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廟 究竟供奉過幾位城隍老爺

2020-12-14 東方網

原標題:上海城隍廟究竟供過幾位城隍老爺

圖片說明:城隍廟裝載著許多上海故事。(資料圖片)

  東方網1月11日消息:據《新民晚報》報導,有市民問:農曆歲末將至,城隍廟進入了一年中最熱鬧的兩個月。說起城隍廟,在上海可謂家喻戶曉,可要說城隍廟裡的城隍老爺,知道詳情的人恐怕就少之又少。我是一名退休職工,也算是「老上海」了,但我也是看了報紙才知道,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老百姓將當年抗擊英軍侵略、戰死於吳淞炮臺的民族英雄陳化成將軍的神像抬進城隍廟,加以供奉,希望他能保佑上海一方平安。後來,陳化成便成為上海的城隍老爺。這是真的嗎?城隍廟裡供奉的「神」,究竟是歷史人物,還是神話中的神仙呢?另外,此前我還聽說,上海城隍廟裡供奉的,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姓秦。這又是什麼情況?(市民趙先生)

  民間說法

  某網絡平臺上網友:城隍廟作為宗教場所,其中供奉的,當然是該宗教的主要神靈。只不過,在漫長的歷史演化過程中,不少地方百姓用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取代了原本「無形」的神靈。因此,不管哪裡的城隍廟,供奉的都是同一位「城隍神」,只不過形象有所區別罷了。

  原南市老城廂居民殷阿姨:我自幼居住於城隍廟附近。聽老人們說,上海的城隍老爺是元明時期的一位真實歷史人物,叫秦裕伯,上海縣人,是一位有名的學子和政治家,在元朝有過不少政績。明取代元之後,開國皇帝朱元璋有意起用秦裕伯,但被他再三推辭。秦裕伯死後,朱元璋對他念念不忘,便封他為「顯佑伯」,稱「上海邑城隍正堂」,相當於國家正式任命的上海地區城隍老爺。

  權威解答

  上海市道教協會會長

  上海城隍廟住持吉宏忠道長

  「城隍」多為歷史人物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歷史上又與世界各地有著廣泛往來,因此幾乎世界上所有主要宗教,在我國都有傳播和信徒。道教,則是我國最本土的宗教。城隍廟是道教廟宇,而與其他道教廟宇多供奉以「三清」為主神的諸神仙不同,各地城隍廟裡主要供奉的,大多為有功於地方的歷史名臣或民間英雄。

  「城隍」一詞,最早並不是指神仙,而是護城河的意思。東漢著名史學家班固在名篇《兩都賦序》中,便有「京師修宮室,浚城隍而起苑囿」的句子。浚城隍,意為開鑿或疏通護城河。後隨著歷史變遷,「城隍」逐漸成為護城河的庇護神,後來又成了古代城池的庇護神,民間又稱他為城隍爺或城隍老爺。

  從宋代以後,城隍逐漸從「無形」的神,開始人格化。各地百姓用出生於當地或與當地有著密切聯繫的名臣政要、戰鬥英雄,作為他們的城隍神。比如除了上海的城隍之外,江浙地區比較著名的城隍還有蘇州的春申君黃歇,杭州的文天祥等。從這一點上說,前面有網友認為城隍最初是道教的主要神靈,後來被「有形」化,是不對的。

  城隍是道教之神,但不是主神。更準確地說,城隍,是一地的冥界最高行政長官,負責守護地方,懲戒貪亂,主管禍福。

  各地城隍廟,不僅是一座廟宇,還是一個「五臟俱全」的冥界行政系統。這要歸功於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相傳他出生於土地廟,而土地神的上司便是城隍神,因此朱元璋非常尊崇城隍神。他當了皇帝以後,便在民間自發公認當地城隍的基礎上,施行正式加封,還按陽間的格局,在冥界設立都、府、州、縣等各級城隍廟。比如上海城隍廟,屬於縣級;蘇州則屬於府級等。與此同時,每座城隍廟,按規模大小,還分別有文武判官、各行政司,以及軍事主管等。因此,城隍既是城隍廟的主神,還是許多下級部署的主管。

