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2月謠言TOP10:用顏文字要給日本付錢

2021-01-09 中關村在線

今日微信公布了2月份朋友圈十大謠言,這其中包括點「開順豐上市的紅包會中病毒」、「紫菜是廢舊塑膠袋做的」、「表情包是日本人發明,使用要付款」、「大米是塑料做的」等等。看看你見過哪些?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朋友圈謠言TOP10

1、點開順豐上市的紅包會中病毒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緊急通知:公安網監今天早上6:00晚上24:00緊急通告,請大家速傳!如果你收到一條祝賀順豐成功上市領取紅包的信息,在任何環境下請不要打開它,且立即刪除它。如果你打開了它,你會被盜取你手機裡所有相關信息。這是一個新的病毒,已經確認了它的危險性,而殺毒軟體不能清除它。它的目標是盜取手機聯繫人信息、手機綁定的銀行信息。」

真相

類似所謂的「緊急通知」以前也時有出現,其內容和格式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主角在變,有著「《女人必看》、《釣魚島開戰啦》、《工資調整方案》」等各個不同的版本,這些都是借公安網監「緊急通知」名義來傳播的不實信息。首先,公安部門並未發布此內容的通知,若有需要,往往會以單位名義發布,而不會以個人名義。其次,對不明的陌生連結、可疑紅包請不要點開,以免感染木馬和上當受騙。最後,希望大家不要輕信這種誇大渲染網絡安全風險的行為,並且養成良好的安全上網習慣。

點評

這些所謂的順豐上市領取紅包的信息,大部分都是違規營銷紅包,目的在於蹭上順豐上市的傳播熱點來去宣傳推廣自己的產品,甚至還有些包含欺詐信息,對此我們已進行了專項治理。微信安全團隊會不斷努力提供各類安全防護技術來保護用戶的社交安全,請大家放心使用。再碰到這些假紅包,可以隨時投訴,我們會及時處理。

2、紫菜是廢舊塑膠袋做的

謠言類別:食品安全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網上熱傳一則視頻,視頻中的女士從一包買來的「紫菜」中取出幾塊泡在水裡,說聞到一股腥臭味,而且拉拽不開,吃的時候嚼不碎,判斷是廢舊的黑塑膠袋做的。」

真相

紫菜產業專家表示,壇紫菜本身就很有韌性,有的比塑膠袋還好,並且加工中需要經過高溫烘烤,塑膠袋根本無法承受。另外,紫菜富含蛋白質,燒過有燒焦蛋白質氣味,明顯不同於塑膠袋。對於像「塑料紫菜」這樣的食品安全謠言,國家食藥監局總局也有過如此回應:「對這種造謠者,要給予治安拘留的處罰,要嚴厲打擊,這是造謠惑眾。」

點評

相關政府部門也被這個謠言逼的公開進行了闢謠:在2月2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局長畢井泉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網傳紫菜塑料視頻謠言不可信。但據報導,因為這個謠言的傳播,"整個紫菜加工行業保守估計損失將達到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大家可以看看,一個短短137秒謠言視頻,造成了多麼大的危害......

3、表情包是日本人發明,使用要付款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親愛的兄弟姐妹們以下文字請好好看看所有中華兒女們,你們還不知道吧?就是這個表情包/::/:/:/:等……。是日本鬼子發明的,你在微信上點播一次日本鬼子就賺了0.01分錢。單說這個,每天點播近一億次。算算吧?每天各個表情每天被點播多少次?而日本鬼子會賺了多少人民幣多少?。我們中國人在不知不覺中在給日本鬼子錢呢。從現在起我一個表情都不點播啦。希望家人們看看吧?希望中華兒女門儘量不要再發這些表情,中央一臺播放的才知道。希望各群轉發,功德無量!」

