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打造「微警署」 破解社區警務改革難題

2020-12-17 中安在線網站

  社區民警是基層社區的平安守護者,如何讓「有事找社區民警」落到實處?馬鞍山市雨山公安分局積極探索出「1+4」勤務模式,實施社區警務專職化,破解社區警務改革難題——

  一肩挑多擔,如何分身?

  ——社區民警專職化破解難題

  記者近日在馬鞍山雨山區雨田社區看到,作為該區建成的首個社區「微警署」,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調解室、值班室、信息採集室等功能分區明確,警務設備配備齊全,尤其是警務人員休息室,床鋪潔淨,被褥疊放整齊。

  「社區民警必須沉到社區! 」馬鞍山市雨山公安分局局長呂兵介紹,以往社區民警不是專職化,很多時候要承擔派出所值班和辦案雙重職能,常常兩邊跑,分身乏術。 「社區民警不在社區」成為基層警務最大難題。去年10月底,「微警署」在雨山區各個基層社區推行,每個社區長期駐守一名專職民警和四名輔警,實行「1+4」勤務模式。

  「與過去社區民警的最大區別就是民警專職化,不用兩頭跑,全部精力用在進百家門、看百家人、知百家情,開展社區聯合巡防等工作上。 」雨田社區「微警署」民警徐執兵說,「現在我們5個人輪班,24小時有人在,被褥都拿來了,晚上就睡在這兒,專職負責社區警務。 」

  「現在大家有事都願意到警務室,不用出社區就能找到警察。」貴都社區居民尹開琴向記者介紹,隨著見警率的提高,社區居民遇到鄰裡糾紛等民事問題到派出所的少了,在「微警署」調解的多了。「微警署」設立後,警員們每天與社區群眾、網格員以及志願者等一起聯合巡防,社區還與「微警署」共同開通了微信公眾平臺,每天發布社區警務信息。 「天天能和警察在一起,關係緊密了,大家都很有安全感。 」尹開琴說。

  一名民警加4名輔警全天候守護社區平安,「微警署」猶如社區小小「派出所」。據介紹,為做實社區警務,保證「微警署」民警專職化,去年雨山區財政投入500多萬元,招錄了80名輔警,並組織了社區警務專職化培訓。目前,該區27名民警加108名輔警已進駐全部27個社區。

  零距離服務受限,如何突破?

  ——公安網延伸到家門口

  「『微警署』的警員服務態度真好,不出社區事情就辦好了! 」不久前,戶籍在外地但居住在雨田社區的楊秀芳來到社區「微警署」,為剛出生3個多月的女兒辦理居住證,沒想到短短幾天,社區民警就把居住證送到她家。 「以前,流動人口辦理居住證等證件都要去派出所,現在在社區就能辦理,並且送證上門。 」從事社區工作多年的雨田社區黨總支書記吳翠霞說。

  「近距離維護治安,零距離服務群眾,是社區警務改革題中應有之義! 」呂兵介紹,過去由於技術原因,公安網系統只能到派出所,服務延伸受限,而現在他們克服了技術和資金難題,將公安網延伸到了社區。 「微警署」在雨山區27個社區全部設立後,不僅各類辦公用品和便民服務設施配發到位,全體社區民警配發了移動警務通,公安網專線也全部接通。 「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理各類證件、戶口等事項,也省了我們很多麻煩。 」吳翠霞介紹說,民警、輔警還提供全程、上門服務,一個電話就能找到他們,能在社區辦理的當即辦理,需要去所裡或者分局的由民警全程代勞,辦好後送到居民家裡。

  公安網延伸到社區,服務窗口前移,提高了「微警署」服務百姓的工作效率。採訪中記者看到,「溫馨照相室」「信息採集室」等服務窗口已成為各社區「微警署」的標配。此外,各個社區「微警署」還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公布了社區民警聯繫電話。

  據統計,雨山公安分局自開展社區警務改革以來,各社區「1+4微警署」已辦理居住證3100餘個,完成採錄沿街商鋪4404間,入戶採集9777家20006人,更新實有人口信息68200餘條。

  社區治安「頑疾」,如何治癒?

  ——常態化執勤還社區清靜

  不久前,雨山公安分局收到一封來自明渠社區的感謝信,寫信人感謝在「微警署」的幫助下,社區長期存在的「站街女」賣淫猖獗問題得到根除。

  「站街女問題是社區『久治不愈』的『頑疾』,對未成年人教育和社會風氣都不好,但僅靠社區自身很難徹底解決。 」明渠社區黨總支書記秦承芳介紹,明渠社區地處城鄉結合部的老舊小區,外來人口較多,人口居住分散,「站街女」集中租住在這一區域,嚴重影響社會治安和居民正常生活。

  「除了治安防範、調解糾紛、便民辦事等職能外,應居民們的訴求,解決各個社區存在的個性化難題也是『微警署』的一項重要任務,比如明渠社區的『站街女』問題。」民警裴字勇是明渠社區「微警署」的「署長」。據他介紹,去年開始,「微警署」的警員們與社區工作人員一道對小區重點租住戶進行全面清查,對可能涉嫌違法的人員進行盤查,同時夜間不間斷開展巡邏,有效消除了「站街女」之類現象。

