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周二37度的高溫已經足夠熱,但還是沒能擋住魔都人民對Costco的熱情。
當天上午9點,Costco在上海閔行一開業,就迎來了大批戰鬥力驚人的滬上阿姨爺叔,繼而直接引發周邊部分交通癱瘓,更迫使Costco因人流密度過大而被迫暫停營業。
而昨天Costco宣布即日起將進行限流。
對於首次進入中國的Costco來說,算是見識到了中國人民驚人的購物能力。
01
開業四小時被迫停業
Costco憑什麼這麼火?
Costco開市客上午9點正式開業門迎客,僅十餘分鐘,就已經採取限流進入措施;不到2小時,就已經提示消費者停車場全滿,需等待3小時;上午11時許,就有會員收到開市客推送的簡訊提醒,「目前購物尖峰時段擁堵,建議錯峰出行前來購物」;隨後商場對外宣布下午將暫停營業。
從上午開門營業,到下午關門暫停營業,這中間不過四小時左右。
到底發生了什麼?
據說 Costco 剛開門就因為人太多被擠爆,商品遭瘋搶,巨大的人流量,還一度把超市周邊的交通都整癱瘓了……
這場面,不知道的還以為來了哪個大明星。
放眼望去,人群中大多都是有錢又有閒的大媽們……工作日都這樣,很難想像周末會變成啥樣。
有網友調侃:
去了一趟 Costco,差點死在裡面……
出廠價的茅臺,超低價的愛馬仕、香奈兒、普拉達,是大爺大媽們的最愛,幾分鐘就被搶空。
除了搶奢侈品,大爺大媽們連烤雞都不放過。能搶到烤雞的人都是人生贏家……
繼星巴克貓爪杯、優衣庫和 KAWS 聯名款遭瘋搶後,我們再一次見識到了中國大媽們的力量。
進超市排長隊,買東西全靠搶,結個帳還要等 30 分鐘以上……
相比其他超市靠賣貨掙錢,Costco只靠賣會員掙錢。
前期,上海門店為了吸引用戶成為會員,推出了199元開卡的優惠;隨著門店正式營業,會員費恢復到299元,但折算下來仍低於全球部分國家和地區的會員年費。
據Costco最新的財報,2019財年前個三季度,其會員費收入超23億美元,而淨利潤達25.62億美元,換句話說,Costco的利潤幾乎全部來自會員費。同時,Costco的會員忠誠度也較高,其2018財年財報顯示,全球會員續費率達88%。
很少有企業如Costco一樣,在國內外被無數明星企業家推崇,而且模式更是被眾多企業拿來模仿。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稱其為「最值得學習的零售商」;股神巴菲特稱Costco是「芒格』到死都不會賣』的神奇超市」;小米CEO雷軍曾說,有三家企業的範例對他創建小米影響深遠:同仁堂、海底撈和Costco;拼多多CEO黃崢也曾表示,要做一個「Costco和迪士尼的結合體」。
02
Costco歷時多年落地中國
留學生們可能最不開心
如今Costco正式在上海落地,作為消費者自然喜大普奔,可能唯一不是很高興的就是留學生了。
之前曾有從事澳洲奶粉代購的中國留學生向媒體揭露內幕,她平均每周要處理70-100個訂單。
她說在澳洲代購奶粉利潤空間很大,通常他們會以澳洲當地市場零售價3倍的價格賣給海外客戶,而他們就可以從中賺取差價。
而這樣的代購還只是整個海外華人代購圈的一角,據Dailymail報導,在澳洲從事海外代購的人群多達150,000人。
早前BBC的報導顯示,在澳洲有大約四萬多名說著普通話的華人在做代購。
但代購的大量出現,受影響最嚴重的還是當地人,在利潤的刺激下,代購會湧入Costco、Woolies等超市,使得熱銷的產品常年斷貨,當地人都搶不到。
所以Costco正式落地中國,對不少海外代購還是有不小的影響。
從老早就傳要進入市場,到在上海落地首家實體店,Costco的市場關注熱度只增不減。官方數據顯示,自今年7月1日開放會員申請以來,僅開業前就已累積了數萬名付費會員。
事實上,Costco早就開始涉足中國市場了。
2014年10月,美國第二大連鎖超市集團Costco登錄天貓國際,以海外旗艦店形式試水中國跨境電商。
2016年1月23日,Costco授權店登陸武漢,試水線下零售。
2017年9月8日, Costco宣布首家實體店入滬,並確定了入華計劃後第一間實體店開業時間表。
2017年9月13日,Costco登陸天貓商城開設第一家本土旗艦店。
自1996年沃爾瑪旗下山姆會員店登錄深圳以來,後知後覺如當年麥當勞般痛失中國市場先機的Costco一直按兵不動,入華計劃被無限期擱淺。
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期間,一度對華策略表現謹慎的Costco方面與阿里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並於當年10月登錄天貓國際,首家跨境旗艦店開業3天僅堅果一項就賣出超過3噸,該案例後續成了次年達沃斯論壇上馬雲與查理.羅斯關於中美貿易問題激烈交鋒中的重要論據。根據天貓國際總經理奧文2017年年初復盤2016年平臺14家店鋪過億美元銷售額的名單中,Costco名列榜單TOP。
03
賺錢少,隨便退貨
是否「水土不服」還有待觀察
對於Costco開業四小時被迫暫停營業,美國媒體分析認為,Costco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它滿足了中國對新概念和新興趣的需求,但不意味著將取得可持續的成功。
外媒之所以作出這樣的分析,絕大程度上就是因為Costco相比其他競品超市,實在是太「特別」了。
1、每天思考怎麼少賺錢
當全世界所有的老闆都在追求高利潤、壓成本,只有Costco整天在想:如何少賺一點!今年毛利10%,明年能不能降到9.5%?後年9%就更好了!
