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巴黎的天很詭異。
傾盆大雨,夾著冰雹,還有源源不斷的妖風。
一般來說,天有異象都會有大事發生。
果然,昨天,法國就灰常「爭氣」的破了記錄。
截至9月24日14時,法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97237例,718例重症病例,單日新增16096例,累計死亡31511例。
講真,寫了疫情這麼久,當看見16096這個數時,竟只能無奈的吐槽:
法國啊,你這是奔著兩萬去了嘛!究竟是誰給你的勇氣?梁靜茹還是王光良!說!
坐上了小火箭的法國默不作聲,或許我們只能從法國政府身上找找答案了。
總理:不排除二次封城
話說,法國政府在周三晚上霸氣的宣布了一系列嚴格的區域防疫新規,這事大家應該都知道了。
但,發布只不過一個晚上,衛生部長就被馬賽,巴黎和埃克斯-普羅旺斯市市長噴成了篩子。
簡單粗暴的「延遲執行」,「不同意」和「閉嘴」,更是直接讓法國政府的威嚴掃地。(複習貼:新規引眾怒,最怒的是巴黎馬賽兩位女市長!中法駕照互認迎曙光!)
就是在這樣的頹勢下,法國總理卡斯泰在喝下三碗雞湯之後,勇敢的站出來,參加了法國電視2臺的《你有發言權》節目。
選擇在此時出境,總理的目的不用多說:說服法國人遵守防疫新規,對疫情保持嚴肅謹慎的態度。
深知這一屆群眾不好帶,總理在上節目之前還是好好琢磨了一下措辭的,如何能用最稀疏平常的話語表達出最深刻的用意呢?
——舉慄子,做類比。
「盆友,我們可不能跟病毒開玩笑。看看這上揚的曲線,大家的輿論和意見必須非常謹慎。」
「如果此時不採取行動,我們很快就會重演今年春天的那一幕。而這,可能意味著重新戒嚴封鎖。」
重新封城幾個字一出,就聽見啪啪兩聲。
想問當初一臉嚴肅說著「我們絕不會再次封城」的小馬哥,臉打的疼不疼!!
總理心裡默默羨慕在海邊吹風的菲利普:我可是剛接下這個燙手山芋,你們給我點面子!!
先發出警告,做好鋪墊,總理才開始回復各位餐廳和酒吧老闆的訴求:
很遺憾,在疫情最嚴重的地區,餐廳和酒吧必須關閉至少兩周,這件事沒得商量。但放心,政府將彌補各位的損失,提供相應的財政支持。
另外,政府把權限留給地方當局,是否要關閉室內遊泳池,你們自己決定。
至於養老院的重新封鎖,目前,政府會盡一切努力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也希望老人家自己也要格外注意。
哎,一手好棋打到如今的渣局面,也不知道該怪誰。
總理話講到這,自我感覺非常良好,哪知道立刻收到了的靈魂拷問:
請問,您的手機裡下載了StopCovid應用程式嘛?
啊哦,悲劇了。
「Non,我沒下。」
誠實回答之後,總理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
「那個,我自從在馬提尼翁總理府工作後就沒再坐地鐵了……因為所以,編不下去,總之,抱歉,我就是沒下。」
總理,您這樣就不好了啊,呼籲全民下載,自己卻不安裝,啥叫「以身作則」,您可能要重新學習一下。
Anyway,請翻過這尷尬的一頁。
「科科,親,聽我說,我還有兩個消息要宣布:
到2021年,政府的司法預算會增加8%,這是近30年來絕無僅有的決策。我們會立即僱傭900名工作人員,改變目前司法擁擠不堪,有罪不罰的現狀。
另外,在小馬哥的五年任期內,將再增加10,000名警察,並採取措施加強市政警力。」
聽起來,疫情雖然嚴重,但整個政府並沒有因此而停滯,除了抗疫,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需要解決啊……
餐飲業的憤怒
但這不過是政府一廂情願的想法,至少現在,很多法國人只想解決一件事:
讓政府立刻撤銷新的防疫措施!
