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蔣三世:揭蔣家王朝為何後繼無人 煮酒論史

2021-12-20 海外網

蔣經國一家(左上側兩個是蔣經國與章亞若所生的蔣孝嚴、蔣孝慈兄弟倆,前左為:蔣孝武、前右為蔣孝勇、後排大哥為蔣孝文)

蔣介石的五個孫子:蔣孝文、蔣孝武、蔣孝勇、蔣孝慈、蔣孝嚴。

蔣介石實際上只有一個兒子經國,毛福梅所出,蔣緯國是抱來的。經國的俄國太太蔣方良替他生了一女三子。女兒蔣孝章嫁給俞大維的長子,中德混血兒俞世揚,蔣經國起初很不高興,嫌俞世揚年紀太大又結過婚,但結果倒蠻好,安分守己,這個中、德、俄三國混血家庭,住在美國,完全脫離是非圈之外。三個兒子孝文、孝武、孝勇,為蔣氏王朝第三代的希望所寄,麻煩就不少。蔣經國在贛南與情婦章亞若所生的雙胞胎章孝嚴、章孝慈,因章女堅持要名分,被特務奉命害死後,冠以母姓,一直沒有歸宗,反而在朝代終結之後,還能維持一官半職。

蔣介石初對長孫孝文,寄予厚望,內定接班人也。從蔣介石送他進軍校並大肆宣傳起,布局已天下皆知。不料此子是花花太歲,學書不成,去而學劍;學劍不成,去而鍍金;鍍金不成,去而從政;從政尚待有成,卻酒色戕身以遺傳而來的糖尿病並發以廢以死。其間拜現代醫藥與皇家病房之助,榮總高臥達十八年之久。蔣孝文的自暴自棄,乃蔣家的最大恨事,否則在年齡上,孝文接經國之棒,猶可如經國接介石之棒也。

孝文病廢之後,剩下小十歲的孝武,以及年紀更輕的孝勇。兩個小兄弟長大成人後,分別從政從商。幼弟孝勇插手黨營事業,大做生意、大賺其錢,年方三十五歲就當上全島最大企業之一的中興電子公司的頭頭,大肆包攬工程。諸如包攬了桃園國際機場的工程以及摩託車正字號安全帽等大生意。反正是肥水不落外人田,由我獨沾。孝武從政,則勢所必然,朝代需要接班,別無選擇也。

當蔣經國登基正式成為「總統」之後,孝武的太子架勢益為明顯。刻意培養的最佳例證莫過於陽明山上辦了三期訓練班,蔣孝武於第三期畢業後就此結束,其中人馬包括後來成為「行政院長」的連戰、「內政部長」的吳伯雄、「外交部長」的錢復、國民黨秘書長和省主席的宋楚瑜等,這些號稱「山胞」的「青年才俊」,名義上與蔣孝武結成「同學」關係,實際上就是太子黨,想上比李世民的十八學士。結果蔣家的十八學士一一出線,封官受祿,而蔣家的二太子卻功虧一簣,沒能出得來當上唐太宗。

蔣孝武固然絕非唐太宗的料子,美國人從旁觀察,就看出這個洋名叫艾裡克斯蔣(Alex Chiang)的中俄混血兒,情緒極不穩定,酒鬼兼煙槍,又好聲色與喜交黑道朋友(見Kaplan,Fire of the Dragon,p.305、362),顯然是品學兼「劣」。時代畢竟不同了,蔣家在「民主」的招牌下搞家族政治,總不好意思像舊時代皇太子那樣明目張胆。所以不能明來,只有暗搞。很自然地以中廣公司董事長的名義,從逐步掌握特務,參與黨務入手。明眼人一看便知,當時的黨營廣播事業與情報組織原有密切的關係。

蔣經國當上「總統」,黨政軍特更是一把抓,軍特部分的第二號人物王升,亦因而氣焰強盛,組織「心廬」等小團體,使特務大大加強對學校的控制,臺大哲學系事件即此一例。江南在《蔣經國傳》中提到:

王升利用劉少康小組的名義,結黨營私,專橫跋扈,成為國民黨的「文革小組」,經國因病,未予覺察,了解實情後,一紙命令,將其剷除。王升削權,且流放南美,說明經國的魄力和當機立斷的決心。(第362—363頁)

江南所見並不深刻,未悉王升再兇猛,不過與戴笠一樣,只是蔣家養的狼狗;「將其剷除」,何須什麼「魄力」?江南也沒有看到,告發王升的是當時臺北駐美代表錢復,密告蔣經國,王升訪美時私晤美國中情局(CIA)人員,犯了蔣家的忌諱,而錢復者,「山胞」也、「太子黨」也,未嘗不是透露蔣孝武要插手特務的時間到了,王升安得不「流放南美」呢?

孝武插手特務,不必很高的職稱,以「總統」的助手介入「國安會」,即可接替王升的實權,有誰敢不買皇太子的帳呢?自此特務每天都要向孝武匯報,孝武每周向他父親簡報。(見Kaplan,Fire of the Dragon,p.362)孝武既插手特務,其黑道朋友即可派上用場,尤其是外省子弟的竹聯幫,更可作為外圍。其實,國民黨與幫會有密切關係,早已歷史悠久,蔣介石更借青幫之助,並且一直引為外援。

1984年10月15日上午,作家江南在舊金山自宅車庫中,被暴徒槍擊身亡。江南原名劉宜良,在舊金山開了一家禮品店,但真正的興趣是寫時評,因出身政工幹校,對蔣經國的事知之甚稔,曾出版與官方口味不合的《蔣經國傳》,並從事寫作《龍雲傳》和《吳國楨傳》,更觸蔣家的忌諱。因而江南被謀殺,明眼人一望便知是文字賈禍、剷除異己的政治性謀殺。具有殺害江南動機的政權,非蔣家莫屬,而蔣政權派特務殺害異己文人,又史不絕書,在大陸時代有史量才、楊杏佛、聞一多等,到臺灣又有許壽裳、林義雄家屬以及陳文成等。然而特務殺人,何從破案?上述這些要案都破不了,豈非無故。不僅此也,事過境遷之後,特務們還會自吹為國除奸呢。

但是江南案卻有與眾不同處。他雖一樣是黃膚黑髮的中國人,然而人在美國,又具有美國公民身份。換言之,從法律上講,等於是臺灣派人到美國去殺一個美國人,而美國又是國民黨政權所依靠的,東窗事發之後,豈不是要吃不完兜著走嗎?誠如曾隸中統的萬亞剛所說,「上得山多終遇虎」。(見萬氏著《國共鬥爭的見聞》,第153頁)

直接槍殺江南的兇手是竹聯幫老大陳啟禮麾下的吳敦和董桂森。他們在現場留下腳踏車後,搭接應的汽車逃跑。他們回臺北之前又在舊金山飛機場與臺北「國防部情報局」高級官員通了電話,留下「交易成功,將要慶功」的語音。陳啟禮並預作防備,以免被「情報局」出賣,當替罪羊,留下錄音帶,明言曾於1984年8月14日,在陽明山「情報局」基地受訓,「局長」汪希苓奉命派他去美國殺叛徒劉宜良,「副局長」胡儀敏、處長陳虎門均在場(陳啟禮錄音自白英譯見Kaplan,Fire of the Dragon,p. 446-448),這一切證據都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先後掌握到。

