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相近,人文相親,經濟實力伯仲之間......提到蘇南,蘇州、無錫、常州一直「組團出道」,C位之爭也讓大家津津樂道。特別是在房地產領域,「窪地」常州有望逆襲成為「村裡的希望」?
常州樓市「最賺錢」?
「2020年以來,常州、無錫房價基本呈現上升趨勢,而蘇州房價則穩中有降。」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陳霄接受《國際金融報》採訪時表示。
一位蘇州市場人士稱,在年底業績指標的壓力下,當地部分新盤首開上市便給予3%至5%的優惠。「目前,除了園區、獅山等核心地段的新房,單價2萬元左右的房子在市場上可以隨意挑。」該人士表示。
克爾瑞數據也顯示,從今年年中開始,蘇州新房就開啟降價模式,八成左右的樓盤守不住備案價。
從安居客線上的二手房掛牌價格來看,12月份,蘇州二手房均價21638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21%;無錫二手房均價14020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79%;常州二手房均價14918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47%。
樓市評論員馬廣遠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從成交量看,常州今年量價齊升,行情最好——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23%,價格同步增長18%。
「不過,目前來看,蘇州房價還是蘇錫常中最高,主城區均價在2.8萬元/平方米左右,無錫在2萬元/平方米左右,常州是1.85萬元/平方米左右。」馬廣遠指出。
「從均價看,常州目前相對還是『窪地』。這一定程度上與供求關係和之前的地價息息相關。」馬廣遠進一步表示,儘管常州今年土拍的樓面價已經超過1萬元/平方米,但距離蘇州的1.5萬至1.6萬元和無錫的1.2萬至1.3萬元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但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在開發商眼中,蘇州更有吸引力,其次是無錫,常州排第三;而從房企近幾年在這三大城市的收益看,常州最高,其次是無錫,蘇州銷售反而最差。」馬廣遠如是說。
取長補短「組團出擊」
其實,蘇錫常的樓市表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當地經濟、產業、人口等各項條件的集中體現。
近年來,蘇州依託緊鄰上海的區位和政策優勢,GDP在江蘇多年穩居第一。今年前三季度,蘇州GDP達14208億元;而無錫和常州同期GDP分別為8697.49億元和5356億元,與蘇州存在一定差距。不過,從增速看,蘇錫常前三季度GDP同比分別增長2.4%、2.5%和3.2%,常州明顯領先。
更重要的是,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深入推進,蘇錫常跨區域合作愈發緊密。例如,今年4月21日,蘇錫常共同籤署了《蘇錫常一體化發展合作備忘錄》,建立蘇錫常一體化發展工作機制。「組團出擊」帶來了更強勁的增長動力。
「蘇錫常是滬寧線上連接南京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的重要城市節點,在交通一體化的優勢下,三城在產業互補、生態一體化、協同創新發展上有很多互補空間。」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院長張波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此前,蘇錫常雖然是城市群,但三城之間的連通性較弱,蘇州利用和上海的地緣優勢,產業經濟得到大力發展,同時人口的吸聚能力全國前列。相比之下,無錫、常州的人口吸引力較弱。但是,無錫有良好的太湖資源,結合生態資源的旅遊業有著明顯優勢;常州在軌道交通、汽車整車、航空等製造上有一定產業優勢。」張波進一步表示,「因此,人才流動便捷化是三地加速整合的重要層面。隨著三地推進產業一體化建設,更多人的工作圈、生活圈會擴大,人才流動更頻繁,需要在購房、落戶等多個層面打通諸多關節。」
陳霄也持相同觀點。「蘇州、無錫、常州的地理位置和產業結構基本類似,相對而言,常州面積小、人口少、經濟發展水平遜於蘇州和無錫,但常州民營企業較為發達,三城市之間可深度合作。」陳霄說,「蘇錫常要實現加速融合,發揮各自優勢條件,加強交通的互聯互通,產業協同合作,實現經濟互補。」
張波進一步指出,蘇錫常應通過產業協同加速經濟層面的融合,「蘇州、無錫是製造業強市,常州是全國產業集群重要區域,在傳統製造業基礎上,創新產業可挖掘更多機會,實現多點開花,聚力提效」。
「同時,蘇錫常可推進生態建設一體化,蘇州吳江位於長三角綠色生態一體化示範區,生態建設經驗可在蘇錫常都市圈推廣,在生態優化的基礎上,實現環境共治和文化旅遊資源共通共享。」張波說。
記者:潘潔
編輯:潘晟
排版:潘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