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專家評中印邊境爭端:印度兩個自欺欺人的幻覺或致第二次中印戰爭

2020-12-12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圖為中印邊界及印度邊防人員非法越過中印邊境進入中國領土地理位置示意圖。

(環球時報7月17日報導)印度聯邦議會的季風季會期於17日開啟。在印媒看來,這將是一場狂風暴雨,因為反對派打算利用僵持不決的印中邊境對峙和克什米爾局勢「把政府逼到絕境」。為了說服反對派,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印政府官員邀請主要反對派領導人連續兩天開會,保證通過外交解決印中爭端。

對於僵持已經超過一個月的對峙局面,研究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的澳大利亞權威戰史專家內維爾·馬克斯維爾15日撰文說,印度兩個自欺欺人的幻覺令邊界爭端很容易發展成危機。

馬克斯維爾曾任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駐南亞記者,報導過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英國廣播公司(BBC)16日稱,他後來著有《印度對華戰爭》一書,指出該戰爭實際上是由印度挑起的。這本書被認為是研究中印戰爭的權威史學著作。

15日,馬克斯維爾在香港《南華早報》發表題為「這就是印度的中國戰爭:第二回合」的文章,警告兩國軍隊在邊境對峙很危險,甚至可能導致第二次中印戰爭。

他說,印度方面一直維持著兩個自欺欺人的幻覺。其一是「中國無端侵略」,而印度是無辜的受害者。儘管這個神話早已在國際上被揭穿證偽,但印度軍方和政界高層卻醞釀出一種復仇的渴望。而更嚴重的一個幻覺是,印度的領土範圍是上千年的歷史自然形成的,不需要國際社會介入和界定。不僅如此,所有接受過教育的印度人都被灌輸「中國佔領印度領土」的虛假觀念。這種國內氛圍使邊界爭端很容易發展成為危機。

對於中印有關錫金段邊界是否已經劃定的不同說法,馬克斯維爾支持中方。他說,此次衝突的地區是中印之間僅有的一段無爭議邊界。按照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定下的邊界來看,印軍指揮官不管是擅自行動還是遵守上級命令,確實指揮士兵進入了中國領土。印度聲稱這是中國、印度和不丹的三方問題,但馬克斯維爾說,不丹並非真正獨立,而只是印控制下的傀儡。馬克斯維爾認為,本次中印對峙的解決之道是,必須無條件展開全面的中印邊界談判。但他表示,開展談判的難度很大,因為印度國內的敵對情緒和「扭曲的群體受害者心態」使政府難以改變政策。要扭轉上述心態,印度領導人需要做出英雄式的勇敢之舉。

