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畔話安平】水陸交通在安平

2021-01-09 騰訊網

選擇一個公眾號就是選擇一種文化以及價值觀。

安平是個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的古鎮,又是京津冀三省市交匯處。

主要表現在它離京津兩大城市較近,分別為50公裡和70公裡,而且與通州區和武清區接壤,或被稱為「一喊之地」;這裡的交通也十分發達,京津公路、香安公路穿境而過,其中京津公路是香河境內唯一經過的鄉鎮,儘管只有4公裡,可它卻將北京、天津和安平緊緊連接一起。以安平為起點,往東香安公路成為兩地的連接線,近年修建的雙安公路,又增加了一條新的出口,把安平的交通建設推向了新階段。而貫穿我國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又把京津冀乃至大江南北連成一線,讓安平成為既有陸路交通,又有水陸交通的古鎮。

據史料記載,安平鎮建於唐代,它坐落在開掘於春秋時期,完成於隋朝、疏通於明清的京杭大運河西岸。大運河既是母親河,又一是一條人工開鑿的河流,更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生命線。

千百年來,是大運河的水,滋養了這裡的百姓。早在明清時期,運河曾多次發大水而改道,其中的部分村莊如王場、閆莊、近莊等村落早已蕩然無存。百姓們紛紛搬到附近村莊,或形成新的村落,如草沙河、甘露寺等就是日後建立的村莊。運河沿線的小友垡、成辛莊、草沙河、延福屯、甘露寺、周莊、曹店、譚莊、王家擺、孫務、陳辛莊、魯家務、高莊、王指揮莊、枳根城等村的百姓,仍然居住在原址上。儘管近年來開展新農村改造,有的村已整體搬遷到新民居,但它的遺址還在。它向現代人昭示,他們的根在大運河,他們的祖先也是大運河。是大運河養育了他們,是大運河給他們創造了繁衍生息的空間。他們祖祖輩輩除在運河兩岸耕耘鋤耪外,還以得天獨厚的條件開闢了運河漕運事業。

從明清到民國年間。運河漕運十分繁忙。那時人員往來和長途貨物運輸主要靠運河漕運。安平雖然沒有大型碼頭,但它卻是漕運船隻必經之地,無論是皇船還是民用船隻都會在安平一帶渡口做短暫休息或停留。那時水運是唯一的運輸線,皇家的糧食、土特產、布匹等物資和各地向皇家進貢的物品都是通過漕船由此經過。據史料記載,歷史上僅裝貨的船隻每年多達三四萬艘,高峰時形成萬舟駢集的獨特景象。明代大文學家馮夢龍曾在《醒世恆言》中描述運河漕運船隻「舟楫聚泊,如螞蟻一般,車音馬跡,日夜不絕」。最引人矚目的是皇船,運河上裝飾最為豪華,製作最為精美的船隻,是專門供皇家使用的大黃船和小黃船,這些皇家船隻用作皇帝出巡或者到南方徵購皇宮御用物品,如瓷器、海鮮、絲綢和珍珠等。其次還有不同規格的政府官船。康熙、乾隆等歷代帝王下江南巡視,都要從此經過。當年安平一帶的平民百姓都會聚集在兩岸的河堤上駐足觀看,形成一道難得一見的風景。漕運自產生之日起,便是一項社會性很強的經濟活動,觸及到社會的很多領域,如政局的穩定、人文交流、戰爭的成敗、農業經濟的發展等等。此外,漕運還起到不屬於封建統治範疇,客觀上卻十分積極的社會作用,如促進商品流通,加強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等。