當兇手的竹聯幫背景在美暴露時,臺北當局立刻發動掃黑的「一清專案」,把慶功宴上的座上客陳啟禮、吳敦,投入監獄做階下囚,董桂森見機脫逃。當竹聯幫與「情報局」的關係被美國警方掌握後,臺灣官方才立即將代處長陳虎門、「局長」汪希苓、「副局長」胡儀敏三人撤職查辦,扣押待訊。這一下子等於國民黨當局自認「情報局」涉案,事態已極為嚴重。美方十分清楚,此絕非臺灣「情報局」的個人行為。事實上,美國新聞調查記者卡普蘭(David E. Kaplan)在《龍之火:政治、謀殺與國民黨》(Fire of the Dragon:Politics,Murder,and the Kuomintang)一書中,詳列國民黨特務在美活動有四十餘年之久,包括監視美國人、向國會議員行賄、偷竊武器和科技機密、販賣毒品,而今又在美國土地上謀殺美國公民。美國的司法與立法部門力主徹查、要求引渡,以便追究「情報局長」以上更高層次的幕後指使者。但是行政部門,尤其是裡根(Ronald Reagon)總統的白宮,為了美國的利益,不願相逼太甚,因為如果事態再擴大,勢必導致武器禁運、經濟制裁,豈非要把臺灣搞垮?乃決定把此一法律問題當做外交問題來處理。裡根竟亦不公開提江南案一字,引起日裔眾議員嶺田(Norman Mineta)的責難,斥裡根雖強烈譴責並欲消滅恐怖主義,卻對此江南案沉默,說是「我很遺憾地告訴你,在我們亞裔美國人之中,愈來愈感到你這個政府並不認真關切少數民族的基本權利」。(引自Kaplan,Fire of the Dragon,p.442)平心而論,裡根沉默,不願深究,並不是種族歧視,而是美國國家利益交關,雅不欲讓北京得漁人之利也。不過,裡根仍然下令驅逐了所有的國民黨在美特務,一個不留,可說是一史無先例的舉措,也夠國民黨瞧的了。

美國方面不打破沙鍋問到底,才使國民黨方面能夠「棄車保帥」,到汪希苓為止,不把後台老板掀出來。不過,後台老板是誰,明眼人心中明白,蔣家脫不掉關係,中外輿論尤一致指向蔣孝武。首先,孝武此時確已插手特務,連李敖在文章中自稱坐牢是「蒙難」,孝武都要過問,提出來認為大逆不道,因唯有孫中山、蔣介石可以「蒙難」,李敖「蒙難」便是「玷汙國父,褻瀆總統」。(見「李敖千秋評論叢書」第八十四期,第311、312頁)由於孝武可以指揮特務,又是皇太子,當時臺北文武大官趨炎附勢之狀,已在公眾場合出現,根本不避人耳目。其次,孝武與竹聯幫早有勾結,來往頻繁,而出事之後,竟扯大謊說從來不認識陳啟禮,根本沒有見過面,情急否認,忘了有不少見過他與陳啟禮曾在一起的人證。《紐約時報》記者包德甫撰文報導,直指蔣孝武與竹聯幫有關係,孝武揚言要控告毀謗,卻不敢有所行動,顯然心虛。再說,竹聯幫在美頭目白狼張安樂,以及在美受審的兇手董桂森都明言,指使謀殺的幕後「大老闆」是蔣孝武。張安樂於1985年3月1日在美國加州一家「林肯廣場旅館」(Lincoln Plaza Hotel)當眾懺悔自白,並確認蔣孝武命令陳啟禮殺害江南之後,陳啟禮的父親急忙自臺北打電話給張,說是如果竹聯幫再繼續指控「總統」的兒子殺人,國民黨將要殺陳啟禮於獄中。(見Kaplan,Fire of the Dragon,p. 468-469)顯然受到臺灣官方的威脅,使在海外的竹聯幫人馬投鼠忌器,不敢再事聲張。

臺灣官方同時發動宣傳機器,並利用香港中性刊物《九十年代》,公布所謂江南七封信,把江南降格在「情報局」線民一級的層次。他們認為把被害人名譽破壞,則暗殺被害人就是可以被接受的道德行為了。殺了人,還要「殺人家的品格」(character assassination)。其實,江南不僅與國民黨的情報機構有往還,亦與美國以及中國大陸的情報機構有往來,我們可以罵他是線民,但他絕非某一方面的間諜,更不可能是三方面的間諜。沒有一個間諜會如此拋頭露面、明目張胆地寫有爭論性的文章。國民黨無論如何貶低江南,也不能說殺江南有理,更不能彌補殺害江南所造成的後遺症。

