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各國君主制掃描

2020-12-25 搜狐網

  中新網7月29日電 香港《紫荊》雜誌2008年7月號發表國際述評文章說,在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民主化與現代化不斷發展,絕大多數國家都已經實行共和制和議會制的今天,君主制的存在的確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正成為一些國家的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一方面傳統的力量是巨大的,出於種種原因人們不願捨去;一方面百姓要出錢供養一個巨大卻不會帶來任何收益的皇室家族。

  文章摘錄如下:

  前不久,尼泊爾末代國王賈南德拉被迫離開王宮,去過平民百姓生活。在尼泊爾延續了近240年的沙阿王朝走到盡頭。而尼泊爾的鄰國不丹國王辛格則主動宣布在全國舉行大選,自上而下地削弱君主權力,逐步向民主議會制過渡。泰國國內圍繞反對國王與支持國王的兩派鬥爭也在不斷加劇,使泰國國王的權力和未來前途出現了懸念。

  其實,不光是東南亞和南亞的君主制面臨危機,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君主的日子也並不好過。日本皇室圍繞皇位繼承問題一直爭吵不休,英國王室的緋聞和醜聞不斷,荷蘭君主制也出現存廢之爭。

  據統計,目前世界上約有28個國家實行君主制(除去尼泊爾只有27個),佔世界國家總數近15%。其中亞洲12個,分別是柬埔寨、泰國、沙特、阿聯、巴林、卡達、約旦、日本、不丹、馬來西亞、科威特、汶萊。歐洲11個,分別是:比利時、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盧森堡、列支敦斯登、梵蒂岡、挪威、瑞典、丹麥、英國。非洲3個:賴索托、史瓦帝尼、摩洛哥。大洋洲1個:湯加。

  27個君主制國家的君主權力大小並不同,根據其權力大小大體分為兩類。

  一類是君主立憲制和議會君主制。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內閣由議會產生並對議會負責。君主一般只承擔禮儀性的職責,比如籤署法律、主持集會、出席公眾儀式、作為國家元首出訪等。日本、英國等國家就是這樣的君主政體。在有的國家,君主甚至沒有這種形式上的權力,而僅僅是像徵性的國家元首。像瑞典和荷蘭的國王,不僅不能挑選政府首腦,而且完全不能干預政府的工作,他們甚至要與普通公民一樣納稅。

  另一類是絕對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絕對君主制國家的君主享有比一般國家元首和領導人還要大的權力。如阿聯以及改革前的不丹等,國內基本沒有任何可以挑戰君主權力的機構和個人。除了形式上的絕對君主制外,還有一種叫二元君主制,國家除了君主外還有內閣首相。該種體制下,君主的權力雖然受到憲法和議會的限制,但國家實際權力並不掌握在議會手中,而是由君主以及君主親近的少數人控制。政府內閣是君主行使行政權的機構,內閣首相的任命、內閣的去留由君主決定。如約旦、汶萊、湯加、摩洛哥、史瓦帝尼以及實行民主共和前的尼泊爾等。

  除了這27個君主制國家外,還有一些國家雖然實際上實行的是議會制或共和制,但由於這些國家屬於大英國協成員,英國女王是其名義上最高元首,因此,從某種角度講,也算是與君主制有關。截至二○○六年底,大英國協共有53個成員國,這些國家的名義元首都是英國女王。

  從長期來看,各國的君主權力不斷削弱是大勢所趨。在東亞和東南亞六個君主制國家中,不僅上文所述的尼泊爾國王黯然下臺,不丹國王主動放權,泰國國王權力受到挑戰,而且柬埔寨國王角色也在發生變化。在柬埔寨民族解放戰爭期間,以西哈努克為代表的柬埔寨國王一直在柬國內政治進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在柬民眾中享有極其崇高的威望。但隨著西哈努克的退位和柬國內政黨制度的發展,柬埔寨國王的權力也日益虛化,政治和軍事權力日益掌握在幾大政黨手中。

  不光東亞的君主權力日漸削弱,中東、非洲甚至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君主制也面臨公眾的疑問。