運河漕運的興旺,也給安平的百姓創造了商機。他們利用緊鄰大運河的優勢,紛紛加入漕運隊伍,或從事打漁捕撈作業,以此養家餬口。有的個人投資購置商船,有的幾戶合夥購置船隻,來往於北京、通州、香河、楊村、天津之間,從事客貨運輸。其中規模最大的是三間房村一位姓諸葛的船商,他經營的船隻多達十幾艘,往來於京津各碼頭,是香河境內規模最大、年頭最久的漕運船隊。他主要運輸糧食、布匹、海產品、日用品等供本地採購,再把本地商品運到京津,因此大大刺激了運河沿線城鎮的興起與繁榮,形成了南北物資交流、各取所需的局面。此外,漕運也帶動了集市貿易、捕魚業、渡口、商業的發展。這一繁榮景象一直延續到光緒27年,京津鐵路通車。隨著清朝的滅亡和辛亥革命的爆發,昔日運河漕運繁忙的景象日漸衰落,取而代之的是陸路運輸的興起。

歷史上,由於安平鎮緊臨京津兩大城市之間,戰略地位十分顯著,這裡商客雲集,來往頻繁,漸漸形成了南北各方的商品、貨物集散地,最後建立了逢二、五、八、十為集市的安平集貿市場。而促成安平集貿市場繁華的則因為交通便利,除運河漕運外,民國初年在大運河以西的三公裡處,修建了一條貫通南北的京津公路,它緊靠安平鎮。南來北往的馬車、人力車、汽車等交通工具川流不息。同時在安平鎮建立的汽車客運站,也為京津兩地,乃至大江南北的客商經營商品和貨物交流,提供了方便條件。儘管當時的京津公路基礎較差、路面凹凸不平,上下只有兩車道,但它畢竟是一條水泥預製板專用道,比起農村沙石或土路要先進很多,起碼雨雪天可以正常通行。除這條京津公路外,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安平鎮北又修建一條東西走向的香安公路,這是一條沙石路,說是公路,但要比起京津公路條件更差,遇到雨雪天在公路的路口都要橫上一條木桿,禁止車輛通行以防止道路被軋壞,晴天以後才能對車輛放行。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解放後的七十年。

儘管如此,當時安平鎮的交通條件在香河縣也是獨一無二的。它東有北運河、西有京津公路、北有香安公路,形成一河、兩路的交通格局,為安平的經濟發展和人員交往奠定了堅實基礎。那時,人們的代步工具主要以人力車或畜力車為主,包括去往京津二市都是以畜力車為主,只有極少數人擁有自行車。直到上世紀三十年代,公路上才出現以燃煤為驅動力的客運汽車。安平汽車站也在那時建成。因此京津兩地人員、貨物交往先是由大運河漕運,而京津公路建成填補了陸路運輸的空白。

那時的運河河道不像現在這樣筆直暢通,過去從紅廟閘口往北到現在的安運橋,其直線距離頂多五、六華裡,而當時的老河道,這一段距離經過七拐八繞足有二十多華裡。原因是彎彎曲曲,而大部分是死彎太多。如現在的安運橋位置。此前有一個渡口,從這裡往東大約2華裡,就是一段彎曲的舊河道。再加上舊社會兵荒馬亂、河道淤泥、雜草叢生,已經很難進行漕運了。除少數小漁船在河裡捕魚外,再也見不到昔日萬舟駢集的漕運景象了。直到1973年,在治理海河期間,河北省水利部門開始整修北運河,由石家莊地區的束鹿縣(今辛集市)民工利用將近一年時間,對這段河流進行大規模疏浚、清理並將河道取直。使紅廟閘口到安運橋、王家擺大橋之間基本形成一條直線。此後,在安運橋以北1華裡的位置,由縣政府投資建了一座非常簡易的生產橋。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財政收入的增加。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投資數千萬元的一座載重量超過100噸的安運橋勝利建成通車。這座大橋的建成,成為安平連接廊坊、北京、天津、唐山到香河等北三縣的高等級橋梁,也是新建成的雙安路上的唯一一座大橋。這座大橋的建成,不僅減輕了原王家擺大橋的交通壓力,也擴大了運河兩岸人員的交往,形成一河兩橋並駕齊驅之勢。