對蔣氏王朝而言,後遺症尤其是災難性的。美國人為其本國利益不願趕盡殺絕,追究禍首,但亦雅不欲再見蔣家再傳子接代。蔣經國在內外交困,以及美國強大的壓力下,無可奈何花落去,宣稱蔣家人不能也不會接班,並將孝武「流放」到新加坡去當代表。孝武之流放就像當年王升之流放,權一放再難收矣。從孝武離臺一刻起,蔣經國必然明白,不可能繼續再走他父親蔣介石走順的路子了。

江南案與蔣孝武有關,應無可疑;與蔣經國是否有關呢?陸鏗在《江南案對臺局的影響》一文中說,涉及「蔣經國似乎有點離譜」(見「李敖千秋評論叢書」第八十三期,第237頁),其實並不離譜。蔣孝武雖插手指揮特務,但特務的最高領導仍是蔣經國。蔣孝武幹這樣一件事沒有理由瞞他自己的父親,何況他們殺人的動機自認是制裁叛徒的愛國行為,特務們津津樂道的愛國行為,蔣經國從來沒有制止過,甚至批評過這種行為。強人如蔣經國也不可能被自己的兒子和特務們瞞住。最大的可能性是,蔣經國事前默許,事後掩遮。即使退一步說,他事前不知,也難逃道義上的責任。一家公司出了紕漏,董事長能卸得掉責任嗎?

我們眼看蔣氏王朝樓起樓塌。蔣介石於1912年槍殺陶成章,始有聞於世;蔣孝武於1984年命令竹聯幫槍殺劉宜良,驚動太平洋兩岸。相隔七十三年的兩度槍聲,象徵一個開始與一個終結,亦可謂有始有終矣。

來源:新華網

海外視野,中國立場,文化情懷,思想高度。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微信(rmrb_hww),歡迎關注。讀者群:179809719

