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八大怪之油潑辣子一道菜

2020-12-24 美食與我同行

陝西八大怪分別是板凳不坐蹲起來,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帕帕頭上戴,麵條像褲帶,鍋盔像鍋蓋,油潑辣子一道菜,秦腔不唱吼起來。

對於很多人來說,油潑辣子只不過是一種吃東西的時候上色的材料,它怎麼能夠算得上是一道菜呢?可是油潑辣子在陝西就不一樣了,和麵條、涼皮、鍋盔等特色美食具有同樣的地位。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吃什麼飯的時候都必須有油潑辣子,大家都知道,陝西是一個以麵食為主的省份,陝西人最常吃的就是饅頭、鍋盔、卷卷饃和麵條了,大家喜歡的這幾種食物裡,沒有哪個是可以離開油潑辣子單獨吃的。

接下來,我給大家講一講我們都是怎麼吃油潑辣子這道菜的。

油潑辣子的做法很簡單,就是將燒好的油潑入辣椒麵裡,味道很嗆人,但同樣很招人喜歡。

饅頭,是我們不能不吃的主食,但是只是一個白面饅頭又讓人很難下咽,因為僅僅吃白面饅頭的時候,雖然有點甜甜的味道,但是仍然是缺點什麼,這時候大家就想起了做法簡單,速度又快的油潑辣子了,我們只要給碟子裡倒點醋,加點鹽,再根據自己的喜好加的別的條件,這樣,這道菜就算完成了。

具體是怎麼吃的呢?

在我們吃饅頭的時候,就可以將饅頭每次都掰一點蘸著吃,也可以將自己調好的東西夾在饅頭裡,這個和肉夾饃是同樣的道理,是不是很簡單呢?

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一種比這個還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把油潑辣子夾在饅頭裡,然後點 加鹽,這樣的味道也是不錯的呢。

當然,鍋盔雖然也可以滿足人的口味,但是鍋盔和油潑辣子一起吃的時候,會讓人明白什麼叫沒有最美味,只有更美味。鍋盔和油潑辣子一起吃的方法和饅頭一模一樣,因為鍋盔本身的味道就比饅頭好吃一點,所以把油潑辣子夾在裡面以後,就更好吃了。

當然,吃豆腐腦的時候,油潑辣子直接決定了豆腐腦是否好吃,因為做油潑辣子的時候,可以給裡面加很多調料,油潑辣子的香味和其它調料混在一起,也是很美味的。

吃麵的時候,油潑辣子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為大家都很不喜歡吃沒有顏色的麵條,這裡呢油潑辣子不僅是一中調料,更是將麵條變得更有食慾的「染料」。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有興趣的可以做著吃哦,真的是又簡單又美味。

