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甘子能吃嗎?餘甘子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2020-12-12 百家號

  餘甘子是一種熱帶野果,吃起來起初又酸又澀,但回味甘甜,所以又叫餘甘。除此以外,餘甘子還有滇橄欖、庵摩勒、油柑子、餘甘、庵摩落迦果、土橄欖、望果、油甘子、牛甘子、橄攬子、喉甘子、魚木果等叫法。餘甘子的根、莖、葉、果都具有藥用價值,在我國作為民間中藥已有2000年的歷史,我國古代醫藥典籍《異物志》、《唐本草》、《本草拾遺》及《本草綱目》中對其藥用價值均有論述,《本草綱目》記載:餘甘子「補益壯氣、解金石毒、主風虛熱氣、久服輕身、延年長生。」

  古人常用餘甘子果實治療消化不良、胃腹痛、感冒、牙疼、咽喉痛、疝痛、痢疾、咳嗽等疾患。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餘甘子具有多方面的保健功效,被聯合國衛生組織指定為在世界範圍推廣種植的保健植物。

餘甘子果實中含有黃酮類化合物、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pp等,尤其富含維生素C,其含量可達0.6%~0.92%,春季果實含量最高,有時甚至可達1.82%,該含量是蘋果維C含量的160倍,同時也是柑橘含量的100倍,僅次於水果維生素C之王的刺梨。

餘甘子果實中還含17種胺基酸,包括了人體所需的8種胺基酸,其胺基酸總含量達185mg/100g,主要有穀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賴氨酸等。

餘甘子果實中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主要有硒、鋅、鈣、磷、鐵、鉀等,其含量比蘋果豐富。

餘甘子種子脂肪酸含量高達26%,主要包括:亞麻酸,亞油酸,油酸,硬脂酸,棕櫚酸,肉豆蔻酸等。

防癌:餘甘子提取物能夠阻斷強致癌物N-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其阻斷率在90%以上。

抗炎:餘甘子能抑制急性炎症的發展,改善和緩解急性炎症。

降血脂、抗動脈硬化:餘甘子對由於糖尿病脂代謝紊亂所引起的高血脂有良好的效果,其療效高於維生素E,對微血管病變和神經系統併發症也有一定的療效。

抗氧化:餘甘子具有保護血管內皮功能的作用,能夠有效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

抗衰老:餘甘子提取物中含有超氧化物岐化酶,能夠清除超氧自由基,保護細胞,起到抗衰老作用,此外,餘甘子還具有抑制連苯三酚和腎上腺素的自氧化作用。

保肝:餘甘子提取物對藥物及酒精所致的急性肝損傷具有預防和保護作用。

抗潰瘍:餘甘子提取物中的丁醇部分有抗胃腸道潰瘍作用,對消炎藥物所致實驗性胃黏膜損傷也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免疫調節:餘甘子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病能力。

解毒:餘甘子對銅、鎳、鈣、鋅、銫、亞鐵等金屬有對抗作用,可以排除體內銅、鎳等有毒金屬。

抗腹瀉:餘甘子對部分病原菌有殺滅和抑制作用,因此對小兒腹瀉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適用於小兒病毒性腸炎,對一般的細菌性腸炎有抗菌消炎功效。

