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黃浦江

2021-02-13 秦朔朋友圈

· 這是第3398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4k+ ·

· 水姐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我在上海前後共住了十多年了,從來沒有坐過黃浦江遊船。寫了十六鋪起家的寧波小港李家近兩百年的歷史之後(延伸閱讀:《何去何從4》),想帶著孩子感受並講解一下上海,才像遊客一樣去感受了一下。

那天下著不大不小的雨,很涼爽,空氣乾淨,能見度好。在江上看再熟悉不過的樓宇和橋梁,回味知識庫存裡頭上海灘的歷史,突然覺得,現在才坐這個船,也是挺不錯的契機。

我們生活在固定的城市裡,偶爾也要用遊客的眼去審視它,要把那些熟悉的風景當成新事物一樣學習和研究,這是生活源源不斷的樂趣。人文世界是個容易消融、接納一切的領域,讓我們迅速對周圍的一切都習以為常,但有時也需要不斷有新觸角、新觸點,令其保持活力和節奏感。

研究「黃浦江」,果然讓我心潮澎湃。它串聯起歷史與現實、古書與現有的規劃、自然與人文、物質與精神等等,永遠在向前奔湧,一路留下太多故事,永遠有新鮮事物湧現並總有可溯的淵源。

黃浦江並不是一個「關鍵詞」「熱詞」,人們要形成對它的相對系統的集成概念和完整認知是難的,不如百餘年的外灘,三十年的浦東和陸家嘴,現在的北外灘新時代都市發展新標杆……等等,這些「網紅熱詞」「熱門景點」更能成為搜索的熱點。

但我想,認認真真地寫個系列,說說黃浦江。這幾年我一直在寫城市系列,現在,找到一個從「江」的角度寫「城」的新視角。我前段時間寫《何去何從》系列,寫了6篇,現在,終於可以新開一個系列了。


世上本無「黃浦江」

首先令人驚訝的是,黃浦江是人類水利工程的巨大勝利。世上本無黃浦江,它的誕生僅僅六百餘年。明朝時出現了兩個被載入史冊的人物,以及十餘萬民夫,用其智慧和汗水,塑造、成就了它。

春秋戰國時期,有三條大河流經今天的上海及附近地區,即東江、松江、婁江。寫於公元前5世紀的《尚書·禹貢》就記載,「三江既入,震澤底定」。震澤就是太湖,三江就是上述三條大河,它們若洩瀉太湖水入海,震澤平原就暢通安定了。

到了唐朝,公元7世紀左右,東江、婁江已經淤塞,只剩下松江了。古松江又叫吳淞江,它不僅要幫太湖排水,還成為江南水網出海的要道。於是,三條河的「權利」和「義務」都壓到了一條河身上,權利是吳淞江上肯定會誕生一個繁華的奇蹟般的城鎮,義務是要承受巨大的運量和泥沙的壓力,以及更多的人為影響和破壞了。

吳淞江南岸那個必然會崛起的鎮叫青龍鎮,就是今天的上海青浦白鶴,它一度成為水陸交通樞紐和對外港口,據說,日本遣唐使就是從這個鎮登陸的。那時候的青龍鎮繁華入詩——「三亭、七塔、十三寺,煙火萬家」(引自:宋朝詩人梅堯臣《青龍雜誌》)。

但是,繁華之後總是落寞,吳淞江上遊淤淺,下遊縮窄,唐朝時江闊二十裡,宋代九裡,元代兩裡,明初僅為150餘丈(500米)。隨後青龍鎮衰亡,人們泊船改至上海浦口,於是上海鎮(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設立)崛起。元朝在1292年時,上海縣設立。

水,真的是城市的命啊!

到了14世紀,明初,吳淞江的下遊已經淤成平陸。每逢積雨,眾水奔潰,影響松江、蘇州、湖州、嘉興四府,就像現在的南方多地暴雨引發的水災一樣,損失嚴重。當時此四地是明朝的稅賦重地,不容有失。於是,15世紀初,1403年,時任戶部左侍郎的夏原吉受永樂皇帝之命前來治水。

夏原吉經過兩個月的苦幹,也沒什麼進展。這時候華亭(上海古稱)諸生(註:太學學習的生員,有增生、附生、廩生、例生等,統稱諸生)葉宗行出現了。

他向夏原吉提出一個建議——放棄已成痼疾的吳淞江河段,挖深挖寬範家浜,使範家浜南接大黃浦,北接吳淞江近海江段,江浦合流,「黃浦奪淞」,衝瀉入海。

我們來解釋一下各個河段:

這裡的大黃浦還遠不是「黃浦江」,在明朝之前,黃浦河道只有30來丈寬(約100米),遠沒有吳淞江寬闊,也不是太湖洩水入海的主要通道。簡單來說,吳淞江是大江大河,而它只是一條普通的河。

範家浜就是如今的外白渡橋至復興島的一段黃浦江。它是由當時十多萬民夫開挖疏浚的!於是,大黃浦——範家浜——南蹌浦所組成的新河道形成,這項工程是在永樂二年(1404年)基本完成的,共開掘大黃浦、範家浜12000丈。(近40公裡,整條黃浦江現在為113公裡,超過三分之一。)

這裡必須再誇誇這個華亭諸生葉宗行。葉宗行看到父老鄉親飽受水災之苦,查遍所有典籍,再加上經常實地勘查,暗自研究比較各種方案的優劣。當時大家普遍的辦法還是「堵」,採用修圍、開江、築堤、置閘等方法來控制泥沙的淤積,他則認為,應該「導」,禁止農民築壩阻流,疏導大小河道,從而分導太湖之水歸於海。頗有些大禹治水的風範啊。

當然,他最創新的方案當是放棄無藥可救的吳淞江河段,挖深挖寬範家浜,使範家浜南接大黃浦。這個方案簡單比擬一下,就像心臟搭橋手術,再造一條新的血管治堵一樣。

他的方案是水利史上一個獨特、新穎、有效的治水措施,另闢蹊徑,前無古人。古代的上海人,讓人有的總體印象就是創新集大成者,可以開創一個新局面的那種氣質。比如我曾經寫過的徐光啟和黃道婆(延伸閱讀《別光研究心學,「實學」更能告訴你如何經營一個高產出的人生》《四周年了,我想寫寫黃道婆》)。他們總是先默默努力、蟄伏,自己躲起來花費巨大心力研究,然後一旦亮相,就能光彩奪目。海派文化就是別具一格降人才,人才有革新的理念,往往能自成一派。

當然,能採用這個建議的主政者也很了不起。夏原吉治水後的第二年(永樂四年)被升為戶部尚書,後來在史書上更是歷經五朝的名臣。據《明史》記載,治水期間,夏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經畫,盛暑不張蓋,曰『民勞 ,吾何忍獨適』」。這種讓自己與民感同身受、悲喜相通的能力,是值得人們反覆稱道的。

太湖水,似乎只有三股分流才能平穩,夏原吉後來又引上遊的太湖水入劉家、白茆二港,吳淞江水患終於才暫時穩住了。

「黃浦江」是因水患而誕生的,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成功創新、轉危為安、太平無事的象徵。

江浙滬與黃浦江的更深淵源

「江浙滬包郵區」在地緣上為什麼能這麼親近,經濟社會文化上又能相互協同無縫對接,有很多原因和理由。我在黃浦江的緣起和發展上也找到一個秘密和答案。

上文提到,大黃浦——範家浜——南蹌浦河道,是永樂二年的夏原吉和葉宗行的那個工程奠定的。後來,南蹌浦作為吳淞江的末段,沉受不住巨大的水量,末段便發生擺動,吳淞江的另一條支流大蹌浦承接了這一使命。大蹌浦口也就是吳淞口(就是原吳淞江入長江之口)。

隨後,大黃浦——範家浜——大蹌浦河道形成,為日後的黃浦江水系的形成,奠定了一個堅實的框架。在這個框架下,水勢猛,衝擊力大,大黃浦適應了新的環境,不斷發育。歷時一年之後,大黃浦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大江大河。在明朝,它還不叫「黃浦江」,它的水系發展也還遠沒有完成。

六七十年過去,發生了一件偶然中帶著必然的事兒。

1472年,明成化八年,為了杜絕海水入侵內地,杭州灣築起海塘,原先流入海灣的河流被堵住,被堵的河水流向地勢較低的東面,也流向了大黃浦。

這樣,「黃浦江」不僅有太湖、澱山泖等水源流入,又有杭嘉湖平原的水源匯入,促進了它的進一步發育,不浚自深,江流擴大。

可以這樣理解,「黃浦江」幾百年前奠定了——江浙滬融合的格局!它本是因為應對水災等危機而誕生的,後來不僅平靜地化解了水患,還順勢把自己不斷擴大,接納了更多水源,有了更多的水,形成了一股更強的衝刷河床的水流,在入長江處有利地衝刷了河口。