法國旅館業職業與工業聯合會(UMIH)主席Roland Héguy一臉憤怒:
「我們的活動領域已經根據政府的衛生協議做出了妥協和調整,現在居然讓我們再次關閉,實在太不公平了,我們要求立即撤消!」
法國私營咖啡酒吧聯合會主席Marcel Benezet打的是苦情牌:
我們什麼也沒得到,唯一看到的就是租金和電費……老虎不發威當我是病貓啊,現在必須露出牙齒,不然我們就會像蠟燭一樣漸漸熄滅。」
當然,想要政府準確接收憤怒的信號,光靠說是不夠的。
昨天,巴黎的餐飲業老闆們聚集在了政府部門前,玩出了新花樣。
他們敬了政府一瓶酒,一邊倒一邊說:謝謝啊,政府,謝謝你讓我們失業;
順便扔出了掛著小紙條的鑰匙。
論表達不滿的創意,誰也比不過法國人啊。
如果說巴黎還只是小打小鬧,那麼明天就要徹底關門的馬賽,明顯就要急躁的多。
今天一早,餐飲業從業者就聚集在了馬賽商務法庭門前,來了一場猝不及防的大遊行。
一條街巷裡擠滿了戴著口罩的人們;
有熬夜製作的標語牌;
也有代表著不滿和憤怒的呼喊。
忽然感嘆,疫情之下的我們,都是渺小的螞蟻。
《查理周刊》舊址發生恐襲
在所有人都被疫情分散了注意力的時候,巴黎真正經歷了一場襲擊。
今天中午,巴黎十一區尼古拉斯·阿佩特街(Rue Nicolas Appert)附近的查理周刊編輯部舊址附近,突然發生了恐怖事件,有至少兩人手持砍刀襲擊路人,至少四人受傷,其中兩人情況緊急,肇事者迅速逃亡。
根據目擊者的證詞,其中一名受害者是當時在街上頭抽菸的女性,無端受到毆打後,躲進了附近的辦公室避難,接受了員工的幫助。受傷的還有兩名來自Premier Lines新聞社的記者。
事發之後,政府迅速採取了全面的應對措施。
巴黎警察總部立即派出了包括特種幹預隊(BRI)在內的龐大警察部隊前往,並委託巴黎刑事大隊進行現場調查。
內政部迅速建立危急中心,內政部長蓋拉德·達曼寧(Gérald Darmanin)和總理卡斯泰的行程即刻取消,緊急前往。
緊急發出公告,告訴市民,避開巴黎第11區的部分區域;
RATP也發出通知,關閉地鐵1好線,5號線,8號線和9號線的6個地鐵站至晚上7點,分別是:
Bastille,Chemin Vert,Saint-Sébastien Froissart,Bréguet-Sabin,Richard-Lenoir和Saint-Ambroise站。
巴黎中心區區長Ariel Weil宣布,為預防起見,暫時限制了十一區的五所學校以及首都第三區和第四區的所有學校,涉及數千名學生。
同時,十一區區長François Vauglin宣布為市民建立心理支持部門,讓他們不會再次陷入曾經的噩夢之中。
雖然突發,但井然有序。
下午12點30分左右,一名18歲的犯罪嫌疑人在巴士底廣場附近被捕。
一個小時之後,另一名嫌疑人在十一區Richard Lenoir地鐵站被捕。
儘管目前尚不知道襲擊的原因,但五年之後這場再次與《查理周刊》掛上聯繫的恐襲,背後很可能是環環相扣的。
眾所周知,《查理周刊》被全世界人所熟知,都是因為2015年的那場恐襲。
2015年1月7日,《查理周刊》遭遇「聖戰」份子襲擊,血案造成12人死亡,11人受傷,遇難者包括雜誌的5名漫畫家以及2名警察。
5年之後,也就是今年的9月2日,位於Porte de Clichy的巴黎法庭對這次恐怖襲擊中的14名被告開庭審理。
積壓了五年的恨意終於能夠得到釋放,這讓《查理周刊》決定,在審判之前,重新出版先知「穆罕默德」的諷刺漫畫,並將頭版標題定為「Tout ça pour ça」,所有這一切。
(複習貼:開學第1天狀況不斷!查理周刊再版「穆罕默德」,真替他捏了一把汗...)
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發布這份特殊的漫畫,是對正義的支持,但也顯得悲壯,畢竟,這也會帶來另外一種可能——再次成為恐怖分子的目標。
果不其然,在報刊發布之後不久,專門研究恐怖組織的美國網站SITE就報導,蓋達組織發出警告說,對《查理周刊》的襲擊不會只有這一次…
接著,9月14日,《查理周刊》的人力資源總監Marika Bret的公司安全人員接收到了具體而詳細的威脅信息,而她已經在警方的保護下生活了五年。
其實,這五年來,《查理周刊》的編輯部人員從來都沒有逃脫過各種各樣的威脅,法國警方大約派出了85名警察對他們進行嚴格的保護。
可能是因為對新編輯部的保護過於嚴密,無從下手,才讓這一次的恐襲再次回到了五年前慘劇發生的舊址。
是警告?是挑釁?是要喚起慘痛的記憶?無人知曉。
或許恐怖襲擊不需要理由,或許恐怖分子無懼生死,但我們深知,正義永不消失,罪惡總會得到審判。
希望法國,能夠勇敢的,團結的,走過這一切。
-End-
ref:
https://www.20minutes.fr/paris/2870351-20200925-attaque-arme-blanche-paris-suspect-interpelle-milliers-eleves-confines-precaution
https://www.20minutes.fr/politique/2869831-20200924-parole-annonce-castex-interview-france-2
https://www.lebonbon.fr/marseille/news/marseille-se-souleve-manifestation-devant-le-tribunal-de-commerce/
文|木南
點「在看」為我們打c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