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紋螺中毒續:赤潮時牡蠣、淡菜應謹慎食用

2020-12-13 溫州新聞網

  【溫州網·原創報導】近日,溫州市龍灣區海城街道和相鄰的瑞安市塘下鎮發生多人食用織紋螺(民間俗稱烏螺)中毒事件,造成8人中毒,其中1人身亡。【詳情】

  織紋螺外形特徵表現為尾部較尖,螺體細長,長度約1釐米,寬度約0.5釐米,生活在近海礁石和泥沙底。其本身無毒,其致命的毒性是由於織紋螺攝食有毒藻類、富集和蓄積藻類毒素而被毒化。

編輯推薦

對金改中的溫州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能設計出多少金融產品。急需的還是注重金融創新、金融組織、金融監管等方面的人才。但要解決這個難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要寄託於金改的推進,國內更多高校能開設出民間金融研究方向的學科,培養出更多的博士,碩士。

  織紋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麻痺性貝類毒素(PSP),此海藻毒素毒性高且無法再烹飪過程中消除。食用含有此類毒素的海鮮中毒,死亡率較高。【記者教你辨認織紋螺】

  有毒藻類從何而來?其他海鮮是否也會攝食此類海藻?市民如何避免食用到含有此類毒素的海鮮呢?

  魚蝦放心吃,淡菜、牡蠣少吃為妙

  溫州市海洋漁業局漁業產業處副處長吳瓊瑜介紹,毒素海藻就生活在海水裡,一些魚、蝦等海洋生物也會攝食海藻,但一般體內不會富集毒素。一些魚類吃到到有毒的海藻就被毒死了,所以能到我們餐桌上的魚、蝦,還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貝類、螺類攝食該類有毒海藻,則會在體內富集海藻的毒素,其中數織紋螺尤其容易富集海藻毒素,所以毒性也最高。人們經常食用的貽貝(溫州人叫淡菜)和牡蠣(生蠔),也會受海藻毒素影響富集毒素,所以也曾發生過不少食用淡菜、牡蠣的食物中毒事件。而相比之下貽貝比牡蠣更容易富集毒素。

  值得一提的是,在赤潮爆發的時候,貝類、螺類含毒的機率會大大提高。當有毒赤潮(赤潮分有毒和無毒)爆發的時候,海水中存在大量的有毒海藻,此時貽貝和牡蠣會富集更多的海藻毒素。若人們使用了在有毒赤潮期間捕獲的貽貝和牡蠣,中毒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赤潮期間,淡菜、牡蠣最好不要吃 

  吳處長表示,溫州市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對溫州沿海的海水環境有監控。一旦發現有赤潮,海洋與漁業局就會對養殖戶進行監管,監測其養殖的貝類、螺類是否含有有害物質。

  不過,吳瓊瑜也表示,市場上出售的貝類、螺類也會有沒有經過有關部門檢測「漏網之魚」。「如果是外地進貨的,沒有經過我們檢測,食用風險就會比較高。」

  那麼,市民如何知曉近期溫州近海是否發生過赤潮,從而避免吃到赤潮期間捕獲的貝類、螺類呢?

  有關赤潮信息,網民可以登錄溫州海洋漁與業網,或者上網搜索「溫州海洋環境」來查詢。對愛吃貽貝和牡蠣的網友,吃之前查詢一下赤潮信息,也能稍微降低一下「中槍」的風險。(記者 戴瑋)

  名詞解釋:赤潮

  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

牡蠣(生蠔)

貽貝(淡菜)