  「『微警署』入駐後,常態化巡查整治,不留死角,站街女『無處住、無地站,無人拉』,社區清靜多了! 」秦承芳說,得知「微警署」要進駐社區,居民們非常高興,社區特地擠出幾間房屋供警員們辦公休息用。如今在明渠社區,以往夜間遊弋在道路附近的「站街女」全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警察的身影和電動車喇叭發出的「警方提示」,大大提高了周邊居民的安全感。「我們收到許多群眾和轄區企事業單位送來的感謝信和錦旗。」裴字勇說。

  據介紹,「微警署」從去年10月推行以來,雨山公安分局警情總數同比下降5.4%,刑事發案總數下降11.7%,可防性案件下降8.3%,「盜搶騙」侵財類案件下降2%,直接參與糾紛調解349起,化解成功率100%,陶莊等城中村治安亂點地區刑事發案同比下降54.4%,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0.9%。

相關焦點

  • 234個社區警務室設在群眾家門口,海安打造社區融合警務新模式
    把234個社區警務室設在群眾家門口,把社區警務和社區資源糅合起來,把1172個社區網格與所有警務區100%對接……目前,一個由社區民警、網格長、專兼職網格員構成的「1+1+N」的社區治安服務管理網絡已將海安城鄉「全覆蓋」。
  • 寶華鎮「書記項目」破解社區管理難題
    今年年初,句容市寶華鎮以「書記點題、集體討論」的形式確定「新社區黨員家園工程」,通過社區黨建創新引領社區服務治理。截至10月底,累計解決居民訴求216件,便民服務中心辦結群眾訴求150多件。  據了解,寶華鎮新城社區成立於今年7月,新城社區黨支部組建於去年10月,作為寧鎮揚一體化發展前沿陣地,寶華新城人口迅速集聚,逐漸入駐了恆大雅苑、京東紫晶等50多個住宅小區,2萬多社區居民入住,預估流動黨員數達2700餘人。外來人口的融入,流動黨員的增加,給社區的管理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
  • 「一街兩制」下的社區警務室
    4月9日,社區警務室內,張錦如(左三)正在對一起因中英街社區重新規劃衛生服務中心所產生的矛盾糾紛進行調解。4月10日,社區民警與社區網格管理員對轄區出租屋進行檢查,核對租住人員信息。4月10日,張錦如(右)在中英街巡邏時偶遇香港沙頭角警署的一位警長,兩人相互交流著近期的警情信息。
  • 破解網約房治理難題,智慧警務顯奇效
    「我們依靠警務科技管理『盲區』,打造智慧警務治理『死角』,構建全新的網約房安全監管體系,網約房治理難題得以破解。」王曉龍說。「這是公安機關發揮社會治理職能、有效解決流動人口治安管理難題、維護社會穩定確保一方平安的有力抓手。」王曉龍說。
  • 創楓 青龍警署在行動①|全面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 青龍警署成績亮眼
    青龍警署位於成都東北面的城鄉結合部,幅員面積8.8平方公裡,下轄8個社區(其中涉農社區4個),實有人口約21萬人,其中流動人口佔三分之二。轄區內有昭覺寺汽車站、小朋友喜愛的動物園、聞名中外的「川西第一禪林」昭覺寺等重要場所。
  • 濱海新區公安局:「一室三隊」警務機制打造派出所新警務模式
    按照天津市公安局關於派出所警務機制改革部署,濱海新區公安局在改革專班有力指導下,以強化服務基層為導向,以落實室隊專職專司為要領,以實施主動警務運行機制為牽引,全力推進派出所戰鬥力生成模式轉型升級。選定全國、全市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板廠路、新村等10個動作快、落地實、效果好的派出所,作為示範單位,通過現場觀摩、座談研討、經驗交流等方式,帶動全局派出所警務機制改革向縱深推進。
  • 上海:警署-派出所變遷記
    1993年至2003年,上海市公安機關曾進行過以警署取代派出所的改革嘗試。  時任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長兼浦東新區公安局局長王午鼎說,成立警署主要體現公安機關的終端組織———派出所如何適應新形勢需要而實行的體制改革。
  • 餘杭區開展「紅雁領航」活動 破解社區治理難題
    5月27日舉辦的餘杭區2020年第一期「紅雁領航」活動,聚焦社區治理存在問題,探索黨建引領下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協同治理機制,推動小區和物業黨建創新突破,全面提升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水平。喬司街道良熟新苑社區構建「133+N」自主治理模式,強化支部統領,推動社區良性自治;臨平街道星火、廟東等社區積極打造「紅管家、紅鑰匙、紅袖章」治理機制,推動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全覆蓋;南苑街道龍興、新梅等社區全面推行「鄰裡匯」工作機制,構築「紅色生態圈」;東湖街道星光社區通過「黨建+服務」「紅色物業」等方式,有力提升居民滿意度;星橋街道星都社區建立多方聯動議事機制
  • 夠力金融:創新模式助力小微破解融資難題
    研討會上,柳州市總商會副會長、夠力金融平臺董事長陽立雲以運用「區塊鏈技術+網際網路金融」創建互助模式為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的創新項目實踐分享,獲得與會專家學者的讚揚和肯定。據介紹,夠力金融平臺運用網際網路金融的創新模式,有效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助力本土實體經濟的發展,引起了越來越多業界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