  在歐洲,從荷蘭、瑞典到挪威都保留著一個王室或一個貴族家族作為國家元首,但這些國家的君主家族的特權在不斷削弱。瑞典的王室不僅早已放棄了傳統的儀仗隊和外交像徵權力,而且王室成員所用的車子也日益平民化。在荷蘭,王室早已放棄了大部分田產和土地,整個家族只是住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一座王宮中。

  日本的天皇制雖然在二戰後因為美國的竭力保護而延續下來,但天皇制本身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日本《皇室典範》規定,天皇必須傳男不傳女,但日本明仁天皇因膝下無子而一直犯愁,以至於二○○六年,日本一度醞釀改革這條規定,允許皇位傳給女子。同時,日本國內圍繞皇位是否一定要堅持終身制而存在爭議,有的主張引入皇位退休制。

  英國王室近些年更是處於驚濤駭浪中。英王室的緋聞接連不斷,有關王室成員離婚、婚外情、內幕消息等各種緋聞幾乎佔據了許多英國小報甚至一些大報的頭版位置。已故的黛安娜王妃以及查爾斯王子更是成為全球關注和議論的話題。

  今年六月十三日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甚至發表一份報告稱,英國應該考慮舉行一次全民公決,以決定是否繼續保留目前的君主制。

  英國最暢銷的小報《太陽報》撰文指出,君主制將不會以現時的形式再延續一代,並說王位繼承人查爾斯王子只有削減王室規模才可挽救王室。該報說,「我們的猜測是它最多可再維持一代,之後就沒戲了」。

  在53個大英國協成員內部圍繞君主制的存廢問題也早已鬧得沸沸揚揚。早在一九九九年,澳大利亞國內為是否實行共和制舉行了全民公決,結果是以55%比45%的表決結果保留了君主制。但澳大利亞新總理陸克文上臺後公開表示,將在澳大利亞再次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保留英國女王作為澳大利亞國家元首。加拿大與澳大利亞一樣,長期存在反對君主制的組織。

  而一些加勒比海島國則正在朝著選舉自己元首的方向努力。早在二○○一年三月,牙買加總理帕特森就表示希望把牙買加變成共和國。在巴貝多的一次民意調查顯示,38%的巴貝多人支持共和制,34%的人支持君主制,另外28%的人沒有明確表態。

  很顯然,幾乎每個君主制國家都面臨內外多方面的挑戰。因此,君主制的命運和前途看上去並不妙。

  如何看待這些世界上僅存的君主制國家的命運和這些君主的未來呢?

  在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民主化與現代化不斷發展,絕大多數國家都已經實行共和制和議會制的今天,君主制的存在的確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正成為一些國家的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一方面傳統的力量是巨大的,出於種種原因人們不願捨去;一方面百姓要出錢供養一個巨大卻不會帶來任何收益的皇室家族。

  但必須認識到,君主制是歷史的產物,多數國家的君主制都有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歷史。如日本的天皇存在了2,000多年。這些國家君主制之所以能長期存在是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的。

  客觀地說,君主制在歷史上曾經發揮過積極的作用,推動了文明的發展和民族國家的形成。對於西方一些國家來說,君主制能夠在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的幾百年來一直保持下來,顯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價值。

  實行君主制的西方國家的君主往往成為實現國家對外交往的重要紐帶。如英國國王雖然沒有實際權力,但她是大英國協的元首,成為大英國協國家之間聯繫的精神紐帶。僅這一點,英國也不可能主動廢除君主立憲制。

  君主制也往往成為西方維護社會穩定、化解社會矛盾的重要力量。西方國家政黨紛爭不斷,彼此相互傾軋,勾心鬥角,容易引起民眾的厭倦和反感。而君主往往超脫於政治之外,不牽涉具體事務,因而往往被西方統治者用來當作化解民怨、調節社會矛盾的最後的「安全閥」。在實行君主制的西方國家,當社會矛盾加劇、民眾不滿上升時,君主出面發表講話往往起到很好的穩定民心和指引輿論方向的作用。

