登錄方式有了認證授權的選擇,一時有了眾多的授權支持的平臺。
馬化騰的微信
微信作為僅次於支付寶後期的行動支付錢包,雖說比支付寶晚了一些,但是也同樣擁有龐大的用戶,早期的財付通平臺最多應用於QQ上,也是騰訊第一個"親兒子"產品,但當時對於財付通錢包的推廣並沒有支付寶那麼的有權重性。
騰訊於2011年1月21日推出了微信智能終端即時通訊的免費應用,截止到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經在國內94%以上的用戶智慧型手機上下載。
隨後2013年推出微信支付功能,依舊是使用的財付通支付平臺,從有到無,微信用了2年的時間上線了支付功能,又在一次春節晚會上通過內部的"搖一搖"功能火遍全國,這種方式直接把趕超支付寶幾年積累的用戶量,也成為了人們心中買菜專用軟體。
在支付寶與微信的市場競爭下,兩者打的是不可開交,而現在如果統計是用什麼平臺支付的多的話,從客觀來說,我認為微信是目前來說市場最龐大的。
大部分人不管是男女老少基本都有微信,而如今買個菜都可以微信支付,而且在網上購物微信也擁有京東和拼多多等多個平臺的購物支付方式,所以如今對於微信的行動支付要的市場要大於支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