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成都這12家神級蛋烘糕,終於找到了我們的童年味道!

2021-02-27 成都商報

本來打算去找網紅陸記,沒想到在內曹家巷路邊「偶遇」了個蛋烘糕攤攤,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吃為敬。

成都的很多蛋烘糕攤點,不需要店面,一輛三輪車就搞定了,放學的校門口,繁忙的公交站後,看到人排隊,準是蛋烘糕又開賣了。

   

每個成都人心中都有必點的蛋烘糕口味,對我來說,一定要有個鹹的、一個甜的,才算完整。

   

賣蛋烘糕的嬢嬢說,蛋烘糕老一輩就在賣了,最早賣1元3個,現在賣 2元+ 一個。這家蛋烘糕皮軟餡多,吃完兩個這才一本滿足離開。

地址:馬鞍南路內曹家巷

人均:2元

出攤時間:看運氣

要說成都的蛋烘糕,陸記絕對可以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儘管隱藏在老小區裡,卻依然有人從全世界慕名前來,排再長的隊都一定要等到吃上幾個。

從91年開到現在,每天上半天調料,下午出攤,賣到6點左右基本就賣完了。破舊的玻璃櫥窗上貼滿了各種採訪、頒獎照片,一說到起,老爺子就特別興奮。

  

大爺特別健談,從用料到烘烤技巧,可以給你擺出一本書來。說到食客更是合不攏嘴:「張靚穎經常來吃,外國人多得很,遇到節假日忙都忙不贏。」

  

別家賣的蛋烘糕都是爐子烤出來,陸記不一樣:蜂窩煤。舀一勺麵漿倒進紫銅小鍋,單手一轉就在小鍋裡攤出一輪滿月。兩個鍋:大火烤,小火烘。第二個蓋上鍋蓋的時候第一個正好出鍋。

他家蛋烘糕口味很多,三鮮、怪味、泡蘿蔔都是招牌。我最喜歡怪味,麻辣鮮香,和著帶甜味兒的皮一起吃,兩個字:巴適。自製泡蘿蔔切得細細的,清脆爽口很入味。皮薄、脆,一口下去嘎嘣脆,脆皮的蛋烘糕成都也找不出第二家了吧。

  

陸老爺子其人就像他店裡最著名的蛋烘糕——怪味,老爺子下雨天不開張,清早八晨也不開張。聊得來的可以一直跟你擺個不停,話不投機的說不上三句。節假日是人最多的時候,很多遊客慕名而來。

去年國慶,老爺子卻硬是給自己放了7天假,原因是不想太忙了...果然是任性的成都人!

地址:內曹家巷工人村2棟(近太升橋)

人均:2.5元

出攤時間:12點半—6點(賣完為止,下雨天不擺)

位於人民中路的趙記蛋烘糕,從騾馬市地鐵站出來走幾步就到,綠色的招牌很顯眼。價格不貴,基本都是2元。

外地遊客來成都吃蛋烘糕,看到這樣一家店面可能會覺得滿心歡喜,但對成都本地人來說,我們更偏愛路邊的野攤攤。老闆是個東北人,話不多,專心忙著手裡的活。店裡面還賣哈爾濱私房水餃、秘制烤腸。

個人覺得這家蛋烘糕一般,雖然打著「總店」的旗號,但估計也只有這一家。面很軟,皮烤的一般,餡料也是中規中矩,點了一個藕丁、兩個榴槤,藕丁還好,脆脆的很爽口,但是這個榴槤我必須吐槽一下…

老闆兒說榴槤醬是新鮮榴槤打的,但其實並不是,就是蛋糕店常用的成品榴槤醬,榴槤味是有,但沒得香味,只吃得到甜味,差評!