  以皇權加封方式對各地城隍和城隍系統進行行政化的確認,廣泛流行於明清時期。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城隍及城隍系統的各位成員,都是已經逝去的歷史人物,且必須在民間享有極好的口碑,因此這個「官吏系統」儘管由封建皇權任命,但卻鮮有貪官汙吏。

  上海城隍廟曾有三位城隍爺

  上海城隍廟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當時的上海知縣張守約將原先供奉著西漢名將霍光的霍光神行祠,改建為城隍廟。但前殿仍然供奉霍光,在正殿城隍殿供奉當時由朝廷任命的上海城隍秦裕伯。因此有「前殿為霍,後殿為秦」的民間說法。

  而說到城隍廟的前身霍光神祠,則相傳始建於三國後期(260年左右),為吳主孫皓(孫權的孫子)所建。其與上海另外一座著名的宗教廟宇——靜安寺,相傳始建時間相當接近。

  那麼,霍光是怎樣成為上海首任城隍的呢?

  相傳,孫皓曾夢見霍光,稱應在上海金山建一座廟宇,以保佑一方百姓。後孫皓照辦建廟,從此霍光在上海沿海一帶不斷顯靈,庇護百姓的傳說不絕於耳,他也成為民間公認的上海庇護神。一千多年後的1293年,上海縣在方浜路上建霍光神祠。由於金山的那座廟宇已經不在,於是霍光神祠又被稱為金山廟,作為其正統延續。又過了一百多年,這座霍光神祠在原址上改建為城隍廟,同時供奉霍光和「欽命」城隍秦裕伯。儘管霍光並未獲得朝廷的任命,但一廟兩城隍的格局,卻成為上海城隍廟獨特的景象。

  關於秦裕伯,前面殷女士的說法基本無誤。略有不同的是,秦裕伯在元明二朝都做過官,其中在明朝歷任侍讀學士、待制、治書侍御史,這些都是中央政府的職務,較其在元朝時的幾任地方職位要高。由此可見,朱元璋對這位前朝官員的重用。但秦裕伯的確也三拒朝廷徵召為官,後不得已入仕,最終還是告老還鄉。

  這些都是史實,關於秦裕伯,還有兩個傳說。一是秦裕伯死後,朱元璋仍對他抱以「生不為我臣,死當衛我土」的態度,加之上海地區有民間傳言,此前一名叛亂首領死後可能化作厲鬼,繼續作亂。於是,朱元璋毅然決然地將秦裕伯封為上海的城隍,希望他能永保一方平安。我國歷史上,明清兩代,秦裕伯始終是官方任命的上海城隍,從未易人。

  另一個傳說,清順治年間,一直在海上堅持抗清鬥爭的張名振引兵入吳淞。蘇州總兵王璟首戰潰敗。不久,上級江寧巡撫周國佐前來督戰,王璟擔心自己此前畏敵逃避的事跡敗露,便誣告上海百姓通敵。周國佐竟信以為真,決定屠城。行動前夜,城隍秦裕伯「顯靈」,對著周國佐「直視搖首者數四」,意寓「不死」。於是,周國佐收回屠城之令,全城百姓終於免遭屠戮。

  由此可見,作為一地安福的主管,城隍老爺始終是一位廣受百姓愛戴的神化了的真實人物。而且,他的時代特徵也非常明顯,並與時俱進——

  據史料記載,抗戰爆發後,城隍廟作為當時的難民收容所,從1937年11月9日建立到1940年6月30日關閉,不到3年時間就一共保護了30萬難民,成為名副其實的上海庇護所。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有百姓自發將此前鴉片戰爭時期著名抗英將領陳化成的塑像抬進城隍廟,加以供奉,希望他可以顯靈,再次擊敗日軍的侵略。