相關焦點

  • 餘甘子的功效與作用
    餘甘子有清熱利咽,潤肺化痰,生津止渴之效,入口時酸澀難當,過後便有回甘,此時喝水都會有一種清甜的味道,這也是其為什麼被稱為餘甘子的原因,餘甘子外形清透好看,像一個個綠色的小燈籠,人們喉嚨不舒服時常直接生吃,或者將餘甘子鹽漬糖漬後泡水喝,餘甘子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哪些呢?
  • 餘甘子:天然藥食保健丸
    明《滇南本草》記載餘甘子「味甘、酸,性平。治一切喉火上炎、大頭瘟症。能解溼熱春溫,生津止渴,利痰,解魚毒、酒積滯,神效。」李時珍《本草綱目》稱:「(餘甘子)主治風虛熱氣, 丹石傷肺, 久服輕身, 延年長生, 有解金石毒,解硫黃毒。」
  • 餘甘子|初食覺酸澀 轉而有餘甘 這種果真能解河豚毒?
    撕開小袋,拿一顆丟進嘴裡,酸酸甜甜的,啃到核的部位,會有一些果肉粘在上面。那種子有黃豆粒大小,並不是規則的圓形。出於好奇,咬碎或者砸開種子,裡面的種仁一瓣一瓣,像是黑醜白醜的種子,不過要小許多,吃起來也有甜味。
  • 樹木傳奇|餘甘子:天然藥食保健丸
    推薦詞 餘甘子為藥食同源植物,因其果實富含17種人體所需胺基酸和沒食子酸、維生素、類黃酮等活性物質,具有抗腫瘤、抗衰老、治療糖尿病、抗菌消炎等神奇功效,被收入《雲南省藥品標準》《藏藥標準》及《中國藥典》。
  • 1種野果,俗稱「餘甘子」,價值珍貴能「烏髮」,遇見別錯過
    而野外一樹上不但長出了新芽,一些樹也開出了小花,花開就會酸酸甜甜的野果子吃了,對於一些七零八零後來說,小的時候能吃一些野果子,就是人間美味,因為那個時候,物質匱乏,很多人都沒有吃過新鮮的水果,特別是一些農村山區的孩子,不過沒關係,野外有很多好吃的果子,比如說紅紅的野酸棗、圓圓的山葡萄、甜甜的燈籠果等等,都是孩子們的最愛。
  • 餘甘子-一解苦夏之佳品
    餘甘子又名滇橄欖、牛甘果、油甘果、庵羅果等,隸屬於大戟科,葉下珠屬。因其果初食時酸澀,良久乃甘,得名稱 「餘甘子」。餘甘子是我老家廣西的特產。小時候對餘甘子的認識是從餘甘子葉開始的,我們老家一帶夏天的枕頭一般都用曬乾餘甘子葉做填充物。
  • 每天學一味中藥,餘甘子!
    01藥用部位 大戟科植物餘甘子的成熟果實(藏族習用藥材)。花單性,雌雄同株,花細小,常3~6朵簇生於葉腋呈團傘花序,通常有數朵雄花和1朵雌花,花萼6,黃色,倒卵狀長圓形,長不及2毫米。無花瓣,雄花有短柄,雄蕊3~5,花絲合生,花盤腺體6,三角形,與萼片互啦,雌花近無柄,花盤杯狀,邊緣撕裂狀,包圍子房達一半以上,子房3室。蒴果球形或扁圓形,有6稜。成熟時淡黃色或帶紫紅色,幹後開裂成6瓣。種子6,外種皮堅硬,褐色,稍帶三稜形,有3個突起。
  • 餘甘子,君之蜜糖,吾之砒霜
    餘甘子,乃葉下珠科、葉下珠屬成員。果實為小圓球狀,熟時呈黃綠色。在廣東,餘甘子亦稱「油甘子」,它的種子可榨油,供制肥皂。作為一款特定區域的鄉土水果,「餘甘子」一名更能傳達它帶給人舌尖上的奇妙體驗:初食味酸澀,良久乃甘,餘味沁心。品新鮮餘甘子需強大的耐心和毅力。
  • 先苦後甜餘甘子
    餘甘子,又名油甘子、喉甘子、牛甘果等,其屬於大戟科葉下珠屬植物,屬喬木類,一般高約23米,胸徑約為50釐米;樹皮一般呈淺褐色,枝條具縱細條紋,被黃褐色短柔毛。其花期約為4—6個月,果期約為7—9個月。餘甘子主要分布於菲律賓、馬來西亞、南美、印度、斯裡蘭卡、印度尼西亞、中南半島和中國,簡而言之就是主要分布於亞洲,一般生長於海拔200—2300米的山地疏林區、灌叢、荒地或山溝向陽處。這種植物本身喜溫暖乾熱氣候,且適應能力極強,生命力頑強。餘甘子吃起來先苦後甜,故被稱作餘甘子。要想栽培出優質的餘甘子,注意這些栽培小技巧,能讓產量迅速提高。
  • 酸角、餘甘子、蛋黃果……這些秋季「冷門水果」你都吃過嗎?
    餘甘子喜陽、耐乾熱,萌芽力強,根系發達,能生長於瘠薄的環境,可保持水土,適宜做這荒山荒地酸性土造林的先鋒樹種。在中國,餘甘子產自江西、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區,生於海拔200~2300米山地疏林、灌叢、荒地或山溝向陽處。
  • 先苦後甜餘甘子:流傳瓊島上千年 走入海南街頭巷尾