  

地址:人民中路一段31號附4號

人均:2元

開門時間:最好早上10點以後去

從華西壩地鐵站沿著大學路往裡走,有一條餵胖了一代代川大華西校區學生的街。

在東區北門對面,有個毫不起眼的大門,每天總有那麼幾個小時,門後面悄咪咪圍著一群人,只有真正的吃貨才會勇敢地擠過人群,對著中心高喊一聲:「嬢嬢,給我來個奶油肉鬆!」

這家的老闆娘相當和善,對人大方,給料從來都是怕ji不爆的那種,之前在新華公園門口擺過幾年,後來估計競爭太激烈,就轉戰到大學路,在大門背後一擺就是14年。

為了保證用料新鮮,每天早上做一批餡兒,中午再做一批,所以想去吃要跟上嬢嬢出攤的節奏。

  

見我們幾個人盯著爐子流口水,豪氣地送了一個,蛋烘糕皮厚實、綿軟,只有最外面一層略帶一點點脆,那種一沾口水就融化的脆……


地址:大學路東區北門對面大門牆後頭

人均:2.5元

出攤時間:11點-13點,15點-20點

賀記似乎是在今年年初在美領館對面開門了,鋪面乾淨明亮還誤以為是哪家甜品店。


從石室中學門口開出花兒來的賀記跟陸記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加盟店遍地開花,光手機地圖我就能搜出11家,好在成都人一慣看味道不看血統,這家賀記還是對得起招牌。開在美領館對面是要洋盤些,菜單都是中英雙語的。

傳統口味的鮮肉蛋烘糕一如既往好吃,蛋烘糕裡夾著滿滿一層鮮肉,不油,巴適。


新加入的芝士口味是夾一大片芝士在裡面,但由於蛋烘糕本身就有奶香,芝士的味道並沒有很好體現。倒是單獨售賣的「蛋烘糕皮」吸引了我,又想瘦又想吃的人,你在等啥子?

    

地址:武侯區領事館路2號附9號

人均:2.5元,榴槤和芝士口味3元,蛋烘糕皮1.5元

出攤時間:人家有鋪面,還出啥子攤?11點-21點,可點外賣

睜大你的卡姿蘭大眼睛仔細看,是不是跟蝸牛一毛一樣?(正確答案:一樣)

大學路的蛋烘糕養胖了華西校區的學生,那這家就養胖瞭望江校區的學生。在一條街的美食中成功搏出位,圍滿了等位的、沒吃飽的、趕著去上課的中學生和大學生。

老闆真的很厲害,被其他家蛋烘糕當成不規則邊角剔掉的小尖尖被他創新成了蝸牛的樣子,你看,蛋烘糕都這麼美,你還好意思醜下去嗎?

30多種餡兒,排列組合可以變出多少種味道?而且本來蛋烘糕兩口就能吃掉一個,老闆還加入了老乾媽餡兒,比香辣醬多了一份油浸浸的香氣,下肚更快了,一般不吃個4-5個是停不下來的……

還要為小米椒豬皮餡兒點一萬個贊,豬皮切得細細的,脆脆的,碼料入味,沾有一丟丟小米辣,混著蛋烘糕香香甜甜的味道,我看到了老闆憨厚敦篤的外表下,藏著的那顆夜店狂野之心。

  

地址:共和村10號附4號

人均:2.5元,榴槤和芝士口味3元

出攤時間:11點-13點,15點-20點

去年9月,退隱了13年的玉林四巷陳記蛋烘糕重出江湖了!

經營蛋烘糕的老兩口是陳利明爺爺和範修玉奶奶,爺爺今年73歲,奶奶也70歲了。

1987年,剛開始賣蛋烘糕的範奶奶手藝不行,生意也秋。後來機緣巧合下,陳爺爺結識了在人民公園後門賣蛋烘糕的曾大爺,對,曾大爺就是成都小吃圈的傳奇、蛋烘糕的發明人,現在好多紅極一時的蛋烘糕製作人都是他的徒子徒孫。

曾大爺把蛋烘糕的「秘訣」告訴了陳大爺兩口子,從此陳記的生意越做越順,還把白糖、豆沙、花生,拓展出了新的招牌口味——怪味香辣蛋烘糕。

不起眼的大頭菜裡,蘊藏了麻、辣、甜、鹹四種味道,一口咬下去,脆脆的大頭菜和香酥的蛋皮在唇齒間回味悠久,受到吃客們的熱捧。

十多年前的味道又回來了,就跟初戀又出現了一樣,敢說小時候吃過的成都人再吃的時候,沒有不淚奔的……

地址:玉林四巷

人均:2.5元

出攤時間:14:00——19:00,周一不開門

每天下午四點過,冒椒火辣的生意就開始了。排隊的人群漸漸多了起來,這個時候,易老大一聲吆喝揭開了紫銅的小平鍋,蛋烘糕也踩點開張了。

易老大在這裡開得不久,算下來才一年半,但是為人老實熱情,也是跟好些常駐的吃客打熟了。每天從中午11點賣到1點,回去吃個飯瞌睡一會兒,4點過就準時出來了,一直忙到9點多,然後美滋滋的收攤回家。每天雷打不動。

