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似箭,歲月如梭,轉眼又至一年末,埇橋區為加快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定,充分利用優勢資源,構建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優化養老服務業發展環境,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四大亮點」促進了埇橋區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有序發展。
亮點一是實現鄉鎮敬老院公建民營全覆蓋。今年以來,埇橋區民政局探索社會養老新方式,對農村敬老院實行公建民營改革,累計投入資金500萬餘元,用於敬老院質量提升改造工作,至2020年11月,全區25個鄉鎮39家敬老院全部籤約,提前完成2020年底前全區鄉鎮敬老院公建民營全覆蓋的目標。通過公建民營運營的方式不僅提高了鄉鎮敬老院管理和服務水平,還擴大了服務群體,解決了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護理需求,滿足不同群體的養老需求。同時增強了鄉鎮敬老院自身生存能力,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從而實現「以院養院」目標。不僅構建了農村養老服務體系,還彌補了養老服務城鄉區域性差距短板,實現了多方共贏。
(今年7月張建軍區長在順河鄉敬老院考察調研公建民營試運營情況)
亮點二是積極探索推進醫養結合模式。隨著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增多,群眾對醫療、養老的雙重需求日益增加,醫養結合也逐步成為一種新的養老模式。今年以來,埇橋區民政局積極探索、深入調研,制定推進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新模式。埇橋區民政局積極與區衛健委協調,聯合出臺了醫養結合方案,養老機構合理安排衛生室用房,做好基礎設施建設,衛健部門醫療人員進駐建立衛生室,做好醫療服務工作。2020年12月,養老機構與衛生院醫養籤約率達到了100%。同時,民政局鼓勵引導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和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內設養老床位。
(今年10月王啟榮書記在公建民營順河鄉敬老院考察調研運營情況)
亮點三是推進全區社區居家養老站點建設運營。2020年以來,埇橋區民政局經多次外出考察學習,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內設「五室一場一廚」,採取「日間統一照料,夜間分散居住」的服務模式,可以為老人提供中、晚兩餐,以及娛樂、學習、健身、醫療、保健和精神慰藉等服務。全區11個街道60個社區已基本解決養老服務站用房問題,3個街道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和18個社區養老服務站已經正式運營,已基本建成全領域覆蓋、全功能服務、全方位監管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打造我區「家門口的養老」服務品牌。
(埇橋區道東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開展日間照料,圖為午間助餐)
(宿東社區養老服務站開展日間照料,志願者敬老月組織老人做手工紙花)
亮點四是建立智慧化養老服務平臺。打造我區「區級智慧養老數據平臺+區級智慧養老服務指導中心+養老服務機構+居家」的智慧養老服務體系。通過引進援通「多網融合的居家養老智慧服務系統」,建立智慧化養老服務平臺,提高養老機構安全等級。安裝援通防智障老人走出自動報警系統,防止智障老人走出養老機構大門;開通「綜合定位服務」功能,可以對服務對象位置信息進行實時定位;為智障老人佩戴防走失的援通幸福手鐲。通過智慧化養老服務平臺的視頻、呼叫、異常情況監控等手段,養老機構可以及時掌握居家老人的服務需求,為居家老人提供家庭化、便利化、專業化的服務,並將服務過程在線化、數據化,讓老人子女和監管部門及時掌握、及時監督。
(今年10月王啟榮書記在藍創科技有限公司考察調研智慧養老)
亮點五是加大培訓觀摩交流,開拓視野。為更好促進我區養老服務業科學發展,搭建養老服務業學習交流平臺,汲取先進的養老服務理念和運營管理經驗,促進養老服務機構進一步提質增效,埇橋區民政局多次組織培訓觀摩活動。11月26日,埇橋區民政局邀請南京資深專家為全區養老機構管理人員和部分服務人員進行培訓;12月1日上午,埇橋區民政局組織部分養老機構負責人對宿東社區養老服務站和道東社區養老服務站進行觀摩;12月3日,埇橋區民政局組織民辦養老機構負責人對健康老年公寓和愛心養老公寓進行現場觀摩。通過培訓觀摩,不僅讓大家充實了理論知識,開闊了視野,解放了思想,還提高了養老服務與管理水平,促進我區養老服務整體水平提升。 (區民政局崔利娟)
(11月26日,埇橋區民政局邀請南京專家進行培訓提升)
(12月1日,埇橋區民政局組織在宿東社區觀摩居家養老)
(12月3日,埇橋區民政局組織在愛心老年公寓觀摩智慧化平臺建設)
【來源:宿州市民政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