真相

謠言中舉例的這些表情,其實統稱為表情符號,俗稱"Emoji",詞義來自日語中的繪文字(えもじ)。最初的「Emoji」表情確實是由日本人發明的:是由一個叫慄田穰崇的日本人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發明。但它早已被納入國際非營利機構——統一碼聯盟(Unicode Consortium)中,統一負責維護和管理。獲得Unicode數據文件和軟體的副本以處理數據文件或軟體是免費和無限制的——也就是說,表情符號並無收費一說,微信的系統表情符號同樣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轉發這些表情符號就會有人能分錢的說法純屬子虛烏有。

點評

這個典型的謠言貼既罔顧事實,又蔑視讀者的智商,還要生硬地添加一點民族感情的佐料,試圖「引人上鉤」,希望廣大用戶能夠擦亮雙眼。

4、大米是塑料做的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網絡上有一個視頻很火,視頻裡的人竟然在用塑料做大米。視頻大致內容是:一個年輕人把一些塑料扔進機器內,通過一系列工序,機器的另一頭就生產出一堆類似大米的東東。最後,視頻中的年輕人還將這些白色顆粒裝進了一個類似裝米的編織袋裡。在微信群裡,這視頻就被冠以黑心大米的旗號被網友瘋傳。對此,網友們都驚恐萬分。」

真相

經過媒體記者核實得知:這是一條移花接木的謠言。因為,視頻中所呈現的內容是真實的,沒有問題,只不過,從機器中產出來的白花花的看起來像大米的小顆粒,根本就不是大米,而是塑料造粒,視頻中顯示的造「大米」的過程,實際上是塑料造粒的流水線,作用是把塑料還原成顆粒狀便於再次加工,而這些顆粒是再次製作塑料製品的半成品原料,之所以要做成顆粒狀,是為了便於進行儲存、運輸。只是一些塑料顆粒從外形、顏色上來看,都跟大米很相似,所以就造成了誤解。希望大家明辨是非,不要傳播未經證實的消息。

網上還流傳一個版本是用爛棉花來造(已被闢謠:那些所謂的棉花其實是某種塑料或化纖,不會是真棉花,因為棉花熔化後會像泥巴一樣毫無柔韌性,無法拉絲切粒)。

點評

根據市場報價,這類再生塑料顆粒的均價在每千克10元左右,而普通大米每千克不超過5元。塑料顆粒生產成本比大米高多了,怎麼會把塑料去替代假大米呢?

5、不帶醫保卡看病要交服務費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3月1號開始,看病一定要帶醫保卡。因為藥品實行0差價,醫院開藥不加價了。政府給醫院的政策是每個人掛號看病不管你開不開藥都要收26塊錢給醫院,這個費用叫做藥事服務費。不帶醫保卡這26塊錢就自己出,帶了醫保卡自己只出2塊錢。記住,不管你開不開藥這26塊錢都要收,有醫保卡就報銷24塊錢,所以看病一定要帶醫保卡」

真相

經過媒體記者向社保局求證得知:目前並沒有收到相關文件,更沒有謠言中所說的醫保政策。如有最新政策和業務調整,有關部門會第一時間通過官方門戶網站、官方公號和微博等官方權威渠道公開發布,希望大家切勿盲目相信和傳播網上不實言論,參保人如遇到醫保政策方面問題,可撥打人社熱線12333或前往當地社保機構進行諮詢。

點評

和之前的「退休人員每月有70元的醫保補貼」類似,都是瞎編亂造忽悠人的。這裡提醒大家一句:碰到這類消息,最好多問問多查查,不要輕信謠言,不要傳播謠言,並謹防騙局。

6、吃大盤雞、泡椒鳳爪能感染禽流感

謠言類別:食品安全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江西省瑞昌市高豐鎮郝愛軍,因在烏石街飯店吃大盤雞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參與搶救的醫生胡海兵已經被隔離,瑞昌市5570頭家禽已感染。」