從中國人的歷史的正面來看,遇到問題時,總能否極泰來,因為具有創造精神,包容精神,能化腐朽為神奇。

其實,這就是中國夢啊。它永遠相信,開拓開創精神會伴隨我們的世世代代。如此卓越,又如此平靜,不喧鬧,安之若素,等到需要力量的時候,它能自動聚積起來。

這樣巧地、「天時地利人和」地匯聚水量和發展能量的,全中國甚至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條河流吧。黃浦江成功演繹了逆襲、壯大、登頂的神話。就像此後來上海灘闖蕩的一個個奇人的創富故事一樣。

現在我們總說大城市虹吸周邊城市的優勢資源,卻不知道,有些事情是因勢利導,渾然天成的。大江大河隨著時光變遷,也不會一直浪奔浪流,也會堵塞淤積,留下來的全是扛得住幾百幾千年變遷的。

古人造就了新水道,充沛的水源形成湍急的水流,不斷衝刷河床,強大的自然水勢促使河道進一步發育壯大,變闊變深,最終使得黃浦江奇蹟般地演變成為太湖下遊唯一的大江。

黃浦繼續發育壯大的故事還沒有完。

大家都知道明代的一代名臣海瑞吧。明隆慶三年(1569年),吳淞江再次有水患,實際上吳淞江上遊的水患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當時明朝財政緊張,海瑞想出了以工代賑的方法。從嘉定黃浦至上海縣宋家橋八十裡河道的疏通,兩個月告捷,原有的吳淞江與黃浦交匯處河道得到整治,使得原來北折的吳淞江下水改在今日外白渡橋處注入大黃浦,同黃浦入海。

這一工程改變了吳淞江下遊的走向,奠定了今日蘇州河注入黃浦江的主次關係!黃浦江水系基本形成。

葉宗行,黃浦奪淞;海瑞,淞注黃浦。人類徹底改變了水系的主次關係,城市的命運由此打造。「幹水環抱,支水止息」,長江與黃浦江是幹水與支水的關係,黃浦江與蘇州河(原吳淞江)也是幹水和支水的關係,水法中宜取支,在幹水環抱、支水止息處選址,則同時兼備幹水足夠的生氣和支水的親和性。

上海就是長江衝擊平原的一部分,不臨長江,避免其氣場的衝害。長江水受海水的託頂作用影響較大。很多城市不約而同都選擇了幹流與支流交匯的位置,比如武漢是長江和漢江,南京是長江和秦淮河,華盛頓是安娜考斯蒂河和波多馬克河。研究至此,我開始讀蔣平階的《水龍經》,下一篇再細講體會。

上海灘,有灘有海,中國的海岸線總長3.2萬千米,大陸海岸線長1.8萬千米,有海的地方很多,不足為奇。上海的落腳點始終是灘,海納百川的精神在黃浦江身上就有,一定程度上,黃浦江也具有海的精神。隨著歷史發展它納入了太湖平原和杭嘉湖平原的水源,它本身就像海一樣,才能發展,才能壯大。

黃浦江是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卻沒有留下雄偉壯觀、供人瞻仰的水利建築遺蹟。它的身世早就被人淡忘,人們認為它就是一條與生俱來的天然大河。但它無疑是中國最繁華的河流,經濟價值最高的河流。

在這暴雨聲中,也讓人有安全感的河流。

(待續未完,to be continued)

參考文獻:張友信(美國):《黃浦江是自然歷史人文和古代水利工程的寶貴遺產》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開白名單:duanyu_H

