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念「大悲咒」,其接引願力來自哪裡?

2021-01-08 問過藍天

學佛的人都知道,「大悲咒」又稱千手千眼觀世音大悲心陀羅尼,也是觀世音菩薩內證功德之根本咒。

據說「大悲咒」是過去九十九億恆河沙數諸佛所說的神咒,那時觀世音菩薩為了憐憫深處苦海,未曾覺悟的眾生,而發的大悲心,才決定倒駕慈航,再次回到娑婆世界,發誓願救度一切眾生出離世間苦海,最終讓他們得到解脫,離苦得樂。

佛像

因此,按照大乘經典的說法,只要虔誠誦持「大悲咒」,就必定會有不可思議的感應。

為什麼如此說呢?

因為按照大乘經典關於「大悲咒」的記載,說在無量劫之前,觀世音菩薩聽到千光王靜住如來為他演說大悲神咒之法,並以金色手摩其頂。

觀世音菩薩像

觀世音菩薩在聽完「大悲咒」之後,頓然有悟,其成就甚至超過第八地菩薩之位以上,於是心生大歡喜,隨發大誓願心說:「我若能利益一切眾生,令我即時生千手千眼」。據說他發了這個願之後,大地忽然震動,天地失色,另有十方諸佛之光,照射彼身,瞬間生出千手千眼之莊嚴相,這就是千手觀音的來源。

佛像

但這個千手觀音,並不說他一下子就有了千隻手或千隻眼,而是強調觀世音菩薩具有度一切眾生的千種神通和千種智慧,無論人們在哪裡求救,觀世音菩薩都能感應得到,甚至可以救眾生於苦於難之中。

因此,在世人的眼中,觀世音菩薩就是能度無邊眾生的菩薩,所謂的千手千眼,說的就是他的手有提拔(拔苦)之力,他的眼有照明(看透眾生苦之根源)之用。

所以,念「大悲咒」,其接引願力其實就是來自於觀世音菩薩當年發的大誓願心,即「我若能利益一切眾生,令我即時生千手千眼」,也是菩薩們發的共同誓願,即度不完眾生,誓不成佛。

觀世音菩薩也正是憐惜眾生的一時迷悟,而發的大「悲」心,即「大悲咒」。

所謂的「大悲」的意思,其實就是「悲能拔苦」之意,也就是說,觀世音菩薩曾發過「大悲」的誓願,即一切眾生無論有什麼困苦或者艱難,只要能夠誠心懇切的念「大悲咒」,都能得到平安,逢兇化吉,脫離苦海。

據大乘經典的記載,觀世音菩薩曾對佛說:

「如果眾生誦持大悲咒,不能滿願,誓不成正覺,除非是不善或不至誠者」

因此,誦持或念「大悲咒」,不但能得到自在,而且所求皆能滿願。能離開諸多苦難,得到不可思議快樂,也可以把危險度過,而得到平安。

另外,學佛之人,若是能夠用心至誠的誦持或奉持「大悲咒」,那就會得到觀世音菩提願力的加佛,讓修行事半功倍,若是在修行當中,同時又有善知識指導,即如何誦持、受持、修持等,那麼,念「大悲咒」自然是功得無量。

所以,真心至誠的念「大悲咒」,並不像我們理所當然認為只需照著原文念的那樣簡單,而是要發大誓願才有用,也就是說,念「大悲咒」時,也和其它咒一樣,不僅需要做到心無雜念,一心不亂,不要發菩提心。否則,就是心不誠,願不夠,是無法得行觀世音菩薩的願力指引的。也就是說,觀世音菩薩的願力,只有真正的修行之人,即真心至誠的人方可感應得到。

換句話說,如果你居心不良,一邊心安理得的做著壞事,一邊又要菩薩救你出離苦海,那肯定是辦不到,不但是觀世音菩薩無法救你,就算是如來佛在世也無能為力。

因此,念「大悲咒」,最強調的是真心至誠,這也是念「大悲咒」最有效的方法。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讚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無量壽經》《金剛經》《楞嚴經》《心經》《大悲心陀羅尼經》