    餘甘子在中國的分布很廣泛,除了海南,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區都有它的蹤影。在國際上它還分布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斯裡蘭卡、印度尼西亞等國家。餘甘子喜溫暖乾熱氣候,大多生長於海拔200米至2300米的山地疏林、灌叢、荒地或山溝向陽處。  筆者家鄉在北部灣另一側的廣西欽州,山野間同樣生長著不少餘甘子。
  • 南方有聖果,其名餘甘子,民間傳「甘回味甜,越吃越少年」
    整樹整樹藏在葉下的綠色小珠子,不知道時還以為沒成熟吶,旁邊朋友說這是餘甘子,可以吃的。咋一聽名以為是「魚乾子」,還想著是不是因為它的果像魚籽一樣又多又小還能做乾果呢。朋友說是多餘的「餘」,甘甜的「甘」,我在想為什麼叫餘甘子呢?
  • 掠食者日誌|538_餘甘子,久且餘甘
    是的,這裡是和路上我們路過的其他小鎮是不同的。因為這裡是以滇緬公路707公裡命名的,滇緬公路是自雲南昆明至緬甸臘戍的國際公路,自昆明到這裡707公裡。而這裡也恰恰是老滇緬路和G555至施甸的岔路口,所以人煙聚集變得重要起來了。
  • 中國林科院資昆所在藥食同源植物餘甘子遺傳多樣性和居群動態研究...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2月10日訊 餘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為葉下珠屬(Phyllanthus)的重要食藥同源經濟樹種。其葉片、莖皮、根和果實因含有多種藥用成分如Vc、類黃酮、羽扇豆醇、沒食子酸、餘甘子酚和SOD等而被許多少數民族作為日常用藥,多種治療功效(如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抗腫瘤、保肝等)被現代醫藥學研究證實。世衛組織將其列為在世界範圍內推廣種植的三種保健植物之一。在中國,餘甘子廣泛分布於華南和西南地區。
  • 餘甘子——滇橄欖的幾種吃法
    滇橄欖又名雲南餘甘子。是一種具有高抗氧化能力的果實。可消除氧自由基、延緩衰老。同時橄欖果實很有豐富的胺基酸和微量元素。雲南的山裡你較多,基本上都是野生的。每年11月左右開始有賣的,比甘蔗往上市個把月。可以入藥,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清潤喉嚨,化痰止咳。生吃。
  • 餘甘子——滇橄欖的幾種吃法 - 手機百度
    滇橄欖又名雲南餘甘子。是一種具有高抗氧化能力的果實。可消除氧自由基、延緩衰老。同時橄欖果實很有豐富的胺基酸和微量元素。雲南的山裡你較多,基本上都是野生的。每年11月左右開始有賣的,比甘蔗往上市個把月。可以入藥,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清潤喉嚨,化痰止咳。生吃。
  • 農村這種野果,人稱「餘甘子」,入口回味無窮,城裡能賣到15一斤
    每年七八月的時候,一種山區獨有的小果子成熟了,山城的一些水果店可見,但更多的還是鄉下人用摩託車和竹筐載著進城裡來賣,那一種小如拇指,青翠碧綠中泛著白暈,有點圓又有點扁像算盤子,帶著羽毛般的葉片的小果子,就是油柑了。
  • 這種野果泡酒之後營養非常豐富,相信很多人都有見過
    還記得這種農村孩子們的小零食嗎?它可是陪伴了很多小孩子度過了漫長的歲月。以前小時候家裡窮,沒錢,所以很多人都會跑到山上去採摘一些野果子去吃,雖然一開始吃起來很苦澀,但吃下去之後在口尾有一種甘甜的味道,而且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採摘野果子,滿滿的一大筐,滿滿的收穫感,讓人無比的嚮往。而這種又苦又澀的野果就是餘甘子啦。
  • 美食專家:油柑的學名「餘甘子」,如何醃製油柑呢?真相來了!
    油柑的學名「餘甘子」,別名有許多個,有的叫「牛甘子」,或者「油甘子」等等。恰好我們那裡也是叫做油柑,而且醃製的油柑可是遠近聞名,屬於特產來著。六七歲時,寄宿外公家。最開心的是每次放牛回來時,採摘田野邊野生油柑,顧不上清洗,小手一抹送嘴裡。嗯嗯,酸中帶澀~不由自主眯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