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活一輩子說短不短,說長不長。說長吧,晚上脫的鞋子不一定隔天穿的起,也就是睜眼、閉眼的事情,一了百了,不受活罪就好。說短吧,世事艱辛處,有悲苦也有愉悅;生兒育女時,含辛茹苦期盼望子成龍;養家餬口日,背井離鄉討生活;春種夏收季,風霜雪雨年月往復。活著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讀《青青陵上柏》,詩人說「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對於天地萬物來說,人真的就如匆匆的過客一般,即不會彼此招呼挽留,也不可能有情愫的產生。雖有「人物」一說,但人是人物是物,各安本分,絕不會「鬥酒相娛樂,聊厚不聊薄。」聊厚是友情,是人與人之間的緣分;聊薄是尖酸,是內心深處的嫉妒怨恨,亦是不近人情的癥結。
一、不近人情的結果就是舉世皆畏途。
不符合大眾主觀認知上的人之常情,是為不近人情。我們身處的是一個世俗社會,人與人之間比鄰相居,和睦相處,其樂融融。風俗習慣和人情來往相差無幾,社會生活中互幫互助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倘使某一個人言語刻薄,行為迥異,特別是道德認知上反其道而行之,明明是真善美,特立獨行非說是假惡醜,胡攪蠻纏且不近道理,法制社會對這種悖理違反常情的事情又奈何不得,眾人只有敬而遠之了。
不符合法制社會倫理道德的行為亦是不近人情。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人倫道德方面的約束和標準,儒釋道三教,教條各異,但對倫理道德的規矩和宗旨是一樣的,從高大上的「天地君親師」,到事無巨細的「送人玫瑰,手留餘香」都有顧及。
社會生活中的家庭倫理道德包含孝敬父母、夫妻恩愛、兄弟團結、鄰裡和睦、與人為善等等,農村村落有專門調節家庭矛盾和鄰裡關係的「和事佬」角色,一般都是由年高德望之人擔任。一旦「和事佬」擺手搖頭,拒絕居中調和,那麼其中一方必是「不近人情」之人。
主觀上的不近人情一般指一個人的性情怪異,言語行為與常人大相逕庭,截然不同。
客觀上的不近人情是以大部分人的思維邏輯來判斷的,從眾者被認定符合道德價值觀,逆行者被界定有悖於大眾認知的價值意象。
行為人內心活動跡象難為外人窺知,但其語言行為所表露的一切常常跟生活中的瑣事有關聯,比如嫉妒衍生出來的攀比、恨富,再加上爭強好勝的本性,怨恨和矛盾就使一個人漸漸地獨立於大眾生活圈之外了。
人生在世總要參與各種事務的,不近人情就意味著得罪了很多人。農村諺語說「得罪一個人,就打下一堵牆」。雖說男兒有志在四方,四方都是牆,那條路都走不通,這就是該問題提問的文化內涵:「舉世皆畏途,寸步難趨行。」
由此可見,不近人情是因,舉世皆畏途就是果。因果關係才是該問題「文化內涵」的核心。
二、不查物情一生如夢境
人有人的生活規律,宇宙萬物有自己的運行規律。人類從認識宇宙開始,觀察並思考萬物之間的關係,從中理解自然規律的奧妙,從而加以利用學到的自然規律知識,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
農耕文明的發展,依靠對物情的觀察指導農業生產。我國廣大的勞動人民依靠對物情的觀察,發明了二十四節氣曆法。二十四節氣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即使在現代文明的幾天,我國的農事活動依然依照二十四節氣有條不紊的展開。
通過對動物和植物的觀察產生的時令節氣是驚蟄、清明、小滿、芒種。驚蟄的典型物候特徵是這一天可以聽到第一聲蛙鳴,可以看到零星的幾朵桃花。
通過對溫度高低的對比和感受形成的節令有三暑兩寒。反映天氣變化的是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大小雪。表現出四季有明顯變化的,春夏秋冬各有兩個。
春種夏收,暑熱寒冷,實實在在的一年四季,不存在有什麼春秋大夢,這都是通過對物情的觀察來實現的,反之肯定是一塌糊塗的過日子。
科學的發展助力人類的視界越來越寬闊。隨著近代以來,科學發展的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自然謎底被揭開,只要一個人的文化水平不是文盲的級別,就不難理解和接受。自然災害不再是鬼神邪靈的惡作劇,而是自然規律運動中不可避免的無妄之災。
我國上古時代的神話傳說,嚮往終極樂園的神仙崇拜,奇人異士具有未卜先知的神通等等,都是我們寶貴的民族精神財富,它們在今天看來都是虛幻縹緲的,現實中不存在的產物,但它們具有美好的象徵意義,也是我們對古代文化學習研究的精神食糧。
對已知的自然規律現象仍然冠以神秘的色彩,要麼是別有用心,要麼是唯利是圖。對任何的物情觀察和判斷,除了具有一雙慧眼,我們尚需要勤於思考,不察物情的結果,真的就如提問中的結論是一樣的了,一時的夢境也就罷了,一生如夢境只有用悲哀來形容了。
結束語:《楚辭·漁父》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人家是誇讚一個人有一枝獨秀的人格魅力。倘若舉世皆清你獨濁,眾人皆醒你獨醉,那你必然不近人情已經入木三分了,利群獨居,孑然一身處世混生活,誰也不敢說自己不需要別人的幫襯。所以一個人到了處處碰壁,舉世畏艱的時候一定要從自身找原因。所謂「靜坐常思自己過,閒談莫論他很短」即是處世良言。
現今世事,崇尚自由。各種思想論調百花爭豔,自然人作為獨立的分子個體參與其中,難免不受耳渲目染的影響,這時候明辨是非,細察物情的來龍去脈就很重要了,除了堅持真善美的普世價值觀外,還應秉持公平、公正的社會公序良俗健康發展,且不可假裝處身事外,做出掩耳盜鈴的姿態,惹人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