易老大臉上總有一片潮紅,你以為他害羞,但是說起話卻爽快得很。「來嘛,你吃嘛,不好吃我就不收你錢。」

蛋烘糕外焦裡嫩,烤得剛剛好,酥香酥香的味道緩解了飢腸轆轆,吃完了總是讓人不自覺地眯著眼睛回味一下。

來買蛋烘糕的人大多是等著排隊吃串串的,一邊排隊一邊買個蛋烘糕解下饞,打發一下時間,但是往往失了算,吃了一個還想再吃一個。

地址: 奎星樓街33號(近吉祥街)

人均:2.5元

出攤時間:中午11點-1點,下午4點多-9點

這家蛋烘糕就在營通街的口子上,賣了19年,從最初的五毛錢一個到現在也漲到了2塊,不過味道還是沒變。

這家蛋烘糕攤一般在下午3點的時候開張,正好趕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放學。校門一開,譁啦一下,蛋烘糕攤攤全面淪陷。

老闆就在這群鬧嚷嚷的小朋友中間熟練地揭鍋,攤麵糊,放餡料,麻利地烤好一個又一個蛋烘糕。等這群小朋友們一鬨而散,在旁邊站了N久的我才有機會上去點個來試試。

餡料其實沒有什麼特別,不過麵餅的口感很好,看著焦黃,實際上卻是軟綿綿的口感,咬下一口還帶了一點點甜味,果然是小朋友們最愛的口味。

十幾年光陰,來買蛋烘糕的人換了一撥又一撥,老闆說,只要這邊一天沒拆,自己就會多賣一天。

地址:營通街靠近撫琴西路的口子上

人均:2塊

出攤時間:一般是下午3點過

老地方的蛋烘糕攤攤是一對老夫妻在經營。老兩口在這裡賣了二十多年了,老地方嘛,也是老熟人。在這裡買蛋烘糕的基本都是附近的鄰居,每天下午放學,家長些接起娃兒就直殺了過來。

「來啦,今天要吃啥子喃?還是肉鬆?」

「爺爺,爺爺,我要肉鬆還要加奶油……」奶裡奶氣的聲音,自行車剛剛停就跑了過來,當媽的拉都拉不住。

老婆婆熟練地舀起一勺麵糊倒進小鍋裡,手一個打晃,黏稠的麵糊順時針攤開,不一會兒,咕嚕咕嚕的小泡泡就冒了起來。過了差不多五秒的樣子,迅速舀了一大勺餡料,放入,攤平,稍微抬高小平鍋,鑷子一個翻轉,香噴噴的蛋烘糕就出鍋了。

你還別說,當真利索得很。老爺爺就在旁邊負責收錢打雜,和藹的問每一個娃娃要吃啥子餡料。

跟前幾家不同,這家的蛋烘糕似乎分了好幾個層次。最邊緣一圈薄薄的麵餅殼殼酥脆可口,咬一口是嘎嘣脆的感覺,再多咬一點,入口的麵餅又是綿軟黏人的感覺。

地址:金羅路2號大院門口

人均:2元

出攤時間:下午4點過開到10點

這家蛋烘糕沒有名字,但一說起新華公園北門對著的那家蛋烘糕,很多吃貨第一反應就是那個隔著柵欄排隊的「柵欄蛋烘糕」。

這位大爺也是成都蛋烘糕界的一位大佬,在這個柵欄背後賣蛋烘糕也有十多年的時間了。每天下午三點半出攤,一直賣到晚上七點。

  