相關焦點

  • 食用淡菜、青口貝可能中毒?專家回答來了
    食用淡菜、青口貝可能中毒?每年四五月,食用「淡菜」、「青口貝」造成食物中毒的事件也不少。「淡菜」、「青口貝」,是北方常見的食用性貝類,浙江與上海地區將其煮熟後的幹製品稱為淡菜。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教授陳舜勝告訴記者,食用海紅容易引起中毒,主要是因為海紅等一些貝類生物食用了有毒物質,然後在體內蓄積毒素造成的。
  • 省內部分海域發現赤潮 市民選購食用海鮮需謹慎
    泉州網5月28日訊 (記者王麗虹)近日,我省羅源灣、黃岐半島、平潭蘇澳、湄洲島、惠安大港灣等部分海域相繼發現赤潮。截至昨日18時,赤潮影響海域除平潭、連江部分養殖網箱發生魚類死亡外,其他海域未發現養殖生物死亡情況。
  • 提醒:近期謹慎食用這種海鮮,可能引發中毒甚至致命
    但近一個月,多地發布緊急提醒,告誡大家近期謹慎食用一類海鮮。4月13日,唐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安全示警,內容提及「近年來,唐山市周邊發生多起食用海虹引發中毒事件」,提醒大家近期謹慎食用。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海虹之外,牡蠣、扇貝等貝類水產中也同樣可能含有超標的貝毒毒素,存在中毒風險。
  • 6月—10月慎食淡菜 小龍蝦最好是吃養殖的
    《舌尖2》拍過的淡菜(貽貝),來赤潮時要慎食;花紋逆向旋轉的「小釘螺」,誤食了會中毒還沒解藥。河鮮、海鮮人人都愛,但顯然分辨「毒蘑菇」的本事並非每個人都有。赤潮時期慎食淡菜等貝類淡菜學名貽貝,富含蛋白質,口味鮮美,是流行於世界多地的一道美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副所長柴雪良告訴我們,和多數海水貝類一樣,貽貝以藻類為主食。每年6-10月間,浙江海域容易發生赤潮。赤潮海域的貝類有可能會在此時攝食毒藻,並在短期內富集毒素。如果人們誤食,會有中毒的可能。
  • 6月—10月請慎食淡菜 小龍蝦最好是吃養殖的
    《舌尖2》拍過的淡菜(貽貝),來赤潮時要慎食;花紋逆向旋轉的「小釘螺」,誤食了會中毒還沒解藥。 河鮮、海鮮人人都愛,但顯然分辨「毒蘑菇」的本事並非每個人都有。 昨天(6月16日),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舉辦水產品質量安全公眾開放日活動,召集了各地水產品研究機構的權威專家,現場為嗜鮮者們答疑解惑。
  • 福建這片海域赤潮仍在持續!這種海鮮近期少吃
    據了解,赤潮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異常現象。每年4至6月是赤潮高發期。沿海水質毒性強,嚴禁任何人員下海遊泳、入海採捕,切勿食用貝類等海鮮品,竹筏不得出海釣魚,以免發生中毒事件!要知道,因它導致的貝類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曾造成福建多人中毒!泉州石獅:8名人員誤食貝類中毒!
  • 織紋螺有毒,切勿購買食用!
    引起織紋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河魨毒素是一種劇毒物質,食用後可產生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狀,潛伏期最短為5分鐘,最長為4個小時。該毒素對熱穩定,煮沸、鹽醃、日曬等均不能將其破壞,對食用織紋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解毒藥物。據《中國動物圖譜》記載,我國沿海常見的織紋螺有1個屬12個種;《中國海洋生物種類與分布》記載的織紋螺有2個屬30個種。