真相

今年春節後,上述信息出現在江西瑞昌,並被大量傳播。目前,當地政府已對此進行闢謠。諸如此類,以「市民吃大盤雞感染禽流感致死」為樣品進行加工的謠言已在江西瑞昌、山東德州和內蒙古等多地出現。據官方權威消息稱:導致人感染H7N9病毒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是直接或間接暴露於受感染活禽或帶毒禽類汙染的環境。目前,我國確診的H7N9病例,絕大多數發病前有活禽的暴露或接觸史,且以暴露於有活禽售賣的農貿市場的比例居多。值得了解的是,目前沒有證據表明H7N9病毒能夠通過妥善處理的禽類或禽蛋類傳播給人類,也沒有證據表明魚、涼皮、冷麵、酸菜能傳播H7N9禽流感。此外,吃煮熟的食物也不會感染H7N9病毒。

點評

此前,個別地區確實出現過H7N9禽流感病例,但政府都有防疫預案和及時落實防控措施。作為普通百姓,只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保證吃煮熟的食物,也可以有效防範。這個謠言是拿一些大家經常會選擇的食品來渲染疾病的傳染性,繼而弄得人心惶惶,這肉也不敢吃,那肉也不敢買,其實完全沒必要。

7、粉絲可燃燒含螢光劑

謠言類別:科學常識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近日,一條「雙塔龍口粉絲是塑料製成的」視頻在社交網絡平臺廣泛流傳。網傳的「燃燒雙塔龍口粉絲」視頻約三分半鐘,視頻中,一女子打開雙塔龍口粉絲,拿出打火機點燃粉絲,粉絲邊燃燒該女子邊說:這些粉絲燃燒的這麼快,含有螢光劑,都是塑料做的。」

真相

對此,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澱粉及澱粉製品專業委員會和煙臺雙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均進行了闢謠,表示用燃燒的辦法鑑別粉絲成分及好壞是不科學的,也是沒有依據的,另外也表示從正規渠道購買的粉絲產品可放心食用,並已向公安機關報警。同時,煙臺雙塔食品有限公司承諾:雙塔牌龍口粉絲系列產品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食品安全標準,原材料和生產均經過嚴格審查,不存在摻假、添加任何化學添加劑等質量安全問題,請消費者放心食用。

點評

在本期謠言中,也是塑料第三次被拿來說事了。粉絲本來就是可燃物,所以說用燃燒法去辨別粉絲的真偽,顯然是不靠譜的。有人說粉絲中加了塑料,但塑料是聚乙烯或者是聚丙烯,不溶於水的,是很難加入到粉絲裡面。只能說有一顆警惕的心是好的,但更要有明辨是非的心啊。

8、移動公交電子警察抓拍最高罰1000元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公交車上安裝了『移動公交電子警察』,從明天起滄州、荊州、重慶等地方所有的公交站臺前後50米禁止社會車輛停靠,包括上下客即走,一旦被拍,最高處罰1000元,大家注意了哦!」

真相

經過媒體記者聯繫相關地方的公交集團負責人得知:公交集團並沒發布過這樣的消息,公交車上也並沒有所謂的「移動電子警察」,這條消息不屬實,請大家轉發消息時一定要慎重。而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條例第六十三條規定,機動車在道路上臨時停車,應當遵守下列規定:公交汽車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者消防隊(站)門前以及距離上述地點30米以內的路段,除使用上述設施外,不得停車。因此,社會車輛臨時停靠在公交站前後30米內是違法行為。

點評

雖然謠言裡的這些地方並無此事,但深圳交警確實已經建設了「移動公交電子警察」,基本覆蓋全市的公交專用車道。在深圳,「你就在前面公交車站放我下來」,這句話已經成為往事了。至於其他城市,也有可能實施這種政策,這是大勢所趨。但不管未來如何,為了城市文明,也為了他人安全,開車一族切記要規範停車。

9、維生素吃多了會致癌

謠言類別:生命健康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最近,在一篇《維生素片竟致癌!科學家揭露這個90年來的殘酷營銷騙局》,最驚悚的內容是「致癌」:1994那項29000名芬蘭男性的調查,結論是「服用維生素補充劑的比起不服用的人更可能死於肺癌或心臟疾病」;2004年那項17萬人的研究發發現「服用維生素者死亡率高出6%」,由此推導維生素有癌症風險。」