相關焦點

  • 扶不起的蔣三世:揭蔣家王朝為何後繼無人 煮酒論史
    女兒蔣孝章嫁給俞大維的長子,中德混血兒俞世揚,蔣經國起初很不高興,嫌俞世揚年紀太大又結過婚,但結果倒蠻好,安分守己,這個中、德、俄三國混血家庭,住在美國,完全脫離是非圈之外。三個兒子孝文、孝武、孝勇,為蔣氏王朝第三代的希望所寄,麻煩就不少。蔣經國在贛南與情婦章亞若所生的雙胞胎章孝嚴、章孝慈,因章女堅持要名分,被特務奉命害死後,冠以母姓,一直沒有歸宗,反而在朝代終結之後,還能維持一官半職。
  • 李敖解密蔣家為何後繼無人:蔣三世扶不起
    三個兒子孝文、孝武、孝勇,為蔣氏王朝第三代的希望所寄,麻煩就不少。蔣經國在贛南與情婦章亞若所生的雙胞胎章孝嚴、章孝慈,因章女堅持要名分,被特務奉命害死後,冠以母姓,一直沒有歸宗,反而在朝代終結之後,還能維持一官半職。  蔣介石初對長孫孝文,寄予厚望,內定接班人也。從蔣介石送他進軍校並大肆宣傳起,布局已天下皆知。
  • 扶不起的蔣家第三代!
    蔣家抵達臺灣後,人丁興旺,到蔣家第三代時,已成為一個幾十口人的大家庭了。蔣介石的孫輩主要有:蔣經國與蔣方良的4個兒女:蔣孝文、蔣孝章(女)、蔣孝武、蔣孝勇;蔣緯國與邱愛倫的兒子蔣孝剛,以及蔣經國與章亞若的一對雙胞胎兒子蔣孝嚴、蔣孝慈,總共7人。若論國民黨的「太子黨」,首當其衝的就是蔣家第三代——蔣介石的孫輩、蔣經國的子女。
  • 蔣家王朝在臺灣是因為什麼被終結的?
    蔣介石大陸的失敗逃往臺灣,延續了所謂的中華民國,到了現在,臺灣的遮羞布依然是中華民國這個殼子,有的人忍不住會問,為何原本雄踞臺灣的蔣家王朝到了現在卻是凋零的一塌糊塗?蔣介石說起這個就不得不提蔣家到了臺灣後,從蔣介石到蔣經國再到蔣家第三代的演變。
  • 《劍王朝》葉甄為何要故意放走林煮酒?
    雖然李現、李一桐主演的《劍王朝》已經完結,但是關於該劇的討論依然還在繼續,劇中還是有很多問題困擾著大家。比如,在夜策冷下線的那一集,葉甄明明已經到了現場,以她的武功當時是可以扣留住林煮酒的,但是她並未如此做,可以說是故意放水讓林煮酒離開,這是為何?
  • 蔣家王朝在臺灣是因為什麼被終結的?
    蔣介石大陸的失敗逃往臺灣,延續了所謂的中華民國,到了現在,臺灣的遮羞布依然是中華民國這個殼子,有的人忍不住會問,為何原本雄踞臺灣的蔣家王朝到了現在卻是凋零的一塌糊塗?蔣介石說起這個就不得不提蔣家到了臺灣後,從蔣介石到蔣經國再到蔣家第三代的演變。
  • 蔣緯國去世後,宋美齡無奈感慨:蔣家已經後繼無人
    (左)宋楚瑜 ( 右)李登輝為了加快提案,宋楚瑜還是對中常委逐一收買,大部分人都主張原來的提案,由李登輝代理黨主席,對此李、俞也無反對意見,甚至不少國民黨老派成員還勸誡宋美齡以大局為重。蔣孝勇與方智怡由於蔣家第三代無人可繼位,蔣經國這才著眼於身邊人,並在得意幹將李煥的推薦下認識了從日本留學歸來的李登輝。
  • 「蔣家王朝」淡出臺民眾記憶
    時至今日,馬英九等當今國民黨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只要還想打著國民黨旗幟在政壇裡衝鋒陷陣的人,慈湖謁靈的這套政治學,他們一定得懂。  祭祖追思多於「紀念蔣公」  蔣介石在世前,一般本土臺灣人的清明節是農曆三月初三,但即便是清明節,大多數的人未必可以放假,因此大多挑清明節前後假日時間掃墓祭祖。
  • 《劍王朝》葉甄為何要故意放走林煮酒?
    雖然李現、李一桐主演的《劍王朝》已經完結,但是關於該劇的討論依然還在繼續,劇中還是有很多問題困擾著大家。比如,在夜策冷下線的那一集,葉甄明明已經到了現場,以她的武功當時是可以扣留住林煮酒的,但是她並未如此做,可以說是故意放水讓林煮酒離開,這是為何?
  • 臺灣「蔣家王朝」統治是怎樣結束的
    臺灣「蔣家王朝」統治是怎樣結束的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6.01.18 星期一     1月16日晚,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束,國民黨候選人敗選。
  • 一座與繅絲業有染的地方,卻命系蔣家王朝的興衰
    以蔣介石為核心的蔣家王朝卻學習日本、韓國投靠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來發展,後來還是最終完蛋的不止是自己的蔣家王朝了,連整個民國政府也在血雨腥風之中吞噬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新社會。蔣家王朝為何覆滅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投靠非常不靠譜的美國。不過,在蔣家王朝統治中國的日子裡,有這樣的小地方,它的經濟生產直接關係到蔣家王朝的興旺、衰敗與破產。