相關焦點

  • 資料:中印邊界爭端介紹
    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裡,分為4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在東段,雙方爭議面積約90000平方公裡,即網上常說的藏南地區,現全部控制在印度人手裡。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1962年的邊境衝突也是在這兩段打的。
  • 中印舉行邊界問題會晤 雙方表示保持邊境安寧
    印度政府上世紀50年代侵入中印邊境中段地區設點駐軍,佔據地盤,以造成在邊境領土爭端中對己有利的既成事實。  西段邊界:處於我國實際管轄  長約600公裡,爭議面積約為3.35萬平方公裡。爭議地區主要是阿克賽欽歸屬問題。一直處於中國政府的實際管轄之下。
  • 中印防長會晤談了兩個多小時:到底談了啥?
    中印邊境爭端和衝突不是一天兩天了,印度自己除了中印邊境爭端還有與巴基斯坦的克什米爾爭端,印度已經習慣了這種長期爭端狀態,並積累了豐富的「非戰爭」狀態下邊境鬥爭的拉鋸經驗。中方也應從長遠角度綜合統籌考慮解決中印邊境爭端的模式方法,不必心急和太過重視一城一地的得失。美國因素。
  •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中國打服印度,打出50年和平
    1850年之後,英國抵達印度對其進行侵略行為,隨後從印度出發進入中國西藏實行侵略行為,而英國和印度的擴張政策與中國近代時對邊境的無防禦措施,使得如今發生中印矛盾,並開始針對中印邊界發生軍事衝突。實際上,中印邊境一直都不曾清晰地進行劃分過,但是古代中國與印度一直都在一條習慣性的邊界上保持著安全距離,始終未給對方帶來不便。但是英國在撤出印度殖民地之前,就開始不斷為印巴兩國之間製造矛盾衝突,而這時便有一個叫麥克馬洪的英國人把中印分界線劃到了中國領土上,這也是導致中印衝突的一大原因。
  • 中印邊境戰爭,中國善待俘虜,我國唯一被俘戰士被印軍當肉盾!
    《印度斯坦時報》5月10日稱,中印兩國士兵9日在印度錫金邦北部地區發生上百人規模的對峙,對峙隨後在當地層級得到解決。報導宣稱,對峙中出現肢體衝突,導致多名士兵受傷。中印邊界以往經常會發生不同規模的對峙,有時還會出現兩國軍人之間的肢體衝突,但自中印邊境戰爭結束後,相關事件都和平解決了,很多時候事情沒有拿到媒體上去。不過,這消息源來自於印度軍方兩位不在現場的高級官員,真實性不詳!中印邊界全長約2000公裡,主要包括西段、中段和東段。西段約600公裡,中段約450公裡,錫金段200餘公裡,東段約650公裡。
  • 論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與中美關係
    對1959年—1962年間的中印邊境爭端如何影響中國對印度和美國的認知、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對美國對華政策的影響,以及中蘇圍繞中印邊界爭端的爭執和美國的戰略選擇等問題進行探討。由周恩來總理和印度總理尼赫魯於1954年聯合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標誌著中印友好關係及雙方在不結盟運動中的緊密合作。共同的反殖民主義的經歷使得兩個意識形態不同的亞洲大國在國際舞臺上同聲共氣、緊密合作。  然而,進入50年代後期以後,中印在西藏問題上的爭執及在邊境的衝突,導致中印關係迅速惡化。1959年3月,叛亂失敗之後,DL喇嘛被劫持逃往印度,使得中印關係驟然緊張。
  • 事關中印邊境,印度外長有所暗示,中國須警惕
    文丨西樂審丨瑾函 此前,中印邊境局勢在印度的一再挑釁之下一度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後來隨著中印對話頻率的提升,才得以逐步改善。然而印外長蘇傑生在中印邊境問題上仍然不斷製造「矛盾」話題,企圖引導錯誤輿論導向,而對於印度與中方的談判,他還暗示談判可能會持續數年。
  • 班公湖中印邊境,印度開了第一槍
    文/七隻小狼北京時間2020年9月7日,中印邊境班公湖地區,印軍開了第一槍。而且和以往不同,這次短暫的衝突由中方最先發聲,並且措辭強硬。(圖源:中國軍網)而印媒幾乎是複述了一遍我軍西部戰區新聞發言人的話,也就是說默認了印軍開槍這件事。不過《印度快報》援引軍方內部人士的話說,雙方「有限地交火」,但仍舊沒有否認印軍先開槍這件事。
  • 1962 中印戰爭
    一個南亞最大國,一個東亞最大國,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曾經互相萌生出難兄難弟的親密感覺。當年有個很流行的說法,中文叫做「中印人民是兄弟」;用印地語說,叫「印地一秦尼巴伊巴伊」。五十年代,「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的發揚,離不開中印的共同倡導。
  • 1962年中印戰爭:解放軍摧枯拉朽橫掃印軍,中國打到印度哪裡?
    1757年,英國殖民者大邁步的踏入了印度的土地,還試圖從中印邊境上進入中國,向中國西藏發起侵略,因為英印這樣的侵略擴張行為,加上當時的舊中國政府根本無力顧及邊境防禦,便有了後來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領土和邊界爭議、爭端。
  • 事關中印邊境,印度外長有所暗示!中國不會沉默背鍋