真相

食用維生素容易致癌的說法並不靠譜。是否補充維生素,需要根據個人的體質決定的,服用維生素並不是越多越好。關於維生素補充劑與癌症風險的關係,嚴謹客觀的總結是:沒有充分的證據顯示服用維生素補充劑能夠降低癌症的發生率;在某些研究中,服用維生素補充劑的人群中某些癌症的發生率甚至還要高一些。但原因很可能是:「服用補充劑的人群其整體健康狀況本來就比不服用的人群要差,而不是「服用補充劑導致了發病率更高」。所以,「維生素吃多了容易致癌」的說法有些太過誇張,大家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放心服用。

點評

有人開玩笑說「多喝熱水、早點睡覺、重啟一下」是解決任何問題的三大法門,而維生素C則通常是名列第四:當一個人生病的時候,人們常說多吃點維生素C,但其實最好是能通過食補的方式來調養身體。即使需要服用維生素,也需經過醫生確診,清楚你缺乏什麼維生素(或者其他營養成分)後再服用比較好。

10、黑暗中看手機會導致失明

謠言類別:科學常識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近日,網上流傳著一則消息,稱睡前「刷屏」,特別是關了燈後在黑暗中看手機,眼睛被強光刺激30分鐘以上就會導致視力急劇惡化,還會造成不可逆的眼睛黃斑部病變。」

真相

專家表示,該說法並不準確,而且缺乏科學依據。手機上的光還不足以引起失明,更別說會讓人得眼癌了。另外,光線太強會讓人的眼睛感到不舒服,一般人就會自覺地把手機調暗或者不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看手機時間過長會造成用眼過度,對視力產生一定影響,看手機的時間和頻率還是適度為好。如果一定要看,最好讓房間裡有一個背景光,同時把手機或電子產品的屏幕亮度調得暗一點。

點評

雖說失明還不至於,但也別用眼過度,要注意勞逸結合。另外,平時坐公交和地鐵,少當低頭族,多抬頭挺胸,說不定就脫單了呢......

http://news.zol.com.cn/630/6303981.html news.zol.com.cn true 中關村在線 http://news.zol.com.cn/630/6303981.html report 10217 今日微信公布了2月份朋友圈十大謠言,這其中包括點「開順豐上市的紅包會中病毒」、「紫菜是廢舊塑膠袋做的」、「表情包是日本人發明,使用要付款」、「大米是塑料做的」等等。看看你見過哪些?圖片來自網際網路朋友圈謠言TOP101、點開順豐上市的紅包會中病毒謠言類別:失實...

