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為什麼要戴口罩?我可以出去和病毒玩嗎?」隨著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如何向單純的孩子們解釋這場「抗疫大戰」,開始成為各國父母的共同顧慮。
4月初,一個名為「生命樹童書網」的多語種童書網站正式上線,《寫給孩子的病毒簡史》《不一樣的春節》《打怪獸的10個方法》等一批中國原創抗疫童書,被譯為十種以上的語言,免費分享給世界各地的小讀者。上線僅幾日,已有來自全球53個國家的近20000人次瀏覽過這些繪本,在海內外社交媒體上迅速獲得點讚和關注。
國際安徒生獎插畫獎獲得者羅傑·米羅為此公益項目設計海報
這一免費童書網站源自於全球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主席、上海外國語大學校友張明舟發起的」全球抗疫童書互譯共讀項目「,從倡議發出到網站上線,只有短短一個月時間,50餘家出版社和作者繪者捐贈版權,各界名家提供積極協助,專家遴選組、翻譯組、法務組、技術保障組、媒體宣傳組、版式設計組迅速組建並隨即投入了緊張的工作,無數人的善意和付出才讓這個充滿愛和希望的公益項目「神速」落地。
而在這支合作團隊中,人數最最「龐大」且引人注目的,是覆蓋英、日、俄、意、西、阿、韓、法、德、泰、葡、波斯等十幾種語言的志願譯者團隊,而其中至少八成來自同一所高校——上海外國語大學。
「全靠愛心撐著」 至少八成翻譯骨幹來自上外
「了不起!」對於此次公益活動中上海外國語大學師生的表現,活動發起人張明舟表示,以高翻學院為主的上外志願譯者團隊充分展現出了愛心和大局觀——「如果滿分是100分的話,起碼要給上外打110分。」
「此次公益項目時間緊張,上外高翻學院作為中堅力量,又要跨語言、跨機構、跨專業,既要翻譯又要協同,瑣碎複雜,難度係數很大。而我所看到的高翻學院志願者態度端正,專業敬業,勤懇踏實,完美地按時完成了任務,可以說立了大功!」
而領銜此次公益項目的翻譯專家協調組的,正是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副院長、上海市翻譯家協會副會長吳剛教授。
作為《霍比特人》《野性的呼喚》等不少知名童書中文版的翻譯者,吳剛老師本人具備著豐富的童書翻譯經驗,「我很喜歡童書翻譯,所以這件事對我而言不只是一樁任務,我在這整件事上是可以說是相當投入的。」
而志願譯者團隊的主力則是以上外高翻學院師生為核心的200多名上海外國語大學師生。其中,16名來自東方語學院,12名來自西方語系,其餘約180名來自高翻學院,共計翻譯繪本81本次。
「疫情當前,命運與共。這次高翻學院的英、法、德、俄、日、韓、阿、西語師生全都上陣了——這在我們學院還是第一次,大家都是一腔熱血,以專業之所長,為世界各地的抗疫之役儘自己一份力。」
高翻學院一直以「培養高級翻譯人才」為目標,聘請國際組織專家長期參與翻譯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根據國際組織需求設計教學方案,近年來開發設計了人工智慧輔助翻譯等打破傳統口筆譯範疇的新課程,對高級翻譯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
讓吳剛老師感到格外自豪的,正是高翻師生在實戰錘鍊中獲得的豐富積累。他表示,「上外高翻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翻譯理念、翻譯團隊合作模式、質量監控流程以及各種翻譯技術的運用。這次項目,也算是學院綜合實力的一次大展示吧。」
「我們高翻學院這邊程喆老師組建西班牙語隊伍、李苑菲老師領銜法語組、王倩老師領銜日語組、李磊榮老師領銜俄語組、張秀麗老師領銜阿語組、昔秀穎老師領銜韓語組、孫瑜老師領銜德語組,此外東方語學院還推薦了泰語宋帆老師和波斯語的研究生,西方語系王建全老師領銜義大利語組……」說起上外志願譯者團隊的積極配合,搭建起整個團隊框架的吳剛老師對所有參與師生充滿感激,「不少譯者每晚都要挑燈夜戰,熬到後半夜是常事。這麼大的一個項目有報酬都未必能撐下來,大家全靠一股愛心撐著,最後居然做成了!」
「翻譯是和世界溝通」 讓情感通過語言共鳴