總的來說,他家蛋烘糕有三大特點。一是蛋漿中摻入了芝麻,烘烤後,微甜的蛋皮帶了一絲淡淡的芝麻香味。二是蛋皮厚,幾乎是其他家蛋烘糕的一倍,厚度增加了所以口感也顯得十分香綿,類似於日本銅鑼燒。第三個特點就是價格不菲,4元一個

  

大爺很喜歡邊烤邊說自己的蛋漿用料有多實在,自己DIY的特色。排隊的客人也經常在等待美味的同時,被大爺風趣的說辭逗得哈哈笑。

地址:新華公園北門對面

人均:4元

出攤時間:下午3點半開到7點



雙林路路口的三鍋蛋烘糕也是最近人氣很旺的一家小攤子,坐標在成都火鍋「兩條龍」——大龍火鍋和小龍坎中間的巷子口。

  

老闆娘熟練地甩起膀子操控著三個鐵鍋,烤制蛋烘糕速度之快!

  

蛋烘糕的蛋皮,外酥內軟,而且用料十足,塞得餡料都要落出來了。而且價格才2元一個,真是業界良心。

  

三鍋蛋烘糕每天4點到8點出攤,正好是這兩家人氣火鍋店開始排號的時候,飢腸轆轆的吃貨們聞到飄香的蛋烘糕,還如何能抵得住誘惑,吃火鍋前先來兩個蛋烘糕墊底,巴適得板!

