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人都知道,「大悲咒」又稱千手千眼觀世音大悲心陀羅尼,也是觀世音菩薩內證功德之根本咒。
據說「大悲咒」是過去九十九億恆河沙數諸佛所說的神咒,那時觀世音菩薩為了憐憫深處苦海,未曾覺悟的眾生,而發的大悲心,才決定倒駕慈航,再次回到娑婆世界,發誓願救度一切眾生出離世間苦海,最終讓他們得到解脫,離苦得樂。
因此,按照大乘經典的說法,只要虔誠誦持「大悲咒」,就必定會有不可思議的感應。
為什麼如此說呢?
因為按照大乘經典關於「大悲咒」的記載,說在無量劫之前,觀世音菩薩聽到千光王靜住如來為他演說大悲神咒之法,並以金色手摩其頂。
觀世音菩薩在聽完「大悲咒」之後,頓然有悟,其成就甚至超過第八地菩薩之位以上,於是心生大歡喜,隨發大誓願心說:「我若能利益一切眾生,令我即時生千手千眼」。據說他發了這個願之後,大地忽然震動,天地失色,另有十方諸佛之光,照射彼身,瞬間生出千手千眼之莊嚴相,這就是千手觀音的來源。
但這個千手觀音,並不說他一下子就有了千隻手或千隻眼,而是強調觀世音菩薩具有度一切眾生的千種神通和千種智慧,無論人們在哪裡求救,觀世音菩薩都能感應得到,甚至可以救眾生於苦於難之中。
因此,在世人的眼中,觀世音菩薩就是能度無邊眾生的菩薩,所謂的千手千眼,說的就是他的手有提拔(拔苦)之力,他的眼有照明(看透眾生苦之根源)之用。
所以,念「大悲咒」,其接引願力其實就是來自於觀世音菩薩當年發的大誓願心,即「我若能利益一切眾生,令我即時生千手千眼」,也是菩薩們發的共同誓願,即度不完眾生,誓不成佛。
觀世音菩薩也正是憐惜眾生的一時迷悟,而發的大「悲」心,即「大悲咒」。
所謂的「大悲」的意思,其實就是「悲能拔苦」之意,也就是說,觀世音菩薩曾發過「大悲」的誓願,即一切眾生無論有什麼困苦或者艱難,只要能夠誠心懇切的念「大悲咒」,都能得到平安,逢兇化吉,脫離苦海。
據大乘經典的記載,觀世音菩薩曾對佛說:
「如果眾生誦持大悲咒,不能滿願,誓不成正覺,除非是不善或不至誠者」
因此,誦持或念「大悲咒」,不但能得到自在,而且所求皆能滿願。能離開諸多苦難,得到不可思議快樂,也可以把危險度過,而得到平安。
另外,學佛之人,若是能夠用心至誠的誦持或奉持「大悲咒」,那就會得到觀世音菩提願力的加佛,讓修行事半功倍,若是在修行當中,同時又有善知識指導,即如何誦持、受持、修持等,那麼,念「大悲咒」自然是功得無量。
所以,真心至誠的念「大悲咒」,並不像我們理所當然認為只需照著原文念的那樣簡單,而是要發大誓願才有用,也就是說,念「大悲咒」時,也和其它咒一樣,不僅需要做到心無雜念,一心不亂,不要發菩提心。否則,就是心不誠,願不夠,是無法得行觀世音菩薩的願力指引的。也就是說,觀世音菩薩的願力,只有真正的修行之人,即真心至誠的人方可感應得到。
換句話說,如果你居心不良,一邊心安理得的做著壞事,一邊又要菩薩救你出離苦海,那肯定是辦不到,不但是觀世音菩薩無法救你,就算是如來佛在世也無能為力。
因此,念「大悲咒」,最強調的是真心至誠,這也是念「大悲咒」最有效的方法。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讚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無量壽經》《金剛經》《楞嚴經》《心經》《大悲心陀羅尼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