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大橋又「上新」啦!S4公路奉浦東橋開工,與奉浦大橋「成雙對」

2020-12-24 新民晚報

圖說:S4公路奉浦東橋及接線工程效果圖 來源/採訪對象提供(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裘穎瓊)繼嘉松公路越江大橋昨日開工後,黃浦江上又一座大橋——由上海城投公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建設的S4公路奉浦東橋今天也宣布開工建設。建成後,這座新橋將「陪伴」在奉浦大橋身旁,成為其「孿生兄弟橋」,為其分擔超負荷的交通流量。

S4滬金高速公路是連接中心城區、閔行主城片區、奉賢、金山以及上海至浙江方向的快速通道。奉浦大橋是S4公路跨黃浦江大橋,黃浦江上第四座大橋,1995年10月通車,現狀車道規模為雙向4車道,是S4高速公路的一處交通瓶頸,高峰交通擁堵狀況嚴重。

圖說:地理位置圖

上海城投公路集團第一事業部第三指揮部指揮長吳連盛告訴記者,之前就有過在旁建新橋的打算,但方案一直沒有敲定。因此,從空中俯瞰,奉浦大橋的一側有四個已建成但從未使用過的橋墩。今天起,奉浦東橋將以此為基礎開工建設。建成後,該橋將打通目前S4公路跨黃浦江的通行瓶頸,有效改善通行條件。

S4公路奉浦東橋及接線工程是2020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北起S4公路顓橋主線收費站南側,南至西閘公路以南,沿線穿越閔行區和奉賢區,全長約8.7公裡。工程項目規模為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主要工程內容包含新建奉浦東橋,改建奉浦大橋以及地面接線段。

圖說:道路橫斷面圖

「奉浦大橋現狀是雙向四車道,等建好奉浦東橋後,整體就是雙向六車道+兩側緊急停車帶。奉浦大橋也要調整為單向交通。」吳連盛說,先建東橋,然後再改造老橋。「目前奉浦大橋的坡度也有些抖,老橋在改造上會變緩加長,還要通過抬升墩柱的方式,讓老橋上跨西閘公路,打通西閘公路地面斷點。」

在設計上,奉浦東橋主橋上部結構採用自重較輕、性能良好、景觀較佳的波形鋼腹板連續梁橋,下部結構採用與奉浦大橋一致的空心薄壁墩。因為通航要求,奉浦東橋的「身高」較奉浦大橋略高,最高處相差約1米。

與很多新建的橋梁相比,奉浦東橋工程最大的難點在於,既要降低橋梁施工對航道船舶通行的影響,又因緊臨S4高速公路,還要兼顧道路交通狀況。大橋主橋及引橋均採用預製拼裝技術施工,實現橋梁的快速、綠色和低影響建造。

奉浦東橋建成後,將打通現狀S4公路跨黃浦江通行瓶頸,有效改善車輛通行條件、彌補道路服務水平的不足以及交通安全方面的短板,促進上海市中心城與奉賢新城、金山、上海化工區以及長三角間的聯繫。