  此外,在君主立憲制國家,政黨之間紛爭不斷,更替頻繁,一個政黨執政的時間往往要短得多,3年、4年左右,而君主往往是超黨派、中立的,一般國家君主在位時間都比較長,大多有20至30年的時間,因此君主在政黨間矛盾分歧時可以起到某種政治協調作用,對一國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起一定的保證作用。日本戰後政局雖頻繁更迭,政黨鬥爭不斷,但天皇一直保持不變,起著穩定政局總體平穩的作用。

  正是因為君主制的相對穩定性和政治超脫性,在很多君主制國家,君主往往被看作是民眾效忠的對象和精神寄託的穩定源泉,成為這些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象徵,因而得到多數民眾的支持和擁戴。如天皇在日本具有廣泛的信仰基礎,對於提高日本民族的凝聚力具有獨特的作用。

  英國廣播公司(BBC)曾委託民調機構對1,000名16歲以上英國民眾進行了電話訪問,大約78%的人認為英國應該繼續保有王室,80%的被訪者認為英國在30年內應該實行君主制。當問及君主制是否應該在現任女王伊莉薩白二世過世後結束,68%的人明確表示不同意。與此同時,另外一項由發現頻道所做的民調顯示,約七成18到24歲的年輕人贊同保留君主制,只有16%的年輕人傾向共和制。

  對於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的君主制而言,君主也同樣起著維繫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的重任。以中東為例,在二十世紀,二十幾個中東國家有17個發生過軍事政變,有幾個國家還陷入生靈塗炭的內戰。而沒有發生政變的全是君主國家,連成規模的叛亂都沒有。

  在亞洲一些國家,政局的變化不僅體現民選領導人的力量,君主的影子也隨處可見。在泰國,國王擁有凌駕政治之上的道德權威,無需像其它政治家那樣為自己爭取支持。每逢泰國政局動蕩甚至發生軍事政變後,最終泰國國王都起著穩定民心、維繫民族團結的重要作用。

  當前世界上27個君主制國家分為兩大類,因此面臨不同的挑戰,未來命運也可能會走向不同方向。

  對於實行君主立憲制的西方國家而言,由於君主多數是像徵性的國家元首,不擁有實際權力,而且往往成為各派政治鬥爭的協調者,因此,君主制的維繫反而得到了民眾和各政黨的擁護,君主的威望在西方民主化大潮中始終能夠保持。

  西方國家的君主制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不是其地位能否保住,而是如何根據形勢的發展,進行某些方面的調整和改革,以繼續維護在民眾中的高威望,更好地符合統治階級的需要。

  而對於一些實行絕對君主制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君主的挑戰往往具有根本性的,這種挑戰表現為是維繫原有的絕對君主地位還是向君主立憲制甚至向民主議會制過渡。

  尼泊爾國王因為大權獨攬,日益引起百姓的不滿,最終導致絕對君主制被民主共和製取代,而不丹和泰國國王則利用自身的威望,逐步推行改革,放棄絕對君主制,反而贏得民眾支持和擁戴,君主地位相對比較穩固。

  發展中國家君主制的未來命運不僅取決於君主自身能否順應時代潮流,推行積極變革,搞好國內經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更主要取決於外部勢力是否有興趣插手和幹預。

  沙特等中東國家的君主雖然擁有較大權力,但由於多數國家與美國和西方關係良好,有的甚至成為美國中東戰略的重要盟友,因此這些國家即使實行絕對君主制也沒有遭到美國和西方的滲透與幹預,反而成為美國推行「大中東民主計劃」下的例外倖存者。(穆紫)

