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衝沙灘。
《浪人筆記》攝影項目始於2017年,目前持續進行中。
此項目描繪著選擇衝浪作為生活方式的中國年輕一代。
......
「Out beyond ideas of
wrongdoing and rightdoing.When the soul lies down in that grass.The world is too full to talk about.Ideas, language, even the phrase 'each other',那天追逐了一整天的浪,從高處眺望,天邊泛著光,倒影在海平面上,從遠方來追浪的浪人在海裡等著;後來徒步越過山丘和椰子樹,到達一處未知海灣,驚喜,浪拍打至沙丘上,能明顯感覺到大地在震動。在凌亂的風中等待了兩個小時,寒風瑟瑟,捕捉到幾張鏡頭,天黑了,美極了。
海南 神州半島浪點。
阿樂和安仔,於南燕灣。
2017年,我兒時最好的朋友晶靈搬到深圳西衝,開始了她的衝浪生活,那個夏天,我去拜訪她和她的衝浪朋友:
這裡有一些和我年紀相似的從城市裡來的年輕人,有土生土長的當地年輕男孩或漁民,有世界旅行者,和每周從城市開車幾個小時來衝浪的上班族……
🔗 連結公眾號文章:「journal」| Xichong Surfers
他們的態度和行動是我進行拍攝的動力,通過肖像,對話,和平日生活場景的記錄,我希望探索這種剛剛在中國新鮮萌發的生活方式,並好奇為何這種生活方式慢慢地被選擇。
2017年,西衝沙灘上的自由浪人。
2020年的秋天,我沿海旅行至不同的城市和浪點,儘量地靠近最貼近這些浪人的個性呈現;這些浪人像是候鳥一般,一年四季會跟隨自然的變化而旅行或遷徙,為的是追求海浪帶給他們的精神上的啟發……......
「I'm seeking out a way to live
and if it's surfing,
that's the way I'll do it.
I'll be a SURFER.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Andy Warhol
Eko和Tjna。於惠東「後花園」秘密浪點。
Eko:先有了衝浪,再有了生活。然後想辦法可以延長這件事的時間。
有一年的城市生活我非常不快樂,樂趣基本都是用錢來交換的,走到街道上會被那種緊張的氣場包圍,還有是不太敢接受在城市裡價值觀念會被裹挾,修行不夠還不到大隱隱於市的等級。我對消費物質欲望不高,所以對我來說不是很困難的選擇。
因為衝浪對自然條件有要求,必須要在海附近,所以衝浪像一個圓點,隨後發生的所有生活的轉變(例如住在海邊,非城市化生活方式等),都像是圍著這個原點甩出離心力的作用一樣順其自然的發生了,然後仔細一想,原來真的是過上了另外一種生活方式了。
白菜,十五歲開始衝浪,今年二十二歲。
雪蓮,最近正在準備倫敦佔星學考試。
BongBong,六個月大,喜歡女孩和跳躍。
剛在村裡的草地上練完瑜伽的雪蓮,採了一把紫色的花,我去她西衝的家坐了一會兒,正在準備倫敦佔學考試的她在牆上貼著自律日程:早起,早浪,學習,素食……她說準備和男朋友白菜買一輛二手車帶著衝浪板搬去海南島。
我問她,你覺得海南和西衝這邊有什麼區別嗎?她說,海南的浪很不錯,海水乾淨,延長的海浪線有很多浪點,有那種想要進步的欲望,會使人不停地衝浪。我想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理想的創造力,如果我自己的力量不夠,那些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共同分享。
現在他們已在海南,並在2020年第十一屆萬寧國際衝浪賽分別取得俱樂部男女短板的第一名。
兩年前認識阿樂的時候他還是單身,我們經常去他的單身公寓玩耍,牆上掛著兩個電視屏幕,一個放衝浪視頻,一個打遊戲。
他說,這兩年西衝沙灘關閉,自己的廠牌「All Day Surfing」還是堅持了下來。他想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不要過多的對外妥協。這兩年對他來說最大的收穫,是組建了家庭。
