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市僅400多天的瑞幸咖啡在納斯達克摘牌,股價永遠定格在1.38美元。這家成立17個月便踏上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交易的中概股公司,又刷新了一個最快退市的記錄。是誰造成了瑞幸咖啡因財務造假而摘牌?誰是瑞幸咖啡退市的最大受益者?
有分析人士指出,答案或許正是陸正耀本人。瑞幸咖啡退市後,即將變成一個私人公司。作為大股東,其將獲得公司100%的控制權。
瑞幸事件的下半場又將如何演繹?種種跡象表面,陸正耀正在準備最後一搏。
梳理一下最近一段時間瑞幸事件的脈絡,其中有三個關鍵時間節點----7月2日(董事會要求罷免陸正耀董事職位)、7月5日(陸正耀發起特別股東大會)和7月6日(BVI法院就陸正耀家族股權歸屬進行宣判)。
據財聯社旗下財經帳號《科創板日報》的報導:根據英屬維京群島法院的文件,由瑞信牽頭的包括高盛在內多間銀行在英屬維京群島法院起訴Summer Fame Limited(由瑞幸咖啡前CEO錢治亞控制,錢治亞持有瑞幸咖啡15.43%的股份)及Haode Investments Inc(由董事長陸正耀控制,持有瑞幸咖啡23.94%的股份),並將於7月6日宣判。
若判決順利,陸正耀等人持有的瑞幸咖啡股票將歸瑞信在內的投行所有,股票持有人發生變動之後,陸正耀等人的超級投票權將消失,陸正耀將喪失對瑞幸的控制權。
另據財新網的報導,官方已經掌握了瑞幸董事長陸正耀指使公司財務造假的大量證據,包括一些指令性的電子郵件。這意味著7月6日之後,陸正耀本人將面臨一場牢獄之災。
對於這樣的結果,陸正耀已經有了清晰的預判。他迅速完成了「身後事」的布局。
6月20日凌晨,瑞幸咖啡發布7月5日召開股東特別大會的通知。通知稱這次大會將討論解除董事長陸正耀的董事任命,解除黎輝、劉二海的董事任命,以及解除獨立董事Sean Shao(邵孝恆)的任命,任命兩位新的獨立董事的Ying Zeng和Jie Yang。
將這次特別股東大會定在7月6日宣判前一天,陸正耀的真實目的有三。
其一:解除自己的董事任命,平復外界情緒,試圖對外界造成一個印象:自己作為瑞幸的董事長,在財務造假一事爆出後,自己願意主動站出來承擔責任。加之參與財務造假的CEO錢治亞和COO劉劍雙雙被免職,外界會以為所有當事人已經受到了應有的懲戒。陸正耀是以示弱的方式博取外界的同情,何況在瑞幸咖啡當前的境況下,這個董事的虛名對他而言毫無價值,他離職與否毫無意義。
其二:解除黎輝、劉二海和邵孝恆三位董事的任命,阻撓由董事會發起的對瑞幸財務造假一事的內部調查。此前,正是黎輝、劉二海和邵孝恆幾位董事力主展開內部調查,而一旦這三位董事出局,內部調查也就很難推進下去了。特別是邵孝恆,他本人屬於獨立董事,又是主導調查瑞幸咖啡財務欺詐的特別委員會主席。陸正耀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阻撓調查,避免更多不可告人的秘辛被公之於眾。
據媒體公開報導,陸正耀至今沒有配合調查,沒有接受深度訪談,沒有向特別委員會上繳手機和電腦,因此,至今調查無法出結果。
其三:陸正耀將指定兩位新獨董。一旦過去主張內部調查的幾位董事全部出局,取而代之的是陸正耀提名的Ying Zeng和Jie Yang。這樣的布局完成後,即便陸正耀本人身陷囹圄,他依然可以遠程操控瑞幸。目前瑞幸董事會8席,陸正耀及另外三位高管已經佔據4席,如果陸正耀得逞,退市後的瑞幸董事會將全面由其手下管理層或其指定的人士接管,到時候公司的治理和透明度將變成「黑屋」:投資人的損失、造假真相的報告、美國股民的訴訟,都將變得遙遙無期。
作為回擊,以黎輝和劉二海為代表的董事一方在6月26日發布公告,稱將於7月2日召開董事會會議,審議要求陸正耀辭去董事和董事長職務該事項。這一董事會會議的召開時間要早於陸正耀發起的7月5日的臨時股東大會。也就是說,如果陸正耀在7月2日失去了董事長職務,那麼原定於7月5日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其話語權也將削弱。
如今,瑞幸咖啡的董事會,已徹底分裂。行棋至此,陸正耀與其他外部董事的利益和方向已經完全不同。陸正耀要保住的自己個人利益,外部董事要保住的是股東的權益。從局外人的角度講,由陸正耀等人主導的瑞幸咖啡財務造假大戲上半場已經結束,這個激勵了無數中國創業者的故事反倒成了悲劇。
商業故事原本無法道德評判,但瑞幸財務造假一事帶來的警示是:上市並非創業的終局,踏踏實實做好業務,讓公司盈利,持續回報投資人和用戶才是正道。於陸正耀而言,不斷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收割投資人韭菜的行為,已經給外界樹立了一個反面的典型,創業者可以造假。正是由於當初的造假,令公司岌岌可危,瑞幸咖啡「現存4000多家門店和30000多名員工」的生計託付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