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明教的做派來看明教確實不像一個宗教或者說當時明教已經不再是一個純粹的宗教了,更多的是一個黨派,從這裡來看張無忌是教主的唯一人選了。張無忌宅心仁厚,又虛心聽取意見,而且對權力也不貪戀。
他當教主,楊逍他們就可以借著教主的口做自己的事情了,為什麼不讓張無忌當教主?張無忌的父親是武當張翠山、母親殷素素都被江湖中人逼死,他自然討厭這些人,後來張無忌學得神功,防止了江湖人對明教的報復,教裡都選他做教主,不過張無忌卻不願意當教主,勉勉強強當了教主。何況他是鷹王之孫、獅王義子、胡青牛傳人,這三點隨便哪一個都足夠他競爭教主之位。尤其是武當與張無忌關係密切,利於明教發展。
結果後來他不願意當教主,這可能是他私人的原因,他的成長環境裡就沒有很多人,可以說與世隔絕,造成了他喜歡清淨一點的生活,何況他喜歡上了敵對方的群主趙敏,張無忌為了給趙敏一個穩定的地方,於是就處理好一切之後就走了,去和趙敏過隱居江湖的日子。
還有一些原因是這樣的,明教教內比較亂,說起來實力,明教巔峰時期,陽頂天最強,下有逍遙二使,再有四大法王,再下有五散人,光明頂一戰,張無忌基本上能平逍遙二使的實力,這已經足夠了。更何況還學會了明教教主才能學的《乾坤大挪移》。
更何況從上代教主開始明教已經開始衰落,沒有以前那麼厲害人心渙散,加上又有一些人有其他想法,並不好控制,最後如果張無忌有想要當領導的想法,可能他心不在此,所以他選擇離開也很正常。再說教派貢獻:千裡送楊逍女兒去崑崙,扛滅絕救五行旗,懟成昆救楊逍韋一笑五散人,光明頂救明教,給胡青牛胡青羊兄妹正名,基本上收攏了明教全部教徒的民心。
以這來說,估計和喬峰當上丐幫幫主經歷了「三大難,九大功」也是一個標準了。最最重要的一點,按當時明教內鬥四分五裂的情況,楊逍做教主法王、散人都不服,這種情況下,讓張無忌這個啥都不懂的人來當,比楊逍一手攬政要好得多,至少會把全力分給楊逍、法王、五散人,誰都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