阿Mo。廣東佛山人。馬丁。臺灣人。2013年搬到大陸。遊源源。武漢人。自由浪人,兼職模特。
源源說準備冬天回武漢過一段時間的城市生活,需要一些靜心冥想的練習,這樣能更好的理解衝浪的技巧和flow。
海瑩,茂名人。
左圖,2017年西衝沙灘,山竹颱風之前的衝浪俱樂部。
右圖,2020年在汕尾88工業浪點。
海瑩從13年開始衝浪,17年天鴿颱風之後,她想,搬來搬去還是要在海邊吧,便從西衝搬來了汕尾。因為比賽完後經常在這邊訓練,吃得也特別好吃,所以就在汕尾老村租下了一棟三十年齡的房子繼續衝浪生活。她的家有四層,一進門便是放衝浪板的空間,沿著樓梯上去,每個角落都是她畫的畫,收集的貼紙和來自世界各浪點的紀念品,屋頂的陽臺可以看到海和出海的漁船。走出房子街坊的小朋友會拉著她的手送她走到巷口,她可以沿著巷子和海邊步行到其中的一個浪點,汕尾的浪點有在風箏島和88發電站,她覺得這邊這邊更適合進階。她跟我分享了很多故事和人名,然後又會講一些哲理性的形而上,她說,她現在的狀態很太極,正在一個轉變的階段。
R3。
阿斌。鹹魚。
歐若瑩。
「一開始能自己慢慢追上浪後,就越來越上頭,甚至定居了在海邊。做了衝浪教練後,忙起來連浪都不想衝了,可能工作和興趣混在一起,多少有影響吧。會慢慢找平衡點,調整心態和頻率,重新找回剛開始衝浪的熱情。」
一嗡。廣東人。現LOOP俱樂部教練。
西衝 鶴藪村。
可樂:衝浪,是我生活中自然選擇的一個過程。
可樂:「我的選擇比較少,偶爾教學衝浪謀生,支付生活費用,然後有點寬裕的時間衝浪,就這一點也需要很努力爭取的,而且,能維繫多久其實是不清晰的。
所以偏愛活在當下,follow the heart。有浪衝浪,沒浪滑板,有客人帶客人,至少目前蠻開心的。
衝浪讓自己得到的自我滿足的閾值變得容易了。當然衝浪只是一個非常好的出口,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所以我並沒有覺得這件事是一種強烈儀式感的信念,它只是單純的給我帶來快樂,我依賴這樣的快樂。這種方式一定是合適我自己的。」
彥銘。
MING仔。
傑妮和盛雨。於興隆鎮本味咖啡;彥銘。於高爾夫浪點。
CC,鐵人,小吉。
在他們的衝浪板中,有一張臺灣鳳梨牌的純手工衝浪板,上面印著「興隆」&「佳樂水」,佳樂水是臺灣南部的浪點,興隆是海南島的咖啡第一鎮,聽鐵人說,他和cc一開始喜歡上衝浪是因為臺灣的衝浪文化,從深圳到臺灣,從夏威夷到海南島,他們覺得衝浪就應該是遊牧式的行走,這樣的方式更隨機更冒險,這樣的方式才能帶著他們真正地理解衝浪以及各地的文化。
這張衝浪板某種程度上像是承載著他們的生活態度,現在他們定居在海南島的興隆鎮,俱樂部名為「打浪俱樂部」。
在汕頭比賽得了第一名,這幾天腳崴了沒有下水很無聊,他說衝浪很好玩呀。「我衝得還行吧,得謙虛點,汕頭比賽拿了第一也不算什麼,得拿世界第一。」王瓦力。
謝文希。
阿喜。飯飯。
晶靈。
李謙。DD。
浩然。山東人,從海南搬到了西衝。
小巴。做樸門農業和自然建築。冬天看書和衝浪。
馬健。紅紅。
......
阿喜。
鄭好。
南燕灣-高爾夫。
歪爆。
高爾夫浪點。小隊員訓練。
柱擎,十六歲的時候。
LOLO和大雄。
白菜,2017年。
西衝沙灘,2020年十一重新開放。
......
《浪人筆記》攝影項目始於2017年,目前持續進行中。
此項目描繪著選擇衝浪作為生活方式的中國年輕一代。
若有媒體、出版、商業等合作意向,
請聯繫個人微信:chenyuxiao1021
我,西衝沙灘,2017年。圖片:歐若瑩。
最後,附上一個在路上的小視頻。謝謝你的耐心觀看。
❤️ 🌊 [666]
web:www.chenyuxiao.com
May you find your way.
陳雨瀟 紀實攝影師
weibo:陳雨瀟_
instagram:chenyuxiao1021
email: yuxiao1021@qq.com
工作合作可添加個人微信,請註明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