  • 臺灣黑幫大佬「白狼」張安樂返臺投案 曾靠江南案終結蔣家王朝
    臺灣竹聯幫大佬「白狼」張安樂穿著黑色唐裝、黑褲,張安樂一派輕鬆,竹聯幫大佬「白狼」張安樂,在下午2點鐘左右抵達臺北松山機場,由於他仍然是通緝犯身份,所以一落地就會有航警將他上銬,訊問後確認身份「江南案」終結蔣家王朝
  • 蔣介石最倚重的13太保,在蔣家王朝覆滅後,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
    正是有黃埔生的支持,才能夠打造他的蔣家王朝。黃埔軍校任校長期間,他就開始在軍校拉攏人心,慢慢地培養了自己的實力。因此在孫中山先生病逝後,他依靠黃埔系的軍事力量,先後擊敗了胡漢民,廖仲愷,汪精衛,許崇智等對手,登上了權力巔峰。
  • 短短二十年 「蔣家王朝」慢慢淡出臺灣民眾記憶
    時至今日,馬英九等當今國民黨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只要還想打著國民黨旗幟在政壇裡衝鋒陷陣的人,慈湖謁靈的這套政治學,他們一定得懂。     祭祖追思多於「紀念蔣公」    蔣介石在世前,一般本土臺灣人的清明節是農曆三月初三,但即便是清明節,大多數的人未必可以放假,因此大多挑清明節前後假日時間掃墓祭祖。
  • 宋美齡的晚年生活(三):後繼無人的蔣家王朝
    然而,在政治方面,蔣家王朝卻已到風燭殘年,島內希望&34;的呼聲日益高漲,要求開放禁令的鬥爭此起彼伏;蔣經國本人飽受糖尿病折磨,身體每況愈下,更為悲觀的是蔣家後繼無人,第三代不可能與父祖一樣,在臺灣政壇有很大作為了。
  • 【劉宜良】如果這個案件沒有發生,臺灣到今天可能仍是「蔣家王朝」
    1949年,劉宜良隨國民黨到臺灣,先在蔣經國主持的「國防部」專門訓練班受訓,後在臺北市師範大學英語系讀書。畢業後,任《臺灣日報》記者。1967年,秘密身份為國民黨情報員的劉宜良,以《臺灣日報》特派員的身份被派駐美國、並加入了美籍。
  • 蔣經國為何終結"蔣家王朝"的統治
    由於其作風親民,深受臺灣民眾的好評。當他在臺灣逝世的消息傳出,不少臺灣民眾曾聞聲痛哭。迄今為止,在對以往幾位臺灣領導人的民調中,他仍是最受臺灣民眾肯定的一位。據蔣經國的副官翁元回憶,每周二、五是蔣孝勇向父親報告各種公私雜務的日子,也因為可「上達天聽」,敏銳的「官場」人士紛紛向太子靠攏,蔣經國也安排許多青年才俊,與蔣孝勇有較多的合作與互動機會。但無論如何,蔣經國晚年一句「蔣家人今後不能也不會參選『總統』」,終究終止了「蔣家王朝」的命脈。
  • 李登輝,蔣家王朝的政治遺產,他是「臺獨」的始作俑者嗎?
    回臺灣後在臺大任教,蔣氏政權在臺灣的統治結束後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為臺灣團結聯盟精神(臺獨主張)領袖。李登輝是蔣家王朝的政治遺產,那麼,蔣介石與李登輝誰才是真正的「臺獨」主義之罪魁禍首或始級推手呢?蔣介石其人。蔣介石堪稱一代政治精算師。
  • 蔣介石一生到底有幾個兒子 為何後繼無人?
    書中旁徵博引,搜羅大量原始珍貴文獻,揭露出蔣介石殘害民主的真面目。  蔣孝武從政勢所必然三個兒子孝文、孝武、孝勇,為蔣氏王朝第三代的希望所寄,蔣介石初對長孫孝文,寄予厚望,內定接班人也。從蔣介石送他進軍校並大肆宣傳起,布局已天下皆知。不料此子是花花太歲,學書不成,去而學劍;學劍不成,去而鍍金;鍍金不成,去而從政;從政尚待有成,卻酒色戕身,因遺傳而來的糖尿病並髮長年臥病在床。  孝文病廢之後,剩下小十歲的孝武,以及年紀更輕的孝勇。兩個小兄弟長大成人後,分別從政從商。
  • 蔣經國晚年說了一番話,徹底終止了「蔣家王朝」的統治命脈
    蔣經國是蔣介石之子,又名建豐,俄語名字叫尼古拉,浙江奉化人,出生在辛亥革命爆發的1911年。蔣介石病逝以後,1978年5月20日,蔣經國就任臺灣第六任「總統」。1988年1月13日,在臺北病逝。蔣經國病逝以後,臺灣成立了「蔣經國治喪委員會」,1月30日舉行了遺體大殮儀式,後將遺體安放於桃園縣大溪鎮,準備將來運回大陸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