相關焦點

  • 「提示」奉浦東橋今年將開工!將有效改善S4公路越江通行條件
    奉賢區新聞辦說,今年四季度,奉浦東橋將開工建設,成為又一座跨黃浦江的大橋。建成後,該橋將打通目前S4公路跨黃浦江的通行瓶頸,有效改善通行條件,詳見↓經過奉浦大橋的市民或許會注意到,有四個水中墩均勻排布在橋的一側。
  • 黃浦江越江大橋再添新丁 S4公路奉浦東橋及接線工程開工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9月28日報導:9月28日,S4公路奉浦東橋及接線工程破土動工,標誌著這座奉浦大橋的「孿生兄弟橋」已經進入「孕育」階段。工程由上海城投公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建設,據城投公路介紹,S4公路奉浦東橋及接線工程是2020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北起S4公路顓橋主線收費站南側,南至西閘公路以南,沿線穿越閔行區和奉賢區,全長約8.7公裡。工程項目規模為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
  • 盤點黃浦江上13座越江大橋(附名單詳情)
    1.松浦大橋  松浦大橋是上海黃浦江上最早修建的橋梁。大橋位於松江東南葉榭鄉和車墩鄉間的黃浦江上,在閔行西渡上遊12.5公裡處,是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1975年9月11日鐵路橋通車,1976年6月29日公路橋通車。
  • 上海第13座黃浦江大橋「閔浦三橋」今日通車,慢行道將在年底開放
    以松江區為例,目前其境內雖有六處越江通道,但從分布上看,三處通道位於松江新城西側,另外三處位於松江新城東側,東西最近兩座大橋距離近8公裡,且無對應松江新城中部的越江通道,便捷性較差。今年9月,嘉松公路越江新建工程正式開工。它的建成,不僅能增加松江區境內越江通道數量,其位置還能填補松江新城中部越江通道的空白。僅一天之後,黃浦江上又一座大橋奉浦東橋也開工建設。
  • 黃浦江上的13座越江大橋你都熟悉嗎?一起來盤點→
    隨著昆陽路越江大橋正式通車,黃浦江上一共有了13座越江大橋。1975年9月松浦大橋鐵路橋通車,結束了黃浦江上沒有橋梁的歷史,之後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徐浦大橋等逐漸出現在黃浦江上,市民出行更加方便。今天,我們就盤點一下黃浦江上的越江大橋。
  • S4公路奉浦東橋及接線工程正式開工!包含這些主要工程..
    1日,S4公路奉浦東橋及接線工程正式動工  建成後,這座新橋將「陪伴」在奉浦大橋身旁  成為其「孿生兄弟橋」  為其分擔超負荷的交通流量    S4公路奉浦東橋及接線工程效果圖  S4滬金高速公路是連接中心城區、閔行主城片區、奉賢、金山以及上海至浙江方向的快速通道  奉浦大橋是S4公路跨黃浦江大橋  黃浦江上的第四座大橋  1995年10月通車  現狀車道規模為雙向4車道  是S4高速公路的一處交通瓶頸  高峰交通擁堵狀況嚴重
  • 2020松江有望再添一跨黃浦江大橋!住在這裡的人有福了!
    嘉松公路串聯松江、青浦、嘉定3區, 是上海市西郊一條主幹道, 也是松江境內重要的南北向大動脈, 嘉松公路越江段新建成後, 將進一步打通松江南部新城至浦南地區的交通。
  • 圖說奉賢地名:西渡與奉浦大橋
    圖說奉賢地名:西渡與奉浦大橋 2020-01-08 0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16條隧道+12座大橋,讓上海人過江更便捷!還有這些橋隧正在建設→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周年,浦江隧橋的建設發展伴隨著浦東的成長,助推了浦江兩岸的日新月異。市交通委說,自1971年首條隧道——打浦路隧道建成後,目前黃浦江上已累計建成了16條市政公路隧道;1976年首座大橋——松浦大橋建成以來,累計建成12座市政公路大橋。這些橋隧有哪些亮點?還有哪些正在建設中的橋隧?
  • 「交通」S4公路奉浦東橋及接線工程開工!奉賢、金山等地出行更便捷