相關焦點

  • 陝西八大怪其實叫關中八大怪:蹲是貴族的特權
    曾幾何時,我們打開語文寒假作業,在最底下的一行字裡窺見了陝西的一些風俗習慣,其中就有陝西八大怪。但作業上的陝西八大怪也只是單純的名稱,至於深意也沒有哪個老師講過。陝西八大怪應該叫關中八大怪陝西八大怪,準確地講應該叫關中八大怪,它是在關中這塊地方上長期形成的地方民俗風情。
  • 大雁塔民俗雕塑:陝西八大怪的成因典故
    「陝西八大怪」一說,從何時興起,已無從考究。其所說的八種風俗都流行於陝西關中地區,稱其為「關中八大怪」似乎更為合適。大雁塔北廣場西側陝西民俗文化園中有一組陝西八大怪的雕塑,其人物都是選取50年代以前,採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出來得民俗人物造型。
  • 「知青往事」油潑辣子一道菜
    煎火的陝西油潑辣子。「油潑辣子一道菜」出自咱陝西八大怪之一。插隊那會兒,來到貧瘠落後的鄉下,雖是粗茶淡飯,還算溫飽,不過有一點,蔬菜奇缺,什麼油啊,肉啊那是稀罕物。一是我們屬產糧區,不允許種蔬菜;二是油和肉憑票供應,少之又少;三是我們知青吃大灶,一周或更長時間才派人進城採購蔬菜,天晴好說,若遭遇雨雪天或連陰雨,除了吃鹹菜絲、酸黃菜,再無綠葉菜咧。所以,知青大都備有從家中攜帶的用罐頭瓶裝的辣子醬,經久耐吃。大致分兩種,其一原料是或青或紅辣子,「線辣子」最好,愈火辣愈過癮。
  • 陝西風俗「八大怪」(明星漫像版)馮軍榮畫
    ——————————陝西風俗「八大怪」(名星漫像版)房子半邊蓋(張嘉譯)——————————陝西風俗「八大怪」(明星漫像版)麵條像褲帶(郭 達)——————————陝西風俗「八大怪」(明星漫像版)油潑辣子一道菜(閆 妮)——————————-陝西風俗「八大怪」(明星漫像版)
  • 《插隊故事》油潑辣子一道菜 —— 張翟西濱/文
    「油潑辣子一道菜」出自咱陝西八大怪之一。插隊那會兒,來到貧瘠落後的鄉下,雖是粗茶淡飯,還算溫飽,不過有一點,蔬菜奇缺,什麼油啊,肉啊那是稀罕物。一是我們屬產糧區,不允許種蔬菜;二是油和肉憑票供應,少之又少;三是我們知青吃大灶,一周或更長時間才派人進城採購蔬菜,天晴好說,若遭遇雨雪天或連陰雨,除了吃鹹菜絲、酸黃菜,再無綠葉菜咧。所以,知青大都備有從家中攜帶的用罐頭瓶裝的辣子醬,經久耐吃。大致分兩種,其一原料是或青或紅辣子,「線辣子」最好,愈火辣愈過癮。
  • 陝西八大怪,你知道怪在哪裡嗎?
    關中自古以來就人傑地靈,孕育了豐富而有特色的秦人文化,想必許多小夥伴都對「陝西八大怪」有所耳聞,陝西八大怪其實指的就是關中八大怪,到底是哪八大怪?它們又怪在哪?熟悉關中地區麵館的朋友都知道,一根麵條就是一碗麵,撒些青菜,配上油潑辣子,那真是色香味俱全!「扯麵寬得像褲帶」。扯麵也叫冰冰面(讀biang-biang,現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很複雜的一個字!)面,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biang-biang面和通常城裡人所吃的扯麵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 正宗岐山擀麵皮製作技術配方,及油潑辣子做法!
    說道調料,潑油辣子是當仁不讓的主角。陝西八大怪,油潑辣子一道菜,油潑辣子單獨列出來當小吃,怕是有許多人不服氣的,調料而已,哪值得寫?其實,在陝西,無論貧賤富貴,油潑辣子每家必備。吃油潑辣子長大的陝西女子,就象這紅燦燦、油汪汪、香辣撲鼻的油潑辣子——光鮮靚麗,潑辣豪爽。心靈手巧的她們能用最簡單的原料,烹製出你意想不到、但卻離不開也忘不了的美好生活。
  • 行走渭河㉓|在武功,見證陝西八大怪
    板凳不坐蹲起來、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帕帕頭上戴、麵條像褲帶、鍋盔像鍋蓋、油潑辣子一道菜、秦腔不唱吼起來,被稱為陝西八大怪。千百年來,這些衣、食、住、行、樂等方面的獨特傳統民風民俗,不但延續著古風古韻的獨特魅力,也給陝西帶來了些許神秘色彩。
  • 陝西不止八大怪,第九怪陝西人不知道有陝菜,正宗的陝味找到了
    去過陝西西安旅遊的人肯定都聽說過,陝西有八大怪都是關於當地的傳統地方民俗。比如「板凳不坐蹲起來」,「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帕帕頭上戴」,「麵條像褲帶」,「鍋盔像鍋蓋」,「油潑辣子一道菜」,「秦腔不吼唱起來」。
  • 陝西春節八大怪——春節裡的八大「怪」習俗
    大家都聽過陝西八大怪吧,其實具體來說是關中八大怪(大致包括西安、鹹陽、渭南、寶雞、銅川,秦嶺以北,黃土高原以南),八種獨特的漢族民風民俗。老婆帕帕頭上戴,家家房子半邊蓋,板凳不坐蹲起來,麵條寬得像褲帶,鍋盔大得賽鍋蓋,油潑辣子一道菜,秦腔大戲吼起來,
  • 陝西不止八大怪,第九怪陝西人不知道有陝菜,最正宗的陝味找到了