2014年,京杭大運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安平鎮也同時進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時代。近年來,當地政府加大了對大運河的保護力度,對運河沿線進行了清理整頓。首先停止了河道抽水挖沙等非法開採情況,杜絕了盜採盜挖現象;其次劃定了大運河的保護範圍,拆除了違章建築,達到了水清岸綠的目的。在此基礎上,通過統一規劃和論證,在安運橋以西建立了大運河文化休閒公園,這坐佔地十多公頃的休閒公園不僅讓大運河水更加清澈,而且兩岸綠樹成蔭、花草爭奇鬥豔,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休閒娛樂、健身場所。據悉,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的融合發展,不久的將來,京杭大運河的京津之間通過治理,在2020年左右將恢復通航,古老的大運河將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

解放以後,安平鎮的公路建設也取得了很大進展。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京津公路安平段率先拓寬了路面,由原來只有上下兩車道的水泥預製板路面,升級改造為雙向四車道瀝青路面。隨後又對香安公路進行了改造,將原來的沙石路改為瀝青路面,同時對王家擺大橋、龍鳳減河大橋,分別進行了重修加固。如今,安平鎮二十九個行政村,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昔日泥濘的土路,已經成為歷史。

交通條件的改善,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出行提供了極大方便。過去人們出行主要靠馬車、牛車或步行,解放初期增加了自行車,而運輸還是依靠大車。進入上世紀60年代以後,逐漸出現了手扶拖拉機、大小四輪拖拉機、柴油三馬車等,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汽車、摩託車大量湧入普通農家,進入二十一世紀,全鎮汽車保有量達3000輛以上,基本取代了原有的交通運輸工具。

安平鎮交通建設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經濟建設更上一層樓,逐步縮小了城鄉差距。尤其是1996年,北京938路公交車開通至安平第一城,開始又進一步拉近了安平鎮與北京的距離,這裡的百姓首先享受到京津冀一小時交通圈帶來的便利。同時,全鎮以第一城為中心的環城路初具規模,成為連接安平鎮所屬29個村級公路的紐帶。近年來,隨著交通條件的進一步提高,縣內公交汽車也開到了百姓家門口,不僅促進了城鄉交流,也為推動經濟建設起到了保駕護航作用。兩河兩路從古至今,成為安平水陸交通發達的真是寫照。