相關焦點

  • 漲知識 | 21世紀還需要君主制的5點理由
    除了這些國家,君主制在不丹、比利時、摩洛哥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仍然存在。對於很多當代讀者來說,君主制似乎是一件不合時宜的古董,應該最終讓位給共和制。       就在卡洛斯一世宣布退位後,西班牙國內發起抗議君主制的示威活動,反對者要求舉行全民公投廢除君主制。
  • 英國君主制為何這麼穩定?看一下溫莎王朝,對英國歷史有偉大貢獻
    在2001年的時候,南亞國家尼泊爾發生了一件震驚世界的事情,統治尼泊爾兩百多年的沙阿王朝第十代君主比蘭德拉及其王后、王子、公主等11位王室成員被槍殺,這件血案的真相至今沒有揭開,但直接導致尼泊爾在2008年廢除君主制,改用共和制。
  • 當今世界,還有四個國家的末代君主在世,其中一個還做過國家總理
    說到末代君主,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中國大清王朝溥儀、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尼古拉二世、德國霍亨索倫王朝威廉二世等,這些末代君主早已不在世,離當今世界已經年代久遠,所以說到末代君主,第一感覺是這個世界已經沒有活著的末代君主。
  • 當今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三大熱點問題
    可見,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不僅是資本主義的早期現象。準確地說,世界共產主義運動起源於資本主義早期,而且在資本主義中期、後期得到繼續發展,但是共運的任務有所不同、發展的道路也有所不同。  熱點問題二 當今世界共產主義運動出現了什麼新情況、新特點?
  • 現在世界上,權力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你們知道是哪個國家嗎?
    現在世界上,權利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你們知道是哪個國家嗎?有些國家的君主政體仍然存在,如英國,挪威,瑞典,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列支敦斯登,梵蒂岡,日本,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不丹,汶萊,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科威特,約旦,阿曼,巴林等等。
  • 西班牙憲法日紀念:各黨發言對立,左派及分離主義派傾向廢君主制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華輿訊 據歐浪網報導 今日是西班牙1978憲法42周年紀念,西班牙馬德裡國會大廈舉行了不同於往年的紀念儀式,因目前的病毒疫情
  • 歐洲有個國家,歷代國王全是外國人擔任,當今國王也是外國人後代
    在已經步入現代社會的當今世界,英國是為數不多的仍然實行君主制的國家之一,但是英國跟世界所有實行過君主制的國家都不一樣,因為英國國王從來都不是英國人,歷代英國國王全都是由外國人來擔任的,就連當今英國國王伊莉莎白二世也是外國人的後代。英國國王由外國人來擔任這個傳統,早在公元5世紀英國誕生君主制的時候就開始了。
  • 君主制與共和制國家元首根本區別是什麼,歐洲君主國家現狀如何?
    (伊莉莎白授予詹森組閣權)君主制由絕對君主變為君主立憲,再到議會君主立憲其實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是伴隨歐洲大規模的公民革命和君主改革逐漸演化而來的。這其中安道爾是雙君主制,有兩個大公,一個法國總統馬克龍,另外一個是烏格爾教區主教霍安·恩裡克·比韋斯·西西利亞。雖然是大多數都是議會君主立憲,但是以仍然有比較特殊的存在。(歐洲王室)目前歐洲比較特殊君主制國家有兩個,一個是列支敦斯登,另外一個就是梵蒂岡。
  • 國王的墮落:從西班牙王室的危機看世界君主制的未來
    非洲波札那的獵象之旅成了胡安·卡洛斯名譽雪崩的第一片雪花,也給西班牙君主制帶來了沉重的危機和揮之不去的陰影。卡洛斯絕對不會想到,自己心血來潮時的一次狩獵之旅,會成為逼迫自己退位、甚至流亡的契機。即使西班牙王室補救性地解釋稱,旅行的花費由中東富豪支付,西班牙政府並未為此買單,但是,此事造成的危機已經無可挽回,隨後是一系列醜聞的曝光,國王收受巨額賄賂,居然還贈送了其中的6500萬歐元給自己的情婦科琳娜——這讓西班牙舉國皆驚——西班牙君主制的未來受到嚴重質疑。
