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孤獨

2020-12-11 滄月1986

諸位道友,大家好,今天我們接著學習,道德經第二十章,不好意思,這幾天沒有更新,前一講,老子講了如何治理國家,而這一講,他著重講了道之用,以及殺身成仁般的,啟發世人去實踐道,為什麼,不就是告訴我們,為人處世,修養自己,各位,不是讓我們看一看就完了,為人處世,就這四個字,乃老子一書,貫徹始終的終止,道德經,說一千道一萬,無非是讓我們明事理,知進退,懂大義,方可立於天地之間。

獨釣

接下來先來看一下原文,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這一章比較長,我把此章分為三個部分,以便理解,從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為第一部分,什麼意思呢!歡喜順從的應答和倔強的應答,有什麼不同?善與惡之間相差多少?兩個疑問,沒有給答案,但是答案大家已經有了吧!一念萬年,萬年一念,人心惟危,轉瞬之間,可那是普通人永遠達不到的高峰,一個美好的,一個醜惡的,也在一念之間,但是天壤之別。大家都所畏懼的,自己也不可不畏懼,這就是眾怒難犯。不可油鹽不進,驕狂不羈。

心如蓮花

接下來老子,又直言不諱的說,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什麼意思?著名學著任繼愈在《老子新譯》中說,「老子對當時許多現象看不慣,把眾人看得卑鄙庸俗,把自己看得比誰都高明。而在表面上卻故意說了些貶低自己的話,說自己低能、糊塗、沒有本領,其實是從反面抬高自己,貶低社會上的一般人。他在自我吹噓、自我欣賞。鄙人雖然人卑位微,但也不敢苟同,我認為這正是老子的獨到之處。廣大呀!從古老的而來,大家樂意不覺來來往往,如同享受祭司的美味,如同春天登上高臺,去欣賞美景。

花朵

老子說,我獨自淡泊,沒有什麼預兆,就像剛剛生下來的小孩,還沒有長大,雖然看上去疲倦,但是心無所住,大家都有富餘,而我好像啥也沒有!我的心無為愚笨,但是又混沌不分,普通人事事通明,我獨自昏昏沉沉。中間這一部分,老子是在標榜自己與眾不同,但是實無抬高自己,這就是屈原說的,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睡我獨醒。這就是站的高的人,看到下面的人,而不得已說之。

淡泊

他又接著說,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普通人認真洞察一切,而我純樸又無所作為,又廣闊如海,又如同迅風一樣不停的吹過,老百姓皆有本領,有作為,我就和他們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因為我實踐的是真正的道。滄月

