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戰爭:解放軍摧枯拉朽橫掃印軍,中國打到印度哪裡?

2020-12-17 騰訊網

1757年,英國殖民者大邁步的踏入了印度的土地,還試圖從中印邊境上進入中國,向中國西藏發起侵略,因為英印這樣的侵略擴張行為,加上當時的舊中國政府根本無力顧及邊境防禦,便有了後來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領土和邊界爭議、爭端。其實如果說非常正式的中印邊界的話,確實沒有劃定過,但是雙方也一直和平共處著,以各自的行政管轄範圍有著「傳統習慣線」。但是英國殖民者的到來和一系列作為卻打破了這一切,他們不僅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不停的製造衝突,名為麥克馬洪的英國人更是華夏了麥克馬洪邊界線,將中印邊境的邊界線划進了中國的領土上,這也使得中印衝突被預告。印度獨立後,便野心膨脹,開始一而再再而三的試圖侵佔中國領土,並且還選中了西藏的農奴主能,試圖策動他們叛亂,因此中印關係愈演愈烈,戰爭終被觸發。

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在國際上,中國和西方列強的關係也在不斷惡化,而此時的中蘇關係也將要完全破裂,所以,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中國在國際上一直處於孤立無援的局面,而印度卻因為侵略中國的舉動,十分難得的獲得了美蘇兩國的共同支持。在國內,正值新中國成立之初,舉國都進入了三年困難時期,連百姓的溫飽都難以維持,國民經濟發展更是進入了瓶頸期,印度也正是看準了這一時機想在通過在中印邊境製造事端而獲得更多的利益。其實印度對於我國的國情分析是十分正確的,但卻沒有考慮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實力,以及我國軍人誓死抵抗外敵的堅定信念。

中國和印度的邊境之戰只持續了一個月,解放軍的反擊之勢迅速猛烈,印軍在我軍面前節節敗退。不過這場戰役不僅僅是軍事仗,也需要在政治上有所考量。於是在11月21日,中國政府向印度提出停戰、撤兵和設立民政檢查站等三項措施,我軍的全線停火從11月22日北京時間兩點開始單方面實行,並且我國軍隊開始全面後撤,退到1959年11月7日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北20公裡之外,和印軍保持距離,另外,我國歸還了繳獲的大批武器、軍車和軍用物資,並且交還了印軍俘虜。

中國能夠在取得戰爭勝利之後主動停火,表明了我國一切以和平為重,並且也希望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邊境問題,而且通過這次中印戰爭,印度損失巨大,從此印軍心裡的陰影就多了1962年這一場戰爭,中央在戰前提出的「打出五十年和平」的要求我軍算是完美實現了。

中國和印度就邊境問題發生的反擊作戰,在歷史上並不常見。因為這是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能發生的,這場戰爭不同於國內進行的民族解放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他們是民族性質的,也不同於國際性質的抗美援朝戰爭,這是一場非常典型的,有政治立場參與的軍事仗,也是一次非常典型的,靠打仗促進長久和平的戰爭,中國對自身的尊重讓其面對邊境問題毫不退讓,對對手的尊重讓其主動後撤,中國讓世界看清了自己的非凡氣度。

當然作為戰敗的一方,印度總理尼赫魯完全不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始終以一種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深諧政治的眼光,安靜的注視著中國和印度的邊境線。他曾經在會議上反覆的強調說:這是中國的一個陰謀,這一定、絕對是中國的陰謀。值得一提的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巴基斯坦在看到中國的所作所為時深深的敬佩中國,在此之後巴基斯坦多次向中國示好,中巴關係迅速升溫,中國不負巴基斯坦人民的期待,兩國逐步發展成如今的「兄弟」關係。