    上海城投公路集團說,今天上午10時,S4公路奉浦東橋及接線工程破土動工。這一工程北起S4公路顓橋主線收費站南側,南至西閘公路以南,沿線穿越閔行區和奉賢區,全長約8.7公裡。工程完工後,可打通S4公路奉浦大橋通行瓶頸,有效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 主梁「0號塊」最後一段吊裝到位,黃浦江唯一在建越江大橋創下工程...
    創造上海預製拼裝立柱高度新紀錄 引橋採用預製裝配式工藝施工,也是黃浦江大橋中首次採用預製拼裝技術。與傳統橋梁結構不同,預製拼裝橋梁不依靠搭設腳手架、人工綁紮、現場澆築,而是將預製構件運輸到現場直接拼裝而成。
  • 跨越黃浦江上的五座大橋,見證了上海的發展,你覺得哪座橋漂亮?
    流經上海的黃浦江就是上海的「母親河」,它把上海分成浦東和浦西,而黃浦江上的大橋則把兩浦連通,昔日落後的浦東已經是上海最時尚最現代的地區了,上海的大橋見證了上海的日新月異,這些橋也是上海發展的「功臣」之一。上海最早建成的大橋是黃浦江大橋,後來改名為松浦大橋,它是黃浦江上建造的第一座橋梁,當時是通往上海石油化工總廠的。
  • 創意:鳥瞰,魔都著名的大橋,最後一個是影視劇取景常用地
    衛星地圖上清晰可見的閔浦大橋,上海著名橋梁之一,橋梁全長3982.7米,主橋長1212米,修建於2005年9月1日,並於2009年12月31日正式通車,是黃浦江上第一座雙層斜拉橋,連接了虹橋與浦東兩個機場之間的關鍵性節點工程。
  • 橋上的風景 上海最具特色的三座大橋
    盧浦大橋像澳大利亞雪梨的海灣大橋一樣具有旅遊觀光的功能。  盧浦大橋的名稱來源於上海兩個區的簡稱——北岸的盧灣區和南岸的浦東新區。黃浦江上更早的三座橋都滿足這個命名原則——南浦大橋連接南市區(後併入黃浦區)與浦東新區,楊浦大橋連接楊浦區與浦東新區,徐浦大橋連接徐匯區與浦東新區。  2003年6月28日建成通車。
  • 細數從上海浦西到浦東的通行方式之三大橋篇
    滔滔黃浦江水,把整個上海分成了浦西和浦東,黃浦江,也是上海一道最迷人的風景線!一步跨過黃浦江,給人跨的感覺,最讓人驕傲的體驗那就是大橋了,高高橫跨在江面上,空氣美好,視野開闊,兩岸美景盡收眼底,開著車哼著小曲很愉快的就跨過黃浦江了。那黃浦江上有多少座大橋呢?容小編給您細細數來。(1)松浦大橋,這是黃浦江上建造的第一座大橋,所以最初起名就是黃浦江大橋。
  • 鄧小平與上海南浦大橋
    南浦大橋全長8000多米,是世界第四大雙塔雙索麵斜拉橋,猶如一架橫臥的豎琴,更如一條蜿蜒的巨龍,跨過上海市的母親河黃浦江。  黃浦江浪奔浪湧,滔滔向東,鄧小平與上海有著特殊緊密的聯繫。在鄧小平倡議和推動下,浦東開發開放於同年4月18日拉開大幕。  要開發浦東必須打通天塹黃浦江。1988年,南浦大橋開建,這是橫跨浦東浦西的第一條通道。南浦大橋規模之雄偉,工藝之嚴格,技術之複雜,施工難度之高,建設周期之短,是我國橋梁史上少有的,在世界橋梁建設史上也不多見。以一跨423米過江,跨度之大為全國之最,從而保證5萬噸級輪船可以穿橋而過。
  • 上海沿通道浦東段開建,郊環線將從「C」變「O」
    未來,沿江通道浦東段(越江段-五洲大道)工程將與沿江通道浦西接線段、越江段連通,共同構成郊環系統,使郊環獨立成環,構築沿江沿海廊道,完善國際航運中心集疏運系統,有效提升公路運輸效率,支撐自貿區新片區高質量發展。
  • 識微見遠①|我要上大橋:黃浦江慢行越江暢想
    然而,對於45公裡貫通,或許更恰當的描述是「浦西23公裡+浦東22公裡」。在浦江兩岸,分別完成了三道(「漫步道、跑步道、騎行道」)建設的同時,浦西浦東兩岸之間的慢行貫通,似乎仍是個難題。南浦大橋、楊浦大橋、盧浦大橋與徐浦大橋,這四座中心城區跨越黃浦江的主要大橋,既是濱江空間貫通的重要節點,也是兩岸慢行系統連通的隱形斷點。
  • 上海人怎樣跨越黃浦江?
    浦東的開發開放,可以說是從跨越黃浦江開始的。 據上海市交通委數據,目前黃浦江幹流上已經有了12座大橋、16條過江隧道及1條觀光隧道、10條穿江地鐵,平均每2公裡就有一種往來浦東浦西的過江選擇。 黃浦江上第一座大橋——上海松浦大橋建成通車。1990年,浦東新區設立,黃浦江兩岸的聯繫開始愈發緊密。此後7年,上海以平均兩年一座大橋的速度連接起黃浦江兩岸。
  • 工程院院士林元培:黃浦江上的大橋,是怎麼設計出來的
    劉作霖擔下責任,帶領所有人一起建成了柳州大橋。而柳州大橋竣工後,他的一句話更是成了上海市政院三代工程師的夢想——「我們不僅要造柳州大橋,我們還要到黃浦江上去造大橋。」(以下內容整理自林元培在上海設計之都十周年工業設計主線論壇上的演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