地址:雙林北橫路大龍火鍋旁

人均:2元

出攤時間:下午4點開到8點

相關焦點

  • 成都蛋烘糕:放學路上的神級小吃,用黑暗蛋餅皮包裹榴槤、芒果、辣椒……
    蛋烘糕,成都小吃界的扛把子,街頭骨灰級美食,幾乎零差評的收穫了每個成都人的喜愛,可鹹可甜,你想要的味道它都有!今天,我想跟你聊聊成都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神級小吃——蛋烘糕。一輛小三輪,兩口小銅鍋,一把小鑷子,十來個瓶瓶罐罐,三輪車上貼著「蛋烘糕」三個字,就是成都人心心念念的「童年味道」。
  • 成都這幾家蛋烘糕小攤一定要去吃,人均3元,好吃不貴超過癮
    蛋烘糕,一個成都人民的童年記憶的美食,還記得以前放學經常在校門口看到的蛋烘糕,大部分都是老爺爺老婆婆推著一個比課桌大不了多少的小車賣的,現在社會發展快,小吃的品類也越來越多,蛋烘糕因為本身成本低,價格低廉賺不到什麼錢,爺爺奶奶也做不動了等等因素,已經慢慢淡出大眾視線,只有偶爾一些小巷子裡還有人在賣了
  • 成都最好吃的蛋烘糕地圖!吃貨們有福了!
    如果你在成都的小巷巷裡,看到推個小推車,推車的玻璃上貼著明顯的紅字「蛋烘糕」這就是今天青羊君要說的成都街頭名小吃
  • 幾十年老店,香甜可口,老成都味道!著名的「網紅蛋烘糕」,超讚
    「從一塊五吃到五塊,我真是愛死了這家蛋烘糕!」——來自一位熱情又可愛的粉絲提供給我們的「美食情報」!據說2018年的時候,香港人氣明星謝霆鋒來成都錄製節目,還專程到這家蛋烘糕店品嘗,一下子這家小小的店鋪搖身一變,成為了成都小有名氣的「網紅美食」!
  • 一周吃了40+家店,串串火鍋燒烤、蛋烘糕、冰粉,成都太好吃了
    據說在本地賣得最好的是鴨掌、雞爪、兔腰和大腸結子,都是我之前不會主動吃的,這幾種都最好是一開始就下鍋,煮到最後再吃,非常入味酥軟,解鎖了新品種!馬路邊邊的小食也很多啦,冒系列完全不會踩雷,吃完了還能當味碟,最讓我驚喜的是冰粉,這是什麼神仙冰粉!葡萄乾、山楂、花生碎,冰冰涼涼非常解辣,連喝兩碗!
  • 成都火爆的路邊攤,一個蛋烘糕賣五塊錢,味道真的那麼好嗎?
    一說起成都這座城市,大家都非常熟悉,它是國內很有名的旅遊城市,除了有大熊貓以外,還有非常多的特色美味,簡直就是吃貨們的天下。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喜歡吃成都的美食,畢竟川菜可以說是大家最喜歡的菜式之一,麻麻辣辣非常過癮,而且即使天天吃,都不會覺得膩,不知道小夥伴最喜歡吃哪一道川菜呢?當然啦,除了川菜以外,成都各種各樣的街頭小吃也是數不勝數,就算吃上一個月,都可以不帶重複。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成都非常有名的傳統小吃,它就是蛋烘糕。
  • 這道成都名小吃「蛋烘糕」,一口氣能吃十個,好吃到停不下來
    導語:這道成都名小吃「蛋烘糕」,一口氣能吃十個,好吃到停不下來如果你沒看到這篇文章, 而又有人告訴你成都名小吃「蛋烘糕」能有72種味道,可能你會覺得這個人在吹牛。但是今天小編就要來給大家介紹這記小吃,一個小小的蛋烘糕,竟然能涵蓋火鍋、烤肉及甜品。一次性滿足多種需求,好吃不長肉你值得擁有。蛋烘糕因為典型的南方小吃,所以做的小巧玲瓏,剛好足夠填補她晚自習後的空腹感,又不至於太過飽腹。
  • 成都小吃蛋烘糕:只需一張蛋餅皮,沒有我不能夾著吃的
    提起成都,你一定會想到美女帥哥如雲的春熙路,也一定能想到滿大街都是各種各樣的小吃。毫不誇張地講,真的不乏有一些「資深吃貨」們,會趁著小假期的時間,打飛的過去一飽口福。當你聽到一個成都人對你講:「今天沒地想好吃啥,要不吃點小吃吧?」那麼請一定做好準備。因為他說的小吃,可能是你想像中的三大炮、糖油果子,點一份,就了可能嘗鮮的;也可能是冰粉、餈粑、豆花等清涼甜口的飯後解饞之物;當然也會是諸如擔擔麵、抄手、缽缽雞,一筷子下去剎不住,要將碗底料扒拉個乾淨才算數的小吃。
  • 教你在家製作成都特色小吃蛋烘糕,酥脆鬆軟蛋香四溢,步驟很簡單
    四川人的童年裡有著非常多的時代記憶,比如趴在泥土地上彈彈珠,再比如緊張刺激的丟手絹,還有躲貓貓和老鷹抓小雞。現在還記得這些遊戲的人關於美食的記憶那就是放學後,巷子裡老爺爺製作的蛋烘糕了。每天大家下課前都會有一個巨大的問題考驗著:今天放學,我買什麼口味的蛋烘糕呢?
  • 四川成都,甜小吃蛋烘糕,口感綿軟滋潤外皮酥脆
    成都是個憂傷溫柔的地方,這裡的風景能讓你流連忘返,成都小酒館裡全是你會懷念的故事,我很喜歡成都,是一個讓人聽上去就覺得繁華溫柔的地方,四川這個地方從來都以辣著名,但有些人卻偏偏喜歡這裡的蛋烘糕,口感綿密,能給你溫馨甜蜜的感覺,軟乎乎的像蛋糕一樣,鹹甜口味都有,是很好吃的食物。