相關焦點

  • 1962年對印反擊戰:解放軍橫掃印軍,打出五十年和平!
    而在1951年到1958年期間,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國務繁忙並且還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抗美援朝的戰爭中根本無暇顧及中印邊境問題,印度正是看準了這一時機,開始不斷的入侵我國領土,但由於中國一直保持著和平談判優先的準則,兩國基本上還維持著表面的和平,可是在1959年後,印度政府的野心愈加膨脹,讓中印邊境的局勢愈發嚴峻,使得兩國的關係不斷惡化,最終導致談和失敗,而對於印軍此時的舉動,我國解放軍邊防部隊在1962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我軍橫掃印軍,打出50年和平!
    對印度的行為,我國態度一開始是冷靜克制的,但是印軍就此以為我國怕了他們,越來越放肆,沒有停下侵略中國邊境的腳步。被印度步步緊逼,中國別無他法,在1962年發動了對印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打響的時候,中國內憂外患,情況很不樂觀,但解放軍不負眾望,贏得了這場戰爭,狠狠教訓了印度,在軍事和政治上給了印度沉重的一擊,在今天這段歷史無疑是很寶貴的經驗,很有借鑑意義。
  • 中印邊境自衛戰爭:中國解放軍橫掃印軍,完全碾壓
    在我們新中國誕生之初,西藏反動分子就憑藉印度等國的支持企圖分裂祖國,我們派出解放軍對其實施了軍事打擊,這是=時印軍乘虛而入,強佔了我們的部分領土。中國邊防部隊並沒有與之直接發生衝突,但是印軍不知好歹,一直騷擾中國邊界。
  • 解放軍險些插旗新德裡?破解1962中印戰爭神級傳說
    中印邊境戰爭發生在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地點就在中印2000公裡邊界的西段與東段進行,其中又以東段的藏南地區為主戰場。由於戰場位在高海拔地區,環境惡劣,不管是解放軍還是印軍都有後勤補給的困難,戰爭最終在中國取得勝利目標,印度向美軍求援後結束。
  • 1962年中印之戰:看解放軍是如何橫掃印軍的!
    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在1962年我國發動對印自衛反擊戰,當時正值新中國成立不久,當時的國際、國內環境極其不穩定,這場戰爭就發生在那樣一個節骨眼上,但是我軍無畏當時的艱險,勢如破竹,輕鬆取得了那一戰的勝利,這場戰爭,中國在軍事、政治上均遠勝印度,我們要牢記這段歷史,須知:讀史可以明鑑,知古可以鑑今。
  • 當年手下留情,中印戰爭打到新德裡,印專家勸告新德裡
    1962年的中印戰爭歷時32天,為中國邊境贏來十幾年的安寧,同時也讓印度做了50年噩夢。1962年的10月20日,中印在喜馬拉雅山區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地方,發生激戰,最終印度在一個月內陣亡4885人,被俘3968人。
  • 1962年中印戰爭始末
    一、中印之戰——是一場中國不情願打、又不得不打的戰爭,毛澤東也不情願打。中印兩國本是友好鄰邦。西藏叛亂的失敗,使尼赫魯劃西藏為印度戰略緩衝區的妄想成為泡影,但「大印度聯邦」構想仍然使他不能平靜。他公然向中國政府提出,把有爭議的12.5萬平方公裡土地全部劃歸印度,中印關係隨即惡化。尼赫魯完全阻絕了中國政府防止邊界衝突的各項建議,一意孤行地執行「前進政策」,繼續侵佔中國領土。1962年10月,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全面爆發。
  • 1962年中印戰爭,印軍全線潰敗,我軍為何不趁機拿下新德裡?
    1962年11月21日,印度外交部收到了一份報紙,報紙的核心板塊是一條來自中國的消息:中國政府宣布單方面中國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停火併後撤20公裡。由於當時新德裡已經亂作一團,印度外交部也幾乎癱瘓,他們沒有收到或者說忽略掉了中國政府的聲明,也無法核實這條消息的準確性,於是尼赫魯立即召見了中國駐印大使,在確認了消息屬實之後,尼赫魯只問了一句:你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啊?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是新中國對外戰爭中打得最輕鬆的一次,前後歷時一個月,斃俘印軍將近9000人。
  • 1962年中印戰爭:解放軍這一打就打出五十年和平!
    在1951年到1958年的這三年裡,印度政府在中國忙於新中國成立後的內務事宜處理和參與抗美援朝等事情,覺得我們基本無法顧及中印邊界問題的時候,一步又一步的踏進中國的領土。 甚至開始蓄意的挑起爭端,製造邊境的各種衝突,這使得中印關係到達了戰爭的臨界點,而且還強硬的對我們說拒絕和平談判,面對這樣的局面,1963年10月20日,解放軍邊防部隊為了國家的利益,被迫對其進行了反擊。
  • 中印邊境戰爭,中國善待俘虜,我國唯一被俘戰士被印軍當肉盾!