  不過,由於當時封建皇權任命城隍的制度已不存在,於是,陳化成和霍光一樣,成了沒有委任狀的上海城隍爺。此外,由於上海城隍廟建築規模有限,很難再建一座新殿來供奉陳化成,後來,這位近代上海老百姓心目中的「新城隍」的塑像,便被安放於寶山陳化成紀念館。

  道教名觀如今已成慈善之源

  道教,又分全真教和正一教,全真派廟觀的最高領導稱為方丈,正一派則稱為住持。兩個教派服飾不同,全真教頭上帽子是圓的,露出髮髻;正一派頭戴莊子巾。上海城隍廟歷來由道教正一派主持。

  時光荏苒,城隍廟正式落成於上海方浜中路來的600餘年,歷經滄桑變化。「文革」時期,城隍廟遭遇重創,建築被挪為他用。後至1988年,寺廟重新移交給上海市道教協會;1995年,城隍廟正式恢復對外開放,重續香火;2005年,兩側廂房收回,廟觀格局初成;2015年前庭廂房回歸,山門重開……

  2006年,以原住持陳蓮笙道長(2008年羽化成仙)命名的「陳蓮笙慈善基金」成立,先後為雲南、江西捐建了5所希望小(中)學,為民族地區捐助醫療設備。2009年籌建「慈愛功德會」,組建了200多名會員的義工隊伍,不僅捐款捐物,還定期上門為孤老、獨居、殘疾、重病等困難對象服務。廟中道眾還在社會上積極傳播國學和傳統音樂,探索將公益慈善活動與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近10年來,城隍廟先後開展各類公益慈善活動200多次,捐獻善款累計1800多萬元。同時積極從事各種教內幫扶活動,捐款累計2700多萬元。2015年10月18日,上海城隍廟舉行慶祝恢復道教活動20周年暨新住持升座大典,當天向上海慈善基金會捐贈300萬元用於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籌建6年的上海城隍廟慈愛功德會也正式成立。

  新時期下,上海城隍廟作為道教名觀,堅持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道教規戒,發揮道教真義,將大愛撒向全社會。