商務合作:biz@chinamoments.org

內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

相關焦點

  • 啊,黃浦江
    世上本無「黃浦江」首先令人驚訝的是,黃浦江是人類水利工程的巨大勝利。世上本無黃浦江,它的誕生僅僅六百餘年。水,真的是城市的命啊!到了14世紀,明初,吳淞江的下遊已經淤成平陸。每逢積雨,眾水奔潰,影響松江、蘇州、湖州、嘉興四府,就像現在的南方多地暴雨引發的水災一樣,損失嚴重。當時此四地是明朝的稅賦重地,不容有失。於是,15世紀初,1403年,時任戶部左侍郎的夏原吉受永樂皇帝之命前來治水。夏原吉經過兩個月的苦幹,也沒什麼進展。
  • 旅遊:黃浦江遊船
    然而,這黃浦江,也象西子湖,為中外人士所嚮往,每天吸引著那麼多的遊人! 黃浦江是上海通向國內和世界各地的口岸,相傳為戰國時候楚國春申君黃歇所疏浚故稱黃歇浦,或簡稱歇浦,後來才正式取名黃浦江。昔日「黃浦秋濤」列為「滬城八景」之一,有「風翻白浪花千片,濤似連山噴又來」的風光。 今日漫遊浦江,也別有一番風味。
  • 波光粼粼的黃浦江
    黃浦江,是長江流入東海前的最後一條支流,全長約113公裡,流經上海市區,是上海的重要水道。相傳在古代,上海曾是一片沼澤地,中央流淌著一條小河,雨水多時容易泛濫成災,人們深受其害,戰國時期,楚國的黃歇來到此地,弄清此河的來龍去脈,帶領當地百姓疏浚治理,使此河直接流入長江,一瀉東海,從此兩岸,不怕旱澇,人們安居樂業,為了感激黃歇的恩德,把此河命名為黃歇江,簡稱黃浦,這就是黃浦江名字的由來
  • 長三角一體化,從黃浦江源到世界會客廳,黃浦江源第一鎮走起
    01 從黃浦江源到世界會客廳一百多年前,滿載湖絲的船隻從湖州南潯出發,沿著長湖申航道運往上海,進而銷往全球,開啟了近代湖州的高光時刻。二十多年前,黃浦江源頭錨定安吉,湖州的青山綠水籍此開始蜚聲海內外。而從黃浦江之源出發,到輻射整個長三角,湖州走過的道路,正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03 黃浦江源第一鎮的驚喜依託豐富的生態、旅遊、文化、康養資源,章村鎮正致力打造成為「浙北康旅第一鎮」、世界級森林康養目的地。
  • 黃順發:美麗壯觀的黃浦江源
    黃順發:美麗壯觀的黃浦江源 (寫於三年前的元月,遊覽上海唯一的半島親水公園-----黃浦江源頭)這裡有一塊巨石,刻有「浦江之首」四個大字,也是黃浦江零公裡處。「浦江之首」也稱「浦江源頭」或「浦江源」。她是上海母親河黃浦江的源頭,現在也是上海唯一的半島親水公園。
  • 去湖州,尋訪黃浦江源頭!「從黃浦江源到世界會客廳」精品線啟動
    今天上午,上海與湖州兩地政府和文旅主管部門開啟深度合作,共同拉開了「從黃浦江源到世界會客廳」的合作篇章,40餘名遊客成為「從世界會客廳到黃浦江源」精品旅遊線路的首批體驗者。上海與湖州古時皆為春申君黃歇的封邑上海,至今保留傳承了黃浦江、申江、春申江、黃浦區、春申路、春申村等地名遺蹟。在湖州,春申君構築的一座古城被完整保存,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 黃浦江上的分屍案 002:屍從何來?
    ▼ 前篇黃浦江上的分屍案 001:神秘的「胡爾摩斯」黃浦江上的分屍案002  屍從何來?這起發現於黃浦江上的分屍案,具體情況是這樣的——1983年10月24日上午9點多,在黃浦江上遊屬於松江縣葉榭鄉(今葉榭鎮)千步涇西側大約30公尺處,在黃浦江浦東灘邊,發現了一段屍塊。
  • 黃浦江夜色,勝過維多利亞港
    同樣赴上海的紹興市民說,美麗的黃浦江勝過香港維多利亞港。昨天傍晚6時,記者在黃浦江西岸採訪,只見黃浦江上停著一艘艘藏滿煙花的大船,而上海市民們開始陸續來到浦江兩岸,靜等煙花的燃放。到晚上9時左右,世博園幾大入口前排起了長龍,人數超過萬人。而記者有幸進入世博園附近的上虞人李先生家採訪,這裡正處在世博軸的對面,從33層的高樓望下去,美麗的世博園盡收眼底。
  • 上海人怎樣跨越黃浦江?
    從今日起,我們帶您從交通的視角,回顧黃浦江之東的「進階」之路。 浦東的開發開放,可以說是從跨越黃浦江開始的。 據上海市交通委數據,目前黃浦江幹流上已經有了12座大橋、16條過江隧道及1條觀光隧道、10條穿江地鐵,平均每2公裡就有一種往來浦東浦西的過江選擇。