鄒老師近照

文字鄒香 攝影周景峰

選擇一個公眾號,就是選擇一種文化以及價值觀。

說香河 聚焦香河文化產業,培植城市企業文化,關注深具探索精神的藝術家。

請將本公號推薦給你最賞識的人

相關焦點

  • 【大運河畔話安平】獨具特色的草沙河村
    在香河地圖上很難找到的一個小村,曾經是京杭大運河的一個渡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前,還存在一座尼姑庵,一個蘆葦塘,這在運河以西,乃至京津冀三地接壤處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就是安平鎮的草沙河村,現在的運河新村。 歷史上,草沙河是個名副其實的移民村,全村300多口人,聚集著鄒、劉、曹、王、成、羅、周、馬、李、鄭、高等十多個姓氏的村民。
  • 安平大運河旅遊碼頭地點曝光,初具規模!
    ,偶然看到大運河邊上新建起了一個碼頭。此外,有網友爆料,安平已經有一處旅遊碼頭修建完畢,並提供了一個照片,一起來看下吧。從圖片中可以看到該碼頭呈E字形狀,能停靠3個遊船。不過,碼頭的具體位置小編尚不清楚,有知道的網友可以留言反饋。
  • 【大運河畔話安平】高蘭田與蹦蹦戲
    而流傳於京津冀大運河一帶的「蹦蹦戲」,也名列其中。看到這個消息不禁讓人聯想到這個有著一百多年歷史,曾經讓京東大運河沿線的老百姓引以自豪的鄉土劇種。竟在今天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不免令人遺憾。 提起蹦蹦戲,也就是現在的西路評劇,就不能不提高蘭田,他是蹦蹦戲早期的著名的民間藝人。他和蹦蹦戲另一位創始人王殿佐同為香河人。
  • 走進華為安平
    整體的展廳布局按照參觀順序依次是:頂層設計、指揮中心、視頻雲、警務雲大數據、移動警務、智慧交通、雲上司法、雲上法院,這些大部分都是合作夥伴的解決方案,其次還包括華為雲、可視化運維、雲數據中心、平臺、攝像機、智能前端旗艦產品、開放實驗室,這些大多數是華為的產品。到這裡,讀者初步明白了華為安平到底要做什麼了吧。
  • 安平便民網 — 安平博陵網
    安平便民網已改名安平博陵網網址:https://www.cnboling.cn  在安平博陵網上可以免費發布安平招聘求職信息、安平房屋租售信息、安平二手車買賣信息、安平二手絲網設備信息  安平博陵網的良好發展,離不開眾多支持安平縣的熱心網友和各行各業的合作夥伴的支持,這都是博陵網發展狀大的源泉和原動力,感謝有您!  憑藉海量的信息資源,依託網絡和手機相結合的服務平臺,讓您足不出戶,便能滿足日常的生活需求。  與此同時,垃圾信息、重複信息、低俗信息可能會充斥其間。
  • 安平古堡
    安平古堡    與赤嵌樓齊名,位於臺南市安平區國勝路。是荷蘭人在17世紀中葉所建,定名為「熱蘭遮城」,當地人稱「紅毛城」或「番仔城」,為臺灣最早的一座古城,目前是國家一級古蹟。    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鄭成功逼荷蘭人投降,接收了該城,改名為「安平」,並將指揮部從赤嵌樓移至此城。1662年7月,鄭成功病逝於城內。清同治年間古城被英艦大炮所摧,經整修後,雖不復舊觀,但仍保持古樸典雅的風韻。古堡中,有一片紅磚砌成的殘壁城壘,就是300多年前古城僅存的遺蹟。城壘上古榕枝幹盤曲,顯得格外蒼勁古老。堡前空地上豎立著一座石碑,上書「安平古堡」4個大字。
  • 安平進京又添新方式!
    太快了,簡直是神速,上星期才報導的安平運河文化公園碼頭建成,今天遊船就已經開始試通航了!
  • 第十七屆中國·安平國際絲網博覽會在河北安平開幕
    第十七屆中國·安平國際絲網博覽會央廣網安平9月6日消息(記者明慧、王志達 河北臺記者王美中)9月6日上午,第十七屆中國.安平國際絲網博覽會在衡水市安平縣會展中心開幕。此外,安平絲網產業特色文化具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產業文化的打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明顯,正迅速成為經濟增長的新驅動,傳承歷史文化,打造新興產業,力促「協同創新、綠色崛起」。為此,展會特別設立了「絲網產業文化展示區」,展示安平絲網500多年的歷史人物和改革開放以來名人名企以及百年編織網的文化傳承。