    去過陝西西安旅遊的人肯定都聽說過,陝西有八大怪都是關於當地的傳統地方民俗。比如「板凳不坐蹲起來」,「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帕帕頭上戴」,「麵條像褲帶」,「鍋盔像鍋蓋」,「油潑辣子一道菜」,「秦腔不吼唱起來」。
  • 只知陝西八大怪?趕緊來看第九怪!
    東晉有席地而坐的風俗。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只須瞥一眼關中人手持熱蒸饃夾油潑辣子大口咬嚼之行狀,你無疑就會明白,「油潑辣子一道菜」,其實只是外地人的眼中之怪,對陝西本地人而言,則早已是司空見慣尋常事了。
  • 自己做的油潑辣子,好吃過癮
    自製油潑辣子By 紅宏陝西八大怪,油潑辣子一道菜,油潑辣子是陝西的傳統調味食品。喜歡吃辣的朋友,這個絕對是必不可少的, 用途非常廣泛,可以說是居家必備的調料之一。自己做的油潑辣子,好吃過癮。原料:粗辣椒麵、細辣椒麵、香菜、生薑、大蒜、白芝麻、鹽、孜然粉、花椒粒、八角、桂皮、香葉、香醋、油、香菇。做法步驟:第1步、準備粗細辣椒麵。第2步、白芝麻,花椒粒,桂皮,香葉,八角,孜然粉和鹽。
  • 關中百怪——陝西八大怪推出升級版!
    ——李昆關中風情畫系列文化解讀之一《百怪》華夏大地,地大物博,十裡不同俗,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怪」,但大多數是近些年人們編出來的新「怪」,也有人搜集了各地的「八大怪」。其中影響最大、傳播時間最久的,恐怕還是「陝西八大怪」。
  • 陝西八大怪,西安人真奇怪
    陝西八大怪,確切的說應該是關中八大怪,關中地區出現了八種獨特的民風民俗,其實主要講究的是衣食住行樂幾個方面。一個院落除了上房還有偏房,在關中叫廈子房,房子的結構是"人"字的一半,就是半邊蓋的"怪"房子。為什麼要把房子蓋一半首要因素就是貧窮。原來這種半邊蓋的房子都是土木結構,能節約大量的木材,實現了關中人少木多土地蓋房理念。
  • 辣子是怎麼徵服陝西人的?全陝西最好吃的辣椒麵在向你招手!
    陝西著名作家賈平凹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八百裡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人民齊吼秦腔,撈一碗長面喜氣洋洋,沒調辣子嘟嘟囔囔。愛吃辣子到如此地步,那就是一種嗜好了。因嗜辣如命,陝西人多數脾性其急,其熱似火,其烈如辣。陝西人,尤其是關中地區人素以麵食為主,吃麵食往往離不開辣子。但陝西人吃辣子不同其他地方人。
  • 陝西人的命根子,「油潑辣子」到底咋子做才好吃?最重要的是細節
    能把幹紅辣椒做到完美且極致,也就只有四川的紅油蘸水,貴州的世界品牌老乾媽,陝西的醇香油潑辣子。而今天分析的則是油潑辣子,它屬於陝西「八大怪」之一,一種特殊的辣椒調味醬,與四川的紅油海椒做法相似,以油光金亮透著椒紅,浮面撒潑著白芝麻為特色。
  • 「陝西關中十大怪」是怎樣形成,包含了哪些文化寓意?
    文·段宏剛「陝西關中十大怪」具體為:麵條像褲帶;鍋盔像鍋蓋;油潑辣子一道菜;碗盆難分開;手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椅子蹲起來;睡覺枕石塊;秦腔不唱吼起來。「陝西關中十大怪」是怎樣形成?又有哪些文化寓意?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陝西關中人,聽我慢慢道來。一、麵條像褲帶「麵條像褲帶」是說陝西關中人做的手擀麵條像皮帶那樣又寬又長,吃起來爽滑筋道可口,吃過後很耐飢。
  • 陝西關中十大怪是怎樣形成?又有哪些文化寓意?漸漸消失的習俗!
    「陝西關中十大怪」具體為:麵條像褲帶;鍋盔像鍋蓋;油潑辣子一道菜;碗盆難分開;手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椅子蹲起來;睡覺枕石塊;秦腔不唱吼起來。這十句話直觀地概括了陝西關中人在千百年來形成的十種民俗習慣,它們的形成,跟自然環境、經濟狀況、生活方式、文化水平等方面有直接關係。
  • 都玉秦 | 我的家鄉「八大怪」
    點擊上面藍字關注我們我的家鄉「八大怪」文|都玉秦提起我的家鄉西安,就有說不完的話題。前些天幾個好友小聚,無意間扯到我家鄉的「八大怪」,一下子,那種對家鄉久違的情感,隱隱的在心中升騰。吃一碗羊肉泡喜氣洋洋,沒油潑辣子嘟嘟囔囔」。呵呵,這最後一句話,充分反映了陝西人對油潑辣椒的鐘愛。陝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農耕種植歷史悠久,尤其是盛產於關中地區的辣椒,碾成辣麵兒,用煎油一潑,吱吱發響,香味撲鼻。調到碗裡,油津津,紅豔豔,讓人垂涎欲滴,愈吃愈解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