  • 上海「清遊江」遊船【夜遊黃浦江】
    玩樂特色:【夜遊概況】上海夜遊黃浦江「清遊江」遊船從十六鋪碼頭的輔助碼頭大達碼頭出發並返回。入夜,黃浦江兩岸燈火輝煌,浦西舉世聞名的外灘萬國建築群,浦東矗立於雲霄之端的陸家嘴金融中心,逐漸映入眼帘,讓人領略大上海最繁華的都市風採。
  • 男子跳黃浦江3船施救 有乘客罵搶救者耽誤上班(圖)
    昨天(4月14日)上午7點,北外灘營運分公司泰公線世博客渡10號船準時從浦西開船,當船航行至匯山碼頭附近時,有乘客叫喊:「有人跳黃浦江了」,船舶上水手和駕駛員立即展開施救,連續向落水男從投了兩個救生圈。
  • 這條河有上海「母親河」之稱,不是黃浦江,它比黃浦江更有底蘊
    大家來到上海,都喜歡在外灘邊上看對岸的浦東,黃浦江從中間流過,把上海分成浦東、浦西兩部分。也許很多人覺得黃浦江就是上海的母親河,可是上海人卻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黃浦江是給遊客看的,對於老上海人來說,黃浦江還不如蘇州河,蘇州河才是真正的上海母親河,這麼說你會認可嗎?
  • 黃浦江像乳汁流淌在上海廣袤土地上
    黃浦江全長約113.4公裡,河寬300至770米,流域面積約2.4萬平方公裡。自松江幹流匯合處至吳淞口,黃浦江全長83公裡 。黃浦江是長江入海前的最後一條支流,她的基因來自於長江。黃浦江及其繁茂的支流在上海主要區域蜿蜒流淌,滋潤著兩岸的上海父老鄉親。
  • 工程院院士林元培:黃浦江上的大橋,是怎麼設計出來的
    林元培說,到黃浦江上去造大橋是他的夢想,而這個夢想始於50多年前。這50多年來,林元培一直在和橋打交道。作為首批中國工程設計大師,他設計或主持設計過20餘座大跨度的橋梁,上百座中小橋梁。而這其中,上海黃浦江上的南浦、楊浦、徐浦、盧浦4座大橋,都是他的孩子。
  • 中國最迷人的夜景就在上海,坐船夜遊黃浦江是最好選擇
    當我站在陸家嘴,抬頭望去的時候,真是覺得不愧為中國最繁華的大都市,高樓真多啊。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高度是492米,現在這個高度在中國的高樓中不算什麼,但在十年前,這可是全國數一數二的高樓。我們並沒有登頂,因為票實在是太貴了,登上410米的高度,俯瞰整個上海,沒有任何問題。
  • 漫步黃浦江的綿長岸線
    黃浦江兩岸45公裡沿江岸線公共空間貫通開放已進入路遇「斷點」無法步行怎麼辦~一座座橋來串聯!它們點綴於浦江兩岸的橋或輕盈飄逸或簡潔大方連接的是現在與未來它將未來卓越的世界級濱水岸線與每個普通市民連接起來| 黃浦江兩岸
  • 「Hi,魔都」之夜遊黃浦江
    某一周末,與好友商量來了上海這麼久,還沒真正的遊覽過黃浦江,當即決定來個夜遊黃浦江。傍晚時分,首先抵達十六鋪遊船碼頭一區,夜場的遊輪15分鐘一趟,所以基本上是隨時到隨時有船,於是購票,排隊,登船。一趟黃浦江遊覽,分別從外灘和陸家嘴看到中國近現代的上海和現代化都市的上海,一來一回之間,攝人心魄,似做了一場夢。
  • 遊覽上海的黃金水岸線,黃浦江西海岸
    有三條比較知名的大江大河流經上海的,分別是長江、黃浦江、蘇州河。這次從南浦大橋下出發,沿著黃浦江一路向北,飽覽黃浦江的水域風光。首先走上南浦大橋下的一個人行天橋,天橋上地勢高視野開闊,是看風景的好地方。下了天橋,走進河岸邊的一個小胡同。
  • 黃浦江上的百年輪渡記憶:平均一天客運量達100多萬人次
    4月初,上海市政府批覆同意《黃浦江岸線綜合利用規劃——核心段(楊浦大橋-徐浦大橋)》,對休閒遊憩、越江交通、公務碼頭岸線等進行統籌規劃,黃浦江核心段沿線的輪渡、郵輪、遊船碼頭將迎來新的變化。  從第一艘輪渡啟航開始,百餘年間,曾是黃浦江兩岸市民通勤必備的輪渡經歷了怎樣的滄海桑田?
  • 上海黃浦江龍船夜遊及自助餐船票
    玩樂特色:【夜遊概況】上海黃浦江龍船夜遊黃浦區外馬路307號的出發並返回。夜遊,用一場舒適的體驗,感受夜上海的繁華絢爛。入夜,黃浦江兩岸燈火輝煌,浦西舉世聞名的外灘萬國建築群,浦東矗立於雲霄之端的陸家嘴金融中心,逐漸映入眼帘,讓人領略大上海最繁華的都市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