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的中印戰爭歷時32天,為中國邊境贏來十幾年的安寧,同時也讓印度做了50年噩夢。1962年的10月20日,中印在喜馬拉雅山區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地方,發生激戰,最終印度在一個月內陣亡4885人,被俘3968人。
當時印度陸軍是英國殖民地軍隊,有參加二戰的經驗,在北非、南歐、東南亞等地有作戰,自稱是一隻能夠「打遍歐、亞」的強大軍隊。參戰的印軍是印度第四師,號稱王牌部隊,是印軍的精銳。
1962年10月20日,我軍首先對克節朗地區入侵的印軍據點發起攻擊,在一天內將入侵者擊潰。在此之後,殲滅可能從達旺地區前來支援的印軍。
10月23日,解放軍向棒山口前進,殲滅該地區敵軍,佔領了棒山口。之後,再次分兵追擊,直取達旺。
10月24日佔領新東橋等地;10月25日,幾支部隊相繼取得勝利,基本收復達旺,克節朗-達旺的戰役以勝利告終。首戰將印軍侵佔的克節朗河以南,達旺河以北,不丹以西,達旺以西地區收復。
中印戰爭中,我解放軍還出了一隻奇兵,直搗黃龍,就要打到新德裡了。原來,在軍委作戰會議上,劉伯承提出沿水路奇襲的建議。毛主席當即拍板決定,一邊佯攻,一邊拍一個師奇襲。
後來,找到中國、印度、錫金交界的亞東,一路翻山越嶺,來到錫金國境。我軍通過錫金直取東線印度大後方,此時在麥克馬洪線前沿等待與我軍決戰的印軍,面對突然出現在大後方的解放軍,驚慌失措,潰不成軍。
東線部隊大獲成功,同時打亂中線和西線的印軍部署,而我軍氣勢大漲,以風捲殘雲之勢擊潰印軍。我解放軍部隊在十幾天的過程中,推進到距離新德裡只有300公裡處。
印度首都新德裡上下驚慌失措,大街上搭起建築工事,而普通市民都紛紛向後方出逃。
毛主席為爭取政治上進一步主動,11月21日,我軍發表聲明,為促成和平解決中印邊境問題,主動停火,並於12月1日起撤軍。這一舉動是戰爭史上絕無僅有的,贏得世界上很多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讚揚。
當時印度總理尼赫魯倒行逆施,盲目的大國自信,意圖侵佔中國領土,最後被解放軍上了深刻的一課。印度學者索拉布·古普塔勸告新德裡馬上撤軍,「印度沒有資格介入洞朗地區,現在必須撤出」。希望莫迪能夠打消妄想,中國領土主權不容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