相關焦點

  • 有求必應廣大靈感的「大悲咒」原來是這位佛告訴觀音菩薩的!
    《大悲咒》出自「伽梵達摩」所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全名為《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世度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其詳名為:「千手千眼觀世音善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神咒。」有一次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說:「如是神咒,有種種名:一名廣大圓滿,一名無礙大悲,一名救苦陀羅尼,一名延壽陀羅尼,一名滅惡趣陀羅尼,一名破惡業障陀羅尼,一名滿願陀羅尼,一名隨心自在陀羅尼,一名速超上地陀羅尼。」
  • 佛教音樂 | 大悲咒(佛光山版)
    佛教音樂:《大悲咒》佛光山版《大悲咒》在漢傳佛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自唐代翻譯《大悲心陀羅尼經》之後,《大悲咒》即廣為弘傳,並被納入漢地叢林功課。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載:《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為利樂一切眾生而宣說,其利益功德廣如大海而嘆莫能盡;無論是消障除難、得善遂願,還是究竟的覺證解脫,《大悲咒》都能因其不可思議的大方便威神之力廣為利樂。因而有不在少數的佛門四眾,寄於虔心持誦《大悲咒》以自利利他、護持佛法。
  • 大悲咒賞析:大悲咒發願文全文
    在念大悲咒原文前,大家要記得去念發願文,這樣可以提前告訴菩薩自己的願望。所以當大家想要祈願時,一定要記得念發願文。那大悲咒發願文的全文是什麼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龍天眾聖同慈護 百千三昧頓薰修受持身是光明幢 受持心是神通藏洗滌塵勞願濟海 超證菩提方便門我今稱誦誓皈依 所願從心悉圓滿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知一切法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智慧眼
  • 佛教:觀世音菩薩和「大悲咒」的淵源,你知道嗎?
    假如你聽過佛教音樂,我想唱誦版的《大悲咒》,必在其列。經過四眾弟子之口,唱誦出來的經文,具有一種特殊的感染力與震撼力。那麼,你知道《大悲咒》的來源,以及誦持此經咒的功德利益嗎?它與大悲觀音菩薩之間,又有何淵源呢?本文將把這些問題的答案,為你一一揭曉。
  • 六字大悲咒是佛教的,為什麼道教也有六字大明咒?
    「有音無義,有字無解」的佛教《大悲咒》,一部深刻影響中國人的咒語。根據相關研究,早在唐代,僧眾及信眾就對《大悲咒》產生了信仰。如今的中國社會,也隨處可見以《大悲咒》為主題的護身符、音樂、圖片等。宋元之後,《大悲咒》更廣泛的影響著僧人與世俗信眾的生活。在宋元文獻裡,有很多關於《大悲咒》神效的記載。
  • 佛教:詳解大悲咒
    學佛的人都知道,「咒言」本身就是佛教最重要最殊勝的修行法門,至於重要與殊勝的程度,我們在上一節已談過,在此不再複述。因為今天我們談的是另外一個主題,即大悲咒。在眾多的「咒言」當中,「大悲咒」無疑是流傳最廣的「咒言」之一。儘管「大悲咒」流傳如此廣泛,但是真能夠懂得其內涵的人並不多,也就是說,對於很多人來說,「大悲咒」不過是聽聽看看念念而已,至於其內容,他們並不關心,反正大家都說殊勝,大德們也說殊勝,念念就是了,沒有必要有太深的研究。
  • 佛教:誦持「大悲咒」,有何功德利益?
    《大悲咒》在漢地佛教叢林中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它是佛門四眾弟子必修的功課之一,依照不同譯經家的翻譯,《大悲咒》大體上有廣、中、略三個版本。如今,在佛子中流傳最廣的,當屬「伽梵達摩」所翻譯的84句《大悲咒》。儘管《大悲咒》有不同的版本,但它均出自《大悲心陀羅尼經》。
  • 為全球祈福消災免難 法鼓山回向〈大悲咒〉6百餘萬遍
    佛教在線臺灣訊 為祈禱全球疫情平息,已誦念「阿彌陀佛」1千1百多萬聲的張清全,於12日午後2點,和同樣參與「大悲咒LINE起來」的善信代表共80人,應邀前往法鼓山園區大殿,加入僧團引領共修的「由法鼓山義工介紹,加入手機祈福平臺後,已誦持14多萬遍〈大悲咒〉的葉士榮分享,平時是以梵音金剛念的方式修持;他說,接觸佛法30多年,以往忙於上班,每天約僅誦持1遍,後來發現有信願就能時時持咒,所以也常勸請親友修學佛法,同來淨化社會,祝福世間平安。
  • 佛教:念「南無阿彌陀佛」,為什麼可以斷除煩惱?
    因此,念佛看似簡單,實則不然,因為真要念好佛,確實不容易。換句話說,你沒有一定的願力與定力,是念不好佛的,即便你每天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萬遍,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真念佛,即制心一處,心口如一的念「南無阿彌陀佛」,有三個前提,即:一、發大願,發正願,發往生西方佛國淨土的願,用《金剛經》的話說,就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彌陀未成佛之前,都得發四十八大願,何況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
  • 《心經》和《大悲咒》真的不可思議,竟然有這麼多的「秘密」
    當開始修習心經之後,會打開胸襟「是故空中無色」,一個人能容人容物,才能做大事業,這種博大胸懷就來自於心經的加持。一個人心胸一開,就有博愛的精神,就「厚德載物」能夠接納一切,良好的人際關係,讓你改變人身的磁場,想不做大都難。