  • 寧波一市民夜宵攤食用織紋螺中毒 千萬別貪吃呀
    浙江在線07月23日訊昨天,有市民因吃了織紋螺(寧波人俗稱割香螺)中毒被送入市第一醫院接受治療,所幸中毒較輕。目前,醫院仍在密切關注這位市民的病情。醫院有關專家提醒廣大市民,織紋螺有毒,衛生部已下發緊急叫停令,任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不得採購、加工和銷售織紋螺。市民不要再食用了。
  • 吃青蛤也能中毒?!赤潮毒素有些超眼鏡蛇毒80倍
    6月7號至8號,在福建漳州漳浦縣,多位村民出現頭暈、手腳麻痺等中毒症狀,截止到10號,漳浦縣先後有62名村民被送往當地醫院檢查救治。而在漳州龍海、泉州石獅等地也有部分居民因食用貝類,出現中毒症狀。據一些患者表示,這些症狀,都與自己採集並食用野生的貝類有關。針對中毒事件,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立即開展調查,結果在福建漳州海域發現赤潮生物,其密度已經達到赤潮級別。
  • 泉州、福州、寧德、莆田、平潭出現赤潮!海鮮慎吃!
    赤潮 網絡圖片今天《泉州晚報》4版報導福建人食用海鮮時應注意.....漳州漳浦36人吃淡菜中毒!受海洋赤潮影響2017年6月8日下午漳州市漳浦縣36名村民疑似食用青蛤後出現中毒症狀惠安三漁民疑撿食淡菜入院2017年6月12日凌晨兩點多惠安東橋鎮的三名寧德籍漁民
  • 惠安大港灣、寧德、莆田、福州、平潭出現赤潮!海鮮慎吃!
    截止今日(5月27日)18時,赤潮影響海域除平潭、連江部分養殖網箱發生魚類死亡外,其他海域未發現養殖生物死亡情況。福建人食用海鮮時應注意.....泉州石獅:8名人員誤食貝類中毒!2017年6月7、8日受赤潮影響石獅市永寧鎮梅林村至西岑村海域的貝類產品受到汙染發生兩起8名外來務工人員因撿貝類海產品失誤中毒事件漳州漳浦36人吃淡菜中毒!
  • 福建多地相繼發現赤潮 廈門疾控專家:最近慎食貝類
    海西晨報訊(記者 曾昊然)近日,福建省羅源灣、黃岐半島、平潭蘇澳、湄洲島、惠安大港灣等部分海域相繼發現赤潮。因赤潮導致的貝類中毒事件時有發生,市疾控專家提醒市民,赤潮發生時,沿海水質毒性強,應謹慎食用海鮮,尤其是貝類,以免發生中毒事件。
  • 來自赤潮海域的貝類不要碰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發布的食用貝類的風險提示指出,每年4-6月,汙染嚴重的沿海地區可能發生赤潮,造成貝類產生毒素,食用後會引發中毒。對於貝類,消費者要儘量去正規市場購買,食用前要去除消化腺等內臟,每次食用不宜過多。該提示指出,沿海貝類因赤潮蓄積毒性,食用後發生過消費者中毒事件。
  • 多地緊急警示,近期慎食這種海鮮,會引起中毒,嚴重可致命
    需要明確的是,青口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吃普通的青口並不會導致中毒。 青口有毒,主要是由於青口食用了一種具有毒性的赤潮(含有麻痺型貝毒)之後,毒素在其體內蓄積所導致的。毒青口中含有的麻痺性毒素毒性很強,和河豚毒素、織紋螺類似。這種毒素不光可能在青口中出現,在扇貝、牡蠣等貝類食物中同樣可能出現。當食用了含有麻痺性貝類毒素的青口等貝類動物後,很容易導致食物中毒,會出現頭痛、噁心、四肢肌肉麻痺、皮疹、發燒、甚至呼吸停止等中毒症狀。
  • 寧波上百市民食用淡菜中毒有關部門介入調查
    鮮美的淡菜湯是很多人的最愛(資料圖片)浙江在線5月27日訊 (記者 李利)你吃過淡菜嗎?淡菜也叫殼菜或青口,是貽貝科動物的貝肉.殼呈青黑褐色,生活在海濱巖石上.在中國北方俗稱海紅,是馳名中外的海產食品之一.然而近日在寧波,上百市民卻因為食用了淡菜造成不同程度的腹痛和腹瀉.該市有關部門已經介入了調查,預計近期公布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