  • 2019中國安平國際馬聯(FEI)耐力達標賽開賽
    2019中國安平國際馬聯(FEI)耐力達標賽3月17日上午8點30分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滹沱河畔隆重舉行
  • 尋訪安平古堡
    ;4月29日,遊客在安平古堡內合影。位於臺灣臺南市的安平古堡,舊稱「熱蘭遮城」,最早建於1624年,是臺灣地區最古老的城堡。;4月29日,兩名小遊客在安平古堡內與古炮合影。;4月29日,遊客在安平古堡內遊覽。
  • 安平的漢王公園
    我的家鄉安平是中國"絲網之鄉",漢王公園在安平縣城的東南部,是我縣環境優美,風景秀麗,是人們休閒,健身玩耍娛樂的休閒廣場。在公園的東南部有一座古墓,是東漢安平孝王劉得和他的兒的安平王劉續的墓地,所以稱為了漢王公園。
  • 《花與劍》安平公主有哪些奇遇 安平公主奇遇一覽
    導 讀 在花與劍手遊中安平公主奇遇有哪些呢?在花與劍手遊中安平公主的奇遇任務可以說是比較多的了!
  • #安平古堡#_中國臺灣網
    安平古堡位於臺南市安平區,始建於1624年,距今已有將近400年歷史。   安平古堡是當年荷蘭人入侵臺灣時所建,古稱「熱蘭遮城」。不過和後來所建的普蘭民遮城一樣,安平古堡也沒能免於被破壞的命運。
  • 安平運河公園碼頭完工建成,即將投入使用!
    太快了,簡直是神速,上星期才報導的安平運河文化公園開始籌建碼頭,今天就已經建成了!
  • 牛掰,安平運河公園碼頭建成了!設有售票處、遊客服務中心...
    太快了,簡直是神速,上星期才報導的安平運河文化公園開始籌建碼頭,今天就已經建成了!
  • 安平劍獅
    2013年10月 去臺南安平古城,恰是菲特颱風掠過臺灣北部的當天。只見烏雲滿天, 狂風大作,悠悠歷史古鎮更顯無盡魅力。 此地除了聞名遐邇的古蹟「安平古堡」,遍街小巷的洋行古宅,老街飄香的傳統風味,引人入勝的便是散布在這11平方公裡老城的「劍獅」藝術文化。我旅遊的方法與大眾不同。喜歡去人少的地方慢慢品味。
  • 臺南安平古蹟之旅
    →安平小炮臺→乾隆海堤→東興洋行→德記洋行→(晚餐)。  B(午餐)→蚵灰窯文化館→原德國領事公館→安平老街找劍獅→平生路→運河博物館→安平港濱歷史公園→億載金城→(晚餐)。   ◎一日遊  億載金城→安平港濱歷史公園→運河博物館→平生路→蚵灰窯文化館→原德國領事公館→安平老街找劍獅→延平街→午餐→安平古堡→開臺天后宮→安平小炮臺→乾隆海堤→東興洋行→德記洋行。
  • 景點推薦:安平古堡(圖)
    地址:臺南市國勝路82號  電話:(06)226-7348  開放時間:0800~1700  休息時間:清明、端午、中秋及春節前三天  安平古堡位於臺南市安平區國勝路、古堡街之間,乃荷蘭人據臺時期,為拓展遠東貿易所闢建,故又名"紅毛城"或"番仔城",為臺灣最早的一座城堡。
  • 臺南安平-中新網
    臺南安平 2015-01-09 16:26:34來源  因此,在臺南安平,很多大路我們沒有走,脫離了假日的新馬路,沒想到安平的假日一樣擠,老闆還沒走到熱鬧的地段,就拉著我們抄小巷,他看到人多就牙痛,沒事就往海邊跑。而安平的海邊沒什麼好招待遊客的,元旦那天,安平擠滿旅人,海邊卻只落得零星幾個釣客。沒幾米遠,大概水深可歿人的地方,就是「黑水」,是各種非原住民登陸開始改寫臺灣歷史的地方。
  • 臺南安平老街美食:安平蝦餅、阿財牛肉湯,好吃好玩都在這
    安平老街是滿重要的臺南觀光區,以此為中心,這裡有相當多臺南景點、臺南美食聚集,大家除了欣賞如安平古堡、安平樹屋等歷史韻味的地點,尋找一些好吃、好買的玩意兒也是一定要的。這篇來把挺喜歡的幾間安平美食做成懶人包給大家,必買必吃的有依蕾特布丁、安平蝦餅、安平伴手禮、在地美食、飲,看完感覺不賴的話,記得收進我的最愛裡唷~出發吃安平吧。區域:就大概是安平路、安北路、平生路所圍起來的地方。區內景點:安平老街、安平古堡、安平樹屋、石灰窯、安平遊憩碼頭、夕遊出張所、東興洋行、臺鹽宿舍,很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