相關焦點

  • 上海城隍廟究竟供過幾位城隍老爺
    我是一名退休職工,也算是「老上海」了,但我也是看了報紙才知道,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老百姓將當年抗擊英軍侵略、戰死於吳淞炮臺的民族英雄陳化成將軍的神像抬進城隍廟,加以供奉,希望他能保佑上海一方平安。後來,陳化成便成為上海的城隍老爺。這是真的嗎?城隍廟裡供奉的「神」,究竟是歷史人物,還是神話中的神仙呢?另外,此前我還聽說,上海城隍廟裡供奉的,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姓秦。這又是什麼情況?
  • 一座城隍廟,三位城隍老爺,上海城隍廟為何「一廟三城隍」?
    在來上海旅遊的中外遊客眼中,上海城隍廟似乎相當於京郊的長城,「不到長城非好漢」,同樣,不來城隍廟轉一轉,怎麼能說你來過上海?很多人第一次來上海城隍廟道觀燒香禮神時,都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大殿裡高高在上的神明卻不是城隍老爺,而是金山神主霍光大將軍呢?實際上,這個說法不準確,霍光大將軍和城隍殿中秦裕伯秦老爺一樣均為上海的城隍爺,而且還有一位城隍爺陳化成陳老爺,這也就是上海城隍廟歷史上有名的「一廟三城隍」說法的來源。
  • 「城隍老爺」是位什麼樣的神仙
    [摘要]在不少地方,春節逛(城隍)廟會已經成為一項傳統民俗活動。顧名思義,城隍廟乃是供奉「城隍」的地方。放眼全國,城隍廟往往有之,這位城隍老爺究竟是何方神聖得以擁有如此之多的信眾呢?順便一提,現存的上海城隍廟是在1926年毀於大火後由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三大亨出資重建的。重建的大殿貼有對聯一副,上下聯分別是「做個好人,心正身安魂夢穩」,「行些善事,天知地鑑鬼神欽」;仿佛是想告誡這三位黑社會頭子什麼一樣。在供奉城隍的過程中,民眾總是按照自己的生活模式來「塑造」城隍老爺的生活。
  • 「城隍老爺」是位怎樣的神仙
    顧名思義,城隍廟乃是供奉「城隍」的地方。放眼全國,城隍廟往往有之,這位城隍老爺究竟是何方神聖得以擁有如此之多的信眾呢?被收編的神祇實際上,「城隍老爺」是中國傳統信仰與道教中的一位神仙。雖然往往「神」、「仙」合稱,但兩者仍有微妙的區別。漢代許慎的《說文》記載,「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從示,申聲。」
  • 人們供奉的「城隍老爺」,到底是位什麼樣的神仙?
    人們供奉的「城隍老爺」,到底是位什麼樣的神仙?-05 00:00 來源:勤奮的足球 原標題:人們供奉的
  • 上海城隍廟的傳說
    1924年,上海城隍廟曾發生過一次大火,殿堂、神像損失較為嚴重,除上海城隍神像被善信請出在外出巡得以倖免之外,還有殿前八尊皂隸(公堂差役)因系石身未遭火毀
  • 上海有三座城隍廟,供奉的城隍卻各不相同,真正的原型到底是誰?
    每一個有著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都會有幾處地標性建築,來遊玩的遊客一定不會錯過,去上海的遊客一定會去城隍廟看一看,很多人都認為到了上海如果沒去參觀城隍廟的話,就好像是到了北京卻沒有爬過長城一樣,會讓人覺得非常遺憾。
  • 上海到底有幾座城隍廟?
    提起上海城隍廟,很多人都聽說過,雖然我們大家往往傻傻分不清豫園商業區和城隍廟道觀兩者的區別,但作為長江三大廟之一的上海城隍廟,無疑具備著極高的知名度。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上海其實並不只有這一座城隍廟。
  • 長江三大廟之一的上海城隍廟,到底供奉過幾位城隍爺
    上海城隍廟位於上海市黃浦區方浜中路,為「長江三大廟」之一。上海城隍廟坐落於上海市最為繁華最負盛名的豫園景區旁,是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城隍廟裡供奉的神靈很多,比如霍光大將軍、太歲、慈航真人等等。
  • 城隍老爺的下屬都有誰?
    道教城隍信仰由來已久,可追溯到漢代,上海最早的城隍廟為宋時興建,到明代,道教發展迅速,城隍信仰更是得到了統治者的大力推廣,朱元璋便曾經下詔令要求全國各地每處每城均興建城隍廟,供奉城隍尊神,城隍信仰自此大興。
  • 城隍姥爺是怎麼來的?城隍的本意是什麼?你們知道嗎?