    中印邊界以往經常會發生不同規模的對峙,有時還會出現兩國軍人之間的肢體衝突,但自中印邊境戰爭結束後,相關事件都和平解決了,很多時候事情沒有拿到媒體上去。不過,這消息源來自於印度軍方兩位不在現場的高級官員,真實性不詳!中印邊界全長約2000公裡,主要包括西段、中段和東段。西段約600公裡,中段約450公裡,錫金段200餘公裡,東段約650公裡。
  • 真實的中印戰爭,4萬解放軍擊潰30萬印軍,讓世界輿論一片譁然
    中國和印度都是世界文明古國,兩國有著高大的喜馬拉雅脈阻隔,所以兩國在古代沒有邊境領土糾紛。1947年印度建國,當時放棄印度這塊殖民地的英國統治者很不甘心,於是將印度半島分為兩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對於兩個國家的邊界也不劃分清楚,導致了這個國家到現在還有軍事衝突。
  • 中印戰爭:中國士兵打到印度的大平原時驚呆了
    中印戰爭:中國士兵打到印度的大平原時驚呆了!在長達千年的中印關係史上,「99。99%都是友好交往的,只有0。01%是不愉快的…」(溫家寶語)。不過,外交部解密的第三批檔案中,恰好涵蓋了1962年中印邊界反擊戰——這次「邊界上的不愉快」。「我們是不是打出印度了?」中印邊界反擊戰,中國是勝利者。
  • 1962年中印戰爭:困擾毛主席十天十夜,沒想通印度為何打中國
    1962年10月8日,印度軍隊公然越過克節朗河,兩天後進攻我軍多處邊防哨所,到20日前後共致我軍邊防戰士死傷47人。印度總理尼赫魯更是於此間10月12日公開發表聲明:要恢復印度領土完整,把中國軍隊從印中兩方的爭議地帶「清除乾淨」。
  • 1962年中印戰爭,印度不僅尋求美國幫助,還向老蔣提一建議!
    1962年的中印戰爭,短短數月之間,印度被解放軍打得潰不成軍,不能不尋求西方國家的幹涉和幫助。1962年中印戰爭1962年11月3日,美國駐印度大使加爾布雷斯面見尼赫魯時,遞上了一封甘迺迪的親筆信。幾小時後,全世界都知道了,美國正在對戰爭中的印度提供軍事援助。
  •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中國打服印度,打出50年和平
    1850年之後,英國抵達印度對其進行侵略行為,隨後從印度出發進入中國西藏實行侵略行為,而英國和印度的擴張政策與中國近代時對邊境的無防禦措施,使得如今發生中印矛盾,並開始針對中印邊界發生軍事衝突。實際上,中印邊境一直都不曾清晰地進行劃分過,但是古代中國與印度一直都在一條習慣性的邊界上保持著安全距離,始終未給對方帶來不便。但是英國在撤出印度殖民地之前,就開始不斷為印巴兩國之間製造矛盾衝突,而這時便有一個叫麥克馬洪的英國人把中印分界線劃到了中國領土上,這也是導致中印衝突的一大原因。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中國與印度國運之戰
    中國和印度都是世界文明古國,兩國有著高大的喜馬拉雅脈阻隔,所以兩國在古代沒有邊境領土糾紛。1947年印度建國,喜歡搞事情的英國想了一個陰謀詭計,將印度半島分為兩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對於兩個國家的邊界也不劃分清楚,導致這兩個國家到現在還有軍事衝突。
  • 中印戰爭,中國打到印度什麼地方印度的損失有多慘重
    中印戰爭,中國打到印度什麼地方?印度的損失有多慘重?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我們講究文明,與其他各國友好相處。儘管我國一直以禮待人,但總有一些國家挑釁我們。例如日本,印度,日本侵略我國,試圖霸佔全中國,但在四萬萬同胞的提抗下,日本完敗。印度總是挑釁我國,為此我國發起對印自衛反擊戰。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我軍以戰止戰橫掃敵軍,打出數十年和平
    其實,早在建國之初,在中印兩國關係最友好的年月裡,印度方面也曾有過一些不友好的舉動。1951年,印方趁中國抗美援朝之際,搶佔了中印邊境東段「麥克馬洪線」以南的9萬平方公裡中國領土,接著又佔領了邊境中段部分中國領土。面對印度方面的得寸進尺和咄咄逼人,中國方面對於印度的尋釁滋事一直保持著克制和忍讓態度。
  • 1962年對印反擊戰,印度將軍逃跑時,解放軍班長用衝鋒鎗將他擊斃
    從古至今,中國都一直是愛好和平的國家。中國與印方在歷史上也有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但是,自從英國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就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邊疆地區。新中國成立後,多年來,印度在某大國的支持下,屢屢蠶食我邊界領土,侵佔中國領土達到了數千平方公裡,並頻繁挑起邊界糾紛。
  • 從1962年的中印戰爭,到今天的中印對峙
    一:毛主席說:「打就要打出威風來,要保證30年的和平。」二:可見1962年中印戰爭的目的是讓印度感受到中國的「威風」,打掉的是印度的囂張氣焰,不是大量殺傷印軍,製造仇恨。所以很快把印度的許多俘虜都放了。以此表明中國並不好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