    文丨西樂 審丨瑾函此前,中印邊境局勢在印度的一再挑釁之下一度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後來隨著中印對話頻率的提升,才得以逐步改善。然而印外長蘇傑生在中印邊境問題上仍然不斷製造「矛盾」話題,企圖引導錯誤輿論導向,而對於印度與中方的談判,他還暗示談判可能會持續數年。對於蘇傑生針對中印邊境局勢釋放出來的關鍵信號,中方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作出了回應,中印邊境地區發生的有關事態是非曲直十分清楚,責任完全在印方。同時中方再度重申立場,強調在維護國家領土主權方面始終有著「堅定不移」的決心!
  • 1962年中印戰爭:困擾毛主席十天十夜,沒想通印度為何打中國
    1962年10月8日,印度軍隊公然越過克節朗河,兩天後進攻我軍多處邊防哨所,到20日前後共致我軍邊防戰士死傷47人。印度總理尼赫魯更是於此間10月12日公開發表聲明:要恢復印度領土完整,把中國軍隊從印中兩方的爭議地帶「清除乾淨」。
  • 專家解讀中印關係三大問題:邊界、水壩、涉藏
    促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和動態平衡,擴大雙向投資,啟動兩國區域貿易安排談判,開展在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大項目合作,共同倡議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推動中印兩個大市場更緊密連接。  三是加強防務合作,增進安全互信。通過防務與安全磋商、聯合訓練演習等,加強兩國軍事交流。  四是擴大人文交流,增進相互了解。
  • 中印重兵壓境,加勒萬河谷成爭奪焦點!中印邊境衝突,會怎麼解決
    印度陸軍和外交部在新德裡時間星期二深夜證實,在中印邊境衝突事件中,印軍的死亡數字從此前一天的3人增加到了20人。(圖源:谷歌)這次事件發生在緊張局勢升級之後,為中印邊境地區至少45年來發生的第一次致命衝突。印度為何死亡20人?
  • 事關中印邊境,印度外長作出重要表態,美國算盤再次落空
    編輯:拾遺據環球網報導,由於邊境問題沒能很好的得到解決,因此,中印之間的邊境矛盾持續升級,9月中旬,我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莫斯科和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進行了會談,雙方都做出了重要表態,美國妄想插手中印關係的企圖破產了!
  • 印度防長突然飛赴中印邊境視察
    印度最近動作頻仍。獨立日閱兵,請來了東協10國領導人;印美日澳也在接近,謀劃「亞洲版北約」。最新的一個舉動,印度國防部長西塔拉曼,3日突然飛到中印邊境視察。綜合印度媒體的報導:1、西塔拉曼3日來到中印邊境的拉達克,在託爾斯空軍基地聽取了印度邊防部隊的簡要匯報。該地是中印邊境西段印方一側最重要的營地之一。
  • 中印戰爭中國大勝迫使印度求救美軍直接接入
    【印度曝中印戰爭珍貴照】>印度曾借美國U-2對抗中國葛元芬很多人都知道,1962年的中印戰爭中,面對印軍一敗塗地的局面,一直堅持「不結盟政策」的印度總理尼赫魯緊急請求美國軍事援助,但鮮為人知的是,美國曾趁機提出使用印度空軍基地為中情局的U-2偵察機補充燃料,然後深入中國境內執行任務,而且尼赫魯很快答應了美國人的提議
  • 1962年中印戰爭,印軍全線潰敗,我軍為何不趁機拿下新德裡?
    1962年11月21日,印度外交部收到了一份報紙,報紙的核心板塊是一條來自中國的消息:中國政府宣布單方面中國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停火併後撤20公裡。由於當時新德裡已經亂作一團,印度外交部也幾乎癱瘓,他們沒有收到或者說忽略掉了中國政府的聲明,也無法核實這條消息的準確性,於是尼赫魯立即召見了中國駐印大使,在確認了消息屬實之後,尼赫魯只問了一句:你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啊?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是新中國對外戰爭中打得最輕鬆的一次,前後歷時一個月,斃俘印軍將近9000人。
  • 印度在中印邊境究竟部署了多少部隊?
    6月15日晚,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印軍違背承諾,蓄意發動挑釁,造成人員傷亡,引發兩國邊境局勢高度緊張,也讓廣大人民群眾關心起印度具體的兵力部署情況。那麼印度到底在中印邊境部署了多少部隊呢?印度陸軍是南亞最大的陸軍,也是世界第二大陸軍,共有員額110萬人。
  • 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衝突之後,印度公開表態:「密切關注」香港
    印度公開表態「密切關注」香港,不斷釋放「邊境增兵」信息……中印邊境地區局勢因雙方對峙和發生暴力衝突陷入緊張後,印度針對中國的「全方位報復」行動不斷升級。新德裡電視臺就此分析認為,這是印度官方首次在香港事務上公開表態,顯然與近期中印邊境局勢有關。匿名消息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印度是美日澳印「機制」中唯一沒有公開與中國政府涉港政策「唱反調」的國家,此時突然在聯合國機構層面提出「關切」,明顯有意藉此對華施壓,同時也為了回應國內反對黨和民間的反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