相關焦點

  • 屈原:眾人皆我醉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
    「眾人皆我醉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此品格就是前無古人人,後無來者。歷數各個朝代,有多少能人志士,有多少人能做到,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很多時候,我們哪一個不是見風使舵,趨利避害。很多時候,我們的思想不是淹沒在無形的牢籠裡?作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內心是極度的痛苦,很多的思想被掩殺想法不,很多想法不能實現,沒有人能理解,所以他只能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內心的塊壘。
  • 國學經典——《菜根譚》第一講,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真正有氣節的人,堅守道德,願意貧窮,雖然貧窮,孤獨一段時間,但最終會受到後代的讚揚。屈原追求復興楚國的理想被墮落的封建貴族們排斥,遭到陷害得罪了楚懷王,於是受到流放的處罰。他被流放後站在岸邊感嘆:「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古代的聖人重視名譽珍視氣節,寧願堅持道德準則,忍受孤獨的時刻,而不是因為依賴權力而遭受永世的荒涼。觀世事無常,看社會的變化,又有多少人能理解真相?伯夷、叔齊是觚竹國國王的兩個兒子。他們的父親想讓叔齊繼承王位,而叔齊卻禮讓伯夷。
  • 傅抱石名畫: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 舉世皆濁我獨清——屈原
    ▲屈子投江圖結語:汨羅江畔,望江水滔滔,是你發出了「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千古一詞,屈原,你獨踏橋頭,內心苦悶之情壓抑於心。
  • 「舉世皆濁我獨清」的生肖:能經得起大風大浪,又能輕而易舉放下
    在這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活著的目標,也有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有的人為了早日過上精緻的日子每天起早貪黑的生活,有人追求輕鬆的生活而滿足於現狀,享受著平淡的小幸福,不論每個人的目標是什麼,但終歸要明白,人生在世只能活一次,好壞都是一生;今天我們要說的說的這幾個生肖的人生態度就是「舉世皆濁我獨清
  • 活得太「清醒」的2大星座: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水瓶座: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水瓶座的人熱愛自由並嚮往自由,他們不受任何事情的約束,自己的事情絕不會讓別人插手。水瓶座擁有獨立自主的優點,他們擁有自己的行事方法,不需要別人的指指點點更不需要別人來安排自己的一生。
  • 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孤獨是人生的常態
    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在《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裡》說:「孤獨是一座花園,但其中只有一棵樹……孤獨也是我向光明攀登的一道階梯。」一座花園裡,百花爭妍,奼紫嫣紅,好不熱鬧。但只有一棵大樹屹立其中,又是何其孤獨。阿多尼斯把自己的孤獨以詩歌為載體,碰撞出了關於光明與黑暗,生命與死亡的思考,對人類生存意義進行了高度的概括。在我看來,孤獨並不可怕。相反,它是人生的一種常態。我們生來就是孤獨的,當告別這個世界時也是孤獨一人。終其一生,你會發現,世界終究是你一個人的世界,與他人毫無關係。
  • 解讀「不近人情,舉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世俱夢境」的文化內涵
    一、不近人情的結果就是舉世皆畏途。不符合大眾主觀認知上的人之常情,是為不近人情。我們身處的是一個世俗社會,人與人之間比鄰相居,和睦相處,其樂融融。風俗習慣和人情來往相差無幾,社會生活中互幫互助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 渠江源:獨享貢茶孤獨之美
    我仿佛再一次懷抱虔誠,直擊那深山老林的「孤獨之美」。 渠江源,幾百萬年前海洋中的一個小分子,因古海崛起灰褐色赤裸山峰,海水被逼向浩宇,留下孤獨美麗的它藏身於奉嘎山,並以獨特、驚俗的姿態,在恢弘、蒼茫的背景下,蔥蘢滴翠地立於雪峰山脈中段,遠離一切喧囂浮躁而背靠紫鵲界、對視救崽嶺! 陶淵明《桃花源記》曰:「……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 從李白「敬亭山」到辛棄疾「料青山」,再厲害的人,也會孤獨
    孤獨是什麼?是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的空曠寂寥;是杜甫「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形影單只;是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無奈悵惘;還是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超凡脫俗……然而,大唐王朝裡,有這樣一個詩人,他為孤獨而生,因孤獨而死。獨坐敬亭山李白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 南宋詩人的這首「失眠詩」,只有28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孤獨是人生的一種常態,與生俱來,無法迴避。有些孤獨是與三千塵俗格格不入,就像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有些孤獨是天地之間,遺世獨立,就像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而有些孤獨,則是看透世事滄桑後,學會與自己好好相處,就像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 辛棄疾的孤獨,是家國萬裡,卻難覓的悲傷,是舉世皆濁的痛苦
    什麼收復失地,光復中原,不過都是一群膽小鬼在喊口號罷了,從皇帝到大臣皆是如此。皇帝是如此的懦弱,沒有絲毫的雄心壯志,所謂的重用自己,卻連大臣意見都不敢反駁,一生為官四十餘載,竟然也就給了辛棄疾一個從四品之職位。
  • 為何延續兩千多年,老子依然是最孤獨的人?
    一、看懂了老子的孤獨,再看道德經 在魯迅的《故事新編》裡,《道德經》是老子出關時敷衍關官所寫的講義,成書不過一天半,因為是講義,不免有些翻來覆去的車軲轆話。
  • 舉世皆濁唯他獨清
    于謙第二點原因是于謙是明代宗的寵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于謙處理政事非常清明,因此得罪了非常多的人,而這些人都希望看到于謙死,于謙可謂「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于謙吟唱著《
  • 端午紀念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 舉世皆濁我獨清 論未來科技還得看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