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生活好啊!吃穿不愁,還有人專門打掃衛生和洗衣服,醫生也經常來免費檢查身體,『老夥伴兒』們和院長對我也很關照,還能看電影。」土城敬老院的韓其科老人笑呵呵地說。 韓其科2019年8月住進土城敬老院。此前,他因為故土難離,又擔心和其他同伴相處不好,所以堅持一個人住在山頂上老家的土房裡。考慮到老人一個人住存在安全隱患,去年,相關工作人員便去做老人的工作,一共去了三次,韓其科才勉強答應去敬老院先住一段時間試試。「感謝他們啊,現在我不想走咯!這裡就是我的家。」韓其科說。 近年來,習水縣土城敬老院堅持管理與服務相結合,用服務的深度來強化管理的力度,以「家」為主線,深挖家庭元素,狠抓家庭情懷,探索出一套可推廣、能複製、易操作的農村敬老院管理服務新模式。
抓牢「家庭+課堂」深度融合 提升院民精氣神和歸屬感 廣徵民意備好課,實現「學校課堂」走進院。習水縣土城敬老院始終堅持以老年人為中心,通過召開院民大會,聽取院民意見,在院內集中開辦老年課堂和家庭文化活動,切實滿足老年人的精神層面需求。充分結合「學校式」的生活方式和管理理念,精擬課程表,常態化開展體育、識字、勞動、音樂、手工、養身、棋牌、讀書等課程,在豐富院民精神文化生活和享受生活樂趣的同時,促使老年人文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真正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以「家文化」為載體,創新思路打造「院民之家」。習水縣土城敬老院運用家的情懷和理念,在敬老院定期開展「家的味道、家的回憶、家庭會議、家庭旅行、家讀詩書、家庭勞動、家庭影院、家的故事、家的規則、家的訴說、溫馨的家、我的家人」等十餘類活動,切實增強院民的歸屬感,真正讓特困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抓細「十個一」清單管理 提升精細化服務水平 習水縣土城敬老院充分運用敬老院管理「十個一」創新舉措,嚴格對照程序和標準,以院民為主體、以敬老院為中心區域,覆蓋全鎮特困老人,按照每日、每周、每月為時間節點,落細落實各項指標任務。即制定一份敬老院工作人員《日工作任務清單》及《院民一日行為規範》;每天集中開展一次院民精神文化活動;每周召開一次院務例會暨院民大會;每周開展一次免費的身體巡檢;每周至少集中觀看一次電影;每周開展一次安全大排查暨衛生大整治大評比活動;每月在敬老院召開一次全鎮特困人員大會,同步開展短期療養;院民幫扶幹部每月到敬老院開展一次訪談;每名失能、半失能特困對象有一名專門的護理人員;每名特困對象有一份完整檔案。通過「十個一」管理服務新模式,院民的精神面貌明顯改善、生活方式進一步規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主人翁意識有效提升;院務管理機制逐步得到充實和完善;全鎮特困老人進院入住的意願明顯增強,打通農村養老院「動員入住難、床位利用率低、養老資源閒置」的連環性堵點。
抓實制度建立與落實 提升民主管理水平 堅持以規矩管人,以制度管事。習水縣土城敬老院建立和完善財務管理、食堂管理、生產經營管理、採購詢價、文體活動管理、衛生管理、物品出入庫管理、膳食管理、護理服務、安全管理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10餘類制度;強化崗位責任意識,明確並完善院長、財務人員、炊事人員、護理人員、醫護人員等崗位職責,做到依崗定人、依崗定責。 推行民主管理,實行財務公開。習水縣土城敬老院充分發揚民主精神,民主選舉產生院務管理委員會,下設生產經營、膳食管理、安全保衛、財務監督、環境衛生、文體娛樂等小組,並組織開展相關活動,凡院內重大事項,召開院民大會集體決定,每月10日前公布上月特困人員基本生活金的支出明細及結餘情況。
抓活「院辦經濟」 提升院民自我價值並盤活閒置資源 為豐富院民生活,增加院民獎勵性收入,減輕政府兜底保障負擔,習水縣土城敬老院在院內開展「院辦經濟」: 「魚與娛」相結合發展魚塘經濟。在規劃用地上挖出一口100平方米左右的魚塘發展魚類養殖,在院內老人中挑選出有經驗、能勞動的老人負責每日魚食的投放,等到收穫季節,全院愛好釣魚的老人可在魚塘垂釣,增加生活樂趣,收穫的魚直接供應院內食堂,經統計,每年魚塘能夠收穫300餘斤成魚; 「基地+院民」相結合發展蔬菜種植。充分利用敬老院3畝多閒置土地資源,種植番茄、玉米、白菜、豇豆、南瓜等蔬菜和常見農作物,發動生活能自理、無勞動障礙的院民參加適當的種植勞動,按參加勞動的時間記取「公分」,作物成熟後賣給敬老院,獲得的收入根據院民的勞動時間「分紅」。每年蔬菜種植的收入達到7000餘元。通過種植勞動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鍛鍊了身體,院民在院也能讓「腰包」鼓起來,真正實現老有所為。 習水縣土城敬老院以「四個抓手」為著力點,成為習水縣唯一的五星級敬老院,將「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真正落實到行動上,兜住底線,保障民生,贏得民心。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韋倩
編輯 王光莉
編審 李坤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