  • 宜豐縣公安局潭山派出所傾力打造智慧警務服務群眾
    今年以來,宜豐縣公安局潭山派出所針對轄區商業網點集中、治安情況複雜、案件易發的實際,建立多部門聯動、群防群治的警務工作運行模式,傾力打造智慧警務,精準服務群眾。轄區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警情同比分別下降11.3%、22.8%、7.9%。
  • 青島黃島:微警務鑄就大平安
    今年以來,山東省青島市公安局黃島分局秉承「小事不小看,小案不小辦」的工作理念,靠前一步、主動作為,以微警務為切入口,做強做實公安基層基礎工作,有力維護轄區社會治安持續穩定。  黃島分局積極落實「1+2+N」社區警務工作模式,實現社區警務與網格化管理一體化運作,建立健全街面巡查快速反應機制,提高了見警率、管事率。截至目前,全局共破獲侵財類小案150餘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20名,返還群眾涉案財物價值80萬餘元,刑事發案同比下降31%。
  • 多家媒體關注報導江蘇海安打造社區融合警務新模式
    9月3日江蘇法制報頭版共建共治共享海安打造社區融合警務新模式 □本報記者李海明通訊員周晉安曹鈺華把234個社區警務室設在群眾家門口,把社區警務和社區資源糅合起來,把1172個社區網格與所有警務區100%對接……目前,一個由社區民警、網格長
  • 浙江餘杭:星橋街道的 「未來社區」警務新模型下住更舒心
    可是怎麼在最少的人力成本下,打造最安全最智能的舒心社區,真正做實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工作呢?杭州市餘杭區公安分局星橋派出所,向科技要警力,探索技防新舉措,並創新推出出租房「旅館式+星級式」管理模式,探索未來社區警務新模型,全力夯實社會治安基層基礎。
  • 嵐山:「社區智慧警務+」助推打造最強便民服務平臺
    社區警務是公安機關便民服務的務實之舉,舞臺雖小,卻是聯繫群眾的最前沿窗口。近年來,日照市公安局嵐山分局突出智慧公安建設,打造「智能社區-智力平臺-智慧管理」,社區警務迸發出大智慧,「社區智慧警務+」如涓涓細流,逐漸融入百姓心田。
  • 布吉警署不隨街道更改撤銷
    有關人士指出,目前公安體制改革還處於「進行時」,布吉警署通過6年時間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新的警務體制,有必要繼續嘗試下去,並且保持主要功能不變。  成立六年成績斐然  據介紹,6年前的布吉鎮是深圳有名的治安亂點,治安形勢嚴峻。1999年,市公安局在布吉開展了為期5個月的社會治安綜合整治專項行動,取得了明顯成效。
  • 評價改革須破解三個難題
    讓評價回歸育人手段的核心功能,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就現實教育教學評價而言,我們需要走的路還比較長。簡單來講,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評價導向從單一走向綜合。
  • 5輛電動巴士加入微循環線路 破解「最後一公裡」難題
    &nbsp&nbsp&nbsp&nbsp作為針對國內市場開發的多用途公交巴士,這批比亞迪K6激活了深圳社區微循環交通,不僅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適、安全的出行條件,破解城市「最後一公裡」出行難題。
  • 騰訊雲助力深圳公安打造一站式數字民生警務平臺
    來自深圳市公安局的嘉賓楊康才向與會嘉賓詳細介紹了騰訊雲攜手深圳公安,打造的一站式數字民生警務平臺項目,該項目日前被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評選為2017年度中國「網際網路+」政務優秀案例。在「網際網路+」帶來的改革浪潮中,騰訊雲推出的包括雲計算、微信、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多項騰訊技術能力在內的網際網路民生警務解決方案,已經在深圳、寧波等多地落地,幫助各地民生警務部門打破信息孤島,促進各業務之間的協作和資源共享,提高民生警務的智能化水平,實現了「便民」和「利警」的雙贏。深圳公安民生警務平臺,就是騰訊雲網際網路民生警務解決方案應用的典型案例之一。
  • ...一二三四五」工作法破解難題 成功打造民宿管理「官湖樣板」
    2017年底,在市公安局和大鵬新區管委會相關部門的支持指導下,土洋派出所以官湖社區為試點,密切與官湖社區工作站聯繫合作,共同探索,創建了密集民宿綜合治理「一二三四五」工作法,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檢驗,取得良好成效,打造了大鵬密集民宿綜合治理的「官湖樣板」。
  • 社區警務|三聯警務室化解民生矛盾,打造和諧社區
    「社區裡一些看似平常的鄰裡、家庭矛盾往往是一些案件的導火索,鄰裡和氣、相互理解是化解矛盾的關鍵,希望大家能互相體諒,為建設和諧社區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面對瑣碎的社區糾紛,東莞市公安局鳳崗分局鳳崗派出所三聯警務室社區民警黃益基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