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在爭誰是中國第一高校,其實在香港還有一所大學,在國際排名上絲毫不次於清北,甚至有時候還超過清北。這就是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是中國香港的一所國際化公立研究型大學,通常被認為是亞洲最具名望的大學之一,有亞洲「常春藤」之稱。它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其前身為香港西醫書院。香港大學的成立離不開一個人,他就是當時的港督盧押,在那個西方列強在中國大地上爭相創建的大學的時候,盧押認為香港也應該有一所大學,當時他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和當時西方其他的國家競爭教育主動權,二是讓中國香港人認同英國的價值觀,實現文化入侵,鞏固英國在香港的統治,而當時的清政府和港工商界覺得在香港創建大學的話能讓中國人學習西方的科技技術,達到中國自強,也默許支持。就這樣在種種歷史背景下,1910年3月香港大學正式成立。
成立初期的香港大學消防的是利物浦大學,所以當時的香港大學重理工而輕人文,只有醫學院、工程學院和文學院三個學院。之後為了進一步溝通中西文化增設中文學系,之後掀起了一股中文熱潮。1941年因香港被日軍侵佔,香港大學被迫停辦,直至1945年才正式開學,抗日戰爭勝利後隨著社會的需要香港大學陸續加設理學院、法學院、社會科學院。1989年後政府推行大專教育本地化,使多數香港人不用遠赴英國讀大學,也為主權移交中國作準備,大幅增加大了學位和課程種類,港大學生人數因而迅速增加,主權移交後,雖數次被校政風波困擾,但大學逐漸由專注於教學過渡為教學和研究並重,並拓展和海內外大學和研究所的學術交流,猶以醫學研究(香港大學是全球第一個界定出SARS病原體的科研單位)最盛。
與清華北大爭鋒
梅貽琦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很多年以前在行政化下和黨團化的清北,缺乏思想自由和獨立思考的精神,功利化氛圍非常嚴重。確實在國際地位上是不如香港大學的,香港大學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上,要比北大清華要先進一些。香港大學基本上是小班教學,討論式課堂,鼓勵學生批判性思維,學術自由,不盲從。但是近幾年清北迅速發展,在國際上與香港大學基本相持平,尤其是2017年以後,基本清北排名都高於香港大學。總的來說香港大學和清華北大都是我國同一級別的亞洲名校,談不上誰比誰強,不管能上那一所都是前途無量。
英國QS全球教育集團19日發布2020「QS世界大學排名」,12所中國高校進入世界百強,其中清華大學名列第16位,成為榜單上排名最高的中國大學。此次排名包含82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所高校,排名前十的高校均出自歐美國家,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牛津大學等。麻省理工學院連續第八年蟬聯榜首,新加坡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並列第11位,成為排名最高的亞洲高校。按照這份榜單,中國(12所)僅次於美國(29所)和英國(18所),是擁有世界百強大學最多的亞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