相關焦點

  • 微信暱稱如何添加顏文字
    自從微信支持顏文字之後,暱稱也支持顏文字了。而且越來越多特殊的顏文字出現,你也想改變一下嗎?這個可以有!顏文字有兩種添加方式,一種是通過輸入法添加。另一種是複製粘貼法。輸入法輸入的話,直接點擊修改暱稱。然後選擇顏文字庫,不同的輸入法顏文字庫不相同。
  • 微信聊天使用「Emoji」表情包要付錢?事情原來如此
    &nbsp&nbsp&nbsp&nbsp草長鶯飛的三月,謠言依舊氣勢洶洶!本月朋友圈有哪些謠言?&nbsp&nbsp&nbsp&nbspTOP10 用日本發明的表情包要付錢&nbsp&nbsp&nbsp&nbsp近日,不少網友都在疑惑,下面這條群發消息是真的嗎?
  • 微信發布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熱榜:棉花造肉鬆危害大
    6月30日消息 網絡謠言是網際網路時代一個不可避免的毒瘤,這在中老年用戶學會使用各種社交媒體時更為嚴重,對此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紛紛上線了闢謠功能,幫助用戶識別網絡謠言避免被坑。IT之家今天上午,微信官方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有些謠言的迷惑性確實非常大,除了傳統的文字圖片傳播謠言之外,新型謠言有向視頻化發展的趨勢,危害更大。以下為朋友圈十大謠言主要內容以及危害指數,具體的謠言內容可以點擊原文了解,避免被騙被坑。
  • 微信十一月朋友圈十大謠言盤點
    IT之家12月2日消息 近日,微信官方公布了十一月份微信朋友圈十大謠言,你在朋友圈當中看到過沒?醫保新政策來了謠言類別:失實報導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謠言內容醫保卡:2月1號開始看病一定要帶醫保卡。因為藥品實行0差價,醫院開藥不加價了。政府給醫院的政策是每個人掛號看病不管你開不開藥都要收26塊錢給醫院,這個費用叫做藥事服務費不帶醫保卡這26塊錢就自己出帶了醫保卡自己只出2塊錢。
  • 微信朋友圈九月十大謠言:用QQ「掃一掃」可以鑑別人民幣真偽
    【TechWeb】10月1日消息,網絡的快速發展加上社交平臺的便利,使得信息傳播速度日期加快。不過,便捷的網絡和平臺也成為一些謠言高發地,尤其是我們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危言聳聽的消息。
  • 8月朋友圈十大謠言:男人喝豆漿 會變娘娘腔
    仿佛一眨眼的功夫,8月結束了,伏天也過去了,但在無所不能的微信朋友圈,各種謠言依然此起彼伏,讓人防不勝防:「新冠疫苗開賣」、「糧食危機要來」、「豆漿殺精」……按照慣例,微信今天梳理了最新一期的朋友圈十大謠言,你看到過幾個,又看到過幾次呢?
  • 微信朋友圈6月份十大謠言:騰訊即將開始封群
    【TechWeb】7月2日消息,網絡的快速發展加上社交平臺的便利,使得信息傳播速度日期加快。不過,便捷的網絡和平臺也成為一些謠言高發地,尤其是我們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危言聳聽的消息。
  • 9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人民日報》不讓用微波爐?
    9月進入最後一天,不少人已經開啟了放假模式,而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多事之秋」的月份,除了山竹颱風的「蒞臨」外,也有不少老謠言帶著新謠言趁了一波熱鬧。現在,微信官方就總結了9月份在朋友圈內流毒甚廣的十條謠言,一一澄清,快看看你中招沒?
  • 日本顏文字那些事兒~
    2020年最流行的顏文字是什麼你們造嗎~日本輸入法軟體simeji(しめじ)發布的2020顏文字大賞最終獲獎的顏文字是( ),讀作ぴえん。
  • 日本顏文字那些事兒~
    2020年最流行的顏文字是什麼你們造嗎~日本輸入法軟體simeji(しめじ)發布的2020顏文字大賞最終獲獎的顏文字是( ),讀作ぴえん。實際上這個詞在日本已經火了兩年多了,它原本是形容嬰兒小聲哭泣時的擬聲詞「ぴえーん」的縮寫,後來被年輕人拿來在社交網絡上賣萌,對應中文的話可以理解成「嚶嚶嚶」或者「55555」。
