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可分辨轉基因食品嗎
王 創
中秋節和親朋好友聚會,小侄兒拿起一個紫薯正要吃,被他的奶奶喝止,他換了一個甜玉米,又被奶奶阻止。無奈的他抓起一個小番茄,還沒送到嘴裡,奶奶再次不讓他吃。看到這一幕,我不禁問道 :「姑媽,為什麼不讓他吃東西?這些都是很健康的食物啊?」姑媽解釋道:「這些都是轉 基 因 的 東 西 , 小 孩 不 能吃。」我驚訝極了,一番交談,才知道她是在網上及朋友圈了解的這些「知識」。除了以上食物,還有諸如光滑且個頭較大的胡蘿蔔、彩椒和五彩繽紛的玉米,等等,都是轉基因的,最好不要吃。那麼,這些看起來「不正常」的食物,真的是轉基因的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比如小番茄,又稱聖女果,學名叫「櫻桃番茄」,起源於南美洲。顧名思義,櫻桃番茄就是像櫻桃大小的番茄,這是番茄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這種類型的番茄進入到普通家庭的時間不長;平時一般消費者食用的普通番茄也是番茄大家庭中的一員,這類番茄引入我國的時間也只有不到百年。隨著近些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覺得大番茄口味不如小番茄好吃,於是育種家推出了許多櫻桃番茄品種,其中的「聖女果」是二十多年前引進的一個櫻桃番茄品種,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黃妃」「浙櫻粉1號」等優良品種都是櫻桃番茄。這些櫻桃番茄品種的所有育種過程與轉基因毫無關係。前面提到的紫薯、甜玉米、彩椒和胡蘿蔔等,也都是育種專家培育的品種,與轉基因沒有任何關係。依據目前我國有關轉基因法律法規的限定,只允許纖維類作物的棉花和食用的番木瓜可以在國內栽培和銷售,同時也進口了一部分轉基因大豆、油菜籽和玉米等農產品,並規定所有轉基因食品或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在運輸和銷售時必須明確標註。
轉基因技術和常規的雜交育種技術在原理上是類似的,都是通過人為的方式進行基因的交換和人工選擇。正是基於這一原理,所以轉基因農產品和非轉基因農產品在外觀形態上沒有任何差異,不可能通過視覺、嗅覺或味覺等常規手段分辨轉基因農產品。要想鑑別一個農產品有沒有經過轉基因,唯一的辦法就是利用PCR檢測或者蛋白檢測試劑盒等分子生物學檢測手段,檢測特定的靶標基因來判斷。有趣的是,通過基因組學研究發現,自然界中其實發生了許多天然的轉基因事件。如紅薯,在其進化過程中,農桿菌將其DNA整合到紅薯的基因組中,其方式和現代的轉基因技術完全相同。然而,直到2015年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人們才發現這個秘密。所以,即使是科學家,也需要利用專業的技術手段來判斷是否發生了轉基因,而不能通過肉眼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