Costco的毛利率低得你無法想像——平均不到10%,如果高於14%就要經過CEO批准。
賣得最火的茅臺,正常買是2000-2300的價格
這是什麼概念,比如一件T恤10塊錢進貨,它只賣11塊,11塊!還有比這更良心價的嗎?
對比沃爾瑪,毛利率一般在40%-60%,也就是那件進價10塊的T恤在沃爾瑪要賣到30塊左右。
Costco有一個雷打不動的招牌套餐:熱狗+汽水。這個套餐非常便宜,30多年來一直是1.5美元,賣出去了幾十億份。上海門店也只要十幾塊錢就可以。
2、退貨政策強悍,沒有時間限制(部分商品除外)
當大家習慣了「7天無理由退貨」時,Costco拿出了「隨時、隨地、隨性地退貨」這一大殺招。
Costco 的服務出了名的好,退貨從不問原因、不限時間,只要你不滿意,隨時可以退換!坊間傳說曾經有人買西瓜回來、吃了一半覺得不好吃拿回去退掉……
在國外Reddit 上有個帖子討論「在 Costco 遇到過最瘋狂的退貨行為」,職曉君跟大家分享幾個奇葩(噁心的就不寫了):
空酒瓶拿回來退貨因為「這酒喝了我頭疼」。用了10多年的 Sony 錄音機拿回來退了,竟然還保存了收據!200多美元的牛排,吃的只剩骨頭拿回來,全額退款。
很多人可能都不適應、或者不相信:除了電子產品有90天期限外,Costco 的退貨政策沒有明確的時間限制。理論上來說你買一件衣服回來,穿了幾年不喜歡了也可以退貨。
對於Costco來說,退貨多並不糟糕。相反,它認為退貨有利於產品質量的提高。因為被退貨太多的供應商肯定會感覺壓力山大,在以後會更注重品質。
在微博有網友評論:中國大媽教外國人分分鐘做人。
3、暢銷東西要藏起來
普通超市通常會把最暢銷的商品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我們進書店也是如此,暢銷書永遠擺在最好位置。
但這個奇葩的Costco卻常常把熱賣商品藏起來,擺在最不起眼的角落賣。
比如自有品牌KS堅果曾創造3天賣3噸的記錄,非常火爆。但是Costco卻把它放在非食品區的角落,非要轉一圈才能找到。
因為它很多商品特別是自有品牌的爆品儘管產能大,但是銷量更大,一不小心就賣完了。所以它要捂起來賣,細水長流。
4、怕顧客佔便宜太少
我們逛普通超市,常常看到試吃的小樣太寒酸啦!小杯、小塊,都不夠塞牙縫!
但是Costco規定,在它這裡試吃的分量要夠大,不怕客人吃。只要舉辦試吃活動,當天商品的銷售額能大幅增長2到3倍。
5、免費醫療,搶醫院飯碗
Costco會員可以在它的醫療中心Costco'sHearing Aid Centers做免費檢查,不收取任何清潔或後續預約費用。當然,目前只限於耳科。
Costco的醫療體系頗為健全,如果顧客的醫療保險不包括所有藥品,那麼就能在它那裡買藥,價格遠低於市面價。
正因為Costco裡的商品遠低於市場價,更接近成本價,引來了不少投機者,昨天就有人說自己喊上全家人搶茅臺,半天掙了12000元。
等到了後期,會不會有人濫用Costco一些規定鑽空子,這不好說。這裡職曉君還是強烈建議大家理性購物、理性退換貨,不要鑽空子明擺著欺負Costco,畢竟即使在美國,Costco也是出了名的良心商家,值得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去珍惜。
其次,這樣做實在是不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