    唐代各級地方官僚也成為城隍祭祀的主持者,如唐玄宗開元名相張說,古文運動領袖、「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文壇「小李杜」杜牧、李商隱等均撰寫過《祭城隍文》或《城隍廟記》等文章。 城隍老爺抓鬼 唐代的城隍老爺不僅成為捍衛城池、守土安邦的地方神靈,而且多出一項功能:管理陰間鬼魂。
  • 上海城隍廟:鬧市裡的香火(走進寺觀教堂③)
    上海城隍廟是個道觀。  到廟裡之前,它更多地被認作是賣小吃的地方,甚至當從上海閔行區打車到城隍廟的時候,司機也怔了一下,是個道觀?  城隍廟裡的香火很旺,一進門,燃香的煙就撲過來,因為位於豫園這片上海老街,信徒之外,遊客也不少,拍拍照或者隨俗地燒幾炷香。
  • 上海城隍廟皂隸的靈應故事
    1924年,上海城隍廟曾發生過一次大火,殿堂、神像損失較為嚴重,除上海城隍神像被善信請出在外出巡得以倖免之外,還有殿前8尊皂隸(公堂差役)因系石身未遭火毀。此後廟觀重建,皂隸復位,更因這段經歷而被滬上民眾視為「祛災免遭難」的象徵,得到了鼎盛香火的供奉。
  • 一城一城隍,城隍老爺到底是何方神聖?
    逢年過節,全國不少地方會逛(城隍)廟會,這已經成為一項傳統民俗活動。城隍廟顧名思義乃是供奉「城隍」的地方。放眼全國,各地都有城隍廟,那這位城隍老爺究竟是何方神聖得以擁有如此之多的信眾呢?「城隍老爺」是中國傳統信仰與道教中的一位神仙。
  • 上海城隍廟每天20萬遊客,上海人卻稱從來不去,原因其實是這樣
    行走記錄,觀察世界說到城隍廟,其實全國各地都有地方傳統祭祀城隍神的廟宇。民間一般把供奉的神靈叫做城隍老爺。這些城隍老爺被當地人奉為地方守護神,在人們心目中,是庇佑城市一方平安興榮的守護者。和其它地方一樣,城隍老爺很多都是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上海城隍廟供奉的這一位,就是元代秦裕伯。他是宋代著名文學家秦觀的後人,本人也是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卻可惜生在亂世。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之後,逼迫不少前朝政客為官,否則會有殺身之禍。為保全家人和自己的安全,73歲的秦裕伯被迫入朝當官,卻經常因年老多病為由提出退休。
  • 上海 · 城隍廟 · 有三處
    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縣以上的行政區必須建立城隍廟,同時又封秦裕伯為上海城隍。於是,永樂年間,上海知縣張守約決定將方浜(相當於今方浜路處)的供奉東漢霍光將軍的霍光廟改建成上海縣城隍廟,這是上海城隍廟的起源。
  • 城隍廟裡供奉的是什麼神仙?城隍爺的傳說,城隍爺的來歷
    在中國,一般縣級以上的城市都有城隍廟,供奉著代表一級陰曹地府的地方官--城隍老爺。城隍爺究竟是什麼人?城隍廟的設置因何而來? 唐朝城隍祭祀蔚然成風,各州、縣每年都祭祀城隍;宋朝城隍神被列入祀典,紀信被封為「忠祐安漢公」;明朝城隍祭祀空前鼎盛,朱元璋大封城隍,各地重建城隍廟,還把城隍封王、公、侯、伯四個級別,職位從正一品到正四品,跟漢武帝的推恩令一樣,無形中就把城隍爺的權力分解了。 甚至還出現一城多城隍:上海。
  • 很多地方都有城隍廟,那麼你知道城隍廟和城隍究竟是什麼嗎?
    在我國的很多城市中都有城隍廟,相信很多人也去過城隍廟,但是城隍廟究竟是怎麼回事,城隍究竟是個怎麼樣的神明你知道嗎?早在周朝就已經有了城隍這個詞,隍的本意是護城河,所以在古代城隍的意思就是護城之河了。由於人們對這個守護家園的城隍充滿了敬愛,因此就將祭祀城隍作為了一項重要的祀典活動來舉行。到了南北朝時期,城隍正式的被人們認為是一個神,隨著唐朝的興盛,城隍崇拜也被推上了高峰,政府給城隍神封了王爵。到了宋朝,基本上各地就都有了城隍廟,政府把祭祀城隍作為一項國家級別的祀典。
  • 上海城隍廟及周邊遊記
    上海城隍廟坐落於上海市最為繁華最負盛名的豫園旅遊景區,是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城隍,又稱城隍神、城隍爺,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 廣州城隍神城隍廟的典故
    城隍廟是供奉和祭祀「城隍爺」的場所,也是個教人棄惡揚善之地。遠在孔夫子時代,每逢除夕,人們都要極隆重地「臘祭八神」,八神中的第七神水庸,「水庸」即是城隍。因為水即隍,庸即城。據《辭海》解釋:「城隍」就是指護城河。「城」,本義是土築的高牆;高牆之外,再挖深溝,有水者為「池」,無水的壕溝便是「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