  • 高放:當今國際共運有哪些新特徵
    中共黨員8700多萬人,佔世界共產黨總數約87%。在資本主義世界的130多個共產黨中只有黨員約700萬人。當今國際共運沒有統一集中的國際組織領導,但國際共運依然存在當今國際共運沒有統一集中的國際組織領導,沒有由某一共產黨充當國際共運的領導中心,但是,必須肯定的是,當今國際共運依然是存在的。
  • 英國一千多年君主制,共有六個叫「喬治」的國王,個個都是明君
    英國君主制在何時誕生沒有明確答案,後世通常把公元5世紀初期出現的「七國時代」視為英國君主制的開端,並把公元829年威塞克斯王國統一英格蘭之後,建立的威塞克斯王朝視為英國歷史第一個朝代,因此英國至今有一千五百多年君主制歷史。
  • 尼泊爾王室存廢引發爭端 君主制有可能被廢除
    柯伊拉臘還對媒體明確表示:「為了防止制憲會議徹底廢除君主制,也為了避免由於對某一個人的不滿而導致君主制的滅亡,大會黨希望通過犧牲一個特定國王的方式來保全君主制。」  柯伊拉臘的建議很快招致其他一些黨派的反對。
  • 泰國的君主制為什麼可以延續至今?
    泰國君主製作者|霈霖責編|Thomas君主制度曾經是人類社會進化過程中一個普遍性的存在,目前世界上仍有30多個國家保留著君主制,但其中大部分君主已經沒有了實權(君主立憲),只有一些政教合一國家的君主因為教義原因而有例外。
  • 至今統治約旦的朝代——哈希姆王朝歷代國王,當今國王最英武帥氣
    阿卜杜拉二世(1962年—至今),約旦哈希姆王朝第四代兼當今國王,第三代國王海珊一世的長子,1999年父親因病去世後繼承王位,在位期間多次訪問中國,加強中約關係,反對世界霸權,他本人也繼承了父親的優良品質,是一名出色的軍人,會駕駛戰鬥機和各項軍事技能,另外他的顏值在當今世界君主制國家當中相當高,是一位英武帥氣的國王。
  • 世界各國末代皇后的老照片:個個顏值出眾,埃及豔后堪稱絕世佳人
    世界各國末代皇后的老照片:個個顏值出眾,埃及豔后堪稱絕世佳人 而法拉赫·巴列維為巴列維國王先後生下了兩個男孩子,也因此母憑子貴,不過巴列維被推翻後,法拉赫·巴列維就跟著丈夫流亡國外,輾轉各國,而她一兒一女阿里·禮薩·巴列維和萊拉·巴列維均是死於自殺
  • 當今世界必須有正義的發聲
    基於與此,必須對侵略國家制約,對殘暴國家制裁,讓正義的光輝普照世界角落!如何做到這點呢?①正義力量的國家、地區、組織和機構必須團結起來,讓破壞正義規則秩序的國家受到制約和制裁,侵略國發動的責任者應受到制裁懲罰以警效尤。
  • 當今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當今世界各個國家之間,有多的矛盾及爭端,某些國家內部人民也有矛盾與分爭。但我概括起來,矛盾的來源就是各個國的政治集團的分爭,及各國人民意識形態的分爭。各國政府的爭端與人民意識的爭端到底誰有理,我們各人也無法說明。
  • 當今世界左翼政治力量內耗現象探析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蒲國良  摘 要:當今世界左翼政治力量特別是多國共產黨組織無論是相互之間還是內部自身,都不同程度地陷入各種形式的紛爭和內鬥之中,內耗的主要動因是思想分歧、路線之爭和權力利益爭鬥
  • 此國至今仍然保留君主制,一位前國王曾說:我把中國作為我的第二故鄉
    當今世界,還是有為數不少的保留君主制的國家,不過基本上都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只作為國家象徵,今天要介紹的這個國家至今也保留了君主制,一位前國王曾說:「我始終把中國作為我的第二故鄉。」,這個國家就是柬埔寨王國,這位前國王就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諾羅敦·西哈努克。
  • 世界各國領導人住所錄,南亞國家總統府有許多是殖民者遺留的!
    繼續小編精心整理考據的大系列——世界各國領導人住所錄(亞洲篇)!今天咱們從印度開始話題,新德裡總統府是印度領導人居住辦公的地方,位於新德裡中心區域。新德裡總統府的原名維多利亞宮,是英國殖民時期的總督府,印度獨立後改名總統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