  • 佛教:天天念「南無阿彌陀佛」,其中含義,你知道嗎?
    提到「阿彌陀佛」,可能許多人會潛意識地認為阿彌陀佛就是佛教裡最高地位的佛,將其與佛祖混為一談,那就大錯特錯了。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主管西方極樂淨土,亦被稱為「接引佛」,接引無量受苦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佛,並非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娑婆世界最大的佛,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是由釋迦牟尼佛(佛祖)說法,是娑婆世界最大的佛。
  • 靈鷲山千人大悲咒共修 以禪修寧靜心靈 以藝文精採生活
    靈鷲山千人大悲咒共修 以禪修寧靜心靈 以藝文精採生活 靈鷲山佛教教團基隆區護法會8月22日於基隆港東岸和平廣場舉辦「心道法師:「每一個地方都用慈悲,用智慧接引,你給眾生智慧,那一份感動,他就會慈悲」。在心道法師慈悲與禪的願力下,這場晚會是基隆今年農曆七月最盛大的寧靜運動。「心0分貝-靈鷲山大悲心靈饗宴」,帶領民眾點上一盞「心」燈,遠離塵囂煩惱,綻放於「心」臺;走過心0(靈)之門,讓心歸0(零),照見本心、看見真心。
  • 佛樂 |《大悲咒》字字皆慈悲,功德無量!
    願您能永葆吉祥如意!聽聞大悲咒的三惡道眾生,能離三塗苦;誦持大悲咒的眾生,不會墮落三惡道中。誦持大悲咒,現生中的所求所願都能果遂。但排除不善的人,不至誠的人,以及生少疑心的人。如理的發願和稱念名號後誦持大悲咒,堅持每夜誦滿五遍,能除滅百千萬億劫的生死重罪;若對大悲咒生疑,即使誦念,連小罪輕業也不能滅除,重罪更加無效。但尚且能種下成就菩提的遠因。人天誦持大悲咒,臨終時十方諸佛都來授手,可以往生到任何嚮往的佛土。
  • 天天念「南無阿彌陀佛」,其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只知一味念佛,卻不知其深意,猶如丟西瓜撿芝麻,功德利益就小了。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普及一下這個佛教常識。首先,「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是梵文音譯而來的,和漢語本身相差甚遠,不可一概而論。「南無」發音不是「nan wu」,而是「na mo」,意思不是「南邊沒有」,而是佛教恭敬之詞,表示對佛菩薩的感恩、頂禮和皈依,常用在佛菩薩聖號前,比如我們稱念「觀世音菩薩」為「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念「釋迦牟尼佛」為「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因此,稱念「阿彌陀佛」時,表一心頂禮,即說「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讀「a」、「e」都行。
  • 佛教:天天念「阿彌陀佛」,它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在很多人的觀念當中,釋迦牟尼才是佛教的創始人,為何我們不念他,反而要時時處處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呢?這就要從「阿彌陀佛」的真正含義講起了。眾所周知,佛法浩如煙海,佛家為了方便接引眾生,根據每個人根性高低,施設有八萬四千法門。儘管《金剛經》中直言,「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但想在眾多法門當中,揀擇適合自己的,仍非易事。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有人念了一輩子也不知道!
    佛教的「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有人念了一輩子也不知道!影視劇中經常會聽到「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現實生活中這句佛號也越來越為人們所熟悉,甚至有時人們還開玩笑似地自己常常合掌來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 心經賞析:心經和大悲咒念完可以一起回向嗎
    《心經》和《大悲咒》是非常經典的經文,也是非常流行的經文,許多的人都在修持這兩部經文,修持《大悲咒》和《心經》的好處都是可以利益眾生的。所以《心經》和《大悲咒》念完是可以一起回向的。誦經後回向給自己的冤親債主歷代宗親。一般是一部經一回向。
  • 民間傳聞佛道兩家觀音菩薩的不同來歷與大悲咒淺釋
    眾所周知,在漢地佛教有一門非常重要的法門,數千年來,被眾人廣為傳誦,感應頗多,這就是觀音菩薩的大悲咒。在中國,觀音菩薩是尋常百姓家最常供奉的一尊菩薩,中國不管信佛還是不信佛的人中,供奉最多的要數財神爺和觀音菩薩。
  • 無相之空可以接枝,唯有願力可以改變命運
    因為人太執著於相,所以業力如石,入苦海必會沉淪;願力如船,唯有願力,可以渡業力到達彼岸。人的命是天生的,人的運卻是可以變的,如果具足願力,可以改變業力而改變命運。業力是因果的力量,求神拜佛都不可能改變業報,唯有自己所發的大願力,可以去改變。什麼是願力,願就是發心、發菩提心,發大願,力就是大行之力。人不發大願力,求什麼都不會靈驗。
  • 如何持誦大悲咒,消世業、生淨土、增福慧除災厄(長文,請耐心看)
    【眾生皆畏死,眾生皆愛命】漢傳佛教中,有一個知名度和普及率最高的咒語,就是「大悲咒」。她在漢地弘傳的歷史極為悠久,從唐代翻譯《大悲心陀羅尼經》之後,大悲咒就廣為天下僧俗所持誦。由此顯現的感應事跡和所獲得的成就,多如天上的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