「翻譯絕不是閉門造車,也絕非紙上談兵,翻譯是和人交流,和世界溝通。」發出這聲感嘆的,是上外高翻學院二年級英語筆譯專業學生餘奕玲,作為本次上外翻譯團隊「項目經理」,她的身份十分特別——需要作為「大管家」,協調管理全部十幾個語種翻譯的統籌協調工作,初譯、術語管理、審校、清稿、通讀檢查格式等明細......這份工作基本上需要她全天候待命,解決各組遇到的問題,壓力和責任不小。
第一天接到任務時徹夜難眠的忐忑和熱血、期間陪母親去醫院掛點滴卻時刻擔心著聯絡工作的焦急和不安......這些複雜而難以複製的感受,串聯起她對這個項目的特殊感情。
「我覺得很有意義。作為一個英語筆譯專業的學生,能夠參與多語種翻譯項目的協調,我的視角變得很微妙很獨特,以往都把目光和經驗局限在了英語領域內,而這次接觸到了這麼多語種,我對「翻譯」二字的體悟更豐富更深刻了,感恩此時此刻,我在這裡,與大家一起。」
繪本《等爸爸回家》日文版 繪本《不一樣的春節》英文版
「我一直都相信童書其實是一種可以寫出神奇力量的文學。童書故事裡,哪怕只是一隻小豬的好運或是努力克服困難的毅力,都會給小朋友帶來仿佛能塞滿一整個世界的開心、滿足和力量。」西班牙語翻譯組組長、高翻學院2018級多語種口譯班的張嫣然表示,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有幸能用自己所學、儘自己所能為抗疫貢獻力量非常開心。「和大家同心協力這一個月,給我留下了滿滿的溫暖和感動。我也希望我們大家在這本次活動中所付出的星星點點的力量,能真的對大小朋友們認識和防控疫情都有所幫助。」
翻譯抗疫童書,也確實讓不少參與的志願者收穫意外的感動。日語組是最早完成所有譯本的小組之一,高翻學院日語口譯專業研究生二年級的錢鋮和全班同學一起,參與了翻譯、審校、排版審校等多個流程。
錢鋮提到讓她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叫做《九千毫米的旅行》的書:「兩個孩子在家百無聊賴,可能是發揮想像,也可能是真的出現了魔法,他們小小的家突然變成了廣闊天地。我當時覺得創作者的這個構思就特別有童趣。我想為什麼他們父母不在家呢,一開始覺得是不是雙職工醫務人員,看到後來才知道父母都生病了。作者的構思很巧妙,特別打動我的是他們在沙發下面發現了一個發卡,孩子們說這是媽媽的味道。這個心理特別真實,很觸動我。」
「他們已經和媽媽分開十天了,這個味兒對他們來說很重要。他們聞了又聞,很怕自己遺忘掉。」錢鋮說自己小時候在父母出差長期離家的時候,曾有過一模一樣的心理,自己會把父親常用的小東西拿袋子套著,會聞味道,生怕味道散了。
想到在這次疫情中,可能還會有很多小朋友不得不與父母暫時分開。錢鋮說,「如果他們也讀到這個情節,我想或許也會有共鳴。」
「活兒得地道」 高翻屢獲聯合國點讚
在上外高翻學院,師生間流傳著一句話說,從事翻譯工作「活兒得地道」,可見對譯者職業能力和職業操守的看重。
而高翻也確實獲得了包括聯合國在內的不少國際組織的認可。2003年,高翻學院與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籤訂了合作備忘錄,2008年,上外成為世界範圍內第一家與聯合國籤訂全面合作備忘錄的高校,在此框架下,高翻學院與諸多國際組織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係。
2020年,上外高翻與聯合國全球傳播部合作進入了第七個年頭,聯合國日常網頁的中文翻譯、紀事翻譯、《聯合國在行動》系列視頻文本翻譯等一直由高翻英語筆譯師生組成的DGC團隊完成,雙方更成功合作翻譯《聯合國概況》第41、42版,廣獲讚譽。聯合國全球傳播部新聞媒體司司長姜華曾代表聯合國讚賞高翻學院「has never missed a deadline」。
項目後期,隨著上外其他院系師生、大連外國語大學師生、「中伊防疫互助小組」志願者團隊以及《哈利·波特》譯者著名翻譯家馬愛農老師等譯者傾情加盟,為提高大家工作效率,高翻學院毫無保留地把通過經驗總結的工作流程分享給其他譯者,大家得以十分高效地組建起各語種翻譯團隊。
目前隨著網站上線,各語種已陸續交付定稿,一些書籍目前處於審校階段,會持續補充到網站上。
(中國日報上海分社)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