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澱九三微信號)
京西的百花山中,有一處名為「百花山社」的特別民宿——海拔1090米,是北京海拔最高的民宿。「百花山社」目前有兩處院落,位於門頭溝區黃安坨村旁的山腰上,從村子沿著古樸的石道拾級而上,群山環繞中的兩座院落草木蔥蘢,各有風格。這正是由九三學社社員吳宜夏領導的團隊為促進鄉村旅遊產業發展而開發的「文化北京—中建百花山社」項目的成果。
「百花山社」所在的門頭溝區黃安坨村是九三學社北京市委會的幫扶對象,過去多年來,通過「九三學社科技助農示範小院」的平臺,黃安坨的農業生產得到科技助力。現在,「百花山社」精品民宿又為黃安坨村帶來了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新契機。
其實,黃安坨村由於距離北京市中心區道路距離約130公裡,交通不便,是北京最偏遠的山村之一。在過去,它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山區貧困農村。但是,黃安坨村也有其獨特優勢,位於北京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是京西重要的生態涵養保護區,生態環境優越。
2017年12月15日,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會主委劉忠範一行赴黃安坨村調研,提出以文化興農為突破口,從打造精品民宿入手,將黃安坨村變為留住鄉愁的文旅小鎮。隨後,九三學社北京市委會牽頭引入九三學社社員吳宜夏領導的團隊(中建集團城鄉與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研究院)幫扶黃安坨村,利用閒置農宅規劃開發精品民宿,促進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文化北京—中建百花山社項目正式拉開帷幕。
吳宜夏領導的團隊結合黃安坨特色農副產品資源,生態自然本底特色,紅色旅遊資源,村內特色文化資源形成黃安坨IP形象,設計百花山社VI(視覺設計)體系,打造「黃安坨伴手禮」。團隊還聯手延伸「九三學社科技助農示範小院」成果,通過文旅融合、農旅融合,打造京郊高山農業農事文化特色研學營通,對黃安坨特色農產品包裝提升等多重角度為黃安坨村形成產業幫扶,實現產業提升。
作為山中的村落,發展農業產業對黃安坨村至關重要,而「九三學社科技助農示範小院」解決了先進技術與農業生產結合最後一公裡的問題。「九三學社科技助農示範小院」始建於2014年3月,堅持至今從未間斷。
「科技助農示範小院」選擇以百畝高山寒地蘋果為示範田,將幫扶工作滲透到科學用藥、產品儲藏、深加工、拓寬銷售渠道等整個產業鏈發展的全過程。小院的科技支撐團隊來自九三學社北京市委會科技服務工作委員會的專家和管理者,也來自中國農大、農科院、北京農學院等機構的九三學社專家,特別是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博士生、碩士生們,他們吃住在村裡,紮根在田間,把病蟲害防治、合理用藥、土壤和環境改良等知識和技能手把手教給農民,實現增產增收。
「科技助農示範小院」幫助建成釀造、烘乾車間,開發了果酒、果脯、高山玫瑰花茶等產品,年收入可達27萬餘元,為農民增加了一條增收致富的途徑;2018年、2019年,「科技助農示範小院」贈送給村內10戶低收入戶6000株雞心果樹和800棵黑果花楸樹苗,並指導種植,為農戶脫貧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幫助黃安坨村發展產業的同時,九三學社北京市委會還不間斷的向黃安坨村提供經費用於支持、購買種苗、生產材料;而且,對黃安坨村等幫扶地區的消費扶貧已漸漸地成為北京九三人經常性的工作。
2019年11月7日,中共北京市委統戰部「北京科技小院」(統農005號)正式掛牌,第三家「九三學社院士專家服務站」同時也在黃安坨村揭牌。
現在的黃安坨村已經變成了集林果業有機生產與科學加工於一體的現代化生態文明村,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吸引北京和各地的遊客們紛至沓來。院士引領,突出特色,確保幫扶項目落地生根,實實在在造福農民。這是九三學社北京市委會向黃安坨村民許下的承諾。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會主委劉忠範這樣說道:「今後工作任重道遠,九三學社將傾注真心,攻堅克難,繼續在這片土地上書寫責任和擔當。」(譚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