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9月28日消息:昨日陽光明媚,車行至三環路,一株株盛開的紫薇花列隊從眼前躍動而過,仿佛這座城市也因此平添了一股活力和暖意。未來幾年,類似的風景還將越來越多地走進成都市民的生活。
昨日,記者從市林業園林局獲悉,《花重錦官城—成都市增花添彩總體規劃(2016-2022)》(以下簡稱《總規》)正式出爐,我市將集中化、特色化、多樣化地推進「增花添彩」,重點提升市花芙蓉的使用規模,增加梅花、臘梅、山茶、早花櫻花等冬季賞花品種,適度引進適生新優品種,力爭實現3年初現「花重錦官城」,6年重現「花重錦官城」。
以花卉彩葉植物覆蓋率為主要指標
記者注意到,《總規》將「花卉彩葉植物覆蓋率」,即「一定面積的綠地內,花卉彩葉植物投影面積佔綠地總面積的比率」作為了主要指標。市林業園林局副局長張燕解釋,之所以要「增花添彩」,並非成都的綠量不夠,而是花卉彩葉植物的運用不多,目前中心城區花卉彩葉植物覆蓋率平均僅為10%-15%,綠化景觀色彩相對單一。為此,《總規》提出,近期(2016-2019年)通過集中化、特色化、多樣化推進中心城區「增花添彩」重點項目,將花卉彩葉植物覆蓋率提升至20%以上,遠期(2020-2022年)提升至30%以上。
增花添綠參考詩詞歌賦描寫
據成都市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院院長陳明坤介紹,《總規》編制過程中參考了大量前人詩詞歌賦中對成都景觀的描寫,還徵求了流沙河等本土文化名家的意見,最終明確要重點強化傳統花卉彩葉植物的運用,提升市花芙蓉的使用規模、保持市樹銀杏的使用數量,增加海棠、杜鵑、牡丹、梅花、茶花、蘭花、菊花、石榴以及紫薇等花卉彩葉植物的使用量和集中程度。冬季重點增加梅花、臘梅、山茶、早花櫻花等。在中心城區特別是天府新區、高新區等適量增加藍花楹、紫藤、鴨舌草、藍色薔薇、紫玉蘭等冷色調花卉。
不會大規模移除現有花木
根據《總規》,增花添彩將以「兩山三網、一帶多片、兩區多點」作為布局重點。其中,「兩山」為龍泉山、龍門山;「三網」為依託道路林網、水系綠網和綠道網絡,建賞花觀葉走廊;「一帶」為溫江、郫縣、都江堰,花卉苗木基地產業景觀帶;「多片」為60個賞花觀葉品果基地,優化完善18個現有基地 新建42個賞花基地;「兩區」為中心城區、天府新區;「多點」9個衛星城、6個區域中心城、10個小城市、68個特色鎮。
項目實施過程中,會否出現「大砍大栽」的情況,是市民普遍關心的問題。對此,市林業園林局綠化處副處長吳江表示,「增花添彩」重在「增」「添」,會儘量保持原有景觀綠化。比如,在人民南路四段來福士廣場門口的整形灌木叢中,添植色彩亮麗的櫻花。當然,在樹齡達到一定程度、密度過大的點位,也會移除一些生長狀況相對較差的,再在需要的位置補植相宜的花卉彩葉植物。
人民南路等重點路段已「增花添彩」
事實上,通過前期工作,今年全域成都 「花重錦官城」增花添彩建設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完成了武侯區雙元街增花添彩改造工程;天府大道、人南二環路口、大熊貓基地、三環路等增添了花卉彩葉植物;紅星路四段花臺及中央分車帶、人民南路花箱(二環路外側)、天府大道中縫、錦官驛小學、二環路西南交大處、西區醫院處和摸底河處、北新高架、九裡堤北路公園、迎賓大道分車帶、迎賓廣場處河道兩側等300個點位,栽植了各類花喬3萬餘株、花灌20萬餘平米、觀花觀葉類藤本15萬餘株。
目前,人民公園、文化公園正進一步完善方案,預計國慶後實施,明年春節將初見成效。「除了提升城市品質,我們還希望通過『花重錦官城』增花添彩建設,帶動花卉科普宣傳、全民愛花護花、林業產業等的發展。」張燕呼籲市民們通過栽種陽臺植物、花卉旅遊觀光、農林創新創業等方式,共同扮靚我們的城市。
推薦閱讀:
北跨未入濟南城市總體規劃 黃河變內河還得再等等
十個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獲批
專家把脈第九屆中國花博會總體規劃方案
國務院批覆定調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
(來源:成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