  • 抖音蛋烘糕老爺爺是誰 在成都太古裡哪裡賣蛋烘糕位置地址
    最近,一位在成都太古裡賣蛋烘糕的大爺在抖音上走紅了,許多網友專門還跑到成都去買老爺爺的蛋烘糕。那麼抖音蛋烘糕老爺爺是誰?下面來看一下。  抖音蛋烘糕老爺爺是誰  抖音成都太古蛋烘糕老爺爺只是一位普通人,名字叫做胡開元,他在成都太古賣蛋烘糕,因說話太耿直、幽默,於是走紅網絡,還被網友們稱為「成都最實誠的老闆」。
  • 新華公園,成都小孩的童年樂園!
    繼遊樂園消失過後我們最愛的就是新華公園的遊樂城了,是成都小孩的童年樂園。小火車變成了觀光棧道,盡頭被木板隔斷的是小火車的軌道和我們的童年記憶是我們家吃火鍋的首選,偶爾排位上百桌,一定要點菊花鴛鴦鍋,喝湯涮肉,還要有冰粉、餈粑和酥肉··· 還有小郡肝串串、沉香豆瓣炒手、彭祖野菌砂鍋···
  • 擺攤賣蛋烘糕 老闆一幹26年
    二十多年來,老闆胡玉泉一直在社區同一地點賣蛋烘糕,不僅在周邊區域培養出一大批市民粉絲,就連住得很遠的明星、外國人也來排隊嘗鮮。作為一個老成都,75歲的胡玉泉用美食發揚著成都的傳統文化,讓人們由衷地熱愛這座城市。味道好吃 市民們口口相傳  3個小木桌,幾把小竹凳,再加上自己的攤攤車,就是陸記蛋烘糕這個攤攤的標配了。
  • 成都太古裡蛋烘糕爺爺走紅網絡
    現在電腦不行了,這不,他又開始轉行賣起了蛋烘糕。  「我喊他們不要排了,老遠過來買個蛋烘糕,代價太大,不值得。」對於走紅,胡開元表示,本來自己是一個很平凡的人,卻給他披上神的外衣。他希望大家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不要指望靠別人,要有正確價值觀念,不要有烏託邦式的想法,實實在在努力工作。
  • 新華公園,資格成都人才懂起的童年樂園!
    Part. 1 新華公園·成都小孩的童年樂園,是成都小孩的童年樂園。小火車變成了觀光棧道,盡頭被木板隔斷的是小火車的軌道和我們的童年記憶是我們家吃火鍋的首選,偶爾排位上百桌,一定要點菊花鴛鴦鍋,喝湯涮肉,還要有冰粉、餈粑和酥肉··· 還有小郡肝串串、沉香豆瓣炒手、彭祖野菌砂鍋···
  • 謝霆鋒來成都立刻要去這幾家網紅館子,難道鋒味要取景成都味道?
    有消息傳來說霆鋒哥新一期的鋒味要取景成都,嘉賓還是張靚穎哦~對此感興趣的小可愛可以多多關注,萬一不小心搶個鏡說不定就火了呢!除了對鋒味的期待,我還對霆鋒哥一到成都就要去品嘗的館子比較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成都味道能吸引到有廚神美譽的霆鋒哥冒著被扒光的風險去品嘗?會不會跟這一期的鋒味有所關聯?讓我們一起來好好了解下吧?
  • 玉林巷子頭做了三十年,最老資格的蛋烘糕!
    別看小攤子不起眼,卻是地道老字號,是老成都的舊時光。 我們來的時候是下午三點多,在這裡唯一見到的路邊攤,就是陳記蛋烘糕。
  • 在成都,吃完這100樣東西,我們就結婚吧!
    而我想的一切,是先從和你一起吃完這100樣東西開始。想和你,去吃工人村陸記蛋烘糕,帶你回味我的小時候。想和你,到MOMOKO蜜桃芝士家吃顏高又好吃的蛋糕。想和你,到新華公園後門的田席幹拌串串,小地方好味道。
  • 成都老兩口賣了17年蛋烘糕 只為一起走遍大江南北
    他們是有名的玉林四巷蛋烘糕爺爺和婆婆,他們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在玉林一帶賣蛋烘糕,2004年歇業,隱退了12年後又重出江湖,引得眾多當年吃著他們蛋烘糕長大的人們的追捧。 而在他們退隱的十幾年裡,陳爺爺帶著婆婆遊山玩水,走遍大江南北。「年輕時拼命工作,退休了想帶著她一起去看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
  • 童年的味道!成都傳統老字號糕點鋪,復古手工做法,樸實又美味!
    百年老字號糕點鋪,三代人的共同傳承,陪你回憶童年的味道!在成都華陽的老街道上,有著一家三代人傳承的百年糕點鋪。清晨的陽光灑在曾經繁華的大街上,陳舊的街道旁,一家老字號糕點鋪開啟了新的一天營生。守店的是一位成都老嬢嬢,臉上總是一副笑盈盈的模樣,給人的感覺熱情又親切。這是一家很小的老店鋪,在這樣陳舊的店鋪裡,進門處擺放著幾個有著些許裂痕但乾淨透亮的玻璃展櫃,給我們的第一感覺像極了我們童年時光中的那些小賣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