  • 微信十一月朋友圈十大謠言:視頻內竟含有木馬病毒?
    IT之家12月2日消息 近日,微信官方公布了十一月份微信朋友圈十大謠言,你在朋友圈當中看到過沒?謠言類別:失實報導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謠言內容醫保卡:2月1號開始看病一定要帶醫保卡。因為藥品實行0差價,醫院開藥不加價了。政府給醫院的政策是每個人掛號看病不管你開不開藥都要收26塊錢給醫院,這個費用叫做藥事服務費不帶醫保卡這26塊錢就自己出帶了醫保卡自己只出2塊錢。
  • 微信朋友圈 11 月十大謠言:手機沒信號也可呼叫 112?
    IT之家11月30日消息 微信官方今天整理出了11月份的朋友圈十大謠言,一起來看一下吧:1、非洲一號傳染病,由豬瘟傳染謠言類別:失實報導欺騙指數:★★★★危害指數:★★★★謠言內容馬某因吃了豬肉,持續高燒不退
  • 微信公眾號群發顏文字、emoji表情,還能帶連結!如何做到?
    接著就有小夥伴後臺留言問9妹,群發文字連結的形式是怎樣做的▼其實答案很簡單哦——是利用了微信更新後的群發文字連結的方式做成的,而且群發文字連結不光能單純發文字,還能發顏文字、emoji表情以及花漾字,那麼這些吸人眼球的花樣到底怎麼玩呢?
  • 朋友圈10月10大謠言:日本人越南細菌養豬賣中國?
    進入11月份,天氣逐漸轉冷,不少地方已經開始穿冬裝了,謠言也很應景地跟進,比如最近網上就有很多人轉發「 甘肅甘南地區的孩子們需要衣服」的消息。今天,微信官方梳理了10月份微信朋友圈的十大謠言,並逐一破解,這才是應該真正轉發的。
  • 為什麼日本人這麼愛顏文字?這三款顏文字輸入法,可愛炸裂嗷嗷嗷啊!
    / 日本精選短片 /今天的小短片《圖坦卡門郵件》,提到了日本人超愛用顏文字的這個習慣。(等不及想看顏文字介紹的小可愛,可以直接跳過往下翻哦)短片中男主角給女朋友發信息,每次結尾都要用個圖坦卡門的顏文字收尾。
  • 微信朋友圈二月十大謠言:甘南地區現「漂浮汽車」、粉絲是塑料做的
    【TechWeb報導】3月1日消息,網絡的快速發展加上社交平臺的便利,使得信息傳播速度日期加快。不過,便捷的網絡和平臺也成為一些謠言高發地,尤其是我們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危言聳聽的消息。
  • 今年年度顏文字是 ( ),你喜歡嗎?
    在日本,用鍵盤字符「畫」出來的顏文字可能是比 Emoji 更受歡迎的表達情緒的方式。日文輸入法軟體 Simeji 選出了年度顏文字:「( )」()——它讀作「we」或者「餵」,可以用來打招呼或者附和對方。 這個看起來有點情緒高漲的表情據說跟「パリピ」有關。這是「Party People」的縮略語,意思就是愛參加或者享受派對的人。
  • 微信散布"南通海安發生殺人案"謠言 2人被追責
    原標題:微信散布「海安發生殺人案」謠言兩名違法行為人被追責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網絡謠言時常滋生蔓延,這不僅嚴重侵害公民切身利益,還嚴重擾亂網絡公共秩序,直接危害社會穩定。6月3日,縣公安局依法查處了兩起網絡散布「海安發生殺人案」的謠言案,違法行為人崔某、薛某被追究法律責任。
  • 微信年度十大謠言盤點 最愛用致癌致死嚇人
    早報訊 近日,微信謠言過濾器、微信安全中心發布報告盤點2015年度十大謠言,「微信朋友圈降權」、「打隱翅蟲會致命」、「倒著輸入銀行卡密碼能自動報警」等謠言上榜。而「兒童牛奶飲料致病」這條謠言排名健康類謠言榜首,「小龍蝦處理屍體」連續上榜多年。
  • 鴯鶓愛賣萌,讓「顏文字」輸入更簡單
    <(=^_^=)>(-ω- )ヾ(óωò)ノ(▰˘◡˘▰)上面這段文字,用的是寵物社區 「鴯鶓動物園」(請見動點之前的報導)最近推出的一個 APP「鴯鶓愛賣萌」 輸入法打出來的一段顏文字。顏文字指用文字或各種線條、符號等組成的圖畫,包括我們日常用手機或電腦聊天時使用的文字表情等,它是 ASCII Art 的一部分。ASCII 碼(美國標準信息交換碼)是由美國國家標準局制定的字符集及其編碼,ASCII Art 原是美國的一種文字藝術,經日本人改造並發揚光大後流行於日本、港臺地區、中國大陸等,眼下其內容已非常龐大。